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酒泉發射基地的優勢條件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航天第一港”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地理位置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在戈壁沙漠的綠洲上,西依山,東臨河,是當年聶榮臻元帥親自挑選的一塊風水寶地。建于1958年10月20日的酒泉東風航天城是中國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火箭和衛星發射中心。它位于荒無人煙的巴丹吉林沙漠深處,距離這里最近的酒泉市直線距離超過200公里。當時以“酒泉”命名,一是因為當時各國導彈衛星發射場起名時均避開真實地址,二是發射場地處茫漠戈壁,很難選一個有知dfhtc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與發射中心距離最近,且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城市。另外,1969年阿拉善盟曾劃離內蒙古自治區轄區,其中額濟納旗劃歸甘肅省酒泉市轄區,到1979年阿拉善盟包括額濟納旗又恢復為內蒙古自治區轄區。196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科委主任聶榮臻元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導彈核武器試驗時,曾飽含深情地說過:“額濟納旗各族人民為祖國的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一定要在適當的時候回報他們。”
酒泉發射中心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積約2800平方公里。該地區地勢平坦,人煙稀少,屬內陸及沙漠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7攝氏度,相對濕度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兩季較短,冬夏兩季較長,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時間長,生活環境艱苦,但可為航天發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每年約有300天可進行發射試驗。
發射歷史
幾十多年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綜合發射設施,擁有一支過硬的科技隊伍。先后發射衛星37顆,創造了中國航天發射史上多個第一:1960年11月5日,這里成功地發射了中國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導彈。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也在這里試驗成功。自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以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一號、長征二號丙及長征二號丁火箭已成功發射了20多顆科學實驗衛星。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在這里發射成功。1987年8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法國馬特拉公司提供了發射搭載服務,使中國的航天技術從此開始走向世界。1980年5月18日,中國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也在這里發射成功。1992年10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為國際用戶執行了發射任務,即利用長征二號丙火箭發射中國返回式衛星時搭載發射瑞典空間公司的弗利亞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獲得成功。1999年11月20日,“神舟”號試驗飛船從這里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幕布。此后“神舟二號飛船”, “神舟三號飛船”,“神舟四號飛船”,“神舟五號飛船”,“神舟六號飛船”,“神舟七號飛船”相繼從這里成功發射。
在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發射場區的組織指揮,實施火箭的測試、加注、發射,逃逸塔測試,整流罩測試,人船箭地聯合檢查,船箭塔對接和整體轉運,提供發射場區的氣象、計量和技術勤務保障,并在緊急情況下組織實施待發段航天員撤離及逃逸救生。
在世界的23個發射場中,中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前蘇聯拜科努爾發射場、美國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齊名,能夠發射載人航天器。
別稱由來
“東風航天城”的由來也有軍工單位的特色,20世紀60年代時,發射基地與北京三個總部的有線電話長途通信的秘密代號為“東風”,所以基地一直沿用了“東風基地”這一名稱。1992年8月11日,當時的江澤民總書記在視察基地時欣然題寫了“東風航天城”,從此人們就正式把這里叫東風航天城了。如今,走在這里處處可以發現“東風”的字樣。不論幼兒園、街道、賓館、市場等,都有叫“東風”的。
走進東風航天城,除了有發射和實驗任務期間為安全、保密做保障外,平時這里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神秘,與一般的城鎮沒有多大差異。行走在這里的街道上,就如同進入了一個現代城市。這里的賓館和街道取名都極具特色,有太空路、宇宙路、航天路、胡楊路、黑河路、紅柳路等。大型賓館分別取名“神舟”、“東風”、“航天”等。基地還擁有一個專用機場和自備電廠,常駐人口數千人。
921工程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把宇航員加加林成功地送上了太空,探索宇宙這一極具挑戰性的航天高科技領域,成為世界各國爭逐的焦點。為此,我國制定了進行跟蹤戰略性高科技發展的“863計劃”,“載人航天”工程就是“863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被批準正式上馬是在1992年9月21日,因此工程命名“921”,發射場定在了創造了無數輝煌戰績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此前41天,江澤民總書記前來中心視察,為中心題名“東風航天城”。 現在的“東風航天城”是在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和空軍兩個試驗基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921工程”從選址到竣工,前后不到四年時間。據不完全統計,發射場建設挖土石方60萬立方米,鋼材用量達兩萬三千多噸,涉及建筑企業公司9千多家,萬余名建設者汗灑戈壁。發射場由技術區、發射區、試驗指揮區、首區測量區、試驗協作區以及航天員區組成。它綜合了世界先進科學技術,采用垂直總裝、垂直測試、直轉運的“三垂”模式及遠距離測試發控,具備同時測試一發、裝配一發的功能。
1997年底,921工程發射場順利竣工。在經歷了1998年3月發射演練的考驗后正式投入使用。10月20日,921工程零高度逃逸試驗首次順利點火,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射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1999年7月25日,隨著921工程首發任務專列的進場,中國科學家苦戰了7年的心血第一次付諸了現實。全體官兵經過一百多個日夜的艱苦奮戰,1999年11月20日6點30分,長征2F火箭點火起飛,12秒程序轉彎,120秒拋逃逸塔,200秒整流罩分離,586秒船箭分離,飛船準確入軌。“神舟”1號飛船的圓滿成功。
四大發射中心
1、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2、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3、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4、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飛船的發射場
“神舟”發射塔架
“神舟”飛船就是從這里發射的,我國的航天員也將從這里開始遨游太空的旅程。
發射塔通體粉綠色,高達百余米,全部為鋼架結構,矗立在沙漠中。塔架上設有固定平臺和可升降的工作平臺,供科技szlh人員對飛船、火箭進行發射前的最后測試、檢查。夜間,幾十支探照燈同時照亮塔架的輪廓,使之成為戈壁中最輝煌的建筑。
發射塔架承擔的主要任務是,完成飛船火箭組合體功能檢查、推進劑加注、航天員進艙、點火發射、航天員應急救生等工作。在發射前夕,如若出現緊急情況,航天員可迅速通過逃逸滑道進入地下安全掩體。
垂直總裝廠房
這個龐然大物高達93.5米,是亞洲最高的單層建筑,曾獲我國建筑界的最高榮譽——“魯班獎”。
垂直總裝測試廠房是發射場的核心建筑,由于其建筑技術難度高,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發達國家能夠建造。樓體主色調為純白,兩側嵌有淡藍色的巨幅捆綁型火箭圖案。“神舟”飛船的很多關鍵測試就在這個廠房中進行。
垂直總裝廠房左側的建筑是測發樓。樓內配置了完備的計算機測試發射系統,可兼顧技術區的綜合測試和發射區的發射控制,實行自動化巡回檢測和對關鍵部位的監測控制。
載荷總裝廠房
與垂直總裝測試廠房相對應的,是飛船有效載荷總裝測試廠房。這座廠房樓體潔白無瑕,唯有進出大門漆成暗紅色,橫跨度高于縱深度。它主要承擔飛船的檢查、測試、裝配、裝載等任務。
此外,還有飛船加注與整流罩裝配廠房、火箭逃逸塔總裝測試廠房等設計精巧的建筑。發射場采取了先進的垂直總裝、垂直測試、整體垂直轉運和遠距離測試發射技術。其設計水平和技術水平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媲美。
2. 酒泉發射基地的利弊
結合文昌和甘肅兩地區位條件進行分析。
海南文昌條件:緯度低,自轉線速度大,節省燃料;臨海,有利于中大型火箭的運輸;海洋面積廣,便于監測;人煙稀少,發射安全。
甘肅酒泉條件:氣候干旱,晴天多,可發射衛星的時間多;人煙稀少,安全性強。
3. 選擇酒泉作為發射基地的原因
首先,因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當時已經建場30年,具有相當雄厚的物質基礎,各種設施基本齊全;其次,發射場區為戈壁灘,人跡罕至,安全有保證;第三,發射場區地勢開闊,返回艙著陸時可以避免因撞到特殊地形而受損,確保航天員的安全;第四,可以充分利用已基本形成的陸上航天測控網;最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常年干旱少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晴天,可以為航天發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
綜合5個方面的考量,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最終選定在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從此,神舟系列載人航天飛船也都在這一發射基地起飛。
4. 酒泉發射中心優勢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載人航天發射場是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的基礎上建成的。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新建了具有兩個測試工位的垂直總裝測試廠房、發射塔架、指揮控制中心、加注系統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基礎發射設施。測試廠房是一座相當于38層樓高、中間沒有任何樓板拉通的巨型建筑,堪稱中國乃至亞洲建筑史上的奇跡。發射塔上設置有與運載火箭逃逸救生系統相對應的逃逸救生滑道裝置,能夠保證航天員在事故狀態下緊急撤離。酒泉衛星發射基地位于酒泉市東北210公里處的巴丹吉林沙漠深處,是中國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也是各種型號運載火箭和探空氣象火箭的綜合發射場,擁有完整、可靠的發射設施,能發射較大傾角的中、低軌道衛星。 中心自1958年創建以來,曾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創造過驕人的九個第一;1970年4月21日,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這里升起;1975年11月26日,第一顆返回式人造地球衛星在這里升空;1980年5月18日,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在這里飛向太平洋預定領空;1981年9月20日,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將三顆衛星送上太空……至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成功地發射了21顆科學試驗衛星,其中,這里發射的8顆可收回衛星,成功率達100%。為中國著名的三大衛星發射基地之一。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容易讓人誤會為其在甘肅酒泉,實際上,它并不在甘肅,而是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境內,距酒泉還有270多公里。只不過因為酒泉是距它最近的城市,故而得名。盡管它位于戈壁深處,但城內卻草木蔥蘢,清冽的黑水河緩緩從城邊繞過。城內“飛天賓館”、“神舟賓館”,甚至做成了火箭托舉“神舟”飛向太空造型的路燈,這里的一切都鮮明地體現著這座塞外小城的個性。大型的現代化超市,ATM提款機,以及天南地北的風味小吃,這里分明就是一個世外桃源。1999年11月20日,“神舟”號試驗飛船從這里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幕布。此后,“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神舟”五號飛船相繼從這里成功進入太空預定軌道。
5. 酒泉成為發射基地的有利條件
世界十大航天發射地指全球十個著名的航天發射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西部航天和導彈試驗中心、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普列謝茨克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種子島航天中心、庫魯發射場、圣馬科發射場和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
這十個航天發射中心,代表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航天水平,不管是深空探測,載人飛船或是空間站的建設,主要任務都是在這些航天發射中心進行的。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
組建于1955年,位于哈薩克斯坦錫爾河畔丘拉塔姆以北地區,是前蘇聯建造的航天器發射場和導彈試驗基地,可以說這是人類史上最早建立的一個航天發射場。曾經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前蘇聯航天員就是從這里走進太空,開始人類首次太空之旅的。不過,美蘇冷戰結束后,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歸屬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每年要向哈薩克斯坦支付1.15億美元的租金,俄羅斯才能在該發射場進行火箭發射任務,而租用期至2050年。
肯尼迪航天中心
美國最大的航天器發射場,屬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位于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的梅里特島卡納維拉爾角地區,總占地面積達560平方公里,中心坐標為西經80°42′,北緯28°30′。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過"雙子星座"號飛船、“阿波羅”號飛船、“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和“發現”號航天飛機。
西部航天和導彈試驗中心
西部航天和導彈試驗中心,位于美國洛杉磯北面,是美國最重要的軍用航天發射基地,主要用途是針對導彈武器試驗,武器系統衛星等,航天發射次數居全美之首。
普列謝茨克基地
位于俄羅斯白海以南300公里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建于1957年,主要用于發射大傾角的偵察、電子情報、導彈預警、通信、氣象和雷達校準衛星,是世界上發射衛星最多的發射場,發射次數占全世界總數一半以上。它是俄羅斯第一個航天發射場。其發射量約占世界航天器發射總量的40%,占俄羅斯衛星發射總量的60%。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位于中國西北部甘肅省酒泉市東北地區,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積約2800平方公里。該地區地勢平坦,人煙稀少,屬內陸及沙漠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7攝氏度,相對濕度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兩季較短,冬夏兩季較長,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時間長,生活環境艱苦,但可為航天發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每年約有300天可進行發射試驗。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始建于1970年,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來發射過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實用通信廣播衛星及實用通信衛星,1986年,西昌衛星發射場正式對外開放。1990年又將美國制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截至2004年4月,中心擁有兩個自成系統的發射工位,可以發射不同類型的長征運載火箭,既能將大噸位的衛星送入同步轉移軌道,也能將小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種子島航天中心
位于日本本土最南部種子島南端,建成于1974年,主要用于發射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種子島,日本九州地區鹿兒島縣南部海面上漂浮的一個遠離陸地的小島,面積445平方公里。這里是當年鐵炮傳入日本時的登陸地,也是日本最早開始制造火繩槍的地方。不過,對外國人來說,了解種子島是因為這里有日本最大的航天設施---種子島宇宙中心。2007年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繞月衛星從這里啟程探月。
庫魯發射場
位于南美洲北部法屬圭亞那中部的庫魯地區,也稱圭亞那航天中心,是目前法國唯一的航天發射場,也是歐空局(ESA)開展航天活動的主要場所。它位于南美洲北部法屬圭亞那中部的庫魯地區,在沿大西洋海岸的一片狹長草原上。由于發射場緊靠赤道,對發射靜止衛星極為有利。
圣馬科發射場
位于肯尼亞福莫薩灣海岸約5公里的海上,正式啟用于1967年,是世界是唯一的海上航天發射場,曾多次用美國的"偵察兵"火箭發射小型航天飛行器。圣馬科發射場位于非洲東部肯尼亞東海岸的恩格瓦納海灣。距海岸4.8千米,有一個巨大的海上平臺,這就是意大利政府委托羅馬大學航空與航天研究中心籌建并管理使用的圣馬科航天發射場。圣馬科發射場處于南緯2.9度,東經40.3度的位置,是距赤道最近的一個航天發射場,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海上發射場。
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
位于印度南部東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島,正式使用于1977年,是印度的導彈試驗和衛星發射場。印度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是印度最重要的航天發射中心。它位于印度東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島上,這里氣候受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影響,10、11月份是大雨季節,但一年內多數月份陽光充足,天氣晴朗,可以進行室外靜態試車和發射試驗。
6.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有利區位條件
酒泉位于西北地區降水少,晴天多,和酒泉相比文昌發射中心,位于東南地區降水多,晴天少
7.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的優勢條件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于中國西北部甘肅省酒泉市東北地區,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積約2800平方公里。該地區地勢平坦,人煙稀少,屬內陸及沙漠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7攝氏度,相對濕度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兩季較短,冬夏兩季較長,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時間長,生活環境艱苦,但可為航天發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每年約有300天可進行發射試驗。
在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發射場區的組織指揮,實施火箭的測試、加注、發射,逃逸塔測試,整流罩測試,人船箭地聯合檢查,船箭塔對接和整體轉運,提供發射場區的氣象、計量和技術勤務保障,并在緊急情況下組織實施待發段航天員撤離及逃逸救生。
8. 酒泉航天發射基地的有利條件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積約2800平方公里。該地區地勢平坦,人煙稀少,屬內陸及沙漠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7℃,相對濕度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兩季較短,冬夏兩季較長,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時間長,生活環境艱苦,但可為航天發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每年約有300天可進行發射試驗。
9.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有利的氣候條件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位置在額濟納旗,其氣候有以下特點:
額濟納旗屬內陸干燥氣候。具有干旱少雨,蒸發量大,日照充足,溫差較大,風沙多等氣候特點。年均氣溫8.3℃,1月平均氣溫-11.6℃,極端低溫-36.4℃,7月平均氣溫226.6℃,極端高溫42.5℃,年日均氣溫8.6℃。無霜期天數最短179天,最長227天。
額濟納旗日均氣溫0℃以上持續時期為3月中旬~10月下旬。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極端最大降水量103.0毫米,最小降水量7.0毫米。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始建于1958年10月,位于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現裝配、發射場位于北緯41.118,東經100.316。當時以“酒泉”命名,一是因為當時各國導彈衛星發射場起名時均避開真實地址,二是發射場地處茫漠戈壁,很難選一個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與發射中心距離最近,且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城市。另外,1969年阿拉善盟曾劃離內蒙古自治區轄區,其中額濟納旗劃歸甘肅省酒泉市轄區,到1979年阿拉善盟包括旗又恢復為內蒙古自治區轄區。
10. 酒泉發射基地具備的特有優勢是什么
選擇的是邊遠和偏僻的地區,一般人口稀少,經濟部發達,輻射或發生意料不到的危害等造成的后果不及發達地區。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地方一般有適合發射的條件,比如晴天多,降水少,這對于衛星發射都是極有利的條件。如果建在潮濕且多云的地方,則可能少有適合發射的天氣。
第二,這些發射場一般都建設于特殊年代,保密和隱蔽是關鍵,因此都位于大后方。如果建設于在現在所謂的發達地區,則很有可能被敵人破壞。比如,赫赫有名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就曾以“東風”為代號,已達到保密的目的,這也是“東風航天城”之名的來歷。
第三,這些地區一般都是沙漠,屬于無人區,對人類社會的印象較小。 比如,萬一發射失敗,可能會造成重大事故。航天器殘荷可能對當地造成影響。而這些地方影響就很小。
第四,就是出于經濟的原因。這些發射場除了沒有發射地球同步衛星的優勢,在發生其他衛星,由于其緯度高,可以達到節省燃料和降低技術要求的目的,這也是一個很顯著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