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天釀白酒發酵方法
冬季是釀造白酒的最佳時節。釀酒方法不要變化,正好這時候控制好入池發酵的溫度即可。白酒發酵就是控制溫度,這時候想控制多少度就可以控制多少度,夏季不行,氣溫高,溫度控制不住。
首先選擇優質發酵劑,做好清潔衛生,盡量避免雜菌感染,輔料清蒸,合理配糖,用曲合理,入池水份適當,入池低溫緩慢發酵,就能釀出好酒
2,白酒的液態發酵方法
由于酵母菌在高濃度酒精下不能繼續發酵,所得到的酒醪或酒液酒精濃度一般不會超過20%。采用蒸餾器,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質,其揮發性不同的特點,可以將易揮發的酒精(乙醇)蒸餾出來,蒸餾出來的酒汽中酒精含量較高,酒汽經冷凝,收集,就成為濃度約為65-70%(v/v)的蒸餾酒。 蒸餾器的采用是釀酒工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且蒸餾技術還可以用于其它行業。尤其是現代的石油工業廣泛使用蒸餾器,這些都為現代文明立下了汗馬功勞。
3,用什么東西能控制發酵速度
溫度溫度高發酵快,溫度低發酵慢如和面使用溫水,就是提高溫度,面粉發酵時周圍環境溫度高也是提高溫度如和面使用冷水,就是降低溫度,面粉發酵時周圍環境溫度低也是降低溫度 這是最簡便易行的控制方法,其它的如面粉精度高低,酵母質量,等都會對發酵時間產生影響,但是不能直接認為控制時間
鹽可以抑制發酵,讓發酵速度平穩。1%合適。控制溫度是最好的方式。揉面用冰水,降低環境溫度。
適當降溫?。?/div>
溫度,如果你想發酵慢點可以把揉好的面粉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這樣的話今天晚上揉好面粉,明天早上做面包正好.
面發的時間與季節有關系,一般來說,天氣越冷,用的時間越長。在攝氏20度下,一般需要2個小時。
孝母,泡打粉,糖,水溫,還有空氣溫度,都是影響面團發酵速度的因素1`
4,影響發酵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對發酵過程進行控制
酸度①一般需要在發酵前加酸或促進發酵產酸,否則有害微生物將大量繁殖;②含酸食品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但有氧存在時表面也會有霉菌生長將酸消耗掉將失去防腐能力;③食品中酸度也會因蛋白質分解產生氨類物質而下降。酒精①具有防腐作用,主要取決于其濃度,按容積計12-15%發酵酒精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②一般發酵飲料酒的酒精含量9-13%,缺少防腐能力,還需巴氏殺菌或添加防腐劑;③飲料酒中,如添加酒精使含量達到20%,就不需殺菌處理,有防腐抑菌作用。菌種發酵開始時預期菌種迅速繁殖可抑制其它雜菌生長。溫度①發酵所需的溫度依微生物的種類而異,溫度起伏會影響發酵效果。②不同的微生物發酵所得到的產品酸度和風味各有不同,多種微生物發酵的產物有更好的品質。③混合發酵時調節發酵溫度使不同類型的微生物的生長速度得以控制, 借以達到有目的的發酵效果。氧氣①適當提供或切斷氧氣可以促進或抑制 (發酵)菌生長,同時可以導致生產向產生預期代謝產物方向發展;②乳酸菌是兼性厭氧,只有缺氧才能將糖轉化成乳酸;酵母氧氣充足時繁殖超過發酵,缺氧時酒精發酵霉菌是完全需氧;③霉菌是完全需氧。食鹽不同濃度的鹽溶液對微生物有不同的影響,可用鹽作為選擇適宜的微生物進行生長活動的手段。
(1)溫度:適宜溫度27-28 ℃, 最適溫度28 ℃?;钚宰罡邷囟赛c是38 ℃,此時產氣量最大。醒發室溫度36-40 ℃.(2)酸堿度:堿性時活性降低。最適PH5-6.(3)滲透壓:低于6%的含糖量對酵母發酵有促進作用。大于6%時有抑制作用。(4)水:酵母繁殖的必需物。(5)營養物:最主要的是氮源。促進發酵。 另外,氧氣。
溫度,溶氧使用過程儀表,控制空氣流量
5,白酒釀造技術
我國生產白酒方法有2113固態法、半固態法和液態5261法。固態法是指固4102態醅發酵、固態蒸餾;半固態法是指固態醅發1653酵、液態蒸餾;液態法是指液態發酵、液態蒸餾。 一般情況下用傳統工藝則要把糧食浸泡、初蒸、燜糧、復蒸、攤涼、加曲裝箱培菌、配糟、裝桶發酵、蒸餾、成品酒。新工藝釀酒則直接用生糧食+水+酒曲發酵、蒸餾、成品酒。新工藝比較簡單,主要取決于酒曲(新工藝酒曲可以生料發酵,減少中間環節,節約時間、燃料費、人工費) 新工藝第一步:按配比糧食+酒曲+水(標準配比:100:0.8:280;熟料配比:100:0.6:100-200;甜酒配比:100:0.6) 第二步:發酵7-15天(前三天每天攪三次,后三天每天兩次,第七天加膠袋密封,以后每隔一天攪一次。發酵時室溫應保持在21-26度之間,溫度太底發酵慢不完全,溫度高容易酸敗。發酵好的標準為:無氣泡產生,無爆裂聲;物料分層,液面青黃色透明;用火接近液面不熄滅,手抓物料不發粘,測物料的品溫基本與室溫相同。用低度酒度計測量大米酒度達到8-12度,雜糧2-5度) 第三步:蒸酒(注意控制火候的大?。捍蟆⒅?、大;蒸酒分三個階段。
原料配方 凡含有2113淀粉和糖類的原料5261均4102可釀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釀制出的白酒風味各不相同。糧食類的高粱1653、玉米、大麥;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頭尾等,均可作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代用原料。 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發酵法,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淀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 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淀粉需要經過多種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霉菌,積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種粗制的酶制劑。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產名酒、優質酒用),小曲(生產小曲酒用)和麩曲(生產麩曲白酒用)。生產中使用最廣的是麩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轉化為酒精等物質,即稱之為酒精發酵,這一過程所用的發酵劑稱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質為培養基,將酵母菌經過相當純粹的擴大培養,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養液。生產上多用大缸酒母。 我國的白酒生產有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兩種,固態發酵的大曲、小曲、麩曲等工藝中,麩曲白酒在生產中所占比重較大,故此處僅簡述麩曲白酒的工藝。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占60%以上。 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淀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淀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48~50%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鐘。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將原料和發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后,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 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 5.拌醅。固態發酵麩曲白酒,是采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工藝,揚渣之后,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酒母用)。為了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 6.入窖發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后,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 發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并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殘留量的變化。發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來確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當窖內品溫上升至36~37℃時,即可結束發酵。 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并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