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酒廠品味民族酒文化,洋河雙溝酒歷史

本文目錄一覽

1,洋河雙溝酒歷史

洋河藍色精典.男人的情懷

{0}

2,營銷如何打造酒文化之旅

傳統酒業旅游的思路或者套路很難跟得上企業、行業發展的需要,如今,從產業發展的實際出發,酒業旅游應該走向何方?我們不妨從洋河的舉措中學習一些經驗。在白酒行業轉型升級的新時代,洋河提出了“旅游也是生產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力”、大力發展酒文化旅游的決定。在規劃啟動之初,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蘇酒集團)董事長張雨柏就提出了衡量酒文化旅游成功與否的6條標準,即是否能做到“好酒有理由、酒里有文化、企業有特色、發展有道理、旅游有趣味、產業有未來”。立足對行業、企業的觀察和思考,我們認為,北京大地風景國際咨詢集團本次對洋河酒文化旅游規劃,不僅僅只是工業旅游的簡單訴求,而是要以旅游為導向,助力企業軟實力的打造和轉型升級。模式創新:以旅游為導向思考企業未來洋河酒文化旅游的雛形開始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行業交流接待,真正自覺地開發始于上世紀80年代建設一些專門接待參觀訪問的設施,2007年申報成為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工業旅游服務體系。洋河酒文化旅游開發也存在系列問題:一是以商務、政務被動接待為主;二是酒文化旅游缺載體,沒看頭;三是以參觀為主,單一性較強;四是以洋河基地為主,產區整合不足。如何突破傳統工業旅游的邊緣化狀態,真正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呢?通過深入分析洋河當前及未來的企業命題,最終找到了酒文化旅游的企業定位。洋河股份最近10年的發展之路,走過了從改制,到上市,到并購,到產能擴張的快速成長過程。在埋頭壯大“硬實力”的同時,抬頭遠望去培育和夯實企業軟實力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其一,洋河銳于創新而開拓了其行業地位,“藍色經典”之后如何再創經典,如何通過酒文化旅游構建行業溝通和對話的新平臺,以承載洋河的持續創新?其二,在傳統渠道營銷和媒體推廣邊界效應不斷減小的同時,如何在以酒文化旅游為契機,創新品牌營銷方法,以決勝互聯網時代?其三,在洋河、雙溝和來安三大基地形成犄角發展之勢的同時,如何從宿遷(中國)酒都的高度全面整合打造蘇酒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完成文化層面的集團化整合?其四,在藍色經典給消費者以時尚時代感的同時,如何挖掘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以打造持續創新的源動力?其五,在工業旅游實現企業內部接待的基礎上,如何通過酒文化旅游帶動區域旅游,以兌現企業的社會責任?在企業命題的思考中,我們提出了洋河酒文化旅游的“五力”模型:洋河酒文化旅游能走多遠,其根本在于,與企業軟實力建設相銜接,構建出一個與企業戰略動態耦合,且能不斷進行產品孵化創新的酒文化旅游發展模式。對于洋河來說,這個平臺模式必須具有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開放性和成長性等系列特征。在這個平臺上,我們不僅可以創造屬于這個時代的風景,更為重要的是,讓后人也能在這個平臺上繼續書寫屬于他們的輝煌。產區整合:打造蘇酒文化旅游目的地產區化競爭已成為當前白酒行業競爭的新階段。我們的規劃提出,要立足宿遷(中國)酒都的高度,以洋河基地為主,以雙溝基地、來安基地為輔,以創建國家5A級旅游區為目標,捆綁區域生態、文化優勢資源,整合蘇酒文化旅游目的地。規劃從基地、集團和產區三個層面構建目的地框架。首先,基地層面的廠城共建。本著“發展規劃互動一體、項目建設互動一體、產業發展互動一體、品牌建設互動一體”的要求,三個基地都要分別實現廠城共建,洋河基地要有效實現與洋河新區一體化發展,雙溝基地要積極融入雙溝新城建設,來安基地要與泗陽運河文化互動發展,以酒廠的壯大帶動城鎮基礎服務水平的提升,全面塑造“中國酒都”形象。其次,集團層面的旅游整合。洋河基地突出綿柔蘇酒夢工廠體驗,雙溝基地突出生態蘇酒休閑旅游,來安基地突出現代花園式工業旅游,共同塑造宿遷“中國酒都”品牌形象。針對不同游客的需求和時間安排,整合三大基地構建科學之旅、品牌之旅、文化之旅和休閑社交之旅等四大開發主線,形成涵蓋科普觀光、修學實踐、節事活動、文化體驗、收藏交流、商務考察、會議會展、教育培訓、高端休閑和養生度假等十大系列產品,形成自由的線路組合。最后,宿遷層面的旅游聯合。宿遷市是中國知名的“酒都”,釀酒歷史非常悠久,其獨特的生態區位和地域文化正是洋河酒廠的文化基因。規劃上,突破傳統的酒廠旅游方式,整合區域山水、民俗、音樂、繪畫、詩詞、書法等,捆綁京杭大運河、洪澤湖、項王城、乾隆行宮、洋河新區、雙溝古鎮等區域優勢資源,通過平臺搭建、品牌授權、廣告植入、資本注入、市場對接和營銷捆綁等產業運作方式,共同打造蘇酒文化旅游目的地。綿柔主線:旅游為產品力提供品牌背書自洋河開創綿柔新風格以來,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和青睞,各家白酒紛紛效仿,成為引領白酒消費新時尚的風向標。在規劃當中,從旅游資源體系梳理入手,從綿柔資源、綿柔工藝、綿柔形象、綿柔風貌等方面著手,以通過綿柔體系的旅游文化梳理,強化綿柔之宗的品牌認知。一是綿柔蘇酒的資源體系。生態上,其水體環境、氣候條件、土壤條件以及適宜的經緯度都為釀造綿柔口感的白酒奠定了絕佳的基礎條件;文化上,宿遷地區是齊魯文化與吳楚文化、中原文化交匯之地,儒、道等傳統文化賦予了綿柔內涵,且綿柔型白酒與清鮮平和、濃淡適中、清爽悅目的淮揚菜系相得益彰。二是綿柔蘇酒的工藝傳承。在全面恢復洋河傳統釀酒工藝的基礎上,重點突出9大獨特的核心工藝創新,通過傳承人故事、工藝創新故事和品牌榮耀故事彰顯支撐企業高速成長背后的技術創新秘密。三是綿柔蘇酒的形象內涵。在洋河酒文化旅游的主題形象上,明確為“綿柔蘇酒,釀造夢想人生”,其核心內涵可以用16個字來概括:以酒為媒、以夢為魂、以蘇為韻、以道為品。綿柔蘇酒,不僅是一種酒體品質,也是一種文化個性,也是一種酒文化氛圍特色,更是一種旅游休閑社交方式。現在講的“綿柔”,不單單是一個酒體,綿柔是一種文化的形態,我們講蘇酒、蘇煙、淮揚菜,包括江蘇文化是水文化,這些都帶有很強的綿柔特點,或者是追求淡雅的特征。四是景觀環境的綿柔風貌。三大基地一脈相承,洋河基地強化綿柔體系的全景體驗,雙溝基地重點突出綿柔生態,來安基地重點突出綿柔工藝的模擬互動。在景觀風貌上,以環境藝術設計為手段,強化蘇酒“水”資源優勢和環境特色,通過具有江蘇地域特色的建筑、景觀、雕塑、小品、色彩、照明系統等手段,增強三大基地整體綿柔風貌氛圍,營造蘇酒文化特色的品牌體驗氛圍。體驗互動:引領酒文化休閑社交新時代在走向互聯網時代的過程當中,白酒行業將走向開放、互動和參與的公共關系時代,中國旅游也日益走向社交休閑時代,洋河品牌營銷的消費者轉向,也要求酒文化旅游不斷強化體驗互動設計。在規劃當中,提出要用品牌化、故事化、情境化、體驗化、社會化的語言來重述洋河酒文化旅游。品牌故事賦予品牌生機和人性,從3個維度進行故事化梳理:一是按故事元素分,包括訊息、沖突、角色、情節等,重點展示品牌的內涵結構;二是按故事類型分,包括誕生故事、工藝故事、產品故事、產地故事、組織故事等,全面展示品牌的立體形象;三是按故事時代劃分,包括隋唐以前、隋唐、宋元、明清、民國、現代和當代等歷史時期,深入展示品牌的成長歷程。情境是歷史文化活化的重要手段,從5個方面進行情境化處理:一是歷史場景再現化,如古槽坊釀造工藝、雙溝1955獲獎等;二是傳說故事載體化,如與乾隆相關的御酒及車輪餅故事;三是時空虛擬真實化,如通過虛擬技術恢復醉猿、洋河古鎮、羅家花園等歷史畫面;四是企業形象具象化,如獅羊圖騰的系列化、卡通化等;五是服務要素主題化,如將酒文化符號融和到酒道館主題設計。體驗包含從感官到心靈的不同深度,重點實現5類體驗設計:一是強化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與觸覺等感官體驗設計;二是釀造生產過程模擬參與、小型表演、酒文化節事等主題活動設置;三是祈福、祭祀、圣水洗禮等心靈互動體驗;四是培訓、修學、收藏、酒道等體驗式學習活動設計;五是運動、養生、健康、娛樂等休閑產品設計。強化社會化營銷,導入智慧技術和社交媒體,重點從4個方面打造旅游營銷新“境”界:一是建設網上虛擬體驗平臺,強化“微平臺營銷”;二是構建以網絡定制酒為核心的電子商務平臺;三是重點鎖定網絡意見領袖,強化圈層互動營銷;四是強化線下體驗、線上互動的整合營銷。平臺推進:找到酒文化旅游的企業推動力落實白酒文化旅游,不僅在于若干項目的建設,更重要的是實現酒文化旅游與園區建設、企業文化、品牌塑造、營銷宣傳和公共關系維護等5個方向的握拳發展,才能夠真正找到酒文化旅游的企業推動力。與園區風貌建設相結合。廠區的功能性建筑要著重突出形象化、人性化、生態化;園區項目建設要尊重歷史肌理,重新梳理園區水系、景觀格局和形象體系,奠定園區未來幾十年的空間發展框架,塑造與企業地位相匹配的園區形象。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加強遺產保護、環境藝術和標識系統等工作,提升園區工作與生活環境的人性化設計,建造員工文化娛樂與活動場所,建設企業精神與企業文化教育陣地。與企業品牌塑造相結合。通過產區旅游整合、科學工藝展示、旅游體驗設計等手段,全面展示綿柔蘇酒的工藝特性及品質內涵,強化為游客創造感動和愉快的品牌體驗追求。同時,通過國家A級景區創建、工業遺產申報、大運河世界遺產捆綁等旅游品牌運作,提升企業品牌價值。與營銷宣傳創新相結合。重點打造以參觀生產工藝為核心的體驗營銷平臺,以酒莊休閑度假為代表的社交休閑平臺,以博物館旅游為代表的文化營銷平臺,以智慧旅游為代表的新媒體營銷平臺,以定制酒旅游購物為代表的定向營銷網絡,并做好點子創意、慈善旅游、節事活動等營銷創新。與公共關系維護相結合。以酒文化旅游為平臺,重點針對投資者和股東、行業媒體以及專家學者、代理商和銷售商、普通消費者和其他受眾等不同群體,分別設計科學之旅、文化之旅、品牌之旅、休閑之旅等主題產品。同時,針對重大的行業性事件或突發事件進行體驗式公關活動。

{1}

3,你問的茅臺酒廠廠歌是不是開頭是茅臺酒香飄五洲四海赤水河流

應該是的吧,那歌曲開頭兩句是那樣的。也許是的。

{2}

4,請問48度洋河藍美人酒和50度洋河美人泉酒哪個好

你好哦,我的建議是:一樣也不要喝,要喝還是正宗的洋河酒廠出的藍色經典或洋河大曲。 小廠出的酒多是酒精勾兌的。。。 個人品味不同,選自己的口味就是最好的.我喜歡洋河藍美人個人品味不同,選自己的口味就是最好的.

5,這個多少錢白洋河橡木桶陳釀七年干紅葡萄酒

你還真別相信橡木桶里面多長時間,拉菲也就陳釀橡木桶18個月左右,時間的長短并不代表質量選用優質赤霞珠葡萄為原料并經橡木桶5年陳釀而成,葡萄酒在橡木桶中陳釀的過程中,增加了橡木桶特殊的風味,并促進了單寧之間的聚合,使葡萄酒變得柔和、圓潤。98.00元/瓶凈含量:750ml原料:優質赤霞珠食品添加劑:微量二氧化硫酒精度:11.5 %vol類型:干型紅葡萄酒保質期:10年儲存條件:5-25℃臥放或倒放,避免陽光照射,有少量沉淀不影響使用10塊錢左右,你別不高興

6,雙溝酒是宿遷泗洪縣產的吧那洋河酒是宿遷產的嗎

洋河現在已經升級為洋河城區了!洋河有洋河大曲,這是一個總牌子,有藍色經典系列,雙鉤酒業已經在幾年前被洋河收購了,屬于雙鉤系列!嗯 我是宿遷的,雙溝已經被洋河收購了! 洋河酒也是宿遷的 在宿城區 洋河鎮。。。洋河酒當然是宿遷產的啊,我是宿遷人雙溝酒是宿遷市泗洪縣雙溝鎮產的,一般我們說的雙溝酒指雙溝大曲,洋河呢是宿遷市泗陽縣洋河鎮產的,一般稱洋河大曲,當然,藍色經典你是知道的哦。現在洋河酒廠已經把雙溝酒廠并購了。都是宿遷產的,雙溝酒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雙溝鎮,洋河酒江蘇宿遷市宿城區洋河鎮雙溝是泗洪縣的,洋河有洋河酒廠

7,蘇源洋河酒好喝嗎大眾消費的最愛

如今的人們消費,可不僅僅能只有產品本身,同時還能夠體現出一種品味,蘇源洋河酒不僅產品品質高,而且真正的體現出了酒文化的內涵,是各種重要場合不可缺少的飲品,是當前白酒招商市場最受關注的一個品牌!綿柔型蘇源洋河酒,以優質高粱為原料,以小麥、大麥、豌豆制成的高溫火曲為發酵劑,輔以聞名遐邇的美人泉水精工釀制而成。采用長期儲存的綿柔型原酒,與洋河藍色經典使用同樣的基酒。結合消費者飲后舒適度,蘇源洋河酒同時采用“人工培養老窖低溫緩慢發酵”、“中途回沙”、“慢火蒸餾”、“分等貯存”、“精心勾兌”等傳統工藝和新技術,每款蘇源洋河都經白酒加盟專業調酒師精心勾兌而成。蘇源洋河酒具有“低而不淡,高而不烈,柔而不寡,綿長而尾靜,豐滿而協調”的特點。更適合現代人的飲酒習慣。而且它采用百年老窖發酵生香,在保持洋河傳統甜、綿、軟、凈、香風格的基礎上,突出綿柔、淡雅的獨特風格,并可根據區域消費特征作適當調整。還好

8,各位誰能幫我找幾篇關于酒文化的論文謝謝

從酒文化的誤區"三品"酒文化  從酒文化的誤區"三品"酒文化  ----訪百年制酒有限公司經理潘好龍  近年來,隨著白酒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和中國加入WTO步伐的逐步推進,作為中國傳統行業代表白酒如何直面挑戰,參與竟爭。文化行銷已成為競爭的重要手段,所以有關酒文化的話題逐漸多了起來,各種酒類促銷活動常冠以“文化酒”的名稱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專家學者和普通公眾也對酒文化表現出濃厚興趣,酒文化這一中國傳統文化似有被發揚光大之勢。但究竟什么是酒文化,酒文化又有哪些特征,尤其是在新世紀的今天,如何把酒文化賦予新的內容各方面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帶著這一問題,記者日前走訪了以出產文化名酒“百年孤獨”和“百年喜慶"酒聞名的百年制酒有限公司經理潘好龍先生。  得知記者來意后,潘先生開門見山,侃侃而談:“目前,酒類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種促銷活動花樣繁多,其中以酒文化切入的活動不在少數,這本是件好事,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由于對酒文化狹義的理解或指鹿為馬者有之,張冠李戴者有之,牽強附會者更有之,使酒文化失去了本來的含意,陷入商業炒作的誤區,也使公眾對酒文化的認知出現很大偏差。今年年初爆發的傳統白酒與新型白酒之爭,表面上看是酒的生產工藝之爭,背后反映的卻是對酒文化理解的不同。這種狀況不能不令人擔心。”  潘先生強調,每個時代、每個國家、每個地區乃至每個企業都有獨具特色的酒文化。但酒文化作為一個文化概念,其基本含義應該是特定和統一的。酒文化因酒而生,酒是酒文化的物質載體和產生土壤,沒有酒談不上酒文化,僅有酒也不成其為酒文化,既有酒又具文化屬性才能稱之為酒文化。但酒文化并不是酒和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酒與文化的有機結合,是在生產、銷售、消費酒的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酒文化的主體是人,是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正是由于人的不斷創造,酒文化才得以豐富和發展。沒有人,酒文化既沒有產生的可能,更沒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是說,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是和人的創造性勞動聯系在一起的,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于酒的物質和精神需要而存在的,體現著對人的文化關懷。據此,并考慮到人們在生產、銷售和消費等階段對于酒的文化需要之不同(生產階段強調品質,銷售階段強調品牌,消費階段強調品位),我們不妨用“品質、品牌、品位”作為酒文化的內在“指標”。其中品質是核心,品牌是靈魂,品位是層次。只有符合這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實現了三者的有機統一,才稱得上是完整意義上的酒文化(即品質+品牌+品位=酒文化)。  一、“品質”誤區  首先是“品質”誤區。酒的“品質”是指酒的色、香、味、質地等,所有這些雖與酒產地和酒的生產歷史有關,但主要與技術和工藝的先進程度有關,與生產過程中蘊涵的科技和知識含量有關。但有的人過分強調所謂“好山好水出好酒”,把酒產地的某些物質條件如水質、空氣等因素絕對化。也有人把酒廠或酒窖的歷史拿來作為酒質的證據,甚至為此不惜從故紙堆里、從民間故事里“尋根求源”,或請一些“文物專家”和“權威部門”來“考古”、“挖掘”和“鑒定”,以與死去百年、千年的古人攀上親戚,拉上關系,并名之曰酒文化源源流長。酒的發展早已經過“作坊酒”和“工業酒”階段,進入“科技酒”階段,一些物質條件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創造出來,大可不必一切靠天。神化“好山好水出好酒”,與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一樣不理智和缺少現實依據,除表明其思想意識仍停留在農業經濟時代外,還可能對酒行業的發展產生方向性誤導。如果說“地理決定論”還有一定道理,“歷史決定論"顯然沒有依據。美國的歷史短,但現在很發達,中國的歷史長,目前卻明顯落后,就足以說明問題。當然,這里絲毫沒有否定歷史之于酒文化的重要性,而是說,在知識經濟時代,抱著歷史不放,甚至沾沾自喜,自鳴得意,是沒有任何前途的。只有不斷采用新工藝和新技術,才能真正提高酒的內在品質。新型酒是如此,傳統酒也是如此。不把精力用到提高酒的科技含量上,而是埋頭于尋找所謂“風水寶地”和“吃歷史”,最終結果是不難想象的。  二、“品牌”誤區  其次是“品牌”誤區。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對于企業來說,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旗幟,品牌就是利潤。但如何經營品牌文化,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嚴格說來,品牌是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結合,兩者不可偏廢。過去,企業多以提高質量為主要發展手段,信守所謂“好酒不怕巷子深”,忽視了廣告宣傳的功效。現在許多企業不惜斥巨資進行廣告宣傳,而對酒的內在品質注意不夠。還有人將名字、包裝等當作品牌本身,刻意求新、求奇甚至求感官刺激,什么披金戴銀、妖怪出洞、神仙下凡之類的品牌滿天飛,包裝和外觀也越來越花哨和離譜。所有這些都是對品牌的片面理解。就實質而言,品牌是個產品市場定位問題。只有找準市場,正確定位,才能確定品牌的文化取向,賦予產品更多的文化內涵,也才能樹立起真正的品牌形象。一個品牌的形成,必須建立在加強市場調研,充分研究消費者心理和消費習慣,準確細分市場,正確定價的基礎上。否則品牌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現在一些企業不是在市場調研上下功夫,而是熱衷于一夜成名,做一些表面文章,結果適得其反。這方面的教訓很多,值得認真汲取。無可否認,品牌也有個外在形式問題,比如名字、包裝等。但形式要有內容來決定,必須以對產品準確定位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賦予名字、包裝等更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總之,經營品牌文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切不可顧此失彼,更不能投放失當。  三、“品位”誤區  最后是“品位”誤區。“品位”不同于“品味”,前者是指某事達到的人文高度和水準,主要側重其社會價值,如“某節目的藝術品位很高”,而后者是指“嘗試滋味”,主要強調個體感受,如“經專家品味,認為酒質優良”。酒作為情感交流、精神表達和文化張揚的介質,體現的是人的價值取向。飲酒時,每個人的品味可以也應該有所不同,但品位卻有高有低。“借酒消愁”和“借酒撒瘋”不在一個檔次上,“把酒抒懷”與“劃拳行令”也不在一個水平上,“以酒會友”與“以酒行賄”更不可同日而語!可見,生活中許多人錯把“品位”當“品味”了,結果造成酒文化整體品位不高。應當指出是,企業對此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些企業則在引導消費方面存在明顯的市場化色彩。如過分宣揚酒的社會功利性,所謂送禮佳品云云,或強調高檔、至尊,把一種帝王之氣、等級觀念強加給消費者,好像喝XO就高貴,喝二鍋頭就貧賤,對人們的消費心理產生誤導。我們認為,在當前人們對酒文化還知之不多、不深的情況下,企業應當承擔起宣傳酒文化,進一步提升公眾酒文化品位的責任,為發展和繁榮酒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潘先生最后指出,上述誤區之所以出現,一方面與人們對酒文化的認識水平不高有關,另一方面也市場經濟還處于初級階段有關。中國的酒文化要獲得發展,必須正視并努力克服這些誤區,把增加酒的科技含量,明確酒的市場定位,提升公眾的文化品位作為主要任務來抓。只有這樣,中國酒才有希望,才能從容應對即將到來的洋酒沖擊和挑戰。晉,阮籍的酒德賦。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