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凌河區是哪個市哪個省的呢
嘿嘿,中國,遼寧,錦州滴
2,凌河的發源地是哪
大凌河(DalingHe) 遼寧省西部最大河流。漢唐時稱白狼水,遼稱靈河、金改凌河。北源凌源縣打鹿溝,南源建昌縣黑山(古白狼山),到兩源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附近的大城子附近會合,東北流經努魯兒虎山和松嶺間縱谷,接納老虎山河、牤中河、西河等支流,到義縣轉向循醫巫閭山西側南流,在錦縣東南注入遼東灣,河口三角洲規模大,汊流發育。
大凌河全長397公里,流域面積2.35萬平方公里,流域內年降水量450~600毫米,集中7、8月。年均徑流量16.67億立方米,流經碎屑巖、火山巖和黃土地區,含沙量達57千克/立方米,水土流失嚴重。大凌河沿岸有凌源、建平、朝陽、義縣、錦縣(現改為凌海市)等縣市
可以說是遼西文明的搖籃以及遼西人民的母親河。兩岸有遠古人居住的鴿子洞、牛河梁紅山文化、古化石等等。
大凌河堪稱是遼寧朝陽市的母親
大凌河是朝陽市最大的一條河流,也是中國東北獨流入海的較大河流之一。古時稱“渝水”,又稱“白狼水”。唐朝時改稱“白狼河”,遼時稱“靈河”,金、元時改“靈”為“凌”,稱“凌河”,也有記載稱“凌江”(元至正年間《通濟橋碑記》中記載:“城東合龍山下,有水曰凌江”)。明朝時始稱“大凌河”,以與“小凌河”相區別。清朝時蒙古語稱“傲木楞河”。
大凌河有北、西、南3源。北源出于凌源縣萬元店鄉熱水湯村,由此向南,流經萬元店鎮、凌源鎮、河東鄉至凌源縣城南辛杖子匯入西源。
西源出自河北省平泉縣宋營子鄉水泉溝(古名“榆河”,今稱“南大河”),河源高程1097米,于欺天鄉段杖子村北進入凌源縣境。流向東北轉東,經欺天鄉、大王杖子鄉、凌河鄉、河東鄉和凌源鎮,先后納入宋杖子河(舊志記載謂“石塔河”,源于河北省平泉縣鄭杖子)、萬元店河(發源于凌源縣萬元店鄉熱水湯村,流長26公里,至辛杖子與北源匯合,流長51公里。而后,河流折向東南,于烏蘭白鄉三家村東納入黃金帶河,再向東南流15公里,經烏蘭白鄉進入喀左縣境。再經喀左縣官大海農場、大城子鄉,至山嘴鄉匯入南源,流長為98.5公里。
南源出自建昌縣要路溝鄉吳坤杖子的水泉溝,由西南流向東北,初為潛流,到土金塔屯西陸續見有明水。繼之再東北流至張家灣,方見明顯明水,常年不斷。由張家灣經南臺子、獅子溝、三灣子、陳家店至岱王山溝口,陸續有川水注入。由岱王山口到宮山嘴,河流形成回水,建有宮山嘴水庫。河水由宮山嘴再東北流9公里,到建昌縣建昌鎮北營折轉西北向流,至荊條溝北立龍山,進入喀左縣境。再西北流,經南公營子至白塔子鄉大西山村,納入白塔子河(古名“蒿桑河”,發源于建昌縣王寶營子鄉大黑溝,流長28公里)。再西北流至桃花池,左納滲津河(又名“石城川水”、“狗河”,蒙古語稱“僧機圖河”。發源于凌源縣三家子鄉宣杖子,流長45公里)。而后轉向正北,流經平房子、三臺至三家鄉,左納四官營子河(古名“賽音河”,發源于凌源縣牛營子鄉邢杖子,流長33.5公里)。再轉向東北流,至南哨鎮的山嘴與西、北2源(大凌河西支)匯合,流長99.5公里。
凌源市隸屬遼寧省朝陽市,因大凌河發源地而得名,位于遼寧、河北、內蒙古三省(區)交匯處,是連接京沈兩大都市群、溝通內蒙古腹地與沿海港的重要交通接點城市。
松嶺山脈
小凌河的源頭在建昌東北境樓子山(海拔645.9米)東麓,北流轉東入朝陽縣,又東流入錦縣境內,經雜木林子之南、金沙鍋之北,左受老虎關河。又經班吉塔之南、錫匠溝之北,左受北小河。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