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啤酒消費,中國啤酒行業

啤酒做為軟飲料,在飲料市場占有著很大的份額,為繁榮我國啤酒市場,滿足消費者需要,啤酒工業應以產品的多樣化,適應不同消費層次,不同消費人群、不同消費口感對各種啤酒的需求。根據京東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16中國酒類線上消費白皮書》顯示,20-39歲人群貢獻了60%左右的啤酒消費比例。

1、精釀啤酒在中國能發展嗎?

1、精釀啤酒在中國能發展嗎?

當然可以了。精釀啤酒是近幾年突然崛起的行業,目前占啤酒市場的份額仍有很大提升的空間,這是因為消費人群在不斷增加,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物質的要求也高了,不管是衣食住行。精釀啤酒因口感和味道被人們所喜愛,而目前國外的精釀啤酒仍是中國最大的消費市場,國內的精釀啤酒也在處于發展的趨勢,相信等國內精釀啤酒發展更好的時候,就是中國精釀啤酒崛起的時候。

2、中國啤酒行業,新品牌是否還有機會打進市場?如果有該怎么做?

2、中國啤酒行業,新品牌是否還有機會打進市場?如果有該怎么做?

《國內新品牌啤酒生產企業和新品牌啤酒銷售投資發展戰國策》□益輝(國家金融師)目前,國內啤酒產量已是世界最大,啤酒業取得很大的發展,平均年總產量達3000萬噸,穩居世界啤酒產量第二位,接近世界啤酒產量的25%,因此,啤酒行業包括新品牌啤酒銷售和新品牌啤酒生產,投機發展機會也巨大,既是一個創業的傳統行業,又是一個新興朝陽行業,

本文就啤酒生產企業、啤酒新品牌有沒有投資發展機會?國內啤酒行業基本情況如何?如何在啤酒生存和銷售區域割據競爭態勢下“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如何突破啤酒行業幾個大品牌競爭?作拋磚引玉式答復和建議,供大家討論研判。一、國內啤酒行業基本情況分析:中國是一個啤酒生產大國,也是一個消費大國,

全國啤酒實際消費量2200萬噸,規模以上的啤酒廠有500多家,60%的產量在10萬噸以下,真正的全國性啤酒品牌只有5家,分別是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珠江啤酒、哈爾濱啤酒。即便是全國性品牌,在進軍區域市場也是強龍不壓地頭蛇,啤酒的區域性特點尤其明顯,而由于受到品牌本身、渠道因素以及消費者不同口感需求的限制,同樣注定了地方啤酒品牌的全國化歷程困難重重。

人們啤酒消費習慣的改變,從豪飲到追求品,從替代性飲品到推陳出新,從預調雞尾酒到酒精替代飲料,自從2013年之后數年消費低迷,經濟換擋期消費增速放緩之后,啤酒已經成為一個成熟消費市場。目前全球主要市場啤酒人均消費量均出現過拐點,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前后,啤酒人均消費量均出現回落,行業增長邏輯主要由“,

目前,國內啤酒行業已經出現幾個大企業寡頭壟斷博弈的局面。我們知道凡事壟斷行業,市場競爭發展能力就缺乏,國內啤酒行業整體盈利能力較弱,據有關數據,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已達較高水平,主力人群消費出現萎縮跡象,啤酒行業在全國滲透率基本飽和,整體市場消費量基本見頂,啤酒歷經二十多年的演變,全國性的一線品牌主導行業已經整合,地方性強勢品牌勉強固守自己的基本地盤,其他尾部啤酒企業則加速淘汰,因此我認為短期內全國啤酒競爭格局劇變可能性較小。

國內啤酒行業目前呈現明顯的寡頭壟斷格局,行業企業可分為以下三檔:全國性一線品牌:行業整合主導者,“三超兩強”,三超: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兩強:燕京啤酒、嘉士伯;地方性強勢品牌:區域優勢明顯,地方上具備較高知名度和消費者忠誠度,金星啤酒、珠江啤酒等;地方性小品牌:產能小,虧損邊緣,加速淘汰,

競爭格局的形成形成目前的競爭格局,我國啤酒行業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996年之前,市場起步期:市場自由化開始起步,行業企業主要以各地方國營啤酒廠為主;高度零散,競爭情勢寬松;領先企業開始進行跨區域經營,1996年-2013年,市場整合期:優秀企業憑借資本、管理、品牌和市場開發等方面的優勢,開始對市場進行加速整合;市場集中度快速提升,各區域市場競爭氛圍開始升溫。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