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容錯率是比較高的。釀酒和醫藥,那個哪個行業更有投資潛力,這就難怪白酒行業成為投資者比較追捧的品種,最后、行業增量來科技創業要遠遠大于白酒板塊的,科技創業的股票為什么比白酒行業的股票行情爛,對于科技創業的股票,為啥比白酒行業的股票行業差,我是不認同的,其實從去年到今年,多少科技股已經出現5-10倍的漲幅,而白酒行業只是最近整體漲幅比較大,而極個別的公司,出現3-4倍的年度漲幅。
1、白酒行業,哪個酒發展潛力大?
未來白酒消費向名酒品牌集中,向區域龍頭品牌集中,向品類代表品牌集中。總的來說,全國化會向百億級品牌集中,區域化品牌會50億級龍頭品牌集中,目前過百億的企業有10家:1、茅臺約854億;2、五糧液約501億;3、洋河約231億;4、瀘州老窖約158億;5、劍南春約150億;6、勁酒(約130多億含苦蕎酒等);7、郎酒約120億;8、汾酒約119億;9、牛欄山約103億;10、古井約104億。
在這10家百億企業中,7家曾獲八大名酒,1家(郎酒)曾獲13大名酒,勁酒是保健酒品類代表品牌,牛欄山是低端光瓶酒代表、正宗二鍋頭品類代表。50億級品牌并有機會沖刺百億的品牌大概有五六家:習酒(2019年約80億)、江西四特(2019年60億),陜西西鳳(2019年60億)、江蘇今世緣(2019約49億)、口子窖(2019年約47億,目前市場態勢不很明朗);這里不得說下老白干,他是老白干品牌代表,而且雙品牌運作,雖然目前因戰略失誤導致銷量僅僅40億左右(含收購企業),未來還是潛力很大的等,
2、白酒行業未來能有超越茅臺的嗎?
目前來看是沒有的。茅臺終端價格實際上是市場供求不平衡決定的,并且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況在很長一段時間周期里都將是一個常態,從2015年之后,我們在市場上買茅臺從800多一路飆升到2500以上,現在也沒有下降的趨勢,一般商品價值偏離價格的炒作都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是茅臺的市場價格卻歷時7年還沒有下降趨勢。茅臺市場銷售價翻了3倍,但是依然供不應求,這說明什么?這說明茅臺的消費群體對產品價格根本就不敏感!說明茅臺的消費群體妥妥的高凈值人群!他們的消費屬于妥妥的高端消費,
3、白酒屬于周期性行業嗎?茅臺還能持續牛市多久?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我覺得正當時!!我個人認為,以茅臺為首的大消費周期已經進入了一個尾聲。最近的瘋狂很有可能是這些個股“最后的瘋狂”,投資者一定要理智。雖然很多人說,沒關系,反正我也買不起茅臺股,但是要知道的是,茅臺只是一個龍頭代表,他所包含的是一大批2015-2019年走出局部牛市的白馬股,因此,我們更需要注意的是以茅臺為首的這批個股,而不僅僅是茅臺!說白了,茅臺,我們不用擔心,因為99%的散戶買不起,也不敢買!但是換一個漲了很高,很久,可股價只有10~20元的個股,那就殺傷力非常大了。
我一直強調的是,股市是有周期的,但是板塊也是有周期的,并且機構的抱團更是有周期的,大家都是來股市里賺錢的,機構也不例外,漲多了自然需要獲利了解,這就是一個周期的定律。我們可以看到:在2007年的牛市里金融,黃金成為了當時的主流炒作產品;但是2008年牛市結束以后,風向開始調頭,到了2011-2013年的熊市周期里,消費概念被機構抱團取暖,
而在2014-2015年的牛市里,互聯網成為了當時的主流炒作概念;但是當2016-2019年的熊市周期里,機構再一次抱團了大消費概念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每一次的消費概念股崛起,上證50類,權重類倍抱團取暖,就是一個熊市的周期!而每一次熊市的退去,往往預示著抱團取暖的行情也即將結束!而對于抱團取暖的定義來看,持續加倉并持有一個板塊接近至超過30%,視為“抱團”,
類似的情況發生過四次,分別是:2007Q1-2010Q1抱團金融持續13個季度;2009Q3-2012Q3第一次消費抱團持續13個季度;2013Q1-2016Q1抱團信息科技持續13個季度;如果從2017Q1算正式開始抱團,目前只持續了11個季度,已經進入了一個收尾的階段。所以,行情的末升段,就像流水席一樣,任你吃喝,來者不拒,但一剎那間,大門關上,一舉成擒,被逮住的人,要把前面吃喝的人所欠的賬全部還清!對于投資來說,我們一定要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