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北京北昌教育是新開的培訓機構嗎
北昌教育并不是新開的培訓機構。它已經存在有一段時間的。培訓機構還是有很重要的作用。
2,北京北昌教育怎么樣是正規學校嗎
綜述:北京北昌教育還不錯,正規的。北昌才智教育是一所專業教育培訓機構。一直以來專注于職業資格認證、技術工種、人事部職稱、考試等專業培訓,專注于為學員提供詳細安全的培訓考證服務,及時、準確、全面的把握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狀態、趨勢及最新、最全的認證考證信息。目前課程:應屆畢業生培訓:大學起點,進行專業培訓,安排實習推薦就業。學歷教育:自考專科、本科、成教、網教、高起專、專升本等。職業教育:質監局、安監局的上崗證/操作證考前培訓等。職稱評審:工程師、會計師、經濟師各級職稱(考試/評審/認定)等相關咨詢。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北昌才智教育咨詢(北京)有限公司
3,北京北昌教育靠譜嗎
教育機構喊著全包、代考等基本上是騙局。因為成人學歷提升教育市場很火爆,但很多人都不清楚怎樣的是騙局。一般有這幾種騙術:一、任何學校、任何性質的學校學歷都可以辦,而且很快。二、 一個月兩個月辦好,成教的或者自考的,說是直接申請畢業,插到畢業班,先付定金。三、底價騙人,四、打著學歷必過,一次不過,下次免費在學。五、快速高效申請學歷,一個月或更短取證,讓你查詢后付費,這個查詢是遠程他的電腦查詢,或者他給你發一個壓縮包,讓你查詢。因此建議在正規的教育機構報名。
4,鴻溝情思
鴻 溝 情 思□ 楊 欣 明朝年間大地抖,北昌閃出一道溝。 蒹葭蒼蒼水一方,肖河悠悠萬古流。 芳草葳蕤增異彩,柿林駢闐添錦繡。 胼手胝足金三角,物換星移幾度秋。 ——題 記 中國大地上,人們都聽過南昌、西昌、東昌(今山東聊城的古稱),可能唯獨沒聽過北昌,而我的老家就在北昌——陜西省乾縣西南邊陲一個毫不起眼的地方。 我出生在北昌楊家村,這里三溝環抱,三水環繞,雞鳴三鄉,名符其實的“金三角”。周圍的村莊,小的如北昌暢家、任家、馬家等,大的有淡頭村、西陽坊等。以我們村為觀察點,西、南、北三面臨溝:向西和慈母村(屬乾縣周城鄉)隔溝相望,再拐向西稍偏南一直延伸到武功鎮;向北和西陽坊(屬乾縣梁村鄉)隔溝相望,這片溝地我們村人叫“煙合溝”;向東北方向眺望,是碧波蕩漾的南郭水庫(在梁村鄉境內)。溝底涓涓溪流就發源于水庫壩底,自東北向西南一直流到武功鎮與漆水河匯合,也有人說是古肖河尾支。天生為細涓,志遠潤萬物。整個大溝之所以植被豐富,都依賴于這條溪流;造福一方的寶雞峽干渠由西北向東南繞過村莊。楊家全村就坐落在溝岸上。 據老人說,這道大溝是明朝時期關中大地震形成的。我們村人叫“鴻溝”,但附近的人卻叫“淡頭溝”,因為淡頭村比較大。 大溝歷經百年滄桑,幽深綿長,深邃奇壑,美麗而神秘,偏遠而孤獨。就是因為這道鴻溝,楊家村地勢明顯低于周圍,人們出行只能往東或往南,且都要上坡;坡地、坎地較多,種莊稼也費力。外村人稱我們村“溝圏楊家”、“ 哈(方言,不好的意思)坑坑”。還有這樣的順口溜:楊家鴻溝人發愁,出門不上就是溜,姑娘個個往外走,小伙媳婦真難逑。 天地大世界,鴻溝小天地。凡事都有利弊,楊家村父老鄉親也受到鴻溝的殷殷滋養;而我更愛這道大溝,它是兒時的樂園。 春末夏初,是游賞鴻溝的最佳時節。走在蜿蜒的溝道間,綠色相伴,草花吐艷,萋茵淺嫩,色彩美幻,令人眼花繚亂。暗紅的山丹花、絳紫的牽牛花、淡黃的禿子花;筆挺青翠的綹綹尖、含笑點頭的咪咪茅(狗尾巴草)、汆香撲鼻的小蒜苗、掛著露珠的蒲公英,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字;單株的、成串的、成片的、球狀的、散瓣的、吐蕊的、實芯的、散穗的、飄絮的,讓人目不暇接。白、黃、灰、藍等花里胡哨的蝴蝶,飛舞在花叢中。黃中帶黑紋的蜜蜂到處盤旋,嗡嗡嚶嚶聲不絕于耳。有的只顧一頭扎進花蕊,貪婪地吮吸花蜜。蝴蝶和蜜蜂一點兒不在乎人,有時會撞到你的臉上、身上。如果照相采風,微距拍攝大可不必著急。花香流瀉,雜花生樹。坡坡坎坎、池塘邊、溪水旁,林木蒼翠青碧,樹影婆娑,送來一溝蔭涼。高大的有槐樹、柳樹、楊樹、柿子樹等;低矮的有榆樹、構樹、桑樹、野棗樹等。鳥雀啁啾鳴囀,竄飛游弋。有翻飛的燕子、俊俏的畫眉、尖嘴的喜鵲、肥大的呱啦雞(野雞)、咕咕叫的布谷鳥、呱呱游的野鴨等。溪水淙淙,清澈見底,婦女們洗衣淘菜,孩子們嬉水仗、摸河蚌、捉螃蟹,好一派南國風情。溪水聲、鳥鳴聲、蛙唱聲交織成一首悠揚清麗的交響曲。 畢竟大溝不一般,風光景象有萬千。不必說田田的荷葉,碧綠透亮,青翠欲滴,奪人眼球;也不必說蒼蒼蒹葭,在風中起伏,如千里春潮起,萬頃碧浪來;更不必說在蘆葦灘里掏鳥蛋,拔毛蠟(香蒲草,一種類似火腿腸,可以止血的水生植物),剪蘆葉做哨吹。單就馥郁的槐花、誘人的桑葚、多汁的野草莓會讓你陶醉。 “槐花美,槐花香,槐花開了當皇上;嚼槐花,蒸槐花,我和槐花都姓楊(洋)。”這是我們兒時的歌謠。開花的槐樹叫刺槐,別名洋槐,不開花的叫土槐。每年大約“五一”前后,綠葉掩映中,槐樹七股八杈那一根根鵝黃色的花柄上吐玉含絮,萬花搖曳。“粉淡清香白一家,不容桃李占年華”。槐花之香,別有清韻;槐花之雅,雅而不俗。那成串的槐花,粉嘟嘟、鮮嫩嫩、水靈靈,仿佛掛在天地間無數潔白的風鈴,微風陣陣,似乎能聽到清脆悅耳的旋律;遠遠望去,“百里刺槐鎖頁梁,千里雪槐飄花香”,那飄落的“雪花”,讓你置身于一個童話的世界;那濃郁的香甜,仿佛空氣中浸滿了淡淡的蜂蜜,令人心曠神怡。那時候,每天下午一放學,成群結隊的孩子,拿著長長的撓鉤,提著竹篾籠或編織袋,下溝去采摘那剛剛吐蕊的槐花。大家嘻笑著,打鬧著,歡呼著,禁不住嘴饞的,就大把大把地生嚼剛到手的槐花,品味那原始的甜香,別有一番風味。當夕陽西下,孩子們帶著收獲的喜悅一邊回家,一邊嘴里哼著歌謠。第二天早上,基本家家戶戶就蒸槐花吃,整個村子又沉浸在縷縷香甜,絲絲醉意中。 才食槐花飯,又聞桑葚香。到了“六一”前后,當空氣里開始彌漫著小麥成熟的味道,鴻溝的桑葚也到了成熟期。宋代歐陽修曾寫過“黃鸝留鳴桑葚美,紫櫻桃熟麥風涼。”的詩句。剛到溝口,就有一股酸甜味撲鼻而來,我們不僅加快了腳步,待飛奔到溝崖下,那掛在枝頭的桑葚,青翠的、粉紅的、橙紅的、朱紅的、紫黑的、醬紫的、黑紅的就映入眼簾,青的如翡翠,紅的像寶石,紫的如瑪瑙,黑的如珍珠,泛著晶瑩的光澤。我們個個垂涎三尺,嘴角直流口水,恨不得立刻變成一只只小鳥雀,忽閃著翅膀飛到樹上去,大口大口地美餐一頓。因為大點的桑樹都長在崎嶇的土坎上,我們爭先恐后地攀爬到樹下,把準備好的鉤子舉起,把那些下垂的掛滿桑葚的枝條拉下,一手把枝頭拽在手里,一手就可以去摘那晶瑩透亮的果子了。先摘下一顆最大最黑的摜進嘴里,牙齒輕輕一磕,烏黑的或鮮紅的汁水飛濺出來,唇齒間頓時生津,一股清甜從舌尖蔓延,油潤的果肉順著喉嚨滑進肚里,沁人心脾,全身都為之一振。那些熟透了的黑紅桑葚手一碰就會落下來,有的大樹下,落的滿地都是。我們一邊給自己嘴里送,一邊小心翼翼地摘下放進塑料袋——每個人還不忘記家里人。這時每個人的嘴上、手上都被桑葚汁液染得紫紅。 沒有桑葚那樣掛滿枝頭,沒有槐花那樣招蜂引蝶。鴻溝還有一種小果,它喜陰喜濕,幽暗狹長的溝溝岔岔,碧草如茵的柿子樹下,蜿蜒曲折的小路旁,星星點點,如閃耀的紅寶石,只要你彎腰,隨手可以采摘,它就是野草莓。每年正當小麥快要下鐮收割時,野草莓進入成熟期,葉黛色鮮,緋紅圓潤,亮麗誘人。直到整個夏天,野草莓結了一茬又一茬,我們小伙伴飽餐一回又一回。野草莓雖然不夠十分香甜,但水分大,正是炎炎夏日解渴的飲料。 楊家村雖地勢不平,但人們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現在家家蓋起了樓房,條條大路得到硬化,戶戶購買了機動三輪車,耕耙耱犁、春種秋收全部機械化,人拉肩扛的年代一去不復返,男青年說媳婦難,已經成為歷史。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土為人而生,人因水土而秀。這不,楊家村的小伙人人英俊挺拔,姑娘個個俊俏水靈。你聽,有這樣的民謠:西陽坊的羽子(蘆葦),楊家的女子;寧到楊家抓(隨便找)一個,不到任家挑一個。(周圍人們給男娃說媳婦的經驗體會)綠色生態鴻溝滋養了楊家村的子孫后代,楊家村也因世代居住在“金三角”生生不息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