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開發,生物技術專業就業方向及前景分析未來好就業嗎

本文目錄一覽

1,生物技術專業就業方向及前景分析未來好就業嗎

生物技術專業就業方向及前景分析如下:生物技術專業培養具有生態學知識,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生態環境保護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F在生物技術專業的需求人才主要體現在尖端,因此本科畢業生的的就業前景十分困難,但是對于高層次的人才還是很好就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各類生物制品公司,其中大部分是生物制藥、酒水飲料食品、保健品企業等。該專業適合公務員及升學考研。 一、生物技術專業簡介 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是指人們以現代生命科學為基礎,結合其他基礎科學的科學原理,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按照預先的設計改造生物體或加工生物原料,為人類生產出所需產品或達到某種目的。生物技術是人們利用微生物、動植物體對物質原料進行加工,以提供產品來為社會服務的技術。它主要包括發酵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因此,生物技術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學科。 二、生物技術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生物技術專業學科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與管理的基本能力。 四、生物技術專業知識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基礎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基因工程、發酵工程及細胞工程、動植物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以及生物技術及其產品開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熟悉國家生物技術產業政策、知識產權及生物工程安全條例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生物技術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生物技術專業就業方向及前景分析未來好就業嗎

2,生物技術領域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前,我國生物技術已廣泛用于農業、醫藥、環保、輕化工等重要領域,為生物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奠定了良好基礎。生物技術與產業已經開始從跟蹤仿制到自主創新的轉變;從實驗室探索到產業化的轉變;從單項技術突破到整體協調發展的轉變。中國生物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說,我國生物技術在讓企業積極參與產業化的同時,還要加強有獨立知識產權成果的創新。努力培養技術、管理人才,建立產品標準化體系,組建相關行業協會,規范市場秩序。??我國生物技術產業通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個生物技術園區。目前,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企業約500家,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其中涉及醫藥生物技術的企業300多家,涉及農業生物技術的企業200多家。??人均壽命從1949年35歲增長到1996年70.8歲生物技術功不可沒??據新華社北京19日電記者楊維漢報道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我國生物技術要積極穩妥地促進產業化,努力使生物技術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召開的"新世紀生命科學論壇"上,科技部有關人士介紹,我國將通過生物技術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的發展,進一步發展生物高科技,培育生物新產業,力爭使生物技術產業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之一。??水平在發展中國家領先??據新華社北京19日電記者楊維漢報道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生物技術總體水平在發展中國家處于領先地位,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生物技術基礎研究不斷取得突破,為生物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奠定了良好基礎。中國作為惟一的發展中國家成員參與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了1%測序工作;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了雜交水稻父本9311(秈稻)的基因組序列草圖;在國際上首次定位和克隆了神經性高頻耳聾基因、乳光牙本質Ⅱ型、汗孔角化癥等遺傳病的致病基因。醫藥生物技術為提高人民平均壽命和健康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人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長到1996年的70.8歲,生物技術功不可沒。近年來,中國醫藥生物技術發展明顯加快,進入臨床研究的生物醫藥已達150多個,有基因工程干擾素等21種生物技術藥物投入生產.??為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我國農業生物技術成就顯著?為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我國首創的雜交水稻技術已經推廣到20多個國家,累計增產糧食3500多億公斤。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個有轉基因抗蟲棉花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2002年種植面積占棉花總種植面積的40%,五年來累計為農民增收50多億元。??開發再生清潔能源有功??我國在利用生物技術開發可再生清潔能源方面成就顯著。利用玉米等糧食生產燃料酒精的技術分別在河南、黑龍江已具備了數十萬噸的年生產能力,乙醇汽油已在部分地區推廣試用;日產量20余噸的生物柴油生產企業2002年在四川問世,填補了我國生物柴油工業化生產的空白。參考資料:/9.html

生物技術領域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3,現代生物技術為海洋生物新藥的研發提供了哪些快速有效的手段百度知

1、基因工程藥物基因工程多肽藥物是基因工程技術進入實際應用收效最快的一個領域,多肽藥物包括多肽激素、細胞生長因子、淋巴因子、凝血因子和酶等。在八五、九五期間,經我國有關科技人員的努力,基因工程藥物的研究與開發方面,有了較好的基礎,并初步形成一定的產業基礎,但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項目少、重復研究和生產的問題比較嚴重。因此,在“十五”期間優先支持創新項目,并根據我國發病率的情況,重點支持下列重大疾病的基因工程治療藥物:(1)心腦血管疾病治療藥物(2)抗腫瘤藥物(3)神經精神疾病治療藥物(4)抗病毒等嚴重傳染病藥物2、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在預防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中已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在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開發方面發展很快,已有基因工程乙肝、痢疾、霍亂疫苗等相繼研制成功。尚有多種基因工程疫苗處于研制開發階段。重點支持:(1)基因工程抗細菌感染疫苗(2)基因工程抗病毒感染疫苗(3)基因工程抗寄生蟲感染疫苗(4)治療性疫苗(5)核酸疫苗3、核酸類藥物及反義核酸藥物寡核苷酸藥物是具有專一順序的寡核苷酸,用于阻斷有害基因的表達。其特點是具有很高的特異性。目前研制的主要有反義核酸、肽核酸、核酶。國外研制核酸類藥物品種已超過60余種。治療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的反義核酸已批準上市。還有10多種核酸類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我國對核酸類藥物的研究已有較好的基礎,應支持有較好前景的治療藥物,促進盡快完成臨床研究,早日投放市場。4、治療制劑基因治療是當代醫學和生物學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試圖從基因水平調控細胞中的缺陷基因表達或以正?;虺C正、替代缺陷基因,達到治療基因缺陷所致的遺傳病、免疫缺陷及因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所致的腫瘤等疾病,即與基因相關的疾病。廣義上講基因治療就是向目的細胞引入具有正常功能的可表達的基因,從而修正由于基因缺陷而造成的遺傳病。近年來,我國在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神經性疾病的基因治療及基因治療的關鍵技術及產品方面均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整體水平與國際相差較大。重點支持:(1)惡性腫瘤的基因治療產品(2)遺傳性疾病的基因治療產品(3)神經性疾病的基因治療產品(4)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療產品5、單克隆抗體及基因工程抗體單克隆抗體及基因工程抗體具有廣泛的用途和市場,國際上已有500多種治療和診斷用抗體投放市場,我國現已有數十種產品批準上市,但規模較小,品種不全,因此,“十五”期間重點支持:(1)新型的單克隆抗體診斷試劑與試劑盒(2)新型酶聯診斷試劑和試劑盒(3)人源化基因工程抗體治療劑6、診斷試劑免疫診斷試劑是利用標記示蹤物質對抗原與抗體互相結合的特異性反應進行診斷,其應用范圍極廣,可以測定內分泌激素、蛋白質、多肽、核酸、神經遞質、細胞表面抗原等各種活性生物物質?,F階段免疫分析試劑盒有放免試劑盒、酶免試劑盒、化學發光試劑盒、和時間分辯試劑盒?!笆濉逼陂g重點支持靈敏度高、特點顯著以及目前尚無診斷辦法的新型診斷試劑。7、DNA探針與基因診斷試劑8、生物芯片系統生物芯片是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微量分析技術,是當今世界研究與開發的熱門話題;重點支持:(1)DNA序列分析(2)遺傳病和腫瘤的診斷(3)傳染性疾病的診斷(4)新藥開發與組份篩選9、新型醫藥用溶栓酶及制劑10、新活性蛋白及多肽類藥物11、醫藥用氨基酸目前醫用氨基酸大輸液配套所需進口的品種;12、新型抗生素采用現代生物技術,設計與改造原有抗生素性質和目前抗生素治療上存在的問題,創造出更加適用于臨床或具有嶄新療效的抗生素;13、轉基因動、植物醫藥工程產品利用轉基因動物、植物生物反應器來生產基因藥物是一種全新的生產模式,與以往的制藥技術相比,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應給予支持;14、組織工程產品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全世界可用作移植器官數量非常缺乏,組織工程的發展,將大大的緩解這些問題。當前,首先支持組織工程中的一些構件材料,如細胞外基質、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等;15、生物技術開發天然藥物我國對中醫的研究和應用具有傳統的優勢,對防病治病特別是疑難雜癥顯示了獨特的優勢。為促進中藥現代化,采用新技術開發生物資源和中藥資源成為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重點支持:(1)動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生產技術及產品(2)發酵法生產名貴、緊缺藥用原料(3)動植物組織中分離提取生物活性物質原料及新藥(4)天然提取活性物質的化學修飾產物及新藥16、海洋生物制取的活性物質及藥品利用生化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開發海洋生物資源是制藥業中的新興產業。我國海洋資源豐富,可供研究開發的品種較多,為治療心腦血管病、腫瘤、腎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疾病的海洋生物新藥開發提供了條件;重點支持:(1)抗心腦血管病海洋生物新藥(2)抗病毒海洋生物新藥(3)海洋生物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原料及新藥17、新型高效酶制劑我國在酶工程及相關技術研究方面與國際水平接近,在規模生產方面有較強的實力,但上下游工程技術配套能力較差。通過增加酶制劑新品種,并拓展新的應用領域,是發展酶制劑產品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18、生物分離技術裝置及相關試劑生物技術產品中,分離純化技術對于產品的質量、收率和成本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以小分子產品為主的傳統發酵工業中,分離成本占總成本的60%左右,而現代基因工程產品中,分離純化成本高達90%。因此分離純化技術在產品產業化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醫藥、天然藥物、發酵產品、生物制品及基因工程產品中分離介質的需求每年達3000噸左右,高性能的分離介質主要依賴進口。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必須采取措施,取得多方支持;目前我國具備了多種分離介質的合成能力及工藝,已有一批質量達到或接近進口產品的介質,但生產能力低下。因此,適用于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天然藥物的生產、中藥活性成分等分離用的高精度、自動化、程序化、連續高效的設備和介質,如大孔樹脂等以及適用于生物制藥企業的生產裝置,是目前產業化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另外,在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生產中需要大量配套的試劑、試劑盒,目前80%的試劑均需進口,因此,應給予重視。重點支持:(1)生物、醫藥用新型高效分離介質及裝置的開發與生產(2)生物、醫藥用新型高效膜分離組件及裝置的開發與生產(3)生物、醫藥用新型高效層析介質及裝置的開發與生產(4)制備性電泳分離技術及裝置的開發與生產(5)生物、醫藥研究、生產用試劑、試劑盒的開發與生產19、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在醫藥工業、食品發酵工業、臨床醫療等領域應用廣泛,市場潛力很大。我國國內開發的傳感器品種少、性能不穩定,尚未形成大批量的生產能力,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重點支持:(1)醫療、制藥、科研用生物傳感器(2)透析生化參數聯檢、老年疾病聯檢傳感器等多功能臨床診斷用傳感器(3)氨基酸、抗生素等發酵工業過程在線優化控制系統及多參數生物傳感器在線監控系統

現代生物技術為海洋生物新藥的研發提供了哪些快速有效的手段百度知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