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確實研究過茅臺為什么一直在漲。對在200元甚至在100元以下的飲酒者來本身沒有高消費能力,就不怎么關注中高端白酒的漲價現象,不少著名白酒漲價了,連一些中檔白酒也跟著來了一波,在這種求大大的大于供的情況下,資本的逐利漲價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現在喝白酒的人把酒全戒了,白酒價格也就不會上漲了。
1、白酒基金還能漲嗎?
白酒基金還會上漲嗎?白酒基金肯定會上漲。對于白酒基金和股票,逢低買入是最明智的選擇,比其他行業的要穩妥多了,看一看10年前的股票,再看一看20年前的股票,看一看30年前的股票,有哪一個行業是一直漲的?非酒類莫屬。我也炒股,15年前,古井貢酒10.35元一股割肉賣出去的,現在看看長了多少倍,而當時的茅臺,我印象中是150元左右一股,現在看一看茅臺漲多少。
而當時其他股,我當年山東黃金156元一股買的,中國船舶277元一股買的,現在都已經跌到了地板上,幾乎賠了個傾家蕩產,2020年初我開始發現這個規律,逐步調整自己的基金和股票的倉位,慢慢換成酒類,一二十年來第1次略有盈利。現在我已經逐漸改變策略,繼續盯住古井貢酒,等它下降到一定的位置,我就買入,上漲到一定的位置我就拋出,做差價,慢慢的把自己炒成股東,我堅信肯定會受益的。
2、下半年白酒板塊還能漲嗎?
2015年,以茅臺為龍頭的白酒行業開始復蘇,上一個輪回,茅臺已有金融化苗頭,這幾年已徹底金融化,酒價完全可以畫個K線圖。很多買人買茅臺,不是用來喝,而是盼望能升值,茅臺又變的供不應求,行業地位越發穩固。經過幾次提價,茅臺零售價再次突破2000元關口,正向3000元進發,圈內又有人說,5000元的茅臺,指日可待。
在茅臺帶領下,各大品牌輪番提價,酒還是那個酒,只是價格今非昔比。這次行業回暖與以往三次明顯不同,行業利潤逐年攀升的同時,產銷量卻在緩慢下跌,這意味著行業需求已飽和,產能嚴重過剩,只能靠存量搏殺與強行提價來增加營收。由于產銷量下滑,業內并沒有迎來普漲格局,而是弱肉強食,強者恒強,二三線酒企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
高端品牌一個蘿卜一個坑,為鞏固行業地位,各大酒企使出渾身解數,一刻都不敢懈怠,茅臺每次提價,都會引發漲價潮,生怕地位不保。2019年,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摩擦,白酒行業已略顯疲態,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各行各業都深受影響。面對不確定的經濟環境,無論消費者還是酒企,對價格都很敏感,年初,茅臺酒價出現短暫波動,沒多久就重拾升勢。
這一表現,令業內激動不已,紛紛吹噓什么消費已復蘇,酒價還將繼續攀升,歷史不會重演,卻總是在重復。各大品牌以茅臺為馬首是瞻,而茅臺早已不是酒,它的價格,也早已不是酒價。這段時間以來,各大名酒又開始紛紛漲價,緊盯著茅臺價格往前沖,金融化的茅臺,就像盲人騎瞎馬,帶著一群小弟闖蕩江湖,早晚一起掉坑里......。
3、怎么看待白酒漲價?
不少著名白酒漲價了,連一些中檔白酒也跟著來了一波,按說,疫情流行,商務應酬和聚集性活動基本消失,影響了白酒銷售量,白酒價格應該調低才合理。其實,這種想法可能是想當然的,仔細分析,白酒漲價有其合理一面,原料和助劑等釀酒材料漲價,物流成本的大幅增加,人工成本的不斷提升,疫情期間防控費用的增加與銷售量減少等,增加了每瓶白酒的均攤費用,這些成本迫切需要通過漲價來消化。
另外,名貴白酒比較稀缺,已經具備了金融屬性,也是其中漲價的原因之一,據某機構對1263份有效問卷的調查結果,疫情期間有79.85%的人在家自飲,其中84.41%的人飲用的是白酒,在飲用的白酒價位段酒品中,200-500元價位段酒品的消費者占比34%,500元以上酒品的消費者占比22%,這意味著被調查者中有超過5成的飲酒者依然保持著對白酒品位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