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綿山大羅宮這位道長是誰坤道
介休市宋古鄉東段屯村人,姓曹,非道士,是綿山樂隊主持人,為女辦男裝
韓通義道長,,,
同意金虎發言,是坤道,綿山很商業了
2,山西介休的彥泰小區在哪
介休市轄5個街道、7個鎮、3個鄉:北關街道、西關街道、東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壇街道、義安鎮、張蘭鎮、連福鎮、洪山鎮、龍鳳鎮、綿山鎮、義棠鎮、城關鄉、宋古鄉、三佳鄉。在北關街道
舊介中,新介休二中旁邊
3,山西介休在哪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丘山北側,汾河南畔。距省會太原市139公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年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市總面積744平方公里,人口37萬,轄7鎮3鄉251個行政村5個街道辦事處。境內平川、丘陵、山區各占三分之一,從北向南梯次排列,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交替分明,日照充裕,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0.4℃,平均降水量477.2毫米。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介休市轄5個街道、7個鎮、3個鄉:北關街道、西關街道、東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壇街道、義安鎮、張蘭鎮、連福鎮、洪山鎮、龍鳳鎮、綿山鎮、義棠鎮、城關鄉、宋古鄉、三佳鄉。
4,棗莊省滕州市的習俗資料作文300字
我的家鄉介休一直流傳著寒食節的習俗,清明節之所以能成為有紀念意義的節日,也緣于寒食節。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我們介休的三賢之一介之推的節日。介子推,春秋晉國大夫。因為“割股奉君”之舉而名聞天下。晉文公重耳即位后,大舉封賞功臣,卻淡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言祿,恥與爭功邀賞者為伍,攜母一路跋涉來到介休綿山歸隱。有人寫出《龍蛇歌》為介子推鳴不平,晉文公幡然悔悟,親自帶人上綿山尋找介子推,介子推不肯相見。晉文公情急之下,命屬下放火燒山,逼迫素以孝子聞名的介子推出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火滅了,仍不見介子推的身影。就派人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身背老母,緊抱一棵大柳樹,已經被燒死。重耳萬分悲痛,為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全國上下不準生火做飯。宋古鄉洪安小學一年級標題:家鄉風俗作文300字我的家鄉在四川,那里的各個節日的風俗和別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來把家鄉的風俗介紹給大家吧!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俗稱“新年”。年節從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廣大城鄉年節前就開始備辦年貨,殺豬、羊、兔等,制臘肉、購食品、逢新衣,過年時大家穿好衣服、掛年畫、貼春聯,年三十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家拜年,祭祖等活
5,介休市下轄一個鄉鎮叫宋什么鄉
正確名字叫宋 月古 鄉,但這個古字為生僻字,電腦打不出來,所以現在只能打成宋古鄉。
興平市,咸陽市下轄,距離西安市40公里,屬于縣級城市。1993年6月撤縣設市。興平市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中部。總面積496平方千米。總人口57萬人(2007年)。市人民政府駐地:興平市縣門街東路,郵政編碼:713100。代碼:610481。電話區號:029。拼音:xingping shi。 興平市位于關中平原腹地,北依莽山,南臨渭水,與周至縣隔渭河相望。興平市東經咸陽距西安市40公里,西經法門寺至寶雞市162公里,是一個以大中城市為依托的“衛星城”。全市轄11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1個興平市工業集中區,248個行政村,總面積496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萬人。1993年6月18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 興平市所轄3個街道、7個鎮、4個鄉,名稱分別是:馬嵬鎮、趙村鎮、桑鎮、西吳鎮、南市鎮、莊頭鎮、南位鎮、湯坊鄉、田阜鄉、豐儀鄉、阜寨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店張街道、
宋古- -.
宋古鄉
宋古鄉。
6,山西帶西的地方是哪里
是介休, 春秋晉頃公十二年(前514年)置鄔縣。秦置界休縣。新莽改為界美。東漢復名界休。西晉改介休縣,以春秋時晉文公的臣子介之推死亡在其境內的綿山(介山)上而得名。十六國時期鄔縣、介休兩縣廢。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置介休,十九年復置鄔縣。北齊天保年間并入永安縣。至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恢復。大成元年(579年)改名平昌縣。隋開皇十年(590年)析置靈石縣,十八年復名介休縣。隸屬太原郡、西河郡、汾州、汾州府等。1992年撤縣設市。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介休市,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市,春秋時屬晉為鄔縣,后有界休、界美等稱,西晉始稱介休。 介休地處太原盆地西南端。南北長約38公里,東西寬約39公里,總面積為742平方公里。本縣由南到北為高山、丘陵、平原三類地形。[1] 介休市有優越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農作物主要有小麥、大豆、高粱、玉米、稻子、谷子、棉花、油料、蔬菜、瓜果等。 工業門類主要有煤炭開采、煉焦、造紙、紡織、印染、陶瓷、機械、化工建材、印刷、食品、塑料等,基礎較好,體系完整,現已發展成晉中南部的重要工業基地。主要大中型企業有汾西礦務局、山西電桿廠、山西碳素廠、介休造紙廠、山西印染廠、介休紡織廠、介休石料廠、洪山陶瓷廠山西種羊廠。介休土特產很多。洪山陶瓷、灌餡糖、銀條菜、五靈脂、黃酒、綿山陳醋等。此外還有定陽馥酒、水泵等。行政區劃 介休市轄5個街道、7個鎮、3個鄉:北關街道、西關街道、東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壇街道、義安鎮、張蘭鎮、連福鎮、洪山鎮、龍鳳鎮、綿山鎮、義棠鎮、城關鄉、宋古鄉、三佳鄉。 龍鳳鎮系15個行政村:龍鳳村,龍頭村,張壁村,峪子村,河東村,渠池村,南莊村,北莊村,漏土村,東宋壁村,西宋壁村,遐壁村,圪垛村,熬子嶺村,桃坪村。
山西
7,介休是什么地方具體位置在哪里
http://www.jiexiu.gov.cn/first.jsp
可以去瞧瞧哦~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丘山北側,汾河南畔。距省會太原市139公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年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市總面積744平方公里,人口37萬,轄7鎮3鄉251個行政村5個街道辦事處。境內平川、丘陵、山區各占三分之一,從北向南梯次排列,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交替分明,日照充裕,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0.4℃,平均降水量477.2毫米。
介休市轄5個街道、7個鎮、3個鄉:北關街道、西關街道、東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壇街道、義安鎮、張蘭鎮、連福鎮、洪山鎮、龍鳳鎮、綿山鎮、義棠鎮、城關鄉、宋古鄉、三佳鄉。
介休歷史悠久,國內史籍最早記載介休歷史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因史出春秋時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東漢時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時期出將入相五十載的文彥博三位賢士名達,素有“三賢故里”之稱。總面積744平方公里,總人口37.25萬人。 介休歷史悠久,國內史籍最早記載介休歷史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公元前718)。時,曲沃莊伯伐翼,晉翼侯奔隨,隨在今介休城東,當時為晉大夫士會食邑。公元前636年,晉文公返國賞隨臣,介子推不言錄,與母隱居綿山。晉文公焚林求賢,子推竟與母抱樹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自公元前514年起,介休歷史上先后東部建置鄔縣,西部建置平周邑,秦始皇設郡縣,城區建置界休,以后改為界美、介休、平昌。東魏時,定陽郡一度僑治境內。北周時期,曾設置介休郡。隋、唐時期一度設介休郡、介州。鄰縣靈石公元590年建縣前,一直為介休地域。隋、唐時設介休郡、介州時,兼領平遙縣。孝義歷史上曾幾度并入介休縣。宋、元、明、清時期,介休縣域和領屬關系基本保持不變。1992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下文,介休撤縣改設縣級市,行政區域不變,依舊隸屬晉中行署。現轄7鎮3鄉、232個行政村,5個街道辦事處。
春秋晉頃公十二年(前514年)置鄔縣。秦置界休縣。新莽改為界美。東漢復名界休。西晉改介休縣,以春秋時晉文公的臣子介之推死亡在其境內的綿山(介山)上而得名。十六國時期鄔縣、介休兩縣廢。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置介休,十九年復置鄔縣。北齊天保年間并入永安縣。至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恢復。大成元年(579)改名平昌縣。隋開皇十年(590)析置靈石縣,十八年復名介休縣。隸屬太原郡、西河郡、汾州、汾州府等。1992年撤縣設市。
山西省中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