難怪有分析人士戲稱,白酒與醫療板塊是典型的難兄難弟?;仡櫄v史,食品飲料板塊與生物醫療板塊來一直是基金青睞的品種,15年,以茅臺為龍頭的白酒行業開始復蘇,19年,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摩擦,白酒行業已略顯疲態,隨著邁瑞醫療等醫療器械股的企穩,醫療板塊也開始企穩了。
1、白酒和醫療雙熊比慘,哪個板塊會最先企穩?
就周一(8月23日)的盤面來看,先止跌的是貴州茅臺為代表的白酒股。不過,隨著邁瑞醫療等醫療器械股的企穩,醫療板塊也開始企穩了,難怪有分析人士戲稱,白酒與醫療板塊是典型的難兄難弟。其實,回顧歷史,食品飲料板塊與生物醫療板塊來說,一直是基金青睞的品種,而且還有一個共性,就是在震蕩市場,甚至可以講,在有熊市苗頭或相應特征的市場背景下,白酒為代表的食品飲料主線與醫療生物為代表的醫藥主線,這兩大主線均是基金等機構資金最愿意配置的對象,主要是因為他們業績穩定,下游需求相對確定,安全邊際高。
相對應的就是一旦市場出現結構性牛市,或者說出現了新的高成長產業,這兩大主線的穩定性就成比較劣勢,所以,資金會從這些穩定性主線中撤出轉向高成長主線,就如同今年以來的新能源、芯片等硬科技一樣。不過,就未來趨勢來說,由于前期的急跌,無論是食品飲料還是醫藥主線的性價比已經開始顯露優勢,所以,在這里,就不糾結這兩大主線誰先企穩的問題,可以糾結的如何尋找這些性價比較高主線中的更適合中長線持股的品種。
2、下半年白酒板塊還能漲嗎?
2015年,以茅臺為龍頭的白酒行業開始復蘇,上一個輪回,茅臺已有金融化苗頭,這幾年已徹底金融化,酒價完全可以畫個K線圖。很多買人買茅臺,不是用來喝,而是盼望能升值,茅臺又變的供不應求,行業地位越發穩固。經過幾次提價,茅臺零售價再次突破2000元關口,正向3000元進發,圈內又有人說,5000元的茅臺,指日可待。
在茅臺帶領下,各大品牌輪番提價,酒還是那個酒,只是價格今非昔比。這次行業回暖與以往三次明顯不同,行業利潤逐年攀升的同時,產銷量卻在緩慢下跌,這意味著行業需求已飽和,產能嚴重過剩,只能靠存量搏殺與強行提價來增加營收。由于產銷量下滑,業內并沒有迎來普漲格局,而是弱肉強食,強者恒強,二三線酒企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
高端品牌一個蘿卜一個坑,為鞏固行業地位,各大酒企使出渾身解數,一刻都不敢懈怠,茅臺每次提價,都會引發漲價潮,生怕地位不保。2019年,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摩擦,白酒行業已略顯疲態,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各行各業都深受影響。面對不確定的經濟環境,無論消費者還是酒企,對價格都很敏感,年初,茅臺酒價出現短暫波動,沒多久就重拾升勢。
這一表現,令業內激動不已,紛紛吹噓什么消費已復蘇,酒價還將繼續攀升,歷史不會重演,卻總是在重復。各大品牌以茅臺為馬首是瞻,而茅臺早已不是酒,它的價格,也早已不是酒價。這段時間以來,各大名酒又開始紛紛漲價,緊盯著茅臺價格往前沖,金融化的茅臺,就像盲人騎瞎馬,帶著一群小弟闖蕩江湖,早晚一起掉坑里......。
3、白酒飲料股票上漲,會帶動什么上漲?
近期食品消費股表現搶眼,背后邏輯是什么?相關概念股有哪些?最近市場連續震蕩回調,熱點也比較渙散,高位股殺跌不斷,新的題材熱點基本上沒有持續性,這種局面的形成的原因在于,資金對當下市場位置的分歧較大,活躍資金沒法形成合力。若情緒一直起不來,指數大概率還需要不斷磨底,相對來說,近期以食品為代表的大消費類概念股表現比較搶眼,主要邏輯有以下三點:(1)估值角度以食品為代表的大消費概念股,在科技領域走強的一段時間里,實現了充分的調整,籌碼結構較好,多只白馬股也出現了價值投資的洼地。
(2)風險角度食品與農業是純內需領域,疫情籠罩下的一季度,各種停工停產,宅在家里的國人,啥都干不了,但肯定都要吃,要醬油、火腿腸什么的,疊加漲價因素,食品消費類一季度業績都不錯,所以,在經濟不穩的局面下,食品消費類股票更具有抵抗風險的屬性。機構資金不斷注重邏輯,更看重風險的控制,(3)漲價預期由于疫情的擴散,多個國家已經開始關閉了糧食出口通道,雖然我們國家的糧食自給率高,但疫情不僅會影響一些種植和貿易流通,關鍵消費者減少出門都會多買食物存著,等大家都存食物了會破壞動態平衡,如果再疊加來點天災,動態平衡就徹底被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