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某噪聲作業場所實測工作日內等效連續A聲級為97dbA則該作業場所
- 2,報安監局的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申報表怎么填寫
- 3,職業病危害日常監測檢驗的內容和臺賬格式
- 4,化學品生產單位動火作業和受限空間如不檢測會有什么惡性后果
- 5,干建筑工程不存在有限空間作業還非要寫總結誰能給份無有限空
- 6,進入作業現場危險部位有什么安全要求
- 7,進入受限空間需要做好哪些安全措施
1,某噪聲作業場所實測工作日內等效連續A聲級為97dbA則該作業場所
屬于Ⅱ級噪聲作業場所
2,報安監局的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申報表怎么填寫
沒難度的,關鍵是職業健康體檢、場所檢測等內容不能缺項,不然一般通不過審核。
3,職業病危害日常監測檢驗的內容和臺賬格式
勞動者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相應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職業病診療等勞動者健康資料。http://wenwen.sogou.com/z/q704088212.htm
4,化學品生產單位動火作業和受限空間如不檢測會有什么惡性后果
(1) 有限空間作業前,必須嚴格執行“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根據施工現場有限空間作業實際情況,對有限空間內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檢測。在作業環境條件可能發生變化時,施工單位應對作業場所中危害因素進行持續或定時檢測。
不明白啊 = =!
5,干建筑工程不存在有限空間作業還非要寫總結誰能給份無有限空
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實施的作業活動。有限空間分為三類:(一)密閉設備:如船艙、貯罐、車載槽罐、反應塔(釜)、冷藏箱、壓力容器、管道、煙道、鍋爐等;(二)地下有限空間: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廢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深基坑等;(三)地上有限空間:如儲藏室、酒糟池、發酵池、垃圾站、溫室、冷庫、糧倉、料倉等 常見的有限空間作業有:清理漿池、沉淀池、釀酒池、漚糞池、下水道、蓄糞坑、地窖等;工地樁井、豎井、礦井等;反應塔或釜、槽車、儲藏罐、鋼瓶等容器,以及管道、煙道、隧道、溝、坑、井、涵洞、船艙、地下倉庫、儲藏室、谷倉等。在這些有限空間場所作業,如果通風不良,加之窒息性氣體濃度較高,會導致空氣中氧含量下降。當空氣中氧含量降到16%以下,人即可產生缺氧癥狀;氧含量降至10%以下,可出現不同程度意識障礙,甚至死亡;氧含量降至6%以下,可發生猝死。中毒危害:有限空間容易積聚高濃度有害物質。有害物質可以是原來就存在于有限空間的也可以是作業過程中逐漸積聚的。缺氧危害:空氣中氧濃度過低會引起缺氧。燃爆危害:空氣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質,濃度過高遇火會引起爆炸或燃燒。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脅生命或健康的環境條件。如墜落、溺水、物體打擊、電擊等。根據以上及其它參考資料,可聯系實際情況作出總結報告。
額
6,進入作業現場危險部位有什么安全要求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要求 1、在有限空間危險作業進行過程中,應加強通風換氣,保持必要的測定次數或連續檢測。 2、作業時所用照明應使用12伏以下的安全燈,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 3、發現可能存在有害氣體、可燃氣體時,檢測人員應同時使用有害氣體檢測儀表、可燃氣體測試儀等設備進行檢測。 4、檢測人員佩戴隔離式呼吸器,嚴禁使用氧氣呼吸器; 5、 有可燃氣體或可燃性粉塵存在的作業現場,所有的檢測儀器,電動工具,照明燈具等,必須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要求的防爆型產品。 6、在危險作業場所,必須采取充分的通風換氣措施,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 7、對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風換氣措施或受作業環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風換氣的場所,作業人員必須配備并使用空氣呼吸器或軟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 8、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前和離開時應準確清點人數。 9、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作業人員與監護人員應事先規定明確的聯絡信號。 10、當發現缺氧或檢測儀器出現報警時,必須立即停止危險作業,作業點人員應迅速離開作業現場。 12、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并應在醒目處設置警示標志。 13、在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必須配備搶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繩纜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設備,以便在非常情況下搶救作業人員。 14、在通風條件差的作業場所,如地下室、容器內等,配置二氧化碳滅火器時,應將滅火器放置牢固,禁止隨便啟動,防止二氧化碳意外泄出,并在放置滅火器的位置設立明顯的標志。 15、當作業人員在與輸送管道連接的密閉設備(如油罐、反應塔、儲罐、鍋爐等)內部作業時必須嚴密關閉閥門,裝好盲板,并在醒目處設立禁止啟動的標志。
識別危險源, 有應急預案,有作業規范, 做好標識,區域劃分清楚,施工作業的人員職責清楚;現場統一指揮。
7,進入受限空間需要做好哪些安全措施
1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要申請 2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要審批 3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要求 3.1進入容器、設備內部作業要按設備深度搭設安全梯,配備救護繩索,以保證應急時使用。 3.2 進入容器、設備內部作業應視具體作業條件,采取通風措施,對通風不良以及容積極小的容器設備,作業人員應采取間歇作業,不得強行連續作業。 3.3 進入容器、設備內部作業必須設專人監護,重點危險作業如進入氣柜等除指定專人監護外,安全環保科應派人到現場監察。 3.4 進入容器、設備前應拆離與其相連管道,并加上盲板,切斷電氣,并在管道閥門上和電氣開關上掛上“禁止開啟”標識,以防他人誤開。 3.5 必須把所有人孔、手孔和一切可通氣的孔蓋打開,并將拆下的人孔蓋等配件放置妥當,以防墜落傷人。 3.6 在進入確實無法作徹底清洗的有毒容器設備中,檢修人員應穿戴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戴好防毒面具,將呼吸管拖出釜外進行換氣,監護人不得離開。 3.7 進入容器、設備內部檢修人員,禁止穿化纖衣服和鐵釘鞋進入。 3.8 在容器、設備內進行氣焊、氣割,動焊人在進入容器、設備前,要進行試氣割,確認安全正常后才能進入容器、設備作業。動焊作業完成后,動焊人離開時,不得將乙炔焊槍放在罐內,以防止乙炔泄漏。 3.9進入容器、設備內部作業,申請許可證的時間一次不得超過一天。作業因故中斷,或安全條件改變時,應重新補辦“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3.10 作業竣工時,檢修人員和監護人員共同檢查罐內外,在確認無誤后,在作業證上的驗收欄處簽字后,檢修人員方可封閉各入孔。 4 要有監護,監護人員的職責 4.1 對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安全負有監督和保護的職責;一般配備2人以上監護人員,身體健壯的男性員工擔任監督和保護職責,并在作業證上簽名確認。 4.2了解可能面臨的危害,對作業人員出現的異常行為能夠及時警覺并做出判斷。與作業人員保持聯系和交流,觀察作業人員的狀況。 4.3當發現異常時,立即向作業人員發出撤離警報,并幫助作業人員從受限空間逃生,同時立即呼叫緊急救援。 4.4掌握應急救援的基本知識。 5 作業人員的職責 5.1負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進入受限空間實施作業任務。作業前應了解作業的內容、地點、時間、要求,熟知作業中的危害因素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5.2確認安全防護措施落實情況。 5.3 遵守受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 5.4 應與監護人員進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雙向信息交流。 5.5服從作業監護人的指揮,如發現作業監護人員不履行職責時,應停止作業并撤出受限空間。 5.6在作業中如出現異常情況或感到不適或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向作業監護人發出信號,迅速撤離現場。 但愿能夠幫到您!
1、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切實做好工藝處理。與作業系統相連的管線、閥門加盲板斷開,加、取盲板要有專人負責。對生產、儲存、輸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的設備、容器,應首先切斷物料來源并加好盲板,所用盲板要用符合壓力等級的正式盲板,不能用白鐵皮、石棉板等材料作代用盲板。本期“警鐘長鳴”報道的聚丙烯反應釜爆炸事故,就是因為未對丙烯進料閥門加裝盲板隔斷造成的。2、對受限空間內的取樣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一個設備要多采幾個點的樣,如塔類,至少應測上、中、下3個點;儲罐應在物料進出口和中部;臥式容器最好取兩端。采樣時盡可能伸向設備內部,樣品才有代表性,切不可在人孔處取樣,人孔處因空氣對流采的樣品不具代表性。只有當受限空間內任何部位的可燃氣體濃度、氧含量和有毒物含量都為合格,方可辦理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3、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必須熟知緊急狀況時的逃生路線和救護方法。作業現場應配備一定數量的、符合規定的救生設施和滅火器材等。設備的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保證其暢通無阻,便于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4、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應使用安全電壓和安全行燈。容器、設備內作業溫度高、濕度大,人體易出汗,就會增加人體觸電事故的發生。進入金屬容器(爐、塔、釜、罐等)和特別潮濕、工作場地狹窄的非金屬容器內作業,照明電壓不大于12v;當需要使用電動工具或照明電壓大于12v時,應按規定安裝漏電保護器,其接線箱(板)必須放置在容器外部;電線電纜不能有破損和裸露的地方;作業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5、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設備,應在停機后切斷電源,摘除保險,并在開關上掛上“有人工作、嚴禁合閘”警示牌,必要時拆除轉動部件與電機連接的聯軸器。6、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作業人員所帶的工具、材料須進行登記。作業結束后,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交付驗收。7、作業的受限空間內,可采用自然通風。必要時可用通風機、鼓風機強制抽風或鼓風,但嚴禁向內充氧氣。進入受限空間內的作業人員每次工作時間不宜過長,特別是氣溫較高的容器內作業,容器內的防腐作業,一次作業時間以不超過30分鐘為宜。8、對危險性較大的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如催化裝置清焦、反應釜內檢修、大型油罐人工清罐等、作業前作業單位必須制定較為詳細的作業安全方案和應急預案,并報單位安全管理部門批準后方可進行作業。9、出現有人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隔離式防護面具進入設備,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聯絡工作。發生事故,搶救工作應爭分奪秒,但須沉著冷靜正確處理事故。不得拖延耽誤,更不能盲目搶救。搶救者首先要保護好自己,只有將自己保護好,才能更有效地搶救別人。否則會適得其反,不但救不了別人,也會葬送自己的生命。很高興為您解答有用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