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柘澄泥硯的歷史發展
魯柘澄泥硯,柘溝鎮因盛產土陶出名,更因柘溝硯而名揚海內外。燒制魯柘硯必須用陶土,此土是柘溝鎮得天獨厚的資源,全省獨有。據考證,魯柘硯產于具有五千多年制陶歷史的古鎮——泗水縣柘溝鎮。全國各地出土的魯柘硯證明,該硯始于唐代以前,北宋時期最為興盛,曾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在日本、朝鮮和東南亞各國享有盛譽。清乾隆皇帝曾為其收藏的鐘式東魯柘硯賦詩一首:“模削誰成幾上賓,洪鐘作式出陶均。設如洞理文流響,七召疇為待扣人。”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魯柘硯制硯工藝失傳多年。陶土礦以柘溝為中心,東西走向約26平方公里,儲量12.2億立方米。在柘溝一帶為裸露區,一般距離地面0-3米,易于開采。土中含有二氧化鋁、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鐵、二氧化鈦、氧化鎂等成分。用此土燒制的大缸腌出的咸菜清脆香甜,名滿京城。而用這種陶土燒制的柘硯更是質地優良,顏色豐富。建國后,泗水縣陶瓷廠和柘溝鎮曾多次組織能工巧匠恢復柘硯生產,均未獲得成功。1990年,泗水縣成立魯柘硯工藝研究所,要求將魯柘硯“下力氣搞成功”。一切從頭開始。建小窯,購置澄泥工具,制作裝泥漿的布袋,搭建陰干泥漿的涼棚,置辦整毛坯的板、錘、刻刀等工具……1990年冬,第一窯魯柘硯試燒。由于從備料、澄泥、成坯、雕刻、裝窯、燒結等道道工序都格外謹慎,第一窯竟然奇跡般成功了。1991年5月,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谷牧出訪日本,將魯柘硯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前首相海部、中曾根等貴賓。此外,魯柘硯作為高級禮品還贈送給韓國、德國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的知名人士和朋友。1991年,在研究所全體成員共同努力下,當年魯柘硯就生產出十多個花色、200多個品種(以仿唐宋名硯為主),具有沉靜堅韌,溫潤如玉,含津益墨,聲若金石,手觸生暈,發墨如油,不漬水,不損筆,古樸大方等特點,其質地、造型、色澤、使用等方面,不僅超過宋代所制,還優于國內同類澄泥硯。2007年初,魯柘硯成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山東泗水柘溝鎮距離徐州多遠
駕車路線:全程約202.1公里起點:柘溝鎮1.濟寧市駕車方案1) 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沿陶源路行駛5.2公里,直行進入星吳線2) 沿星吳線行駛2.9公里,右轉3) 行駛2.2公里,右轉4) 行駛2.1公里,左前方轉彎5) 行駛570米,右前方轉彎6) 行駛470米,左后方轉彎進入曲阜北立交橋2.沿曲阜北立交橋行駛1.2公里,過曲阜北立交約680米后,直行進入京臺高速3.沿京臺高速行駛164.7公里,直行進入淮徐高速4.沿淮徐高速行駛9.4公里,在徐州(東)/邳州出口,稍向右轉上匝道5.徐州市駕車方案1) 沿匝道行駛1.1公里,稍向右轉進入煙汕線2) 沿煙汕線行駛410米,直行進入城東大道3) 沿城東大道行駛2.8公里,朝睢寧/徐州市行政辦公中心方向,進入漢源大道4) 沿漢源大道行駛7.4公里,右轉進入昆侖大道5) 沿昆侖大道行駛300米,左轉進入元和路6) 沿元和路行駛190米,右轉7) 行駛30米,左前方轉彎8) 行駛180米,左轉9) 行駛60米,到達終點終點: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