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費品市場轉型升級體現在哪些方面
你問這個問題太大了,簡單來說幾點吧,以前消費品就是賣貨的,生產的(加工廠)現在客戶要求品質,要求關注,要求關懷……這就是需要升級的,也就是說,以前只要生產出來就能賣的時代過去了,要跟著客戶的需求變化,比如,以前的兒童推車是個推車就行了,現在要電動,要遙控,要重金屬不超標,要歐盟認證……,如果你還是以前那個推車,基本就是等死。再比如,我買一雙皮鞋,以前買了就是買了,基本不太關注什么品牌,更談不上什么客戶關懷,但是現在有這么一家賣鞋的,我買了他的皮鞋之后,他會回訪,他會發生日祝福……簡單來說就是提高品質,增加服務其實細的方面還有很多,自己系統學習一下吧,簡單的是講不清楚的。需要系統學習。
搜一下:消費品市場轉型升級體現在哪些方面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2,消費升級有什么具體表現嗎
從2017年開始,消費領域出鏡率最高的一個詞就是“消費升級”。勺子課堂也發過相關的文章,里面提到,消費升級在市場端的直接表現是消費人群的數量沒有增加,但消費場景增多,消費者各式各樣的需求正在被精準細分并不斷滿足。快餐無疑是餐飲品類中數量最大的一支,根據2018年《餐飲報告》的統計數據,2017年小吃快餐的數量是389萬家,比年初增加了61萬家,它的規模和增幅均遠高于其他品類,但是客單價只有36元,在所有品類中排名墊底。所以我覺得快餐的消費升級最為緊迫,例如我們看到的快餐現炒現做,就是典型的消費升級的表現。
1消費升級,一般指消費結構的升級,是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費水平和發展趨勢。 現代經濟學認為,經濟結構決定著產品總供給結構,總需求結構決定著消費結構;同時產品總供給結構和消費結構的變化也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經濟結構和總需求結構。 通過消費結構升級擴大內需,再通過擴大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集中體現著消費需求對生產的決定作用。 2主要表現不怎么好講,你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8770074.html
3,選擇你周圍的一種品牌的酒廠或其銷售商分析其外部環境寫一個
企業名稱:市南孔酒業有限公司 住址:市三衢路258-8號 主要業務:生產中、高度白酒
注冊資本金:500萬。我們分析,酒精飲料行業面臨的宏觀因素主要有:消費升級對酒精飲料行業影響主要體現在“縱向”拉動上,也就是消費者從中低端向高端升級換代的過程。而酒精飲料企業近年來的主要產品結構就是高端化。高端化意味著高毛利,這是近年來酒精飲料行業景氣度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1)高端產品競爭加劇問題在于,雖然居民消費能力增加,但這是個長期過程。且居民收入的金字塔結構和消費選擇由低到高的金字塔結構短期內將不會改變。(2)所得稅:從2008年1月1日起,企業所得稅率統一調整為25%。由上表中可見,目前重點酒精飲料上市公司所得稅率平均為34.23%,而調整后稅率降為25%,凈利潤平均增幅13.55%。市南孔酒業有限公司的競爭對手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1、 市白酒與外來強勢品牌的競爭。這部分競爭者主要是川酒品牌、貴州酒品牌、皖酒品牌、東北酒品牌、湘贛酒品牌等。2、市白酒品牌之間的競爭。地方保護與白酒消費的地域特征,使得市各地方白酒品牌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3、市白酒品牌酒與雜牌酒的競爭。監管政策的不到位,使得各地小酒廠蜂擁而上,蠶食和擾亂品牌酒的市場。二、 替代品的競爭力 白酒作為一種人際溝通的特殊媒介,雖然會長期存在,但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和兌健康的日益重視,整體上處于行業整體萎縮的狀態。除了“飲酒傷身”觀念的影響,替代品的競爭占據了白酒的市場份額。 1、啤酒。浙江是啤酒大省,啤酒產量與消費量都居前列,而且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更青睞于口感細膩的的啤酒,而疏遠了白酒。2、果酒。市葡萄酒廠近年開始了大規模的推廣,力圖將“果酒+白酒”的概念灌輸給消費者,果酒對白酒的地盤之爭開始發力。3、黃酒及補酒。秋冬季進補的傳統消費觀念使得即墨老酒、至寶三鞭酒及勁酒、枸杞酒等在消費旺季蠶食傳統白酒的份額。 三、 新進入者的競爭力 白酒行業的所謂“暴利”,吸引著形形色色的新進入者,與現有白酒品牌形成競爭,主要有以下幾類:1、 資本型的新進入者。主要來自于白酒行業以外,如市新興酒業。2、投機型的新進入者。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靠在大酒廠周邊的“李鬼”式的小酒廠的不斷涌現;一個是職業操手操作“買斷品牌”。
4,近期的白酒在漲價原因是何
8月1日,白酒消費稅新規開始實施,沱牌曲酒成為明確提價的第一家白酒企業,旗下的"舍得"系列產品最高提價10%。據悉,五糧液酒也將于今日起提價。此次白酒加稅主要對高端酒影響較大,相比之下,由于二線白酒品牌終端價格低,給銷售單位的價格和出廠價中間差價相對較小,避稅力度也較小,所以加稅對其影響不大。
加稅
國家前兩天都公布了,8月1號開始煙酒都漲錢因為加稅了
對于白酒漲價,來自業內外及媒體方面的聲音很多,一般的通用解釋是糧食、包裝材料、原輔料、人力成本等方面的一路上升。作為一個在行業工作15年的營銷人,究竟如何看待漲價背后的原因呢? 實際上,白酒漲價,雖有原材料如紙張、糧食、人力成本等不斷上升的原因;更是消費結構升級帶來的價位持續上移。 我們都知道白酒生產工藝對產品帶來的成本壓力究竟有多大。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無論投資拉動、成本推動,還是經濟結構調整,其最終的一個表現結果就是,從最上游的初級產品到相關的下游產品,價格上升是必然規律。這也是經濟學理論中關于通貨膨脹的一種類型。 既然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漲價,從成本推動角度看,白酒漲價就是經濟大勢在白酒產業的必然表現。 投資、消費和出口——gdp的三駕馬車,拋開出口,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是推動成本上漲的一個原因,這是從生產領域推理的結論。那么從消費角度看又有什么不同?沿著這一思路分析,我發現一個很吃驚的結論:消費者要求的價位越來越高,是白酒不斷漲價的核心原因! 為什么說消費者喝酒價格越來越高推動了白酒漲價?我們每個人都仔細想想,幾年前同學朋友戰友之間自飲或聚飲喝什么價位的酒?現在呢?我曾對身邊的不少朋友做過喝酒場合和消費價格的口頭調查:在鄭州市場,十年前的自飲和聚飲大多數在每瓶酒30元左右,現在低于80元的酒幾乎都感覺拿不出手了。 再看政商務招待,十年前喝酒大約集中在每瓶100~200元之間,極少數貴賓的往來招待大概300~400元。現在招待最高級的貴賓,至少800元每瓶;一般的客人招待,單瓶酒也在300~500元之間。 價格低了感覺拿不出手的背后是什么?就是白酒消費的一個本質需求——面子——消費者“個人面子”或者說政商務的“集體面子”在升值!無論哪個消費,因為個人或單位的“面子”越來越值錢,也就推動了白酒價格的不斷抬升。 也就是說,因為消費者個人或者組織法人的收入越來越高,從身份、地位、圈層的匹配要素看,需要消費價格越來越高的酒,所以推動了白酒的漲價——或者借新產品順勢漲價。說到底,企業的漲價行為,只是迎合了消費者對白酒的一個潛在的本質需求而已。 同時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原因,就是“茅臺”價格成了市場的風向標,是“茅臺”價格的上漲不斷刺激著消費者心智的改變,讓大家對在不同場合消費什么價位的白酒,有了自然而然的心理認知。 因此歸根結底,白酒漲價的根本原因,一是“茅臺”作為行業龍頭的不斷漲價拉升了消費者心理認知與消費定勢;二是消費者和單位的面子升值推動了消費價格的提高。在雙向作用的推動下,形成了自2003年以來連續七年的白酒漲價。 如果這個觀點會挨罵,不妨請每個人站在消費者角度再想想,白酒不屬于生活必需品,不是剛性需求。從微觀經濟學分析,供給和需求都存在彈性,那么對一線和二線強勢品牌持續不斷的漲價,你為什么要買單呢?通俗點說,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僅此而已。
5,急需一篇一篇字的中國白酒發展現狀
1.1我國白酒行業的現狀
2006年中國白酒行業已開始復興。2006年1-12月,中國白酒企業共計生白酒39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8.18%,2006年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共計實現銷售收入971億元,同比增長31.08%,實現利潤總額1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5.1%。
當前白酒行業的盈利模式已經完成了由總量增長模式向結構優化模式變遷的過程。現階段,白酒行業總量基本穩定的背景下,中高檔白酒的銷量增長較快,低檔酒銷量逐步減少,行業利潤總額增速超過行業收入的增長速度。[2]
1.2我國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有大小白酒企業4萬余家,其中有一定規模的白酒企業1萬余家,遍布全國31個省市區,總體而言,白酒業的當前發展態勢是:
1.國家產業政策對白酒制造業的影響較大:國家關于發展酒類企業的指導性意見是:糧食酒向水果酒轉化,高度酒向低度酒轉化,蒸餾酒向釀制酒轉化,普通酒向優質酒轉化,扶優限劣,保護名牌,促進釀酒業走健康、有序、適度發展之路。
2.總量呈下降趨勢:有關資料表明,我國白酒業已經走過了發展高峰時期,從宏觀來看,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如國家對白酒業的限制發展政策,對酒類產銷綜合治理舉措,社會各界推崇飲用啤酒、葡萄酒等低度飲料酒及洋酒,已經對市場形成了較大的分流。從微觀來看,消費者理性消費意識的增強。送禮觀念的改變,個人投資興趣分散,供需關系的變化,使消費者對白酒感情溫度降低,因此,白酒總量呈下降趨勢。
3.消費者品牌消費意識不斷強化:白酒市場的激烈競爭,消費者品牌消費意識的不斷強化,使得生產企業格外重視品牌的塑造和培養。一些成功的企業首先以質量好、品種包裝精良占領市場;其次以統一標識、廣告宣傳去擴大影響;第三以優質的售后服務,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4.名優酒的數量快速增長:白酒行業中名優酒的企業骨干作用進一步得到確認。這些企業在白酒行業中所占比重雖小,但已成為一個支撐全行業并對行業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企業群體。另外,一些老名酒生產企業的經營規模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時,過去充斥市場的低檔質次的白酒將迅速消退。
5.名優酒價格下降:白酒業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得高價即名牌的觀念隨著大氣候的轉變而消逝。讓利消費者,讓利經銷商以及巨額的廣告促銷費用等,都使白酒平均利潤率呈下降態勢。目前各大名酒價格都出現向下調價的跡象。可以認為:白酒高價時代已經過去,低價位、大眾化的名優酒的時代已經來臨。
6.內部結構調整不斷加快:白酒的發展趨勢,迫使白酒行業加快內部結構調整。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高度白酒向低度白酒轉化。二是白酒向葡萄酒、果酒方面轉化。
7.營銷手段豐富,觀念更新,范圍擴大:由于白酒產大于銷,和產源頭未能有效控制,于是各企業為賣酒而爭相拉開廣告大戰、促銷手段大戰、商標大戰、包裝大戰等等不一而足。這場大戰不光在企業之間展開,而且波及到商業領域,現在有些大酒廠已開始與個體批發商進行合作。對企業來講,不論開辟什么渠道,只有打開市場、把酒銷出去,進而才能談得上提高質量、保證供應。
8.白酒企業將呈現“少而精”的態勢:酒類產銷體制的改革和監督管理的強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許多白酒企業面臨開工不足、倒閉、破產、轉變的局面,資產重組概念在白酒業愈演愈烈。未來的白酒業將是少數名優酒分割市場的格局,將呈現“少而精”的趨勢。
9.企業呈集團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趨勢:白酒市場競爭已趨向白熱化,企業走規模化、集團化、集約化的路子已勢在必行。目前的白酒行業,受市場規模支配,逐步從無序向有序轉變。優勝劣汰的結果,使白酒市場出現了明顯的滯銷與暢銷并存的格局,同行業差距日益拉大。目前,許多名優酒在市場競爭壓力下紛紛組建集團,擴大規模,集約經營,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綜合經濟實力。[3]
中商情報網公司預測到2011年中國白酒市場[包括烈性洋酒]將達到2000億元的銷售規模。預計到2010年中國高檔白酒850億元的市場規模。根據我國消費增長趨勢,中商情報網預計2007-2011年我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將保持12%的平均增速,行業利潤將保持 25%左右的平均增速,白酒行業景氣繼續高位運行。
網上找到,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