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早釀酒的國家之一,對世界釀酒技術的發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酒作為一種獨特的物質,其產生和發展與生產力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原始社會里,我們的祖先巢棲穴居,主要以野果裹腹。野果中含有能夠發酵的糖類,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可以產生一種具有香甜味的液體,這就是早出現的天然果酒,隨后酒水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那白酒產品如何選購呢?下面就來看一下吧!
白酒產品如何選購
在選購酒類產品時,先要確定買什么類型的酒,如果是注重營養健康的話,原漿酒應該是,因為相較于其他白酒,原漿酒口感為適中,對人體沒有傷害,而且營養豐富。
如果要是對營養性不注重隨便飲用的話,可以按照香型的方式選擇,中國有4大香型白酒,每種香型的風格各不相同,口感差異也很大,這其中醬香型的以茅臺好、清香型的汾酒、米香型的桂林三花原漿酒好、濃香型的五糧液。
選擇完香型后,就是對產品的識別,應詳細閱讀酒標,酒標是了解每瓶酒的直接途徑。酒標內容一般包括產地、品種、年份以及裝瓶地、分級、酒精含量、甜度、配料等資料,相當于一瓶酒的。
中國先發明用糧食釀酒
釀造糧食酒的方法首先是中國人發明的,中國古代不出產大批、易儲存的水果,好的水果只有桃和梨,不能浪費在酒上。利用糧食釀酒根據傳說早是禹的妻子儀狄發明的,為了宣揚禹的“明君”形象,歷史書說禹“飲而甘之”,然后說以后這種東西必將導致亡國,“遂遠儀狄”。
糧食酒原來都是放在壇中邊釀造邊貯存,喝時開壇,篩除酵母渣滓。所以古代喝酒也叫“篩酒”,直到清朝后期才有蒸餾酒出現(一說元朝時即已出現),改為以小盅喝烈酒,一般為65度,高達67度。近幾十年才出現30—40度的低度蒸餾酒。
用糧食釀酒的方法后來逐漸傳入中國的鄰國,朝鮮、日本、越南用大米釀酒,俄羅斯用小麥、馬鈴薯釀造伏特加,直到目前世界上也只有這些國家可以用糧食直接釀酒。各種糧食酒都帶有糧食品種特有的味道,如大米酒就有一些米糠味,經過幾千年的摸索,中國人發現只有高粱釀造的酒沒有任何干擾味道,因此中國的白酒幾乎都主要是用高粱釀造的。
我國白酒執行標準
GBT10781-2006是固態法白酒的執行標準,是采用純粹糧食為原料,用曲經固態發酵生產的酒,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好酒。老北味酒就是這個執行標準。GBT20822-2007是固液結合法白酒的執行標準。即白酒中有一部分是酒精酒,一部分是糧食酒。如:目前市場銷售的茅臺型小燒酒,牙克石生產的藍寶石酒,都是這個執行標準。
GBT20821-2007是純酒精酒的執行標準。散酒五糧珍藏就是這個執行標準。
哪些白酒值得收藏
值得收藏的白酒,首先酒企出品時,要區分收藏級酒和普通消費酒的特點,包括酒瓶及酒的密封性等。對于收藏品的要求,每道工藝、釀酒工序與酒質量、酒窖中的微生物不同等所決定。酒企發行的藏品都要優質,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對于酒品以投資為目的,存放的時間長短為藏品,是有區別的。
其次,以酒精度在52度以上的高度酒為宜,成系列更佳。國家重大活動定制的紀念酒也值得關注。業內人士稱,擁有古酒窖的廠家應以此開發限量版的高端酒,在國外古老的酒窖與藏品酒市場的開發已經很成熟,這也是未來白酒收藏產業的一個新方向。
白酒釀造如何降低耗糧
1、提高原料出酒率,降低耗糧
若按糧食出酒率45%計算,那么沒提高一個百分點,噸耗糧將節約50kg,這對全國釀酒業來說這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為此,幾年來,我們白酒行業對如何提高原料出酒率進行了大膽的探索:首先是糖化酶、干酵母在白酒生產中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原料出酒率,降低了消耗。其次是己酸菌液用于噴灑窖池,人工窖池的培養,提高了白酒質量,縮短了發酵期。相應的提高了原料出酒率,再次是對不合理的工藝進行該進,對那些發酵期長,質量又不好,出酒率又低的窖池進行改建,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對降低糧耗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降低酒度,減少耗糧
據測算,若白酒噸酒耗糧2.3噸計算,酒度每降低一度以65度為基準,噸酒節糧約32Kg,那么全國年平均節糧將達200萬噸。因此,隨著人們飲酒習慣由高度(54度)向低度(20多度)的轉變,白酒凈化、勾兌、調香技術的提高,白酒降度已成為現實,這樣,不僅增加了成品酒數量,降低了糧耗,而且,可以降低名優白酒成本,增加企業效益。
經過這些選擇方法應該能選擇一款適合需要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