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beo激光雷達
1月20日,長城咖啡智能平臺首款車型“摩卡”發布,將搭載德國Ibeo激光雷達。
Ibeo是一家德國汽車雷達生產制造商,利用光檢測和測距系統基于飛行時間方法,以運行時間和光速來確定距離。LIDAR傳感器的系統可以圍繞車輛創建360度視野,以實現環境感知和物體跟蹤。LIDAR系統可用于檢測靜態和動態障礙物,以激活駕駛員輔助功能。
2. 國外激光雷達
世界上著名的激光龍頭企業情況:
國內外激光雷達核心廠商的研發方向不同。國外的機械激光雷達的制造商包括威力登、黑森、斯特勒等。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制造商包括速騰、Innoviz、DJI Livox、Luminar等。純固態激光雷達的玩家有Quanergy和Ibeo。
3. ibeo4線激光雷達
摩卡激光雷達是Ibeo公司生產的。
4. ibeoNEXT激光雷達
當Luminar、Innoviz等同行正在奔赴傳統“3D激光雷達”前裝量產賽道之時,Aeva正在開拓一種可能改變未來游戲規則的新型“4D激光雷達”,在原有3D基礎上增加第四個維度——速度。
目前,大多數激光雷達都是基于飛行時間(ToF)技術來做測距。ToF LiDAR本質上是發送多個激光脈沖,并測量這些脈沖返回傳感器需要的時間,從而間接獲得周圍障礙物的距離。
Aeva公司采用的連續調頻波(FMCW)的技術,與ToF路線不同,主要通過發送和接收連續激光束,并測量發送和接收的頻率差異,來測量物體的距離。換句話說,ToF使用時間來測量距離,而FMCW使用頻率來測量距離。
這其中,ToF發送的激光脈沖是受噪聲影響的波動信號,不能直接捕獲速度信息。而FMCW提供連續激光束,提供的流體信號噪聲明顯更小,可以同時捕獲速度信息。
在成本方面,FMCW的優勢在于,它利用了光子學和通訊技術的產業鏈成熟度,使其達到更高的性能水平。比如,更低成本的光電探測器,而ToF經常使用APD和其他更昂貴的探測器。
5. ibeo激光雷達性能主要參數
排名顯示,法雷奧(Valeo)排名第一,占比28%。速騰聚創(RoboSense)排名第二,占比10%。盧米納(Luminar)、大疆(Livox)、電裝(Denso)、大陸、Cepton這5家廠商以7%的市場占有率并列第三。
緊隨其后的是因諾維茲(Innoviz)、Ibeo,分別占比4%。
接著是華為、禾賽科技(Hesai)、圖達通(Innovusion)、威力登(Velodyne),占有率均為3%。
6. ibeo激光雷達 價格
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區別
簡單來說激光雷達主要是通過發射激光束來探測周遭環境,車載激光雷達普遍采用多個激光發射器和接收器,建立三維點云圖,從而達到實時環境感知的目的。
激光雷達的優勢在于其探測范圍更廣,探測精度更高。但是,激光雷達的缺點也很明顯:在雨雪霧等極端天氣下性能較差;采集的數據量過大;十分昂貴。
技術上來講,目前傳統激光雷達技術已經很成熟,而固態激光雷達和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各企業當前在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的激光雷達,多以機械式激光雷達為主。
而從整個激光雷達行業來看,高精度車載激光雷達產品生產商主要集中在國外,如美國的Velodyne、Quanegy,德國的IBEO,國內近幾年也開始出現一些專注于車載激光雷達的企業,以及一些從其他領域轉行而來的激光雷達企業,因看中自動駕駛汽車廣闊發展前景,紛紛投身車載激光雷達產品的研發,目前來看成果顯著。
所謂的毫米波雷達,就是指工作頻段在毫米波頻段的雷達,測距原理跟一般雷達一樣,也就是把無線電波(雷達波)發出去,然后接收回波,根據收發之間的時間差測得目標的位置數據。毫米波雷達就是這個無線電波的頻率是毫米波頻段。
毫米波雷達從上世紀起就已在高檔汽車中使用,技術相對成熟。毫米波的波長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間,因此毫米波兼有微波制導和光電制導的優點,且其引導頭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和空間分辨率高的特點。此外,毫米波導引頭穿透霧、煙、灰塵的能力強,相比于激光雷達是一大優勢。
毫米波雷達的缺點也十分直觀,探測距離受到頻段損耗的直接制約(想要探測的遠,就必須使用高頻段雷達),也無法感知行人,并且對周邊所有障礙物無法進行精準的建模。
7. 際上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有輻射,但是輻射不大,非常安全!激光雷達系統采用低功率的紅外線激光器作為發射光源,并采用調制脈沖方式驅動,激光器僅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發射動作,完全達到Class Ⅰ級別的激光器安全標準,確保對人類及寵物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