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如何開發白酒新的客戶群體
- 2,中國白酒是怎么釀造的
- 3,白酒尋找二級代理開發市場的模式及竅門
- 4,傳統制作白酒
- 5,白酒的市場開發與渠道
- 6,白酒的制作方法
- 7,傳統釀酒工藝
- 8,酒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 9,怎么樣做白酒
- 10,中國傳統釀酒有那些方法
1,如何開發白酒新的客戶群體
白酒消費人群主要集中在商務、政務以及社交等傳統消費群體之中,這一部分人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穩定收入
2,中國白酒是怎么釀造的
我國的白酒歷史悠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如果想要自己釀酒其實也不難,按照順序來肯定能成功。
00:00 / 00:5070% 快捷鍵說明 空格: 播放 / 暫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單次快進5秒 ←: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 可在播放器設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快捷鍵說明
3,白酒尋找二級代理開發市場的模式及竅門
你好!現在誰也不愿意做二級代理,首先你要解決你的身份,首先要把自己變成廠家或者與廠家捆綁,對下開招商會議,利用機會營銷也就是OPP招商形式。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現在白酒市場高端白酒比較“冷”,所以你要做白酒代理最好選擇中檔價位的酒好一點,現在中檔價位的白酒在市場上是最火的。當然白酒代理時,品牌的選擇是很重要的,而在中價位品牌又好各方面也好的白酒的話,要數【五糧液添福】酒了?!疚寮Z液添?!勘荛_了傳統“福文化”對市場的占位,另辟蹊徑,概念的創新與市場的獨特細分是添福酒未來開拓市場制勝的王牌。許多喜宴酒、福酒,由于給出的記憶點不夠,依賴規模大、而效果平平的投入,添福的“多點幸福”,很容易被大眾吸收和接納,記憶深刻利于口口相傳。
可以在各地區招聘團購經理
4,傳統制作白酒
傳統白酒釀造技術的工藝流程:粉碎、配料、潤料和拌料、蒸煮糊化、冷散、加曲、加水堆積,入池發酵、出池蒸酒8個工序。1、粉碎:古用石磨或(驢拉磨)把高粱粉碎成四六瓣,成梅花狀,后用電磨磨成過標準篩的原料。2、配料:將粉碎好的原料面和清蒸好的輔料(稻殼)按照100:25-30的比例人工翻拌均勻。夏季一般為25%的輔料,冬季為30%的輔料。3、潤料、拌料:將配好料的面渣,按原糧量的40—50%加水進行潤料,水溫為常溫,翻拌均勻,堆積1小時左右,使糧充分吸收水份,有利于糊化,加水量視面濕而不粘,有經驗的釀酒師傅憑手感一捏就能感覺出來。4、蒸煮糊化:將面渣上甑鍋進行蒸煮糊化,蒸煮糊化前將面楂再翻拌一次,然后用木鍬和菠萁將面楂一層一層地裝入甑鍋,待汽圓后蒸煮糊化1小時左右,使面熟而不粘,內無生心,由有經驗的釀酒師用手捻來感覺蒸煮程度。5、冷散:將蒸好的面楂用木鍬鏟出甑鍋放倒干凈的地面上用木鍬攤薄、勻,進行自然冷散,中途翻拌數次冷散,視溫度達到夏季為20—22℃為宜,冬天為16—18℃為宜。6、加曲、加水堆積:將泠散好的面楂按原料的25%左右的比例加入曲粉,加入50%左右的水,水為常溫,用木鍬進行翻拌,使之均勻,用手掌捏住面楂從手指縫擠出1—2滴水為宜,然后進行堆積,堆積時間不低于1—2小時。7、入缸發酵:將堆積好的酒醅用竹簍人工入到缸里,上邊蓋上石蓋進行發酵,地缸一般埋在地下,缸口與地面平齊,缸的間距為10—20cm。入缸的酒醅的淀粉含量在9—12%之間,水份含量在55—57%之間,酸度在0.8—1.1mol/g之間,糖份在0.5—0.6。Be′之間,發酵周期一般為21天。發酵時要掌握酒度的變化,一般應遵循“前緩升、中挺、后緩落”的原則。即入缸后,溫度逐步上升,發酵中期,溫度應穩定一個時期,然后到發酵后期,發酵溫度緩慢下降。前緩升:一般入缸到6—7天溫度升至25—27℃,酒醅發甜,說明發酵正常。中挺:從入缸的第8天到11天,溫度降升至32—34℃,連續四天。后緩落:從入缸12天到21天,溫度逐漸下降,每天以下降0.5℃為宜,出缸時酒醅的溫度降至26—28℃,發酵好的酒醅應有不硬、不粘的感覺,色澤呈紫紅色。8、出缸蒸酒:發酵到21天的酒醅用竹簍抬出至甑鍋邊進行蒸餾,裝甑時應按照“穩、準、細、勻、薄、平”的原則進行操作,裝甑蒸汽應按照“兩小一大”的原則進行操作,流酒時蒸汽應按照“中酒流酒,大氣追尾”的原則進行操作,接酒時應依照酒花大小程度來判別酒頭、原酒和酒尾,看花接酒都是憑釀酒大師傅的經驗來判別,接酒一般接到0°。酒頭、原酒和酒尾都分級分缸儲存,一般儲存6個月以上酒體成熟。
5,白酒的市場開發與渠道
你好!根據你的信息給出如下建議:
首先“消費者不太接受”這是正常的情況(并且還處于不確定情況),所有新品上市都有一個接受了解階段,你想一開始就大批人來買你的產品是不可能的,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嘗試在一個地區或終端進行推廣銷售,制造一個引爆點(要有一定的策劃能力),先讓小部分的人認同接受然后逐漸擴散!
其次“本地酒占據了一大半市場”說明該地區已經形成了比較傳統的飲用習慣,對外來、后來的同類產品不容易形成轉移。同時也說明了該地區主體消費群體屬于中低檔層次的消費水平并已形成習慣,如此一來要在短時間內改變市場結構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參照第一條所述采用局部滲透逐步擴散的方式!
再次“價格怎么制定”先說說本土品牌的價格體系,通過返點的不同來區分不同的銷售終端,說明廠商、分銷商之間已經有較高的信任度,分銷商確信銷售這些產品能夠給他們帶來利潤。你的產品初期很難能和他們達到這樣的合作模式,即使勉強達到了,后期會因為銷量造成返點低下。分銷商業一看利益少了對你的產品也就不是那么熱心了。如此惡性循環后果不堪設想。價格體系的制定圍繞兩個因素“商家利益”“你的利益”并且你應該更側重于商家的利益,前期少賺點沒關系,日后起量了你調整政策商家亦不會輕易放棄你的產品。
最后,做產品的時候,要去了解消費的基本情況(消費層次、消費場所、消費目的等等),單方面去研究分銷商作用并不是那么大,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來看問題有針對性的拓展起得的效益是你意想不到的!
一般酒類終端有如下幾種:KA、名煙酒、酒吧、KTV、餐館、KB、KC,根據產品的價格用途選擇終端進行拓展。
祝你好運!
聯絡感情,讓二批商給你加大力度推,中間涉及的利益關系和輕重你自己把握。
零店也是這樣,零店在介紹給消費者這一塊一定要注意,很多時候稍微一推,因為是面對終端了,讓終端消費成為習慣的時候,量就容易上了
6,白酒的制作方法
新中國成立后,用白酒這一名稱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燒酒”或“高梁酒” 等名稱。由于釀酒原料多種多樣,釀造方法也各有特色,酒的香氣特征各有千秋,故白酒分類方法有很多。 按最新的國家標準,將蒸餾酒分為中國白酒和其它蒸餾酒。 白酒的定義是: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白酒。 其它蒸餾酒的定義是:以谷物、薯類、葡萄及其它水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而釀制而成的、高酒精度(含酒精18~40%)的酒.按所用的原料不同, 又有白蘭地、威士忌、俄得克和其它蒸餾酒(如老姆酒)。 下面主要介紹中國的白酒種類。現代將白酒分為固態法白酒、固液結合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三類。 1 按所用酒曲和主要工藝分類 在固態法白酒中主要的種類為: (1)大曲酒 大曲酒,以大曲為糖化發酵劑,大曲的原料主要是小麥、大麥,加上一定數量的碗豆。大曲又分為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一般是固態發酵,大曲酒所釀的酒質量較好,多數名優酒均以大曲釀成。 (2)小曲酒 小曲是以稻米為原料制成的,多采用半固態發酵,南方的白酒多是小曲酒。 (3)麩曲酒 這是解放后在煙臺操作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分別以純培養的曲霉菌及純培養的酒母作為糖化、發酵劑,發酵時間較短,由于生產成本較低,為多數酒廠為采用,此種類型的酒產量最大。以大眾為消費對象。 (4)混曲法白酒 主要是大曲和小曲混用所釀成的酒。 (5)其它糖化劑法白酒 這是以糖化酶為糖化劑,加釀酒活性干酵母(或生香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白酒。 固液結合法白酒的種類有: (1)半固、半液發酵法白酒 這種酒是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發酵劑,先在固態條件下糖化,再于半固態、半液態下發酵,而后蒸餾制成的白酒,其典型代表是桂林三花酒。 (2)串香白酒 這種白酒采用串香工藝制成,其代表有:四川沱牌酒等。 還有一種香精串蒸法白酒,此酒在香醅中加入香精后串蒸而得。 (3)勾兌白酒 這種酒是將固態法白酒(不少于10%)與液態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適當比例進行勾兌而成的白酒。 液態發酵法白酒 又稱“一步法”白酒,生產工藝類似于酒精生產,但在工藝上吸取了白酒的一些傳統工藝,酒質一般較為淡泊;有的工藝采用生香酵母加以彌補。 此外還有調香白酒,這是以食用酒精為酒基,用食用香精及特制的調香白酒經調配而成。 2 按酒的香型分 這種方法按酒的主體香氣成分的特征分類,在國家級評酒中,往往按這種方法對酒進行歸類。 (1)醬香型白酒 也稱為醬香型白酒,以茅臺酒為代表。醬香柔潤為其主要特點。發酵工藝最為復雜。所用的大曲多為超高溫酒曲。 (2)濃香型白酒 以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洋河大曲等酒為代表,以濃香甘爽為特點,發酵原料是多種原料,以高梁為主,發酵采用混蒸續渣工藝。發酵采用陳年老窖,也有人工培養的老窖。在名優酒中,濃香型白酒的產量最大。四川,江蘇等地的酒廠所產的酒均是這種類型。 (3)清香型白酒 也稱為清香型白酒,以汾酒為代表,其特點是清香純正,采用清蒸清渣發酵工藝,發酵采用地缸。 (4)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特點是米香純正,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劑。 (5)其它香型白酒 這類酒的主要代表有西鳳酒、董酒、白沙液等,香型各有特征,這些酒的釀造工藝采用濃香型,醬香型,或汾香型白酒的一些工藝,有的酒的蒸餾工藝也采用串香法。 3 按酒質分 (1)國家名酒 國家評定的質量最高的酒,白酒的國家級評比,共進行過5次。茅臺酒、 汾酒、瀘州老窖、五糧液等酒在歷次國家評酒會上都被評為名酒。 (2)國家級優質酒 國家級優質酒的評比與名酒的評比同時進行。 (3)各省,部評比的名優酒 (4)一般白酒 一般白酒占酒產量的大多數,價格低廉,為百姓所接受。有的質量也不錯。這種白酒大多是用液態法生產的。 4 按酒度的高低分 (1)高度白酒 這是我國傳統生產方法所形成的白酒,酒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上,一般不超過65度。 (2)低度白酒 采用了降度工藝,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
7,傳統釀酒工藝
釀酒原料轉變成酒,是由一種生物群體作用的結果。這類生物用肉眼看不見,必須用高倍顯微鏡才能觀察。所以這類生物就叫微生物。微生物無處不在,空氣、土壤、水及動物體內大量存在。微生物有好有壞。如酒曲中就含有大量有益釀酒的微生物,而我們釀酒的環境就存在大量對釀酒不利的微生物。釀酒的技術原理就是讓酒曲中的微生物大量生長繁殖,同時杜絕周圍環境中有害釀酒的微生物的感染。在具體的生產操作中,應用了很多生物工程技術。因此釀酒業屬于生物工程范疇,叫傳統發酵工程。
微生物是利用釀酒原料中的糖分轉變成酒的。所以原則上凡是含糖的原料都可以用來釀酒。糖分多糖和單糖。正是酒曲中的酵母菌利用單糖轉化成酒,這叫發酵。但大米、高粱、玉米中含的是多糖叫淀粉,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酒曲中還含有叫霉菌的一類微生物,能把多糖切割成單糖供酵母菌利用,這就叫糖化。然而一般多糖都結合很緊密,所以需要通過高溫蒸煮使多糖變松散才有利于霉菌的作用,這就叫糊化。通過以上幾個步驟就產生酒了,但酒和糟是混在一起的。所以有的就把酒糟通過高溫加熱使酒變成酒蒸汽再冷凝成酒液,從而使酒從糟中分離出來,這叫蒸餾;而有的是通過壓榨使酒液與糟分離這叫壓榨。無論是蒸餾還是壓榨,剛出的酒很沖,口感不好。通過存放一段時間酒就會變得柔順諧調了,這叫陳釀老熟。陳釀后的酒雖然口感變好了。但每次釀的酒口感質量都有所差別,要使常年的出廠產品口感質量都保持一致,就需要通過勾兌調配了。即釀酒全過程就是:釀酒原料前處理(粉碎或整粒浸泡);高溫蒸煮(專業術語叫糊化);加曲糖化發酵;蒸餾或壓榨;陳釀老熟;勾兌調配;包裝出廠。這就是釀酒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了。
雖然現在上市的酒品種很多,但采用的生產技術方法無非就三種:一是蒸餾,二是壓榨,三是直接配制。這就是從加工技術上來分類,所有的酒都可以分成蒸餾酒、發酵酒、配制酒三類。而從商品角度來分,可分為黃酒、白酒、果酒、露酒、啤酒五大類。其中黃酒、果酒、啤酒是利用發酵酒的生產工藝生產的;白酒是用蒸餾酒的工藝生產的;而露酒指的是利用發酵酒或蒸餾酒做酒基來浸泡有一定功效的植物或動物配制而成的酒,如各種保健酒和藥酒。所以屬于配制酒類。
上面提到了凡是含糖的原料都可以作為釀酒原料。酒業圈一句俗話"三分技術,七分原料".說的是要釀出好酒原料是根本,技術是關鍵。我國地域遼闊,釀酒原料種類甚多。如具有強腎補氣功能的黑糯米、防癌美容的薏仁米、喬麥、小米等五谷雜糧,各類水果,中藥材都是釀酒的絕好原料。但現有的釀酒企業為了規?;洜I,只能選擇原料供應充足、生產技術成熟的原料進行生產。所以遺留下的酒類新產品開發空間很大,可以利用本地特產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酒類產品。市場前景極其廣闊。
8,酒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桂花酒的制作:先制成白酒,裝甏伏酒,伏1—3年時間,一般隔年上市。上市前,用鮮桂花浸成桂花露,滲入白酒,釀成桂花酒。常熟桂花酒留下了翁同穌的“帶徑鋤綠野,留露釀黃花”的佳句。隨著釀酒工藝的改進,桂花酒具備了“品質優,酒度低,色澤美而透明,酒味香而甜醇,一年四季可飲,男女老少皆宜”特點,成為品飲、饋贈的佳品。
酒,即用糧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質發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飲料。
葡萄酒的釀制
1.第一道是所謂的去梗,也就是把葡萄果粒從梳子狀的枝梗上取下來。因枝梗含有特別多的單寧酸,在酒液中會造成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2.不管有無經過去梗的手續,接下來的步驟是壓榨果粒。如果釀制白酒,則榨汁的過程要迅速一點,因釀制白酒所用的葡萄漿若放置太久,即使葡萄已經去梗,余下的果皮和果核仍然釋放出大量的單寧酸。反之如打算釀制紅酒,則葡萄漿發酵的過程就絕對必要。因果酸中所含的紅色色素就是在這段時間釋放出的。就因為這樣,所有紅酒的色澤才是紅的。
3.接下來是榨汁和發酵。經過榨汁后,就可得到釀酒的原料——葡萄汁。有了酒汁就可釀制好酒。葡萄酒是透過發酵作用而得的產物。由此可見發酵在葡萄酒釀制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發酵是一種化學過程,透過酵母而起作用。經過此化學作用,葡萄中所含的糖分會逐漸轉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發酵過程中,糖分越來越少,而酒精度則越來越高。通過緩慢的發酵過程,可釀出口味芳香細致的葡萄酒。
4.雖然已做到此,但釀酒師的工作仍未完成。要想保持葡萄酒的果味和鮮度,就必須在發酵過程后立刻添加SO2處理。二氧化硫可以阻止由空氣中的氧使葡萄酒所引起的氧化作用。新酒在發酵后大約3周左右,必須進行第一次沉淀與換桶。第二次沉淀要4至6周。沉淀的次數和時間上的順序,完全就是所要達到的口味。
5.葡萄酒在桶中存了3至9個月以后,就要裝瓶了。葡萄酒瓶以軟木塞來封口,因葡萄酒是有生命的東西。
白酒生產技術隨不同的種類而大不相同,在此不可盡述,在此僅簡單介紹我國最具特色的濃香型大曲酒的生產技術。
濃香型大曲酒,也稱為瀘香型大曲酒,是大曲酒中產量最大的酒種。我國名酒中大多數是濃香型。如四川及江蘇省出產眾多的中國名酒都屬于這類。
濃香型大曲酒,以高梁為主要原料,采用中溫培養的大曲,大曲用大麥、小麥、并配以一定比例的豌豆培養而成。發酵采用泥窖作發酵容器。釀造工藝極為復雜,其特點是:混蒸、續料。所謂混蒸,是說原料(高梁等)和發酵成熟的酒醅同時裝入酒甑。在這種混合醅料中,還要配入一定比例的經過清蒸,去除雜味的谷糠,目的是使酒醅疏松。裝入酒甑后,加熱,在原料蒸熟的同時,也進行蒸餾,將酒醅中的酒精及其它香氣成分蒸餾出來。所謂續料,舉例說,總的原料需要100公斤的話,這100公斤原料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數次陸續加入,上面曾說過采用混蒸工藝,是將一部分原料和一部分酒醅混在一起同時進行蒸煮和蒸餾,也是這個道理。續料發酵時,每次加入一定比例的新原料,蒸餾蒸煮后,丟棄一部分經多次發酵、蒸餾的酒醅(這部分將被丟棄的酒醅,在發酵時及蒸餾時,都要放在指定的位置,便于區別)。經過蒸餾蒸煮后的混合醅料,冷卻后,加入酒曲,重新送回到泥窖中繼續進行發酵。蒸餾出來的酒,則要分別入庫。因為在整個蒸餾過程中,最先蒸餾出來的酒與中間過程或最后蒸餾出來的酒,口味是不相同的。最先蒸餾出來的稱為“頭酒”,最后蒸餾出來的酒稱為“尾酒”。這兩部分酒的口味都不佳,但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間過程蒸餾出來的酒,可以作為原酒分別入庫。原酒經檢驗,確定其等級,還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貯存,酒的口味才較為柔和。貯酒最好是在放在陶壇中,在較低的溫度下貯酒效果最好。貯酒時間分為半年或3年不等。最后勾兌成型。
現代濃香型大曲酒的生產工藝,繼承了傳統的老五甑工藝,并有所改進。
用米釀出來的
9,怎么樣做白酒
1、釀酒用的糧食不一定非要經過蒸煮,將淀粉糊化后才能用于發酵釀酒。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能夠糖化發酵生淀粉的菌種已經完全能夠很好的擴大培養,用于大生產。
2、糧食含一定數量的淀粉,如能將大部分淀粉轉化為酒精,則糧食的出酒率會相當高。
3、科學技術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 科學技術的更新,首先是人的觀念的更新。
增香型生料釀酒高產技術 是我所采用國際先進的微生物工程技術歷經 10 年開發的研究成果。是對幾千年傳統釀酒方式的重大突破,經國家法定質量監督檢驗部門檢測,酒質達到國家優級品標準。評酒專家對酒的口感和整體質量給予了高度評價。本技術自正式面向全國推廣以來,社會各界反映異常強烈,每天來人、來函、來電絡繹不絕,均要求對該技術及設備和涉及到該技術的其他問題作進一步的了解。對此,我們針對客戶提出的帶普遍性的問題,以問答的形式作統一性的答復:
一、你們為什么要開發這項新技術?
1、我國有廣闊的白酒銷售市場。釀酒是一項千古不衰的永恒產業。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的銷量也在不斷增長,據國家輕工總會統計,目前我國每年白酒總產量已達 780 萬噸。這種廣闊的白酒銷售市場能為成千上萬的釀酒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注重釀酒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也是很值得作的一篇大文章。
2、傳統的釀酒方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傳統的釀酒方式需經過泡糧、蒸糧、燜糧、攤涼、培菌等多道復雜工序。工人勞動強度大,出酒率不高,且能源浪費嚴重。而采用增香型生料釀酒高產技術可減輕勞動強度60%以上,節約能源70%以上,增加出酒率40%以上。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給各釀酒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和效益。
3、高品質、低價格的釀造酒一直是人民所追求的目標。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成品酒有釀造酒和勾調酒。傳統方式釀酒出酒率低、勞動強度大、市場成本高、效益低。用食用酒精進行串香勾調,雖然產量大,但由于勾調水平的因素,一般酒質量較差,不太受歡迎。而增香型生料釀酒則糧食不蒸不煮,直接利用高科技生物發酵方式進行釀造,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香精、香料,不需任何勾調即可達到國家優級標準。且出酒率高、酒質純正、香味濃郁、醇厚悠長、飲后不上頭、不口渴、不傷身體。因系純糧釀造,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4、釀酒企業即要講質量、也要講效益。目前,中國每個縣市有釀酒小作坊幾百到幾千家,其生產方式仍采用復雜的的傳統工藝,勞動強度大、能耗高、出酒率低、酒質受技術因素制約大。成本很高售價卻很低,利潤很微薄。甚至有的廠家還在虧本經營,而增香型生料釀酒工藝簡單、操作簡易、酒質極佳、成本極低、每斤酒成本僅0.7~0.8元,在市場銷售中具有很大的競爭力。
二、增香型生料釀酒的前景如何? 增香型生料釀酒技術、工藝路線是切實可行的,是生物技術飛躍發展的產物,是釀酒工藝的一項技術突破。與傳統工藝相比,工藝簡單,節約場地,降低勞動強度,操作衛生安全,不受季節限制,投資省,見效快。出酒率同比提高40%以上,降低能耗70%以上,生產的白酒符合市場要求。
該釀酒技術順應現代酒業發展潮流,特別適合中、小酒廠。目前,酒類生產和消費兩極分化現象日趨明顯,一方面以名酒為中心組建的名酒企業集團,依靠獨特的歷史沉淀酒文化,精湛的釀酒技藝,獨樹一幟的風格,形成了固有的消費圈,占據了酒類生產消費的半壁江山,帶動、影響、引導著酒類消費潮流和時尚,是酒界的支柱脊梁。他們的生產是在傳統固有的生產方式上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定要堅持和發揚的,是不可徹底改變的。另一方面,是規模小、分布廣、技術力量弱的遍布鄉鎮的小酒廠,他們地產地銷,為廣大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白酒,占有相當的市場分額。增香型生料釀酒技術很適合這些酒廠,它操作簡便、 出酒率高、成本低,同時大量的酒糟屬糖化高蛋白精飼料,可養豬、牛等畜禽,基本可達到“烤酒只需原料錢,喂豬不花飼料錢”。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將對這部分酒廠的生存和發展,對促進農村特別是老、少、邊、窮的經濟發展,對非食用糧食轉化,發展庭院經濟和畜牧業生產,脫貧致富奔小康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三、增香型生料釀酒技術的成熟程度如何? 增香型生料釀酒技術經我所多年的研究,通過小試、中試和規模生產, [ 其中四川耕之靈酒業公司(酒研所生產實驗培訓基地) 可日產 2 噸優質白酒, ] 已經完全取得成功并推向社會,接產單位反映很好,其技術的成熟性完全可靠。自從該技術推廣以來,已成功轉讓數百家,我所的宗旨是:轉讓一家,扶持一家,成功一家。并可簽訂技術轉讓合同,進行公證,達不到要求者負責賠償一切經濟損失。
四、增香型生料釀酒具有哪些優勢?
1、糧食不蒸不煮,直接發酵,工藝操作極為簡便。直接將糧食加水加曲藥發酵烤酒,發酵時間10天左右,冬天發酵時間稍長。與傳統工藝相比,減輕勞動強度60%以上,節約能源70%以上,傳統工藝每天生產200斤酒,需2至3個工人,現在1個人半天時間就可輕輕松松完成。
2、酒質極佳,用該工藝生產的白酒不需任何勾調, 即香味濃郁,綿甜爽凈,余味悠長,無雜味、焦糊味、爆辣味、有后勁、不上頭。我所研制的 增香型 更屬國內首創,比其它生料酒更具濃郁香氣。此外,在蒸餾時,從蒸餾開始到結束,始終清澈純凈,絕不混濁。配合我所專有技術產品——尾酒回收器?;旧喜淮嬖谖簿疲瀑|更加甘冽芳香,是名符其實的優級品。
3、成本低、利潤高: 用增香型生料釀酒工藝釀造一斤優級白酒只需0.7元左右,而傳統工藝釀造一斤優級白酒成本需1.3-1.4元,每斤酒可降低0.6-0.7元左右成本,在同等條件下,產品更具有競爭力,在同等售價上,利潤更高。
4、酒糟飼料,配合養豬可謂一舉兩得。增香型生料釀酒的酒糟價值跟白酒一樣重要,它比固態法的酒糟具有更高的營養成分,生料法酒糟色鮮香濃味美,對畜禽具有很好的適口性,除了可以直接喂養畜禽外,還可以通過澄清、過濾、烘干(曬干)、造粒制成 DDGS 飼料,酒糟除含有大量蛋白質外,還 富含核黃素、硫胺素、生長素、膽堿、核糖核酸等微量有益成分,這些營養成分是谷物飼料所不能代替的,它完全可以替代魚粉、豆餅等蛋白飼料。從另一方面講,酒糟的價值甚至可以超過白酒。
5、占地面積少: 生料釀酒工藝,設備簡單,只需一套蒸餾設備和數口發酵缸,設備占地面積3平方米左右。發酵缸的數量視生產規模而定,一般小型酒廠僅需30多平方米即可生產。
6、投資小: 一般家庭利用普通工具投資幾百元或在我所購一套中小型設備即可生產,總投資 4000多元即可。包括技術轉讓費在內,如老酒廠技術革新,只需改變工藝流程,不再增加生產型設備,固定投資僅為傳統工藝的五分之一。
五、能不能算一算生料釀酒的經濟效益? 該項目之所以被廣大的投資者看好,除了它本身的技術含金量以外,還因為投資少、見效快、利潤大。只需努力,沒有風險。 本項目特別適合于城鄉家庭辦廠,老酒廠技術更新及鄉鎮企業投資。
5谷
10,中國傳統釀酒有那些方法
自然釀酒
遠古時代,農業尚未興起,先祖們過著女采野果男狩獵的生活。有時采摘的野果食用不完,便被貯存起來,因沒有保鮮方法,野果里含有的發酵性糖分與空氣中的霉菌、酵母菌相遇,就會發酵,生成含有酒香氣味的果子。這種自然發酵現象,使祖先有了發酵釀酒的模糊意識,時日長久,便積累了以野果釀酒的經驗,盡管這種野果酒尚稱不上黃酒,但為后人釀造黃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啟示。
糧食釀酒
時間又向前推進了幾千年,華夏民族開始了原始的農耕時代。大概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簡單的勞動工具足以使祖先們衣可暖身,食可果腹,而且還有了剩余。但粗陋的生存條件難以實現糧食的完備儲存,剩余的糧食只能堆積在潮濕的山洞里或地窖中,時日一久,糧食發霉發芽 。霉變的糧食浸在水里,經過天然發酵成酒,這便是天然糧食酒。飲之,芬芳甘冽。又經歷上千年的摸索,人們逐漸掌握了釀酒的一些技術。
晉代江統在《酒誥》中說:“有飯不盡,委于空桑,郁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闭f的就是糧食釀造黃酒的起源。
曲藥釀酒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曲藥釀酒的國家。曲藥的發現、人工制作、運用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這1800年的時間。
根據考古發掘,我們的祖先早在殷商武丁時期就掌握了微生物“霉菌”生物繁殖的規律,已能使用谷物制成曲藥,發酵釀造黃酒。
到了西周,農業的發展為釀造黃酒提供了完備的原始資料,人們的釀造工藝,在總結前人“秫稻必齊,曲藥必時”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秦漢時期,曲藥釀造黃酒技術又有所提高,《漢書?食貨志》載:“一釀用粗米二斛,得成酒六斛六斗?!边@是我國現存最早用稻米曲藥釀造黃酒的配方。《水經注》又載:“酃縣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居民,彼人資以給,釀酒甚美,謂之酃酒?!?那個時代,在人們心中已有了品牌意識——喝黃酒必首推酃酒,酃酒譽滿天下,是曲藥釀黃酒的代表。
中國人獨特的制曲方式、釀造技術被廣泛的流傳到日本、朝鮮、及東南亞一帶。曲藥的發明及應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偉大成就,被譽為古代四大發明之外的“第五大發明”。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趟過悠久的歷史長河,華夏民族在不斷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積累糧食釀酒經驗,使黃酒釀造工藝技術爐火純清 。
傳統釀酒
公元前200年的漢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歷時1200年,是我國傳統黃酒的成熟期。《齊民要術》、《酒誥》等科技著作相繼問世,酃酒、新豐酒、蘭陵酒等名優酒開始誕生。張載、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中國傳統黃酒的發展進入了燦爛的黃金時期。
黃酒的傳統釀造工藝,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根據現代學科分類,它涉及到食品學、營養學、化學、和微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知識。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漫長的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不斷完善,不斷提高,使之形成極為純熟的工藝技術。
中國傳統釀造黃酒的主要工藝流程為:
浸米——蒸飯——晾飯——落缸發酵——開耙——壇發酵——煎酒——包裝
今天,我國大部分黃酒的生產工藝與傳統的黃酒釀造工藝一脈相承,有異曲同工之妙黃酒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背景的酒種,也是未來最有希望走向世界并占有一席之地的酒品。近年來,黃酒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原料、新菌種、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融入為傳統工藝的改革、新產品的開發創造了機遇,產品不斷創新,酒質不斷提高。
原料多樣化。除糯米黃酒外,開發了粳米黃酒、秈米黃酒、黑米黃酒、高粱黃酒、蕎麥黃酒、薯干黃酒、青稞黃酒等等。
酒曲純種化。運用高科技手段,從傳統酒藥中分離出優良純菌種,達到用曲少,出酒率高的效果。
工藝科學化。采用自流供水,蒸汽供熱、紅外線消毒,流水線作業等科學工藝生產,酒質好,效率高。
生產機械化。蒸飯、拌曲、壓榨、過液、煎酒、罐裝均采用機械完成,機械代替了傳統的手工作業,減少勞動強度,提高了產量和效益。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酒種,是酒中之祖,酒中之王。黃酒釀造技術堪稱天下一絕,是祖國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
這一古老的釀造工藝究竟始于何時?自古以來眾說不一。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有很多專門的酒器,這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和研究線索,但翻閱一下現有的典籍史冊,居然沒有關于酒的發明的詳盡記載,只是在字里行間偶爾有一句半句提及黃酒,而其余的就是遍及在民間鄉里的傳說。這些傳說雖不能以一而論,但總能從中窺得一斑。
樓主,你好!
酒的品種繁多,就生產方法而論,有釀造酒(發酵酒)和蒸餾酒兩類。釀造酒是在發酵終了稍加處理即可飲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黃酒、青酒等,出現較早。蒸餾酒是在發酵終了再經蒸餾而得的高度飲料酒,主要有白酒、白蘭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現較晚。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氣里、塵埃中和果皮上都附著有酵母菌。在適當的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變成酒漿,自然形成酒。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人類釀酒的歷史約始于距今四萬~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人”階段。當時人類有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食物,從而有條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人類最早的釀酒活動,只是機械地簡單重復大自然的自釀過程。
真正稱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釀酒生產活動,是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業之后開始的。這時,人類有了比較充裕的糧食,爾后又有了制作精細的陶制器皿,這才使得釀酒生產成為可能。根據對出土文物的考證,約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已出現雕刻著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用大麥、小麥、蜂蜜等制作了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該地區已開始用苦味劑釀造啤酒。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出現耕作農具,即出現了農業,這為谷物釀酒提供了可能。《中國史稿》認為,仰韶文化時期是谷物釀酒的“萌芽”期。當時是用蘗(發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的中國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腳杯、小壺等酒器,反映出釀酒在當時已進入盛行期。中國早期釀造的酒多屬于黃酒。
中國是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釀酒技術上的一項重要發明,就是用酒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絲狀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質原料的糖化和酒化兩個步驟結合起來,對造酒技術是一個很大的推進。中國先人從自發地利用微生物到人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條件選優限劣而制造酒曲,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秦漢,制酒曲的技術已有了相當的發展。
南北朝時,制酒曲的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記述了12種制酒曲的方法。這些酒曲的基本制造方法,至今仍在釀造高粱酒中使用。
唐、宋時期,中國發明了紅曲,并以此釀成“赤如丹”的紅酒。宋代,制酒曲釀酒的技術又有進一步的發展。1115年前后,朱翼中撰成的《酒經》中,記載了13種酒曲的制法,其中的制酒曲方法與《齊民要術》上記述的相比,又有明顯的改進。
中國古代制曲釀酒技術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發明蒸餾器以前,僅有釀造酒,在中國主要是黃酒。中國傳統的白酒(燒酒),是最有代表性的蒸餾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所以一般人都以為中國在元代才開始有蒸餾酒。其實,在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雍陶的詩句中,都曾出現過“燒酒”;另對山西汾酒史的考證,認為公元6世紀的南北朝時已有了白酒。因此,可能在6~8世紀就已有了蒸餾酒。而相應的簡單蒸餾器的創制,則是中國古代對釀酒技術的又一貢獻。酒的品種繁多,就生產方法而論,有釀造酒(發酵酒)和蒸餾酒兩類。釀造酒是在發酵終了稍加處理即可飲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黃酒、青酒等,出現較早。蒸餾酒是在發酵終了再經蒸餾而得的高度飲料酒,主要有白酒、白蘭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現較晚。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氣里、塵埃中和果皮上都附著有酵母菌。在適當的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變成酒漿,自然形成酒。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人類釀酒的歷史約始于距今四萬~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人”階段。當時人類有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食物,從而有條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人類最早的釀酒活動,只是機械地簡單重復大自然的自釀過程。
真正稱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釀酒生產活動,是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業之后開始的。這時,人類有了比較充裕的糧食,爾后又有了制作精細的陶制器皿,這才使得釀酒生產成為可能。根據對出土文物的考證,約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已出現雕刻著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用大麥、小麥、蜂蜜等制作了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該地區已開始用苦味劑釀造啤酒。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出現耕作農具,即出現了農業,這為谷物釀酒提供了可能。《中國史稿》認為,仰韶文化時期是谷物釀酒的“萌芽”期。當時是用蘗(發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的中國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腳杯、小壺等酒器,反映出釀酒在當時已進入盛行期。中國早期釀造的酒多屬于黃酒。
中國是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釀酒技術上的一項重要發明,就是用酒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絲狀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質原料的糖化和酒化兩個步驟結合起來,對造酒技術是一個很大的推進。中國先人從自發地利用微生物到人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條件選優限劣而制造酒曲,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秦漢,制酒曲的技術已有了相當的發展。
南北朝時,制酒曲的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記述了12種制酒曲的方法。這些酒曲的基本制造方法,至今仍在釀造高粱酒中使用。
唐、宋時期,中國發明了紅曲,并以此釀成“赤如丹”的紅酒。宋代,制酒曲釀酒的技術又有進一步的發展。1115年前后,朱翼中撰成的《酒經》中,記載了13種酒曲的制法,其中的制酒曲方法與《齊民要術》上記述的相比,又有明顯的改進。
中國古代制曲釀酒技術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發明蒸餾器以前,僅有釀造酒,在中國主要是黃酒。中國傳統的白酒(燒酒),是最有代表性的蒸餾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所以一般人都以為中國在元代才開始有蒸餾酒。其實,在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雍陶的詩句中,都曾出現過“燒酒”;另對山西汾酒史的考證,認為公元6世紀的南北朝時已有了白酒。因此,可能在6~8世紀就已有了蒸餾酒。而相應的簡單蒸餾器的創制,則是中國古代對釀酒技術的又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