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對于“葡萄酒夜光杯準備馬上喝琵琶”兩句的解讀,結合全詩,現在主要有兩種解讀:1。第一種解釋是“葡萄酒夜光杯”,里面裝的是瓊漿玉液。由于前兩句的基本意思兩種解讀沒有太大區別,可以總結為“夜光杯葡萄酒準備馬上喝琵琶”仍是開篇的一句話,一場盛大的酒宴以一句驚艷的話為我們鋪開:美妙的瓊漿裝入夜光杯,豪邁的夜宴開始。這是一場出征前的狂歡,戰士們暫時忘記了戰爭、鮮血和不確定的命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兩句描寫了怎樣的場面?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這首詩是唐朝王瀚的《涼州詞》。對于“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兩句的解讀得結合全詩來看,現在主要有兩種解讀:1、解讀其一認為:“葡萄美酒夜光杯”,瓊漿玉液盛在熠熠生輝的夜光杯中。多美的酒筵場景。這開篇猶如一下子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為全詩的抒情定下了基調。?“欲飲琵琶馬上催”,正在大家準備暢飲之時,樂隊也奏起了琵琶,發出了催征的聲音。歡快戛然而止。轉入詩的最后兩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就是醉臥在這沙場也休要笑我,你看看古來戰場上廝殺的又有幾人生還呢?所以有人認為此詩“作曠達語,倍覺悲痛”。甚至是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
這樣看來全詩所揭露了戰爭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但是表現出的卻是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厭戰意味很濃。2、解讀其二:這種觀點認為后兩句與前兩句并不是轉折關系,而是順延關系。其依據是:(1)“琵琶”、“馬上”是兩種不同樂調。詩中“馬上”,是“馬上樂”之略。所謂“馬上樂”,是“鼓角橫吹”的軍樂。張騫入西域后傳入的。
于軍旅行中,則稱“騎吹”。亦稱“馬上樂”,后來成為“鼓角橫吹”軍樂的專有名詞。(2)末兩句作轉折反戰解讀不符合前兩句的豪放的基調,也就是不順意。所以“欲飲琵琶馬上催”應當是:邊塞將士正欲欣賞琵琶一類樂器奏出的悠揚樂調,豪邁痛飲,突然遠處傳來金鼓鉦鉦、號角齊鳴的馬上軍樂,這馬上軍樂,使他們又回到即將出征的現實之中。
“琵琶馬上催”,應該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3)詞觀點引用了清代施補華的評論,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所以持此觀點的認為是因為并不是表現對戰場的厭惡,也不是表現悲傷之情。“醉臥沙場”,表現出的是豪放、開朗的感情和視死如歸的勇氣,這才是與開篇豪華的筵席奠定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
3.在我看來,兩種觀點對這首詩基本含義的解讀大致相同。主要區別如下:(1)馬上對琵琶的理解是催之聲還是娛之歌。(2)在“沖”字下面,對于軍人來說,是表示沖向死亡,還是已經習以為常或麻木的軍樂?(3)最后兩句是厭戰悲觀,還是帶點“戲謔”的豪邁果敢?但對前兩句基本意思的兩種解讀并無太大區別,所以總結起來,“夜光杯葡萄酒準備馬上喝琵琶”仍是開篇的一句話,用一句驚艷的話為我們開啟了一場盛大的酒宴:美妙的瓊漿裝入夜光杯,豪邁的夜宴開始。這是一場戰前的狂歡,戰士們暫時忘記了戰爭,忘記了鮮血,忘記了不確定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