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種健康消費意識的形成和消費水平的提升,國家宏觀政策指引及消費者對高度酒、烈性酒的危害認識的加深,也導致了白酒消費向低度化轉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白酒的低度化已成為大趨勢,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量飲用堅持傳統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生產的白酒,那什么是白酒勾兌呢?
什么是白酒勾兌
白酒勾兌和用食用酒精配制白酒并不是一個層面上的問題,可以講,勾兌不等同于在酒中添加食用酒精,而反過來講,添加食用酒精可歸為勾兌。白酒勾兌和用食用酒精配制白酒并不等同于假酒。這是人們對于白酒問題所存在的兩個主要誤解。
白酒勾兌的目的
酒本身是食品的一種,釀酒就如同做美食,當你在炒一道菜時,有時要同時用到多種調味品,比如醬油和醋一起使用才能達到你所要的口感,白酒勾兌具有同樣的意義,將不同風格的酒勾兌在一起,使酒體協調、平衡,并烘托出主體香氣,以獲得更為出色的風味。白酒生產有“七分技術,三分藝術”的說法,這里的藝術,就體現在勾兌上。
勾兌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使出廠的每一批產品都保持固有的風格,不會在口感上或者氣味上出現太大的偏差,這本身也是對消費者的負責。因為白酒的釀造周期較長,有的幾個月,有的甚至幾年,在這么長時間的釀造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不同因素的影響,比如不同生產班組的影響、不同窖池的影響,導致所釀造的酒在風味上都會有所差別,所以需要進行勾兌以求同一款產品的均一性。
白酒的勾兌步驟
廣義的勾兌應當包含兩個步驟,即勾兌和調味,所以“勾兌”這個詞匯應該用“勾調”來替代才會更為。如果以素描作為比喻,勾兌過程就是建構框架、刻畫主體的過程。不同批次生產出來的酒或者不同窖池生產出來的酒有所差別,表現在微觀上就是其中的酸類、酯類、醛類、酚類等微量成分的差別,而表現在宏觀上就是氣味和口感的差異,這樣將不同的酒勾兌在一起才能彌補某一種酒感官上的偏差或者讓風格更為突顯。這樣勾兌好的酒就叫做基酒。
基酒在勾兌好后,仍然不能稱之為,因為這僅僅是框架層面的調整,也就是說基酒在感官上的方向是正確的,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刻畫以突出細節,精益求精,這就需要用調味酒進行調味,這就好比做魚香茄子在醬油放過之后,總要在出鍋時撒上一把香菜的道理是一樣的。
調味,正是給白酒錦上添花的過程。所謂的調味酒,是采用獨特工藝生產的具有各種特點的精華酒,它們可能有特香、特甜、特濃等鮮明的風格特征。調味酒的主要功能是使組合的基礎酒質量水平和風格特點盡可能的得到提高,使基礎酒的質量向好的方向變化并穩定下來。
從標準上來看,采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是被法律允許的
GB/T20821-2007液態法白酒,GB/T20822-2007固液法白酒均允許以食用酒精為原料進行產品加工。另外,從食品衛生角度和科學合理性的觀點出發,新工藝白酒相對于傳統固態法白酒而言所含的有害成分較少,當然,也有人認為新工藝白酒是對傳統白酒的顛覆,這就另當別論了。
酒精配制工藝在國外也很普遍。比如白蘭地也有用傳統工藝白蘭地加酒精和香精配制而成的,這里的香精有可能是人工合成,也可能是從植物中所提取,比如李子酊或者多律香膏,而為了提高口感和增加顏色,還可能在酒體中加入糖漿、甘油和焦糖色。威士忌,也有所謂的混合型威士忌,將不同年份不同來源的純麥威士忌或者谷物威士忌,加入食用酒精,在經過短期陳釀而成。另外,金酒也有酒精串香工藝。朗姆酒就更不用多說,其本身的釀造工藝就和食用酒精類似。
白酒的調香方式
1、串香法
串香工藝并不是因為新工藝白酒的產生而創建,這種工藝早就應用到傳統白酒的釀造中,在傳統的蒸鍋中,下面放置小曲酒醅,上面放置大曲香醅,經過蒸餾,酒醅中的酒攜帶者香醅中的呈香物質冷凝下來,就是用傳香工藝生產的傳統白酒。新工藝白酒借鑒了這種傳統工藝,只不過酒醅換成了食用酒精。
2、調香法
調香白酒是以食用酒精為酒基,加入呈香、呈味物質調配而成的白酒,這些呈香物質,可能是香精也可能是使用黃水進行代替,而黃水是傳統白酒生產的副產物。
3、固液法
固液勾兌白酒是以食用酒精為酒基,加入一定比例傳統固態法生產的白酒進行勾調而成的白酒。
以上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勾調的概念,這僅僅是白酒生產工藝上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本身應該是蘊含褒義的。有些人會想到是否只有白酒才會勾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