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茅臺酒最久的年份是幾年
- 2,中國茅臺創始于哪年
- 3,中國貴州茅臺釀酒一分廠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一日是不是珍藏的酒
- 4,茅臺是什么年份成立的
- 5,84年的貴州茅臺酒白瓷瓶的紅蓋500ml地方國營茅臺酒廠出
- 6,茅臺酒是什么時候建廠的
- 7,為什么喝醬香型酒的人少
- 8,茅臺酒廠成立時間
- 9,賴茅酒是什么時候開始生產的那
- 10,茅臺酒的歷史
1,茅臺酒最久的年份是幾年
我們公司是50年的 賣26800元人民幣
1580
2,中國茅臺創始于哪年
茅臺酒的傳奇在兩千多年前已經拉開帷幕,據司馬遷《史記》載:劍安六年,即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劉徹出使夜郎,夜郎國敬獻美酒枸醬,漢武帝飲后贊不絕口,枸醬酒也就是茅臺酒的前身。1704年,以茅臺命名的白酒品牌開始出現,到了清末,茅臺地區白酒的年產量已達170余噸。 1915年,在茅臺鎮有三大著名釀酒作坊“成義”“榮和”“恒興”,“成義”“榮和”聯名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譽將茅臺酒送到了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因為不小心酒瓶被摔破,香氣四溢,瞬間征服了在場人的心,茅臺酒也因此獲得博覽會最高榮譽。與科涅克白蘭地和蘇克蘭威士忌成為世界三大蒸餾酒品牌,這也成為中國近代工業少有的揚眉之舉。 1951年,貴州省將三大作坊合并,成立了國營茅臺酒廠。茅臺酒從此開始了現代商品的生產歷史。 1963年全國第二次評酒會上,茅臺從冠軍位上落選,這一變化引起了周總理的關注,周恩來親自指示科學研究小組到茅臺酒廠總結傳統工藝,有關部門立即向無錫輕工業學院提出求援信息。
3,中國貴州茅臺釀酒一分廠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一日是不是珍藏的酒
歷史上茅臺酒廠,從來就沒有茅臺釀酒一分廠,只要看到所謂茅臺一分廠的茅臺酒都是假茅臺酒。
傳說中的酒廠,出了一個茅漿窖,當然,這些都是編造的。事實是沒有這個廠,沒有這個酒。
4,茅臺是什么年份成立的
茅臺是1951年成立的。1951年,政府通過贖買、沒收、接管的方式將成義(華茅)、榮和(王茅)、恒興(賴茅)三家私營釀酒作坊合并,實施三茅合一政策——國營茅臺酒廠成立。1996年,茅臺酒工藝被確定為國家機密加以保護。2001年,茅臺酒傳統工藝列入國家級首批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國務院又批準將“茅臺酒傳統釀造工藝”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茅臺的歷史:國政治、外交、經濟生活中發揮的無可比擬的作用、在中國酒業中的傳統特殊地位等綜合因素決定的,是三代偉人的厚愛和長期市場風雨考驗、培育的結果。亦得到人民群眾在實際的生活品味和體驗中的贊譽之聲。據傳遠古大禹時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釀酒。漢代,今茅臺鎮一帶有了“枸醬酒”。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建元六年,漢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飲到南越國所產的構醬酒后,將此酒帶回長安,敬獻武帝,武帝飲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飲構醬而使夜郎”的傳說。這成為茅臺酒走出深山的開始,此后,一直作為朝廷貢品享盛名于世。
5,84年的貴州茅臺酒白瓷瓶的紅蓋500ml地方國營茅臺酒廠出
這酒,如果是真的話,品相好16000-20000之間。應該是俗稱的三大革命。你看看背后的文字介紹里應該有這4個字。如果沒有的話,會便宜2000左右吧,還要看酒蓋子上的膜好不好,有沒有破裂。棉紙有沒有,好不好。我自己是做茅臺酒的,也自己收藏老酒。所以懂一點點。以上都是建議。如果不缺錢別賣,留著吧
恭喜你,20多年的茅臺,光空瓶都值好幾百,但是得取決于瓶子磨損情況怎么樣了,里面帶酒的有價無市,去年漲幅比較大,現在大約在3-4萬吧
84年哪有甚么三大革命,地方國營的,540毫升,棉紙包裝。
現在都是有價無市,在網上瞎說,你看他出那么高你叫他來收啊?都是家里有幾瓶酒想賣高價的人瞎說的。在說酒又不是什么古董。
6,茅臺酒是什么時候建廠的
茅臺酒是在1951年時候建廠的。1949年前,茅臺酒生產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姓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姓出資辦的“恒興酒坊”,稱“賴茅”。一九五一年,政府通過贖買、沒收、接管的方式將成義(華茅)、榮和(王茅)、恒興(賴茅)三家私營釀酒作坊合并,實施三茅合一政策——國營茅臺酒廠成立。1996年,茅臺酒工藝被確定為國家機密加以保護。2001年,茅臺酒傳統工藝列入國家級首批物質文化遺產。擴展資料:茅臺酒作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之一,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其悠久的釀造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上乘的內在質量、深厚的釀造文化,以及歷史上在中國政治、外交、經濟生活中發揮的無可比擬的作用。茅臺酒是中國大曲醬香型酒的鼻祖,被尊稱為“國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醬香突出、醇香馥郁、幽雅細膩、入口柔綿、清冽甘爽、酒體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人們把茅臺酒獨有的香味稱為“茅香”,是中國醬香型風格的典型。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_茅臺酒
7,為什么喝醬香型酒的人少
其一,醬香型白酒廠少,產量低,一般人喝不上。醬香型白酒只有只有赤水河兩岸才能生產出來。大家應該聽說過,茅臺酒廠遷址遵義后,無論怎么試驗,都無法達到在茅臺鎮生產出來的醬香酒的品質,后來又把廠址遷回茅臺鎮。而茅臺鎮的面積總共只有7.5平方公里,只有這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才能生產處真正的醬香型白酒。而其他地方是沒有辦法生產,也沒有辦法模擬的。產量少了,供不應求,自然能喝到的人也就少了。其二:醬香型白酒工藝復雜,生產周期長,導致其價格又高,一般人喝不起。醬香型白酒生產系以當地優質糯高粱為原料,用小麥制成高溫曲,而用曲量略多于原料,生產工藝季節性很強,嚴格按照節氣,端午采曲、重陽投料。生產周期長達一年,共分清蒸下沙、混蒸糙沙二次投料,一至七個烤酒輪次,可概括為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根據生產工藝,三斤高粱二斤曲才能產一斤酒,還要存放五年以上才能勾兌,勾兌又不能加一滴水)。其三,醬香型白酒度數偏高,香味復雜,沒有濃香型白酒和清香型白酒的口感和香氣。在這個浮躁的年代,人們不會品。
8,茅臺酒廠成立時間
成立時間 :1953年茅臺酒廠 Moutai Distillery 中國生產醬香型白酒——茅臺酒的企業。位于中國貴州省仁懷縣茅臺鎮。茅臺一帶的白酒釀造業歷史悠久。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135年,當地就已釀出具有獨特風味的“構醬酒”。后經幾次兵燹,至1704年,以茅臺命名的“茅春”、“茅臺燒春”、“回沙茅酒”等酒已具有獨特風格,成為貴州釀酒行業中的珍品。1840年,茅臺燒房(即酒坊)已有20余家。后又遇兵燹,幾十家燒房全被燒毀,茅臺酒的釀造中斷。1863年左右,在茅臺村古燒房的廢墟上創建了成裕燒房(后更名成義燒房),茅臺酒的釀造又得以恢復;1870年左右創建了榮太和燒房(后更名榮和燒房);1929年又創建了衡昌燒房(后更名恒興燒房)。歷年來,3家燒房在相互競爭中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在成義、榮和、恒興3家燒房的基礎上,建成了今貴州省地方國營茅臺酒廠。該廠生產的茅臺酒,酒液微黃透明、醬香突出、幽雅細膩、回味悠長(見白酒)。茅臺酒的特殊品質和風味是由傳統工藝生產的醬香、醇香和窖底香 3種香型原酒經貯存勾兌而形成的。茅臺酒產品組分復雜,其香味組分化合物多達200余種,遠比其他白酒豐富。茅臺酒曾多次在國際和中國國內獲獎。
9,賴茅酒是什么時候開始生產的那
賴茅酒,1941年開始生產,到1951年停產,恒興燒房”的前身“衡昌燒房”,是貴陽人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臺開辦。賴永初接手后,于1941年把“衡昌燒房”更名為“恒興燒房”,并擴大經營。到1947年,“恒興燒房”有17個窖坑,年產量達32500斤,超過“成義”和“榮和”。 ———摘自《茅臺酒廠志》第17-22頁賴永初把廠名更名恒興,別稱“賴茅”, 有酒窖17個,抗戰時用上大部分,戰后全部用上,主銷于重慶、武漢、長沙、廣州和上海等。且更一步譽滿世界,1944年,斯大林大元帥所領導的蘇聯人民和政府,曾把它作為外交酒,招待外賓。 ———摘自《貴州工業發展史》 一九五一年,成義、榮和、恒興合并為國營貴州茅臺酒廠。 1983年賴永初的兒子恢復賴茅酒的生產,至今!民國賴茅,代表當時茅臺鎮醬香酒,民國時期的茅臺,主要是以賴茅為主!民國賴茅時間很短,但影響力卻很大,至今,一瓶或一壇民國時期的賴茅,價值百萬元以上,現貴陽有骨灰級的白酒收藏家,老白干,手中還有一壇,6公斤的。民國賴茅,要現在賴永初三十年珍品以上的酒,才有民國賴茅那點韻味了。
確切的來說,賴茅的生產比茅臺還要早,后被茅臺取代,停止生產,到解放時期由賴氏家族的人申請恢復生產。
10,茅臺酒的歷史
1.商標變遷茅臺酒的商標,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個花瓣形的圖案內,書寫“貴州省茅臺酒”幾個楷書字樣而已。后來才改為連史紙鉛印。商標定名:成義酒房為“雙德牌”,榮和酒房為“麥穗牌”,恒實酒房為“山鷹牌”。1952年統改為“工農牌”。1954年后,分為內銷和外銷兩種商標:內銷為“金輪牌”(又名“工農牌”),外銷為“飛天牌”。文革時期曾一度改為“葵花牌”,旋又恢復“金輪牌”、“飛天牌”,一直沿用至今。 2.清朝及之前發展早在二百年前,山西鹽商到邊遠的貴州省經商,因為當時交通茅臺酒不便,黔晉相距九千里,鹽商攜帶汾酒不便,就在貴州用當地的水和玉米、大麥,采取汾酒的釀制辦法造酒,沒料到貴州的泉水奇特,生產出的酒別具風味,從此茅臺酒就成了山西鹽商的私釀酒。當地詩人吟“家唯儲酒買,船只載鹽多”即指此而言。歷史上最早記錄赤水河畔釀酒史的,為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西南夷列傳》載:公元前130多年,漢武帝劉徹飲到來自夜郎(今黔北一帶)所產的名酒“枸醬”,情不自禁地贊曰:“甘美之”。以后便有了漢武帝派大將唐蒙到貴州開辟夷道,專門繞道茅臺所在的仁懷的歷史,有道是“漢家枸醬為何物?賺得唐蒙益部來。”茅臺古稱益部,而枸醬,經考證為仁懷赤水河一帶生產的用水果參加食糧經發酵釀制的酒。在中國的釀酒史上,真正完整用食糧經制曲釀造的白酒始于唐宋。而赤水河畔茅臺一帶所產的大曲酒,就已經成為朝廷貢品。至元、明期間,具有必定范圍的釀酒作坊就已經在茅臺鎮楊柳灣(今茅臺酒廠一車間片區)陸續興建,值得注意的是,茅臺當時的釀酒技巧已首創了獨具特點的“回沙”工藝。至明末清初,仁懷地域的釀酒業到達村村有作坊。在此期間,茅臺地域獨步天下的回沙醬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臺白酒的品牌開端涌現。以“回沙茅臺”、“茅春”、“茅臺燒春”為標記的一批茅臺佳釀,成為貴州白酒的精品。乾隆年間貴州總督張廣泗向朝廷奏請開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鹽入黔,促使茅臺釀酒業的更加旺盛,到嘉慶、道光年間,茅臺鎮上專門釀制回沙醬香茅臺酒的燒房已有20余家,其時最著名的當數“偈盛酒號”和“大和燒房”。到1840年,茅臺地域白酒的產量已達170余噸,創下中國釀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產范圍,“家唯儲酒賣,船只載鹽多”成為那一時代茅臺忙碌氣象的歷史寫照。3.近代發展1949年末貴州剛一解放,中央就來電,請求貴州省委、仁懷縣委要準確履行黨的工商業政策,掩護好茅臺酒廠的生產裝備,持續進行生產。貴州省依據中央的指導,對成義、榮和、恒興三家燒房(最大的燒房)在經濟上給予有力支撐,贊助其發展。1953年,貴州省對三家燒房進行收歸國有,恒興燒房(最大的燒房)作為官僚資本沒收,原因是和國民政府、何輯五合開了貴州銀行,給予榮和燒房400大洋,給予成義燒房120個大洋,成立了國營茅臺酒廠。政府隨即調入得力干部,投入大批資金擴展生產范圍。1949年10月,開國大典前夜,茅臺酒就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共和國的開國元勛們以此互為敬賀。據中新社報道:開國大典當晚的開國第一宴在北京飯店舉辦,從廚師選擇到菜單酒品都經周恩來親自審定,主酒為茅臺。國運興,國酒興,當年為紅軍療傷洗塵的茅臺酒終于成為共和國的“開國喜酒”。1953年至1958年間,國家一共向新成立的茅臺酒廠撥款共150萬元,而在這段時間里,茅臺酒廠也“不負使命”,1953年即產酒75噸,“超過三家燒房歷史最好水平”,并在這年開始通過廣州、香港、澳門出口;1957年,茅臺酒廠產酒183噸,出口50噸。從1978年起,由于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利好,茅臺酒廠生產量與銷售額逐年上升,開始了良性發展。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茅臺酒持續14次榮獲國際金獎。 2013年,在當代著名民間發明家——季漢生先生的不懈努力下,同時能盛兩種酒的“和平宴”創意酒壺成功問世。茅臺酒與臺灣金門高粱酒被全球華僑華人推動中國和平統一系列活動組委會、歐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選定,灌裝在作為和平信物、國禮的“和平宴”創意酒壺中,用于推動世界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系列活動。擴展資料:榮膺國酒199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50周年之際,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一瓶50年的陳釀茅臺,并為茅臺酒廠頒發了收藏證書:“茲因茅臺酒與共和國的世紀情緣和卓越品質而尊為國酒,暨在共和國五十華誕中以窖藏五十年之‘開國第一酒’晉京獻禮而譽為歷史見證和文化象征。現我館接受貴州茅臺五十陳釀酒捐贈,并予永久收藏。”這份收藏證書,從一個側面明確地肯定了茅臺酒與中國革命的紅色情緣、特殊貢獻、卓越品質,以及茅臺酒作為國酒的尊貴而崇高的地位。 茅臺酒獨產于中國的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是漢民族的特產酒,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三大蒸餾酒之一。1915年至今,貴州茅臺酒共獲得15次國際金獎,連續五次蟬聯中國國家名酒稱號,與遵義董酒并稱貴州省僅有的兩大國家名酒,是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有"國酒"之稱,是中國最高端白酒之一。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茅臺名列第64位。茅臺是中國最高檔酒白酒之一,同時也是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之一。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茅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