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和黃酒都是酸甜口感的,兩者相比,米酒甜度大于黃酒,而酒精度一般都小于黃酒。米酒和黃酒營養成分相近,相對于黃酒,米酒的營養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黃酒的種類很多,有些地方也把它叫成米酒,我國酒的種類繁多,傳統酒有黃酒和白酒,用不同酒曲釀造而成,黃酒可以像白酒,啤酒,葡萄酒那樣飲用,也可像醬油醋那樣作為調料加在飯菜之中。
1、米酒和黃酒那個更好?
米酒,是一種傳統的特產酒。各地釀制的方法多少有些不同,我們這邊主要原料是冷水泡過四五個小時后并蒸熟的江米或糯米。(也有用大米的)配料用白糖,酒粬,白開水,溫度適宜情況下發酵十天左右即可,口感香,粘,酸,甜,醇。酒精度極低,在農家,也算日常飲料,黃酒,為中國獨有,是中國漢族特產。它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
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主要原料,酒精含量在14到20度之間。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黃酒的種類很多,有些地方也把它叫成米酒。黃酒可以像白酒,啤酒,葡萄酒那樣飲用,也可像醬油醋那樣作為調料加在飯菜之中,所以它的用處很廣泛。黃酒還可對許多病癥有補益和療效,比如,產后血淤,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消化不良,月經不調,元氣損傷,舒筋活血等,因此最宜冬季食用,
2、古代人喝黃酒、米酒,還是白酒,水滸里大碗喝酒真的那么爽嗎?
據記載,我國古代的釀酒歷史非常久遠,是世界上最早的釀酒國家之一。有專家認為,我國釀造黃酒的科技史大約有4000-5000年歷史了,也有觀點認為,黃酒釀造歷史有6000-7000年了,古代的《呂氏春秋》《戰國策》《黃帝內經》《淮南子》《酒誥》都有類似記載。考古發現,目前我國出土最早的是蘭陵古酒,據今已經2000多年,
我國酒的種類繁多,傳統酒有黃酒和白酒,用不同酒曲釀造而成。酒曲品種有大曲、小曲、麥曲、紅曲等,最早的發酵酒就是黃酒,是我國古代飲用最多、時間最長的酒,是中華民族的特產,其起源與我國谷物釀酒的起源相始終,是以糯米和黍米等谷物為原料發酵的低度原汁酒,酒精含量一般在百分之十二至十八之間。從傳說中杜康所釀的“秫酒”到今天飲用的黃酒,如紹興酒、即墨酒,都屬于這種酒的范疇,
在唐宋以前蒸餾酒還未出現,人們所飲用的酒絕大多數都是這種酒。發酵酒最早都是連汁帶滓一起吃的,是混濁不清的酒(簡稱“濁酒”),蒸餾酒是在發酵酒的基礎上,通過蒸餾的方法取得的一種含乙醇量較高的酒,現多稱白酒,唐時出現,宋元以后逐漸普及。看過前面的釀酒史,大家自然對水滸人物的海量飲酒就有清晰的認識了,好漢們喝的就是發酵酒,度數不過十幾度的米酒而已。
3、冬季喝米酒對身體好還是黃酒對身體好?
米酒和黃酒都是酸甜口感的,兩者相比,米酒甜度大于黃酒,而酒精度一般都小于黃酒,不過,個人感覺兩種酒都比較有后勁,剛喝時沒事,喝完會上頭。米酒在古代被稱為“濁酒”,酒液是奶白色的,帶有沉淀物,口感醇厚,辣味小,因此深受女士喜愛,據說“貴妃醉酒”中楊貴妃喝的就是濁酒,米酒的制作工藝相對簡單,是用蒸熟的江米或糯米拌上酒酵發酵而成的一種甜酒,有些少數民族直接把它當飲料喝。
米酒含有十多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每升米酒中賴氨酸的含量比葡萄酒和啤酒要高出數倍,這在其他營養酒類中較為罕見,因此人們稱其為“液體蛋糕”。能開胃提神,并有活氣養血、滋陰補腎的功能,產婦和婦女經期多吃,尤有益處,是老幼均宜的營養佳品,米酒和黃酒營養成分相近,相對于黃酒,米酒的營養更容易被人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