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賣的酒,放心,不是糧食酒,沒有人買的。現在就回題主的問題,你問農村賣8塊錢的酒,是不是糧食酒,原因很簡單,都要喝酒啊,市場的白酒按計劃賣,沒酒票買不著,只有自己烤酒,我們那里,現在就這樣,二十五度水酒,賣5塊錢一斤,又不是街上,擺酒賣的,也沒有人知道他酒怎么來。
1、在農村釀酒的發展前景怎么樣?
感謝邀請!在農村釀酒發展的前景很好!在我們這兒就有很多釀酒的小作坊,他們的收益都很好!因為農民都很喜歡喝酒,很喜歡喝農村自己釀的糧食酒,所以前景很好!(1)玉米釀酒,選用優質的玉米,經過發酵加工而成!(2)高粱釀酒,現在種高粱的不是太多,所以成本會高一些,酒也稍微貴那一點點!(3)碎大米釀酒,這樣碎大米也就變寶啦,前景也很好!。
2、過年時,在農村烤酒賣掙錢嗎?
我老家信陽光山縣歷來有烤酒槽坊,解放前不說了,計劃經濟時期,資本主義尾巴割得那么厲害,每個縣還都建有國營酒廠,也堵不住農村家庭槽坊烤酒。原因很簡單,都要喝酒啊,市場的白酒按計劃賣,沒酒票買不著,只有自己烤酒,所以,管理部門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們也要喝酒,他們的酒票一樣每月不夠喝兩頓的。后來市場放開了,酒隨便買,就是越來越貴,而且假酒越來越多,喝壞人的事情經常發生,
酒鬼們抑郁了,好酒買不起,假酒實在多。怎辦?還是自己烤酒吧,不會這個手藝的就去小槽坊買,確定是糧食酒,還是當年那個味,我所知道的縣城周圍就有很多槽坊,有三幾個名氣還很大,主要是堅持很多年。只是現在價格變了,隨行就市漲了上去,原先幾塊一斤的,如今幾十元一斤,一般的30-50元之間。按著這個價位水平,目前在農村烤酒還是有錢賺的,前提是烤出的酒要好喝,價位要定到合理區間,主要三點建議:⒈算好大賬,
光山都是大米做酒,材料成本最低。匡算下來,斤半大米一斤酒,加上人工、水電和塑料壺等簡易包裝,基本成本也就十來元,在此基礎上,制定銷售價格。一般的毛利設計到成本的一倍就很不錯了,20-30之間比較合理,如果按著當下市場水平,賣到50元一斤,也不是賣不掉,長期看會存在價格過高問題,影響后繼發展和生存。⒉嚴格生產管理,
從設備到原料,從技術到流程,從發酵到出酒,每個環節都要精益求精。大白話說,不僅要懂行,還要按著釀給自己喝的態度生產和管理,私家烤酒最容易出現的問題:①設備湊合;②環節污染;③流程簡化;④工藝不達標,主要體現在過濾,最好的才是純水級別,很多的這個都沒有。⒊依法經營,首要的問題是合法,營運手續要齊全。其次是要依法納稅,千萬不要有偷漏稅行為,
3、在農村開一家釀酒作坊怎么樣,需要多少錢?
酒香不怕巷子深。以做米酒為主,民間稱之土茅臺,做得好,一點也不亞于商場擺的瓶裝酒,約投資3~5萬元且配套建一個小豬場,但環保一定過關,豬糞便必須沼氣處理。一、煮飯發酵的米酒帶有米香味,且甘醇不帶苦,用特制鍋頭比現有農村炒菜的炒鍋還要大數倍,每次僅煮40斤大米,且只能用農作桿或木材加工廠的刨花、木糠煮飯,須多煮才能熟能生巧。
鍋巴很香,放到第二鍋上面再煮一次,否則發酵不動,其起到米酒增香的作用,再說此農村土灶、土鍋煮的飯本身就很香很松軟,其它用蒸氣煮的飯,其酒味寡淡,且其飯涼后返硬,那么得出酒不好飲且略苦,切記!二、糖化:飯熟透后起飯鋪到涼席上,上面先放一張干凈的棉布,迅速起飯,疏勻,牛角扇吹涼至人體溫度,撤酒餅且拌勻,入瓦盆且蓋竹蓋(蓋是密蓋、無孔),冬曖夏涼,四季溫室控制在春天溫度一一21至25度,飯內糖化溫度盡量控制以上的溫度,
三_糖化18小時左右入小瓦缸(僅裝10至15斤料),加水按1份糖化料1份水,稍多一點也可,塑料袋封口,約7至10天即發酵完畢,其間溫度盡量控制同上,這樣的酒才甘醇,才不苦不刺口。大容器發酵溫度高,質量不好,另,用塑料裝的糖化和發酵都不好,容器每次都要洗凈、曬干、消毒,否則易酸,四丶蒸餾:要求流出的酒溫度為常溫,剛出一斤灑以及最尾出的十多斤酒不賣,要重新加入發酵缸中二次發酵,因其味不好,影響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