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白酒說健康似乎是走題了。神農嘗百草肯定是要看進肚子里是什么反應來確定藥性,所以現代白酒應該是少吃溫,多吃大熱,現代白酒和仲景時期的白漿是兩樣東西,漢時白漿是米漿簡單發酵,其色白,中醫五色中白為涼性,現代白酒不管用什么谷物發酵,谷物不會是大寒之物,所以白酒肯定不會是大寒之物,又通過五味分析,辛甘之味最多也就是涼性,談不上大寒。
1、什么是白酒?
白酒的定義:白酒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而制成的蒸餾酒。又稱燒酒、老白干、燒刀子等,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酒精含量較高,經貯存老熟后,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
2、為什么有的中醫說白酒是大寒之物?
現代白酒和仲景時期的白漿是兩樣東西,漢時白漿是米漿簡單發酵,其色白,中醫五色中白為涼性。現代白酒不管用什么谷物發酵,谷物不會是大寒之物,所以白酒肯定不會是大寒之物,又通過五味分析,辛甘之味最多也就是涼性,談不上大寒,就像前面有人說喝白酒感覺發冷,中醫理論內熱才外冷,這就是為什么中醫一直講夏天不宜吃冰棍冷飲,因為外熱內冷啊。
神農嘗百草肯定是要看進肚子里是什么反應來確定藥性,所以現代白酒應該是少吃溫,多吃大熱,中西醫真不能結合,要合作,理論不一樣怎么結合?看中醫古籍講白漿寒涼,就把現代白酒也以為是寒涼了,不知道中間差了千多年?根本就是兩樣東西了。用中醫理論來解釋現代事務,而不是照搬照抄,泥古不化,聽說喝茅臺還有專門的溫酒器具,只能說沒中醫文化真可怕。
3、白酒在中醫里起到什么作用?
中醫對酒的了解和應用由來已久,唐代醫家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方》云:“酒,味苦甘辛,大熱有毒,行藥勢,殺百邪惡氣。”這是講酒可以治療疾病,唐代陳藏器著《本草拾遺》云:“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膚,散濕氣,消憂發怒,宣言暢意。”這里將酒的作用做了很好的表達,中醫對酒的應用方面,藥酒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
用中藥泡酒治病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時至,藥酒仍在廣泛使用,從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的一部醫方專書《五十二病方》中用到酒的藥方不下于35個,有內服藥,也有外用的。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雖然是一部農業專著,但書中也有釀酒專章,對浸藥專用酒的制作方法、釀酒經驗及原理等均做了詳細說明,我國中醫博大精深,講究藥食同源,利用身邊的食材來調理身體、治病,這是我們的文化瑰寶,需要我們去繼承和發揚的。
4、白酒對身體究竟怎樣?學中醫的說適量可舒肝活血,西醫說酒傷肝?
這個說法不一,白酒是中國人的發明,具有文化內涵,它的初衷不是治病,不是藥。所以,拿白酒說健康似乎是走題了,白酒的歷史悠久,如何出現的,確切歷史不詳。不過歷來的帝王將相大部分都飲酒,各個朝代的酒具都被列為文化遺產,很有價值,是文物收藏家的至寶,這就足以說明白酒的文化地位,和社會生活地位。不過白酒確實對人的精神有影響,至少人們常聽說飲酒作詩,說明酒可以激發人的創作靈感,
酒后駕駛受到法律制裁也說明酒干擾神經,影響判斷力。既然酒對大腦精神有影響,就會影響健康,這種影響或許是積極的,亦或是負面的,對此,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酒始終只是飲品,不是治病救人的藥物,現代人好像并不注重酒的文化內涵,而更多的是商業價值,一瓶酒炒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它的實際價值也就是酒精和水的價值,
5、都是“烈酒”,為什么伏特加可以賣到全世界,中國的白酒卻不行?
就像中國的古老中藥中醫一樣,明明天下無雙,卻被“里外”輿論打壓排擠,可是那些“里外”之徒私下偷偷摸摸制造中藥中醫賣向全世界。所以中國的八大名酒早有千年的文化底氣,卻又有“里外”之徒故意貶低品質,打壓品牌的聲譽,抬高“合資酒”價格,國家應該出手保護中國古老的酒坊秘制,中國人喝自家釀造的真正白酒御暖壯氣,如今互聯網時代,應無需再抱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舊念,應讓中國的白酒在各大街小巷的美食餐桌上更香氣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