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什么標準不是勾兌,誰知道哪個白酒不是勾兌的

勾兌是白酒從釀造到銷售要經過的一道工序,大部分白酒都要勾兌。多少錢一斤的白酒才是純糧酒,而不是勾兌的,首先要明白,白酒基本上都是要進行勾兌以后才銷售的,否則口感會比較差,勾兌的功勞,用陳放了相對較多年份的酒和新酒勾兌,這一勾兌口感就大不一樣了,酒的香醇、醇厚、回味、棉柔,那種豐富的層次,口味的柔和、純正就出來了,這就是勾兌的效果。

1、誰知道哪個白酒不是勾兌的?

1、誰知道哪個白酒不是勾兌的?

我外爺和舅舅都是制酒師,我了解這個問題。只要你喝醬香型白酒,兌對的機率很小,醬香型是純食酒。如果你去一個產酒的廠家,看它的大門口沒有拉糧食車進入,并且在這一個城鎮聞不到酒糟味,全是液態法制酒(就是食用酒精勾兌),這個產品工藝國家是充許的,但長期喝它會有后遺癥的,你看一下固態發酵技術的執行標準,記一下,只要是執行這個標準的酒就是純糧酒。

2、多少錢1斤的白酒才是真的純糧酒,而不是勾兌酒?

多少錢一斤的白酒才是純糧酒,而不是勾兌的?首先要明白,白酒基本上都是要進行勾兌以后才銷售的,否則口感會比較差,多少錢一斤的才是純糧酒?不同的酒質不同的價,這份沒法使用統一的標準價來衡量。比如說茅臺或者瀘州老窖等等,只要你能出的起價,你就能買到你想要的純糧酒,市場上10多塊錢的瓶裝酒,也有比較好的純糧酒;即便是散酒也一樣,酒廠有自己存留的基酒,有些就有幾十上百年的,人家基本不賣,這些酒的價格那就是高的離譜,而且是賣一點少一點的。

今天逛超市,特意看了下賣酒的地方,仔細看了很多酒的價格及配料表,有些就是標注的糧食釀造,最便宜的有10多塊錢一瓶的,而且都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受大眾歡迎。有些10多塊錢的,標注的是食用酒精,這類的酒肯定就比糧食的也差一些了,但價錢相差不大,如果買酒的話,我肯定不會買使用了食用酒精的,同樣,市場上確實還是有很多的質量可靠價錢又相對合適的存糧酒的。

如果對酒比較熟悉或者會喝酒的人,簡單的從酒的口感就能比較容易判斷出優劣了,我們也不要存在誤區,就是想當然的認為市場上就沒有比較可信的純糧酒了,也不是說純糧酒價錢就會很高。畢竟大眾的接受度也不能承受得起,不同的價位對應不同的消費群體,都是有一個合理的適應產品的。即便現在的普通群體,對酒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的,如果買到劣質的酒,那這個廠的基本生存就存在問題了,

3、白酒是不是都要經過勾兌?

白酒是不是都要勾兌?謝邀!勾兌是白酒從釀造到銷售要經過的一道工序,大部分白酒都要勾兌。就說純糧釀造法釀制的酒吧,大部分都要經過多次取酒,不同批次取的酒的酒精度數,口感,風味都是有區別的,分別窖藏,沒有經過勾兌的酒叫原漿酒,也叫基酒,一般都是度數較高,要經過降度處理,原漿酒一般都是不能直接銷售的。不過市面上有某某廠生產的原漿賣,那絕對不是原漿酒,它打這個招牌只想證明它是純糧酒而已,

以醬香酒為例,醬香酒有七次取酒的過程,一二次的酒口味辛辣酸澀,它不可能作原漿酒賣出去,因為它不好喝。三至五次取的酒稱“大回酒”口味純正,可作原漿酒賣出去,但賣出去了就得不償失,除非你其他酒不賣了,第六次取的酒稱“小回酒”,口感差,第七取的酒,叫“追糟酒”,口感又更差,這兩次的酒也不好作原漿酒賣。這七次取的酒要經過調酒師的勾調,調出不同口味,不同價位的酒,適應不同的消費者的需求,

單一的原漿酒沒有那種豐富的層次感和口感。有的酒叫什么“十年陳釀”、“二十年陳釀”難道是真的陳放了十年、二十年的酒拿出來賣嗎?不!不過就是勾兌的功勞,用陳放了相對較多年份的酒和新酒勾兌,這一勾兌口感就大不一樣了,酒的香醇、醇厚、回味、棉柔,那種豐富的層次,口味的柔和、純正就出來了,這就是勾兌的效果,就像我們炒菜,幾乎沒有單一的菜炒的,至少要放油鹽,要讓菜更有味,就要添加醬油、味精、姜、蒜、辣椒等,這樣炒出來的菜口味才更豐富。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