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永興縣是什么市
駕車路線:全程約188.5公里
起點:攸縣
1.株洲市內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行駛20米,右轉進入望云東路
2) 沿望云東路行駛860米,左轉進入攸州大道南路
3) 沿攸州大道南路行駛1.9公里,朝茶陵方向,左前方轉彎進入京廣線
4) 沿京廣線行駛12.7公里,稍向右轉上匝道
5) 沿匝道行駛1.4公里,直行進入武深高速
6) 沿武深高速行駛4.4公里,朝南寧/衡陽/G72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2.沿匝道行駛330米,直行進入泉南高速
3.沿泉南高速行駛61.0公里,朝北京/珠海/南寧/G4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4.沿匝道行駛1.4公里,直行進入京港澳高速
5.沿京港澳高速行駛89.9公里,在公平/小水/G107出口,稍向右轉上匝道
6.郴州市內駕車方案
1) 沿匝道行駛800米,直行
2) 行駛1.3公里,朝廣州方向,左轉進入京深線
3) 沿京深線行駛12.3公里,到達終點
終點:馬田村
2. 永興縣屬于哪個市的
永興縣屬于湖南省郴州市 永興縣位于湖南省東南部,為郴州市第二大縣,系黃克誠大將的故鄉。全縣總人口63萬,總面積1979平方公里,轄8鎮17鄉。
3. 永興縣是什么市的
2021年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的中考總分為890分。
4. 永興市屬于哪個市
湖南金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06-14在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便江鎮園丁路(教師新村C區9棟201)。
湖南金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1023MA4L4Y0H70,企業法人李智,目前企業處于開業狀態。
湖南金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發和推廣服務,廢棄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治理服務(危險廢物除外),環保工程設計、建設、運營、管理服務,有色金屬、貴金屬、環保設備生產、加工、銷售及進出口業務,普通貨物運輸、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于一般。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湖南金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5. 湖南省永興縣是什么市
◎浙江省 溫州市 龍灣區 永興街道永興村 郵編:325024◎浙江省 溫州市 龍灣區 永興街道榕樹下村 郵編:325024◎浙江省 溫州市 龍灣區 永興街道沙園村 郵編:325024◎浙江省 溫州市 龍灣區 永興街道萼芳村 郵編:325024◎浙江省 溫州市 龍灣區 永興街道南橋北村 郵編:325024◎浙江省 溫州市 龍灣區 永興街道樂二村 郵編:325024◎浙江省 溫州市 龍灣區 永興街道 郵編:325024◎浙江省 溫州市 龍灣區 永興街道永民村 郵編:325024◎浙江省 溫州市 龍灣區 永興街道祠南村 郵編:325024◎浙江省 溫州市 龍灣區 永興街道永樂村 郵編:325024
6. 永興縣是哪個省哪個市
? ?郴州市是四線城市,作為郴州市轄區內的縣級城市,至少要屬五線以后的城市。地處湖南省東南部、郴州市北陲,東鄰資興市,南連蘇仙區,西靠桂陽縣,北接安仁縣及衡陽市耒陽,轄10鎮4鄉2街道辦事處,是郴州市人口第二大縣,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
7. 湖南永興縣是什么市
423300
8. 永興縣是那個省那個市
宋熙寧六年(1073年)以“永世興旺”之意定名永興縣,沿襲至今。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始置便縣。治設便江右岸,今縣城東南隅。治所東依梧桐山,南鄰先農壇(今自來水公司門前側),西傍便江,北近化龍橋,治無城墻。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撤便縣并入郴縣,置治歷期622年。
陳永定三年(559),復置便縣,治設舊址。隋開皇九年(589),便縣再度并入郴縣。第二次置治歷期30年。
唐開元十三年(725),析郴縣北四鄉置安陵縣,縣治設今高亭鄉政府東側的古城村,筑城墻高1.5丈,周長1華里。唐天寶元年(742),更名高亭縣,縣治移至今高亭鄉政府西側,歷期348年。
宋熙寧六年(1073),定名永興縣。治所遷回舊便縣原址北側,沿襲至今。治所東靠梧桐山,南鄰化龍橋,西傍便江,北抵太平寺(今永興一中廚房附近)。始無城墻,明天順元年(1457)初筑土垣。正德七至十二年(1512~1517)改筑磚石結構城墻,設有5道城門及城樓,后屢遭兵燹、水患,經多次修復。
明代,全縣分為金陵、長慶、永興、延道4鄉,下轄12里統20都。金陵鄉轄金陵、平樂、平陵3里,統一、二、三、六共4都;長慶鄉轄崇賢、崇義、高亭3里,統九、十、十二、十四共4都;永興鄉轄千箱、開道、招攜3里,統十三、上十五、下十五、十六、十七共5都;延道鄉轄逢陽、液武、潦水3里,統左坊、右坊、上十八、下十八、下十九、二十共7都。弘治年間,全縣裁并為16里(即都),里設保甲。
民國元年(1912),永興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民國3年(1914),改屬衡陽道。
民國11年(1922),道制廢除,為省直轄縣。民國17年(1928)春,縣治原貌全廢。
民國26年(1937),省設行政督察區,屬第八行政督察區。
民國29年(1940),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33年(1944)12月,日機轟炸縣城,縣政府先后遷往鯉魚塘和太和寺邊。民國34年(1945)8月抗戰勝利,縣政府遷回縣城。
1949年永興解放。縣城在原址基礎上重修新建,城區不斷向四周擴展。
1950年2月,全縣設5個區,保留舊有鄉(鎮)、保、甲。第一區,轄環城鎮、仁勇鄉、三王鄉;第二區,轄烏市、龍山、灘磊、云峰鄉;第三區,轄文良、太平、悅油鄉;第四區,轄柏和、金安、洞義鄉;,轄石龍、唐明鄉。是年6~7年,普遍開展建政工作,廢保甲設村。全縣劃為7個行政區66個鄉(鎮)581個村:一區,轄1鎮8鄉83村;二區,轄10鄉86村;三區,轄9鄉45村;四區,轄9鄉95村;五區,轄10鄉92村;六區,轄10鄉92村;七區,轄9鄉88村。
1951年12月,大鄉劃小鄉,全縣設9個區,轄2鎮231鄉。第一區駐縣城,轄2鎮25鄉;第二區駐湘陰渡,轄24鄉;第三區駐油榨墟,轄26鄉;第四區駐馬田墟,轄23鄉;駐油麻墟,轄26鄉;第六區駐竹葉塘,轄25鄉;駐柏林,轄33鄉;第八區駐鯉魚塘,轄21鄉;第九區駐龍形市,轄28鄉。1953年3月,將原9個區改為8個區1個鎮。1956年6月,撤區并鄉,設27鄉(鎮)。
1958年9月,撤銷鄉(鎮)村建制,建立11個人民公社。即東風公社(今城關鎮和城郊鄉)、衛星公社(今湘陰渡鎮、碧塘、油市鄉)、上游公社(今黃泥鄉)、光速公社(今塘門口鎮)、紅旗公社(今馬田鎮,高亭、洋塘、復和鄉)、五星公社(今油麻、悅來、三塘鄉)、先鋒公社(今金龜鎮,香梅鄉、太和鄉西部、樟樹鄉南部)、紅專公社(今柏林鎮,太和鄉東部、樟樹鄉北部)、躍進公社(今龍形市、七甲鄉)、紅星公社(今大布江鄉及千沖鄉東部)、火箭公社(今鯉魚塘鎮及千沖鄉西部)。下設86個大隊,512個生產隊。
1961年,調整為2個直轄公社(城湘、馬田礦區公社)、4個區(金龜、鯉魚塘、湘陰渡、高亭司),分轄24個人民公社(黃泥、金龜、香梅、樟樹、洞口、柏林、太和、雙合、鯉魚塘、彼坑、龍形市、大布江、七甲、碧塘、塘市、湘陰、油市、高亭、和平、復和、文明、油麻、三塘、悅來)。1962年5月,撤銷4個區。1966年,裁并為19個人民公社。1980年,調整為民公社。
1984年,改社鎮為鄉鎮,改為村民委員會。1986年2月,湘陰渡、塘門口、金龜、柏林、鯉魚塘鄉改為鎮。至1988年,永興縣城先后三次設置縣治,已有1567年的歷史。城區總面積32平方公里,東、北與城郊鄉毗鄰,西與塘門口鎮、湘陰渡鎮接壤,南與碧塘鄉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