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歸納制鹽的方法
1.酸+堿=鹽+水 HCl+NaOH=NaCl+H2O 2.酸+鹽=新酸(水+酸酐)+新鹽 2HCl+CaCO3=CaCl2+H2O+CO2↑3.堿+鹽=新堿+新鹽 2NaOH+CuSO4=Cu(OH)2↓+Na2SO4 4.酸性氧化物+堿=鹽+水 CO2+2NaOH=Na2CO3+H2O 5.堿性氧化物+酸=鹽+水 CuO+2HCl=CuCl2+H2O 6.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含氧酸鹽 CaO+SO2=高溫=CaSO37.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鹽 2Na+Cl2=2NaCl
同問。。。
2,請問現在制鹽都是用海水制鹽嗎
制鹽,而且是制食用鹽一般就是曬鹽!化學制鹽制的就不是食鹽了!至于曬什么鹽,就不一定了,有海鹽,也有鹽湖的鹽!湖鹽主要是供給內陸,距離海邊較遠的地區!
有,但用化學制劑制鹽就沒,那虧
先將海水引入鹽田,后在太陽照射下曬,蒸發水,晚上鹽田中水蒸發后,只有粗鹽了粗鹽中含泥沙等不溶性雜質和氯化鎂等可溶性雜質,粗鹽經過沉淀過濾將泥沙除去,然后用蒸發除去水,用化學反應除去可溶性雜質,最后用鹽酸調ph。
目前市場上所賣使用鹽,主要是通過海水提煉或內陸鹽井中咸水的提煉后再添加適量碘制得的,既然有天然的礦產,怎么會用昂貴的化學試劑去制取呢?
3,化學上制鹽的五種方法
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 Mg在氯氣中燃燒 Mg+Cl2=點燃=MgCl2
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 Na2O與CO2反應 Na2O+CO2 =Na2CO3
金屬氧化物+酸 硫酸除鐵銹 Fe2O3+3H2SO4=Fe2(So4)3+3H2O
非金屬氧化物+堿 CO2被NaOH溶液吸收 CO2+2NaOH=Na2CO3+H2O
活潑金屬+酸 鋅與稀硫酸反應 Zn+H2SO4=ZnSO4+H2
活潑金屬+鹽溶液 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 CuSO4+Fe=Cu+FeSO4
酸+鹽 大理石與鹽酸反應 CaCO3+2HCl=CaCl2+CO2+H2O
堿溶液+鹽溶液 石灰水與純堿反應 Ca(OH)2+Na2CO3==CaCO3+2NaOH
鹽溶液+鹽溶液 BaCl2+K2SO4=BaSO4+2KCl
額。。酸和鹽反應; 酸性非金屬氧化物與堿反應; 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 酸與堿反應; 額。。再我就不知道了,我覺得這五種應該是可以的,只是第一種,他指出來的是另一種鹽。。。
海水 +BACL+NAOH+過量na2co3+Hcl
嘿嘿..把你放到海里.和鹽一起曬了.哈哈. - -`好麻煩噢.
4,制鹽的世界制鹽工業
隨著社會需要量的不斷增長,50年代以來的約30年中,世界產鹽量增長兩倍多。年產鹽量在100萬噸以上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18個(表2)。世界鹽業的進出口總量1985年為4250萬噸,其中進口量為1776萬噸,進口最多的國家日本為683萬噸;出口量為2474萬噸,出口最多的國家是澳大利亞為495萬噸左右。還有一些國家,如美國、蘇聯、英國等,既出口也進口。以美國的進出口量為最大,1985年進口563萬噸,出口82萬噸。當今世界制鹽企業逐步大型化,如蘇聯1955~1975年,大中型鹽廠的產量擴大1.6倍,小廠則逐步關閉或合并;歐美國家的制鹽企業則相繼組成公司,從科研、設計到生產、銷售,統一經營。美國12家大公司的產鹽量占全國產量的88%(1974)。英國帝國化學公司幾乎壟斷了全國鹽業。制鹽設備日益大型化、自動化。50年代真空蒸發制鹽設備大多是三效或四效,60年代以后發展為五效或六效。在電力充足、電價低廉的地區,還采用熱壓蒸發。如法國懷汀費爾蒙特公司在意大利建立的熱壓蒸發制鹽設備,生產能力達150萬噸/年,生產操作高度自動控制。趨勢 制鹽工業除企業大型化、設備自動化外,還向綜合利用、生產多樣化方向發展。以鹽為基礎,廣泛經營有關的化學工業,如美國的道化公司、荷蘭的阿克蘇鹽類化學公司等都是既產鹽又生產燒堿、純堿、塑料和多種有關的化工產品,形成綜合性的跨國集團公司。鹵水直接用于生產堿工業,可省去鹽廠的結晶工序和堿廠的化鹽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有利于機械化生產,如美國直接使用的鹵水析鹽量已占產鹽總量的48%(1985)以上。此外,一些有條件的國家還把制鹽與海水淡化結合起來,用淡化海水得到的鹵水制鹽。把海水加以提煉,可擁有100億人吃50年的鹽。
行嘛,我可以.
5,十種 化學上 制鹽的方法
1.非金屬單質+金屬單質 如:Cl2+Na2.非金屬單質+非金屬氫化物 如:Cl2+NH33.酸+非金屬氫化物 如:HCl+NH34.酸+金屬氧化物 如:HCl+MgO5.酸+堿 如:HCl+Mg(OH)26.鹽+鹽 如:NaCl+AgNO37.鹽+酸 如:H2S+CuSO48.鹽+堿 如:NaOH+CuSO49.酸式鹽的分解 如:NaHCO310.酸+金屬的一些化合物 如:HCl+Mg3N2行了不?
十種化學上制取鹽的方法 1、金屬和非金屬反應,如:2Na+Cl2=2NaCl 2、堿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反應,如:CaO+SiO2=CaSiO3 3、堿性氧化物和酸反應,如:CuO+2HCl=CuCl2+H2O 4、堿和酸性氧化物反應,如:CO2+CaCO3=CaCO3+H2O 5、堿和酸反應,如:NaOH+HNO3=NaNO3+H2O 6、堿和鹽反應,如:Ca(OH)2+Na2CO3=CaCO3+2NaOH 7、酸和鹽反應,如:HCl+AgNO3=AgCl+HNO3 8、鹽和鹽反應,如:NaCl+AgNO3=AgCl+NaNO3 9、金屬和酸反應,如:Fe+2HCl=FeCl2+H2 10、金屬和鹽反應,如Fe+CuCl2=FeCl2+Cu
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 mg在氯氣中燃燒 mg+cl2=點燃=mgcl2 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 na2o與co2反應 na2o+co2 =na2co3 金屬氧化物+酸 硫酸除鐵銹 fe2o3+3h2so4=fe2(so4)3+3h2o 非金屬氧化物+堿 co2被naoh溶液吸收 co2+2naoh=na2co3+h2o 活潑金屬+酸 鋅與稀硫酸反應 zn+h2so4=znso4+h2 活潑金屬+鹽溶液 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 cuso4+fe=cu+feso4 酸+鹽 大理石與鹽酸反應 caco3+2hcl=cacl2+co2+h2o 堿溶液+鹽溶液 石灰水與純堿反應 ca(oh)2+na2co3==caco3+2naoh 鹽溶液+鹽溶液 bacl2+k2so4=baso4+2kcl
6,初中制鹽的10種方法
海水曬鹽鹽井水煮鹽2Na + 2HCl === 2NaCl + H2↑Na2O+2HCl==2NaCl+H2O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Na2SO4+BaCl2==BaSO4↓+2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NaOH+NH4Cl==NaCl+NH3↑+H2O
解: 10噸=10000千克 10000÷100×3.025 =100×3.025 =302.5(千克) 答:10噸海水可制鹽302.5千克。 祝你開心
1、活潑金屬+酸→鹽+氫氣例如:Zn + H2SO4 = ZnSO4 + H2↑2、金屬氧化物+ 酸→鹽+水例如: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3、堿+酸→鹽+水例如:H2SO4 + 2NaOH =Na2SO4 + 2H2O4、鹽+酸→新鹽+新酸例如:H2SO4 + BaCl2 =BaSO4↓ + 2HCl5、非金屬氧化物+ 酸→鹽+水例如:2NaOH + CO2 = Na2CO3 + H2O6、堿+鹽→新鹽+新堿例如: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7、金屬+鹽→新鹽+新金屬例如:Fe + CuSO4 =FeSO4 + Cu 8、鹽+鹽→兩種新鹽Na2CO3 + CaCl2 = CaCO3↓+2NaCl 9、非金屬+金屬→鹽(此法現在不要求掌握)2Fe+3Cl2=點燃=2FeCl310、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鹽(此法現在不要求掌握)CaO+SiO2=高溫=CaSiO311、鹽的受熱分解Ca(HCO3)2= CaCO3 ↓+ H2O + CO2↑
復分解反應:1.酸堿中和:如NaOH+HCl=NaCI+H2O。2.非金屬氧化物和可溶堿的反應:CO2+Ca(OH)2=CaCO3↓+H2O。3.酸與鹽反應生成新鹽:Na2CO3+2HCI=2NaCI+CO2↑+H2O。4.堿與鹽反應生成新鹽:2NaOH+MgCl2=2NaCI+Mg(OH)2↓。5.鹽與鹽反應生新鹽:Na2SO4+BaCI2=BaSO4↓+2NaCI。分解反應:2KCIO3=(二氧化錳、加熱)=2KCI+3O2↑。置換反應:1.金屬與酸反應:Fe+2HCI=FeCI2+H2↑。2.金屬與鹽反應:Fe+CuSO4=Cu+FeSO4?;戏磻?.非金屬氧化物與金屬氧化物反應:CaO+SO3=CaSO4。2.氯氣與金屬單質的反應:CI2+2Na=(加熱)2NaCI。(這好像是高中的……)
7,古人怎么制鹽
人類最早是采集自然界存在的鹵水和鹽,包括地表天然鹵水和巖鹽及海濱洼地自然結晶的鹽,供給食用。中國在5000多年前,就開始刮取海濱咸土,淋鹵煎鹽。有天然鹵水的地區,曾采用“先燒炭,以鹽井水潑之,刮取鹽”的生產方法。戰國末期,四川開始掘井、汲鹵、煎鹽。齊管仲,實行“官山?!闭?,即鹽由官民并制,產品全部由官府統一運銷。漢代至明代,除隋文帝開皇三年到唐玄宗開元十年的年間,開放全國海灘、鹽井、鹽湖。雖然隋、唐之際,山西湖鹽生產已形成“墾畦澆曬”的新工藝,宋、元之際,福建海鹽生產已部分采用曬鹽法,但生產規模小,工具設備簡陋,生產者之間只有簡單的協作,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戶的小生產狀態。清代乾隆、嘉慶年間,自貢鹽業已進入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階段。1835年以后,黑鹵井、巖鹽井、深層天然氣井的相繼開鑿,又為鹽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和能源。巖鹽井自然溶浸通腔,一井注水,多井出鹵,促成了有關井戶的聯合,大大促進了鹽區工場手工業的發展。19世紀中葉以后,一些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其井礦鹽的鑿井、汲鹵、制鹽,海鹽的納潮、制鹵、結晶、收鹽、集運,湖鹽、礦鹽的開采,相繼采用了機械設備,生產規模日益擴大。1912年采用了蒸汽機車牽引汲鹵,1925年天津漢沽鹽場采用了柴油機帶動水泵揚水,其他一些海鹽區也逐步開始采用機械,但發展緩慢。擴展資料:制鹽工業原料1、海水海洋面積占地球總表積的70.8%,海洋的平均深度約3800m。海水中已發現含有 80多種化學元素,形成多種溶解鹽,總含鹽量3.5%左右。其中氯化鈉的含量為2.7%左右,是重要的制鹽原料。2、巖鹽地殼中的氯化鈉固相沉積物。是在封閉、半封閉的沉積盆地中,有利的地質構造和干旱氣候條件下,富含鹽分的水體逐漸蒸發、濃縮、沉積而成。3、鹽湖第四紀以來形成的石鹽和鹵水礦床,分布在世界干旱的內陸閉流區,分為南、北半球兩個鹽湖帶和赤道鹽湖區,以北半球鹽湖帶為主。一般為固相和液相共存,也有鹵水湖和干鹽湖。4、地下天然鹵水沉積巖形成時,封存在礦物或巖石縫隙和裂縫中的海水、地下含鹽泥漿冷卻時凝成的鹵水或地下溶濾鹽類礦物而形成的鹵水。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制鹽
古人制鹽主要有煮鹽和曬鹽兩種方法?! ≈篼},是指用深腹容器煮沸取自海邊灘涂下或鹽井里的鹵水并加凝固物來結晶成鹽,商周已見?! 覃},古代我國沿海居民利用海水制食鹽,把海水引入鹽田,利用日光和風力蒸發濃縮海水,使其達到飽和,進一步使食鹽結晶出來。這種方法在化學上稱為蒸發結晶。
古人制鹽有兩種方法:1、沿海地區的海鹽,在臨還的地區有鹽田,將海水放入后圍起來,利用日曬蒸發水分,待鹽自然析出后取鹽。2、內陸主要是鹽井,從井中取出鹽分高的鹵水,通過蒸煮的方式將水蒸發掉,取鹽。古人的鹽基本都是粗鹽,里面本身就含有碘,所以不必加碘;現在是精鹽,那些雜質都是除去了,要不吃著會苦
古時的人并不將天然鹽看作是鹽,而是稱之為鹵。古代人工最早采制的鹽,古人制鹽有兩種方法: 1、沿海地區的海鹽,在臨還的地區有鹽田,將海水放入
古人制鹽有兩種方法:1、沿海地區的海鹽,在臨還的地區有鹽田,將海水放入后圍起來,利用日曬蒸發水分,待鹽自然析出后取鹽。2、內陸主要是鹽井,從井中取出鹽分高的鹵水,通過蒸煮的方式將水蒸發掉,取鹽。
古時的人并不將天然鹽看作是鹽,而是稱之為鹵。古代人工最早采制的鹽,可能是海鹽。古籍記載,炎帝(一說神農氏)時的宿沙氏開創用海水煮鹽,史稱“宿沙作煮鹽”。宿沙氏其人,只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實際上用海水煮鹽,應當是生活在海邊的古代先民經過長期摸索和實踐創造出來的。也許宿沙氏將煮鹽的方法提升推廣,后人也就將采制海鹽的發明權歸到了他的頭上。湖鹽又稱池鹽,內陸的鹽湖,由于受干燥氣候影響,能夠自然生成結晶鹽。歷史上古老的河東鹽池,就是借助風和太陽的蒸發作用,自然生成食鹽,史稱“解鹽”、“潞鹽”或“河東鹽”。河東鹽池很早就出現在史籍的記載中,鹽池采鹽的歷史也許并不比海鹽晚?,F在青海省境內的察爾汗鹽湖、茶卡鹽湖即盛產這種池鹽。池鹽具有自然結晶的特點,晉人王著《洛都賦》云,“河東鹽池,玉潔冰鮮,不勞煮沃,成之自然”,是說池鹽不需火煮,自然可得。河東鹽池地處黃河流域,可見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古代先民,應當很早就接觸到這種天然池鹽。現在很難確定池鹽與海鹽的發現及食用孰先孰后,因為海鹽也可由滯存淺灘的海水經風吹日曬,因蒸發作用而自然結晶生成。生活在海邊的古代先民也會很早發現并食用這種自然結晶生成的天然海鹽。自然生成的池鹽和海鹽,以及露出地表的巖鹽,自然溢流外泄的鹽泉和隨地可得的土鹽,只要在生成這些天然鹽的地域內有人類活動,先民總會或遲或早發現它。只是由于時代久遠,也就不易判定池鹽與海鹽發現的時序先后。井鹽出現也許稍晚一些,依文獻記述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的巴蜀地區?!度A陽國志》說是知天文地理、識水脈的李冰發明了鹽井開鑿技術。李冰在治水的同時,勘察地下鹽鹵分布狀況,鑿出了鹽井。成都等地曾出土一批鹽井畫像磚,形象地再現了古代井鹽生產。古代采鹽之法中國古代的海鹽、湖鹽、井鹽,大體都是取鹵做原料,或柴火煎熬,或風吹日曬,水分蒸發后便能得到鹽。宋代以前的海鹽制造,全出于煎煉。海鹽是刮土淋鹵,取鹵燃薪熬鹽。海鹽鍋煎之法和用具,歷經元、明、清各代更替,并無明顯差異。嶗山青鹽遲到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鹽民才用溝灘之法,改煎為曬,從而結束了煎鹽的歷史。煎鹽耗費大量柴草,費工費力。從北宋開始,海鹽出現曬法,由于技術的原因,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煎鹽仍多于曬鹽。到了清末,海鹽各產區大都改用曬制之法,技術逐漸完善起來。那些沿海岸線架設的燃燒了幾千年的燒鍋煎鹽設備,自然成了歷史的陳跡。在南方如海南島地區,陽光充足,是曬鹽理想的場所。最簡便的方法是用經過太陽曬干的海灘泥沙澆海水過濾,制成高鹽分的鹵水,再將鹵水存在池中,在陽光下蒸發結晶成鹽。井礦鹽的生產分為采鹵和制鹽兩個環節,古代提取天然鹵法的方法多為提撈法,現代則有氣舉法、抽油采鹵法、自噴采鹵等方法。在巖鹽型礦區大多采用鉆井水溶開采方法,有的采用單井對流法,有的采用雙井水力壓裂法。古代井鹽制鹽采用煎法,與海鹽煎法相似。湖鹽分為原生鹽和再生鹽,主要采用采掘法或灘曬法生產。有些鹽湖經過長期蒸發,氯化鈉沉淀湖底,如柴達木盆地的鹽湖,歷經數千萬年變化形成了干湖,鹽晶暴露在表面,不需經過加工即可直接挖取。湖鹽生產采用灘曬法的歷史悠久,與海鹽早期生產工藝不同。海陸取鹵,日曬火煎,煮海熬波,鹵水成鹽。讓人頗費思索的是,煎鹽那樣費力,歷史上卻一直在采用這個方法。在西南有的井鹽區因為煎鹽,將周圍的樹木砍伐光了,不僅造成了環境的破壞,最后也使得鹽井因缺乏燃料而停產。當然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西南井鹽產區光照少,鹽工們不可能想到讓太陽來曬鹽。不過東部海鹽產區并不缺少光照,但曬鹽開始的時間依然很晚,似乎不完全是技術問題。倒是池鹽的曬鹽技術出現很早,發展也很成熟??墒沁@進步的技術,為什么沒有在更早的時候影響到海鹽生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