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喝的都要熱了,酒是高級飲品,自然的要燙熱了喝。“燙一壺老酒”這話聽著就古色古香,低度酒燙熱了喝起來會上頭快,一口悶下去立馬會有熏熏然感覺;高度酒燙熱了會使酒精揮發一些,可以喝的多點,酒燙熱了喝,自古以來國人喝酒的一大特色,酒加熱也別太過,太過反而容易傷害到我們的肺,所以喝酒的時候要在酒不冷不燙的時候飲用,一般建議白酒入口的溫度在30-40攝氏度就可以了,而且熱酒不容易讓人喝醉,太熱了酒中的的乙醇被揮發了,口感又不會太好。
1、古代人喝白酒為什么要燙燙再喝?有什么好處?現代人也可以燙了再喝嗎?
“燙一壺老酒”這話聽著就古色古香。酒燙熱了喝,自古以來國人喝酒的一大特色,為什么要把酒燙燙再喝?追根尋源,有這么幾個緣由:一是生存條件決定拒絕冷飲。中國是東方農耕文化,長期的植物類食物為主,生冷飲食就會傷到脾胃,所以吃的喝的都要熱了,酒是高級飲品,自然的要燙熱了喝。二是為了更盡興,古時候低度酒,包括黃酒、米酒,一應酒類飲品。
低度酒燙熱了喝起來會上頭快,一口悶下去立馬會有熏熏然感覺;高度酒燙熱了會使酒精揮發一些,可以喝的多點,再者,古人喝酒與喝茶一樣,都有儀式,燙酒就是喝酒的一項重要儀程。儀式感能使活動和人本身升華更高層面,可不是現在人所說的“裝逼”。三是健康養生的需要,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質,無論低度酒、高度酒,只要是純糧食釀造酒,性質都是暴烈的,只是程度不同。
2、關羽溫酒斬華雄,一杯熱酒變溫要多久時間?大概打了多少回合?
關羽溫酒斬華雄是《三國演義》中的有名段落,關羽也是經此一戰,在天下諸侯面前揚名,成為知名的戰將。為了烘托關羽的高大形象,羅貫中在此處花費了不少筆墨,先是華雄搶了呂布的先鋒,在汜水關迎戰諸侯軍。他先斬了諸侯鮑信的弟弟鮑忠,再敗聯軍的先鋒孫堅,斬了他手下的大將祖茂,在聯軍主力到來之后,華雄憑借著連戰連勝的氣勢,更加猖狂。
他居然下關來和諸侯軍對戰,可是,諸侯軍沒有能夠和他對戰的將領。華雄先是殺了袁術的驍將俞涉,后又斬了韓馥的上將潘鳳,這樣一來,諸侯聯軍一時沒有人敢去迎戰。就在這個時候,關羽主動請纓出戰,誰知道卻被袁術、袁紹兄弟以關羽是個馬弓手,職位低微而拒絕。曹操出面進行周旋,才給了關羽出戰的機會,在關羽出戰前,曹操專門讓手下斟了一杯熱酒為關羽壯行。
關羽說先把酒斟下,自己去便回來,于是,關羽提刀上馬,斬了華雄,提著華雄的首級回來。這個時候,曹操斟下的酒還是溫的,在《三國演義》中并沒有說關羽和華雄交手多少回合,多長時間,只是從側面說了一下,顯示時間很短。書中說道,只聽得鼓聲大震,喊聲大舉,正要派人打聽,關羽就提著華雄的首級回來了,我們從曹操斟下的那杯酒,也可以對這段時間有一定的推測。
首先,當時喝酒為何要喝熱酒,這是一般的喝酒的程序,也有著天氣的原因,當時諸侯軍討伐董卓,是在初平元年春正月,正值隆冬季節。在洛陽附近,天氣溫度也不會很高,最多也就10攝氏度,所以喝酒需要燙熱了再喝。其次,這杯酒的初始溫度,當時關羽出戰,曹操為了給關羽壯行,自然給他斟的酒不會溫度太高,至少要保證能夠讓關羽一飲而盡。
在物理上,這個對人體最適宜的溫度一般在攝氏45度左右,第三,就是這杯酒放溫了的溫度。我們知道,如果在冬天10攝氏度的氣溫下,感到就還是溫熱的,那么這杯酒的溫度應該在25攝氏度左右,最后,我們從以上的這些數據就可以得出結論,這杯酒在攝氏10度的氣溫下,從45度降到25度之間,最多也就二十分鐘左右。這個時間也和上面的擂鼓吶喊的時間基本吻合,
這段時間,還包括了關羽從中軍出發來回往復的時間,那么關羽和華雄的交戰時間就更短了。我們可以推斷出來,旁邊助戰的軍士擂鼓吶喊的時間應該也有幾分鐘,要不然人沒有提起嗓門,打起精神,不會如同天崩地塌一般,這樣,關羽和華雄也就交手不過三個回合,就斬了華雄。結語:從當時的氣溫和酒的溫度,還有當時的環境,吶喊和擂鼓的情形來綜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