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三國時曹操創立的軍師祭酒究竟是什么職位
00:00 / 00:4370% 快捷鍵說明 空格: 播放 / 暫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單次快進5秒 ←: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 可在播放器設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快捷鍵說明
2,軍師祭酒
軍祭酒 即軍師祭酒,陳壽撰《三國志》避晉景帝司馬師諱,改為軍祭酒。魏時為第五品。相當于現在的參謀長從事祭酒 三國蜀置,為州牧的屬官。從事之長,稱為從事祭酒。師友祭酒 漢制,郡守延攬郡內人材,養于府中,專事謀議,稱為散吏,其地位或相當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稱為祭酒總的來說,祭酒相當于同類官銜中地位最高的
3,軍師祭酒
軍祭酒 即軍師祭酒,陳壽撰《三國志》避晉景帝司馬師諱,改為軍祭酒。魏時為第五品。相當于現在的參謀長 從事祭酒 三國蜀置,為州牧的屬官。從事之長,稱為從事祭酒。 師友祭酒 漢制,郡守延攬郡內人材,養于府中,專事謀議,稱為散吏,其地位或相當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稱為祭酒 總的來說,祭酒相當于同類官銜中地位最高的人
4,軍師祭酒的名稱解釋
東漢軍師一職早已有之,當時多為幕僚屬官名。1.卓果使人追之(盧植),到懷,不及。遂隱于上谷,不交人事。冀州牧袁紹請為軍師。——《后漢書·盧植傳》2.(馬)日磾從術求去,術留不遣,又欲逼為軍師;日磾病其失節,嘔血而死。——《資治通鑒·興平元年》祭酒,首席,主管之意。起源于祭祀習俗,為宴席祭酒開席的尊位。1.《續漢書·百官志二》劉昭注:謂官名祭酒,系部門之長。2.清·趙翼《陔余叢考·祭酒》:“祭酒本非官名,古時凡同輩之長,皆曰祭酒。“軍師祭酒,官職名稱,由曹操設立在東漢末年,建安三年正月設立。后因避司馬師諱,也稱為軍祭酒。實際上是曹操為首席幕僚所設的職位。曹操初見郭嘉,格外欣賞,特辟此位,禮遇超過前任戲志才。體現曹操對郭嘉的特別欣賞以及信賴。《三國志·武帝紀》:(建安)三年春正月,公還許,初置軍師祭酒。《三國志·郭嘉傳》: 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為司空軍師祭酒。在曹操為司空時,歷兩任,郭嘉,董昭。二人任職先后有明顯的順序。因此清代洪飴孫《三國志集解》所云司空府屬軍師祭酒二人,或因此誤。因古代凡帶“祭酒”的官位,為首席,部門長,很少有辟多位的。曹操于208年升任丞相,又歷三任丞相軍祭酒,袁渙,杜襲,王朗。王朗之后,此職不見史冊。
5,曹操設立的軍師祭酒一職究竟是個怎樣的職位呢
軍師酒,官名,由曹操于東漢末年設立,建安三年正月設立。后避司馬氏之諱,又稱軍師酒。在古代,舉行這種儀式時,一般由德高望重的人進行。儀式是指高級軍事人員。在當時,它是一種官方的,不是由漢朝編纂的。祭天、祭地,是帝王的盛典。祭廟,是名門望族的盛事,如孔氏家族。祭祀祖先,是大戶人家和普通人家的盛事。他們視其為頭等大事,心存敬畏,不敢大意。軍中的祭祀,是責任的本質。郭嘉自上山助曹,至死不渝,一路走來,軍師酒務未曾改變。以 "孝 "為名,顯示了軍師祭酒職位的特殊性和高位性。以今天的地位,他比國防部的參謀長還要好。你可能會感到失望。軍師不是一個官方的政府職位。只有一個官方的政府官員,叫做小賣部將軍。所以回到參謀長的酒宴上。當時,曹操繼承了漢獻帝的位置,但他的實力還是比袁紹弱。朔方是三公,可以開府建牙,而軍師是曹操在朔方府下任命的新官。軍師祭酒,以祭酒二字為主要工作,是一組軍事參謀長,具有參謀長的意思,但沒有參謀長的正式官方屬性。最大的是幕府軍事長官,最小的是主官長。"久久 "是官職的名稱,是漢魏以后的事,比如漢代的醫生久久。在古代,博士不是一種學位,而是一種官名。秦漢時期,博士掌管書籍和文學,熟悉歷史事務。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么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里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6,郭嘉曾經擔任過的軍師祭酒是什么官職
在曹操集團內的種種“祭酒”中,只是排行最末的角色,既不存在曹操為他特設了“軍師祭酒”的情況,也不存在他在眾多謀士之中居首的身份,反而,在他的種種“奇謀”言論背后,還有不為人知的玄機。那么,他到底是干嘛的?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從“祭酒”說起。在史書記載中,光武帝時代的周澤曾經擔任大司徒府的“議曹祭酒”,董卓亂政時代的蔡邕,也曾經擔任司空府的“祭酒”,乃至于曹操自辟的東閣祭酒邴原,在任命的用字上,均為“辟署”,而郭嘉的“軍祭酒”用的是“表”字,董昭的“軍祭酒”用的是“拜”字,也就是名義上向皇帝申請。可見,“司空軍祭酒”雖然掛了“司空”的名,身份是“朝臣”,而“司空東閣祭酒”則是“司空”的“屬吏”。相比之下,“司空軍謀祭酒”比“司空軍祭酒”可不止多了個“謀”字,見《三國志·徐干傳》:干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也就是說,徐干擔任的不是司空軍謀祭酒,而是“軍謀祭酒”的掾屬,這是職務全稱,寫職務簡稱的,則叫“軍謀掾”,史書可見的,有徐邈、田豫、牽招、荀緯、賈洪、薛夏等人曾擔任,就連劉備,在稱漢中王之后,也任命了韓冉為自家的軍謀掾,還派他給曹操吊喪。能夠配置掾屬的官職,肯定不會是“司空府”的僚屬,那就亂套了,說明,“軍謀祭酒”不但是“朝臣”,還是一個機構,而沒有證據表明“軍祭酒”也有掾屬,則“軍謀祭酒”比“軍祭酒”高級的原因也就很清晰了。參考今天的職務體系來理解,司空府可以比喻為某總公司,僚屬,是總公司直屬的財務、人事主管,屬于職務;而軍師是董事會的成員,“軍謀祭酒”則是分公司的總經理,“軍祭酒”就是總公司的顧問,這些都屬于機構。這個級別關系,在東漢初年前將軍鄧禹持節出征時,已經存在,他的出征序列,是軍師、軍祭酒、六裨將,當然,編制內的僚屬,如長史、掾屬也不會少。不過,那是“出征”時的軍府,絕非常設機構,在東漢的三公,即司徒、司空、太尉三司之下,只有長史、掾屬的配置。曹操創設的“軍師”、“軍謀祭酒”、“軍祭酒”,實際上是在司徒、司空、太尉的“三公府”下創造了本不應該存在的下屬單位。這一點,從《魏公勸進箋》的名單中可見一斑。打頭的是中、左、右、前四個軍師,跟著是歸屬于曹操直統的“部將”,跟著的,是參軍事太中大夫賈詡,隨后,則是軍師祭酒和軍祭酒,再之后,則是中護軍、中領軍這樣的中軍督將,再之后則是擔任“騎督”的行驍騎將軍曹仁和擔任“近衛”的領護軍將軍王圖,最后才是丞相府的僚屬長史。這一群人,恰恰是曹操的“軍府”直統的下屬部門,完全不包括任何漢廷的公卿大臣,以及內朝尚書、侍中。不過,曹操的“軍祭酒”應為“軍職”,而非我們理解的“文官”,因為張承、王郎均以“祭酒”領郡太守,說明其為軍職兼領郡國,也就是說,曹操已經把司空、丞相的“政府”擴充為了一個大號的常設“軍府”。所以,曹操在建安三年的初置“軍師祭酒”,并不是為了某個人設職,也不是為了這一個職位的安排,而是創制了這個職位之后,軍師和軍祭酒這兩個“非常設”的職位,也一同轉正,成為“司空”軍府的常設部門。讓曹操的“司空府”,由東漢制度下功能受限的“三公府”向前一步,標志一個足以侵奪漢廷中央全部職能的,“身兼文武”的“霸府”正式成型。那么問題來了,“軍師祭酒”和“軍謀祭酒”到底是個什么關系呢?從漢末至曹魏的相關記載來看,“軍師祭酒”作為職務,僅見于建安三年初設和《魏公勸進箋》兩處,此外,再無記載,而“軍謀祭酒”、“軍謀掾”則非常常見,另外,還有一個常見的職位,“軍議掾”,而《魏公勸進箋》中與“軍師祭酒”同列的“軍謀祭酒”并未作為職名單列。由此可見,“軍師祭酒”應該就是一個職級的統稱,取的應該是“軍師”與“軍祭酒”之間的意思,否則,按照字面意思,就變成了軍師中的魁首了。現實是,在魏晉,乃至于南朝,軍謀祭酒、軍諮祭酒的官職屢屢見于記載,且在軍府中,高于眾僚屬,同樣,軍祭酒、參軍祭酒也有記錄,這再以避司馬師的諱的理由解釋,就過于牽強,更有可能的是,“軍師祭酒”一級中就包含了軍謀祭酒等職務,而“祭酒”一級中,則包含了軍祭酒、參軍祭酒等職務,實為級別的統稱。就像處級干部,就囊括了縣長、處長、主任等一堆官名。那么,這一群“軍府”的祭酒,都干哪些工作呢?曹植的《王仲宣誄》是一篇追憶才子王粲的悼文,里面就提到了王粲曾經擔任的軍謀祭酒的崗位職責:乃署祭酒,與君行止,算無遺策,畫無失理。翻譯過來就是,擔任祭酒之后,跟隨曹操,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過,可見,軍謀祭酒的主要工作,就是出謀劃策,但又不完全是這個,在《三國志》中與王粲同傳的陳琳、阮瑀、路粹也擔任了軍謀祭酒,就有一個附加工作,管記室,也就是負責文書草擬,具體來說,即:軍國書檄,多琳、瑀所作也。翻譯過來就是,軍國大事上的書奏、檄文,多出自陳琳、阮瑀手筆,而路粹更有陷害孔融至死的如椽大筆,這是從事文書工作的兼職,而并非本職。所以,實質上,“軍謀祭酒”和“軍祭酒”的職能并無區別,也就是《三國志·郭嘉傳》中說的:先是時,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后,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 彧薦嘉。翻譯一下,就是曹操手下原有一個“籌畫士”潁川戲志才,非常器重,卻早死,曹操就給荀彧寫信,自從戲志才死后,再沒有能一起運籌的人了,汝南和潁川多有奇才,誰可以頂替?荀彧就推薦了郭嘉。注意“籌畫士”三個字,算籌的籌,畫畫的畫,和曹植說王粲的詞兒,根本一模一樣,而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王粲就是建安七子之一,屬于文學家,和軍國大事,奇謀妙策沒有一點關系,甚至有鄙視,所以,很多人由此將“軍謀祭酒”歸于文學侍從之列。其實,曹操和曹丕都是文學家,不也是搞政治、帶兵馬的嗎?確定了這一點,郭嘉在曹營中的角色和重要性,也就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