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生料酒怎樣釀
生料酒是指直接將生料(大米、玉米、高梁、稻谷、紅薯等)加復合增香型高產酒曲,發酵6~8天就可蒸餾制成優質白酒。釀酒的原料要求經過粉碎,(大米不必粉碎),一般細度要超過80目,粉碎機底篩直徑在1mm以下。只有達到這樣細度的顆粒,才能被水充分浸泡才能使霉菌廣泛的與淀粉接觸、酶解,使淀粉的糖化率達到95%以上。在配料順序上,應采用先水后糧再加曲的方法較好,糧水比應控制在1:3,復合增香型高產酒曲用量為原料總量的0.6%~0.7%。先按比例把40℃的水倒入缸中,然后把粉碎好的糧食逐漸的倒入缸內,邊倒邊攪拌,再加入復合增香型高產酒曲,下曲時溫度不要超過40℃。釀酒的關鍵在于發酵,發酵搞好了,酒的質量、產量都會得到提高。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于40℃者易產酸,甚至曲種死亡,低于20℃者,生料難以發酵。最佳發酵溫度是25~35℃。
2,怎樣用生料釀酒
直接將生料(大米、玉米、高粱、紅薯等)加復合增香型高產酒曲,發酵6-8天就可以釀制成優質白酒。1、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含一定濃度酒精飲料的過程。釀酒原料與釀酒容器,是谷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據考古出土距今五千多年的釀酒器具表明: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存在釀酒這一行業,而釀酒之起源還在此之前。2、遠古時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釀酒原料不同,所用微生物及釀造過程也不一樣。酒曲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齊民要術》記載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后世也有少量的改進。3、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質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碗豆等,其釀造過程大體分為兩步:首先是用米曲霉、黑曲霉、黃曲霉等將淀粉分解成糖類,稱為糖化過程;第2步由酵母菌再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白酒中的香味濃,主要是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較多的酯類、高級酯類、揮發性游離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60度以上。
3,生料發酵多少天怎么個發酵法
生料發酵就是直接把糧食加酒曲加水發酵。清洗下糧食,加上適量的酒曲和水,攪拌均勻,蓋起來開始發酵(前6天無需密封) 投料順序是先放入水,然后用30度的溫水一碗把酒曲放入攪拌,等待10分鐘后加水水中,再加入清洗干凈的糧食。玉米、小麥、生料發酵要打成顆粒便于發酵。 生料制醋法是20世紀70年代研制發展出來的新工藝,最先在山西長治市使用,后來被北京、天津、黑龍江、東、河南、四川等地的釀醋行業所采用。生料釀醋是生料發酵技術繼生料制白酒之后,又一個進行工業化的良好典范。朱名田等【12 J采用生淀粉糖化菌36—1、生香酵母Y一1、酒精酵母南陽1300米曲霉、滬釀3042等4種微生物進行多菌種混合發酵,取得了很好的結果,其中淀粉利用率提高到74%,降低了生產成本。擴展資料:生料發酵在釀酒和制醋上已得到廣泛應用。生產實踐證明。生料釀酒與傳統的釀酒方法相比:能耗低,生料酒可節約能源50%;成本低,降低成本37%;改善勞動條件,降低勞動強度30%左右;出率高,能提高出酒率20%~30%,酒質好。利用生料發酵技術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增加糧食等農產品的附加值,推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因此,值得國家大力推廣和采用。要實現生料發酵的工業化生產,關鍵在于獲得能使生淀粉有效水解的糖化酶。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生料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