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醬香型白酒如何勾調
龍醬天香酒業告訴您醬香型白酒的勾調,講究一至七個輪次酒的完美組合,缺一不可。同一組基酒,不同的勾兌師有不同的勾兌技巧,出現若干種的微小差異比例組合,即出現各種不同的品質。但同一個比例針對不同的基酒組合,絕對勾兌不出同樣完全“重合”的微量元素含量成分結構的酒。 同時,微妙多變的輪次酒的量比配比比例,又確保輪次結構的穩定、酒體聞香愉悅、口感舒適、微量元素含量成分平衡的最佳效果,這就是醬香型酒獨特的勾調“秘籍”。
2,白酒醬香味怎么調
都說仁懷醬香酒的香氣,是最復雜的酒香。端午踩曲、重陽下沙、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100余道工序。以仁懷市為中心帶動起來的醬香白酒產業鏈,在一代代酒匠堅守中不斷傳承并發揚光大。那么醬香酒為什么會那么貴呢?接下來酒網酒就給各位茅粉介紹一下醬香酒的釀造過程。以優質高粱為原料(不破碎或破碎20%以內),用小麥制高溫大曲做糖化發酵劑。這種高粱是產于貴州本地的糯高粱,俗稱紅纓子高粱,顆粒堅實飽滿,粒小皮厚,支鏈淀粉含量達88%以上的優質高粱,這種高粱的成本在4.5-6元/斤,5斤糧食能才夠出一斤酒。酒曲的制造原料是小麥,而且還要原來剩余的酒曲加進去才行。小麥的成本在3-4元/斤。制曲的時間是在農歷的五月初端午節前后,這個時候天氣正熱,各種微生物活躍,便于酒曲發酵形成。做好之后,用草包起來存放,讓它再自行發酵。十幾天后,拆開,翻翻面,再繼續發酵。這個工藝過程叫“裝倉”和“翻倉”。經過3-5個月幾次折騰之后,就可以用了。醬香酒出酒的過程和其他蒸餾酒工藝最大的不同是,每次蒸餾出酒后都要把酒糟收起來,攤開、晾晾,再堆起來發酵。池外發酵完畢,再次放進窖池發酵。一批發酵成熟的混合物要經過7到9次這樣的過程,才算出酒完畢。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溜酒”。九次出來的酒,味道也不一樣。第一次出酒少,且味道酸、辣、澀都有。最后一次出酒,有焦糊的味道。中間幾次出酒,味道是最好的,最純凈的。等最后出酒的時候,基本都到了第二年了。也就是說,基酒的完成,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但這個酒是不能直接喝的。經過幾次蒸煮,出來了不同階段的白酒,要按照出酒的輪次分開存放,頭酒在一起,尾酒在一起,不能混淆。存放這些原酒,工藝叫貯存,需要的時間是三年。三年之后才能拿出來進行勾兌,到這里就是四年了。前面的生產工序,大部分醬酒企業都一樣,已經成為了醬香酒生產標準。各個企業、品牌生產出來的酒味道的區別就在于最后一道工序:勾兌、調味。而醬酒的勾兌、調味是最核心的工藝,也是茅臺酒廠最核心的機密之一,茅臺酒之所以獨一無二,就在于其獨特的調酒技藝。調酒完成之后裝壇封存,滿一年,才算成熟,才能上機灌裝,成為商品酒上市銷售。算到這里,已經是五年后了。但是,五年就能喝上好的醬香酒嗎?還是不可以的!我們現在調制的醬香酒,并不只是用這一批出的酒,還必須使用一定比例的老酒進行調味。所以一瓶好的醬香酒釀造的過程是需要花費很長的周期才能做好。
3,釀酒技術之醬香型白酒的勾兌與調味
醬香型白酒當屬貴州茅臺酒為代表,醬香型白酒以酒體幽雅、細膩、醇厚、諧調、豐滿, 回味悠長,空杯留香長而舒適, 酒度低而不淡, 醬香突出,酒香而不艷, 飲后不上頭等特點, 深受大眾喜愛,醬香型白酒是我國白酒中風味極其獨特的一個酒種,其主體香是一種被人容易接受的香型。 醬香型白酒釀造采用傳統的生產工藝,敞口、多種微生物共酵,即使同一個窖坑,相同的原料、大曲,不同輪次酒品質差異甚大。醬香型酒如果不經勾兌,每壇酒分裝出廠,則會導致質量各異,很難保持其一致的、特有的風格。因此,通過勾兌白酒統一酒質、標準,使酒體更加幽美是醬香型白酒生產的一道不可或缺的工序。白酒勾調2 白酒勾兌是將不同輪次、不同典型體、不同酒精度、不同酒齡的基酒以一定比例進行組合,確保勾兌樣酒達到成品酒的標準。醬香型白酒的勾兌指把窖貯到期限的各輪次的醬香、窖底、醇甜、混合四大類型的單型酒恰到好處地摻合到一起,使它們的各自的微量成份從中得到補充、抵銷、轉換,從而形成醬香型白酒應當具有的獨特風格。 第一步、選酒 1.輪次酒及基礎酒 醬香型白酒輪次酒包括1-7輪次酒,其中1、2輪次酒聞香為生糧香,放香好,勾調時適當添加能提高放香、噴香,過量則會影響酒體的醬香風格。“大回酒”是指3、4、5輪次酒,具有醬香突出,純正,酒體醇厚。6輪次酒俗稱“小回酒”,具有典型的焦香。第7輪次酒又稱追糟酒,有糊香,但同時有枯糟味,澀苦味較重,勾兌時量不宜過多。 為進一步提高合格酒的利用率,實現效益的最大化,還可將各等級酒分為帶酒、大宗酒和搭酒三類來進行使用。其中帶酒是指具有某種特殊香味的酒,主要是部分精華酒;大宗酒是指無獨特香味的一般性酒,香醇、尾凈,風格也初步具備;搭酒是指有一定可取之處,但香差味雜。 2.調味酒 醬香型白酒調味酒包括醬香調味酒、窖底香調味酒、醇甜調味酒、陳香調味酒、特酸調味酒、曲香調味酒、藥香調味酒、青草香調味酒、木香調味酒、高酯調味酒等。調味酒的作用可分為添加作用、化學反應作用和平衡作用。醬香型白酒中酸有大酸、微酸、苦酸、澀酸、舒適酸;甜有醇甜、甘甜、果甜、醬甜、鮮甜、回甜;苦有丁口苦、陳味苦、苦澀、臭味苦、醇陳苦、麻苦;辣有刺激辣、麻辣、苦辣、澀口辣、燥辣;澀有苦澀、霉澀、糊口澀、香澀、甜澀等。不同程度的酸、甜、苦、澀、辣味等都應當在調味的過程中得到恰到好處的應用。 第二步、小樣勾兌 通過試樣試驗,弄清各基酒之間的最佳搭配比例。便于修改,確定最佳配方,避免批量勾兌失敗造成損失。小樣勾兌需要考慮成本因素、參考基礎酒理化分析數據、根據市場變化進行酒體設計。具體方法包括數字組合法、等量對分法和逐步添加法。 第三步、正式勾兌 由于小樣勾兌試樣的總量較小,小樣放大后因為微小的誤差造成較大的偏差,因此,應該對確定的配方進行一次性的調配驗證,并且在小樣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樣品總量,擴大后的樣品與小樣試驗進行對比、修正直至滿意為止。最后再對擴大樣品進行感官和理化評定,若無較大出入,即可確定配方,投入批量勾兌。正式勾兌也就是對小樣勾兌的一個比例放大過程,在擴大勾兌樣品的配方基礎上,根據使用基酒的使用量和比例進行基酒的摻兌,將小樣勾兌確定的大宗酒,用酒泵打入勾兌罐攪拌均勻后,取樣嘗評。若與原小樣合格基酒無大的變化,即按小樣勾兌比例,經換算擴大,將搭酒和帶酒用量泵入勾兌罐,攪拌均勻后,進行嘗評,如香味發生了變化,可進行必要的調整,直到合格為止。 第四步、驗證與微調 批量勾兌后,經攪拌均勻,取出少量,與小樣勾兌試驗的樣品進行對照品評驗證。如有出入,應分析原因,做出必要的調整,使之達到感官和理化標準。 第五步、調味 如何正確運用調味方法,更好地發揮調味酒的作用,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常用的調味方法有逐一調味法、多種調味法和綜合調味法。調味酒的比例在萬分之一到千分之一之間。 總之,整個醬香型白酒勾調過程是以酒勾酒,以酒調酒。最終要求其色為無色、清亮、清澈透明,無浮懸物,無渾濁,無沉淀,不顯霧色,微黃。其香醬香濃郁, 醬香突出, 放香好, 陳香典型, 芳香悅人, 顯曲香突出,芳香優雅。其味入喉甘冽, 尾凈余香, 酒體醇厚,后味怡暢,香味協調, 回味悠長。 因此勾調人員除需具備完善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檢出力、識別力、記憶力等以外,還需有強烈的責任心、使命感。以此方能掌握各種酒的情況,做好原始記錄,從80到100個甚至更多的基礎酒樣中勾調出一瓶令人心曠神怡的醬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