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廠用什么制酒,啤酒是用什么做成的

1,啤酒是用什么做成的

1 制作麥芽漿( Mashing )  干燥的麥芽在磨坊中碾碎后加入溫水浸泡兩個小時。把麥芽過濾出去剩下的漿液稱作甜麥芽漿( Sweet Wort )。這個過程根據釀造技師的要求會有很多變化,甚至環境的因素也會影響這個過程。  2 時間與溫度( Time and Temperature )  釀造啤酒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就是時間和溫度控制。這個因素在制作麥芽漿、發酵和熟化過程中尤為重要。在麥芽漿的制作過程中低溫可以使麥芽產生更多的麥芽糖用于發酵,而溫度偏高的效果正好相反。因此,溫度在這個環節上可以直接影響到啤酒的酒精含量。  3 釀造( Brewing )  在啤酒廠有兩類加熱容器。一種是麥芽桶,用來浸泡麥芽的;另一種則用于把麥芽漿和啤酒花烹煮 1 到 2 個小時。這個烹煮過程使這兩種成分充分結合,殺滅不必要的微生物并凝結蛋白質。這種容器大多用加熱絲均勻加熱,但也有的啤酒廠使用傳統的方法加熱,比如天然氣或汽油火焰。   4 加入啤酒花( Hopping )  在啤酒的烹煮過程里要加入一定的啤酒花,當然與麥芽相比是很少的。啤酒花一般在第一次烹煮時加入,有時進行兩次添加來提高蛇麻草的濃度。如果釀造技師希望該款啤酒的啤酒花氣息非常濃郁的話,他還可以很晚才加入啤酒花。最后,啤酒花的殘渣通過使用離心設備或者使用過濾網除掉。  5 發酵( Fermentation )  在烹煮和加入啤酒花以后,麥芽漿被倒入發酵池(開放的或封閉的都有)。在這個時候,酵母被加入進來,于是發酵過程便開始了。這個過程通常要持續 3 到 4 天,在液體表面呈現出很多泡沫,這些泡沫有時也被過濾掉。  6 熟化( Maturation )  在發酵過程完成后,啤酒被放入儲存容器( Lagering Vessel )準備熟化。在過去,這種儲存容器木質的,但是目前啤酒廠使用的都是不銹鋼制作的。大多數啤酒都要經過幾天、幾周或者幾個月的儲存后才能裝瓶上市。

啤酒是用什么做成的

2,釀造啤酒需要什么材料

啤酒釀造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後熟3個過程。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淀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于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後﹐維持在適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麥醪。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後﹐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後﹐進入回旋沉淀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發酵﹕冷卻後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并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後酵﹕為了使嫩啤酒後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淀﹐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于飲用。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水,麥芽,啤酒糖槳,啤酒花 ,大米,糯米
一、啤酒工藝過程啤酒生產過程主要分為:制麥、糖化、發酵、罐裝四個部分。在計算機及檢測設備的配合下,借助監控組態軟件平臺,可根據不同需要選擇不同控制方案,實現生產過程溫度、壓力等參數的精確調節,確保生產工藝要求。幾十年來的啤酒產業發展,是一個工業化到自動化不斷演變的過程。啤酒產業的未來也應與其它流程行業相似,逐漸向管控一體化方向過渡,使生產數據更好地整合到經營決策渠道,生產控制模型將愈加趨于合理,智能化程度也將得到進一步提高。麥芽由大麥制成。大麥是一種堅硬的谷物,成熟比其他谷物快得多,正因為用大麥制成麥芽比小麥、黑麥、燕麥快,所以才被選作釀造的主要原料。沒有殼的小麥很難發出麥芽,而且也很不適合釀酒之用。大麥必須通過發麥芽過程將內含地難溶性淀料轉變為用于釀造工序的可溶性糖類。除了一般的麥芽,還可使用結晶麥芽或烘烤的麥芽作為各種釀造類型的成份。結晶麥芽是經由蒸汽處理的麥芽,慢慢燉煮后再干燥處理,它的顏色較黑,并有如咖啡般的味道。烘烤過的麥芽則經干燥后并在熱度較高的回轉鼓室中烘烤處理,它能使啤酒含有焦味,顏色變黑。產地的不同,麥芽的品質就會有很大的區別。總的來說,全世界有三大啤酒麥產地,澳州、北美和歐州。其中澳州啤酒麥因其講求天然、光照充足、不受污染和品種純潔而最受啤酒釀酒專家的青睞,所以它又有金質麥芽之稱。酒花是屬于蕁麻或大麻系的植物。酒花生有結球果的組織,正是這些結球果給啤酒注入了苦味與甘甜,使啤酒更加清爽可口,并且有助消化。酒花的種類:結球果:結球果在早秋時采集,并需迅速進行高燥處理,然后裝入桶中賣給釀酒商。球粒:將碾壓后的結球果在專用的模具中壓碎,然后置于托盤上。托盤都被放置于真空或充氮的環境下以減少氧化的可能性。球粒地形狀適于往容器中添加。提取液:酒花結球果的提取液現在廣泛應用在所有的啤酒品種中,而提取方法的不同會產生迥然不同的口味。提取液應在工藝的最后階段加入,這樣更有利于控制最終的苦味輕重。特別的提取液可用來組織光照反應的發生,從而能使啤酒可以在透明的容器中生產。不同品牌選用不同的優質酒花,例如世好啤酒僅僅采用潔凈之國新西蘭深谷中的綠色子彈酒花。酵母是真菌類的一種微生物。在啤酒釀造過程中,酵母是魔術師,它把麥芽和大米中的糖分發酵成啤酒,產生酒精、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發酵產物。這些微量但種類繁多的發酵產物與其它那些直接來自于麥芽、酒花的風味物質一起,組成了成品啤酒誘人而獨特的感官特征。有兩種主要的啤酒酵母菌:頂酵母和底酵母。用顯微鏡看時,頂酵母呈現的卵形稍比底酵母明顯。頂酵母名稱的得來是由于發酵過程中,酵母上升至啤酒表面并能夠在頂部撇取。底酵母則一直存在于啤酒內,在發酵結束后并最終沉淀在發酵桶底部。頂酵母產生淡色啤酒,烈性黑啤酒,苦啤酒。底酵母產出貯藏啤酒和pilsner。獅王集團在全球任何地方生產的啤酒都僅僅采用獅王總部設在澳大利亞的酵母銀行的菌種。在那里,獅王的科研人員致力于純種酵母菌的培殖,和開發新菌種以滿足消費者對新口味啤酒的不斷需求。獅王集團定期把世好啤酒、萊克啤酒和太湖水啤酒釀造所需要的酵母菌用澳大利亞空運至中國,以維護每瓶獅王啤酒口味的統一性。而貝克啤酒所用的酵母菌則全部定期從德國貝克公司空運至中國。精煉糖:在某些啤酒中精煉糖是重要的添加物。它使啤酒顏色更淡,雜質更少,口味更加爽快。獅王釀造的太湖水啤酒和萊克啤酒中,通過加入大米來獲取精煉糖,使啤酒的口味更加清爽,以符合蘇南消費者口味的需要。水:每瓶啤酒90%以上的成份是水,水在啤酒釀造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啤酒釀造所需要的水質的潔凈外,還必須去除水中所含的礦物鹽(一些廠商聲稱采用礦泉水釀造啤酒,則是出于商業宣傳的目的)成為軟水。早先的啤酒廠建造選址得要求非常高,必須是有潔凈水源的地方。隨著科技的發展,水過濾和處理技術的成熟,使得現代的啤酒廠地點選擇的要求大為降低,完全可以通過對自來水、地下水等經過過濾和處理,使其達到近乎純水的程度,再用來釀造啤酒。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出于環保的考慮,越來越多有社會責任心的啤酒生產企業開始放棄采用價格相對便宜的地下水來釀造啤酒,而開始采用價格相對較貴的自來水。麥芽在送入釀造車間之前,先被送到粉碎塔。在這里,麥芽經過輕壓粉碎制成釀造用麥芽。獅王啤酒飲料(蘇州)有限公司的粉碎塔的高度相當于7層樓房。糊化處理即將粉碎的麥芽/谷粒與水在糊化鍋中混合。糊化鍋是一個巨大的回旋金屬容器,裝有熱水與蒸汽入口,攪拌裝置如攪拌棒、攪拌槳或螺旋槳,以及大量的溫度與控制裝置。在糊化鍋中,麥芽和水經加熱后沸騰,這是天然酸將難溶性的淀粉和蛋白質轉變成為可溶性的麥芽提取物,稱作麥芽汁。然后麥芽汁被送至稱作分離塔的濾過容器。麥芽汁在被泵入煮沸鍋之前需先在過濾槽中去除其中的麥芽皮殼,并加入酒花和糖。煮沸:在煮沸鍋中,混合物被煮沸以吸取酒花的味道,并起色和消毒。在煮沸后,加入酒花的麥芽汁被泵入回旋沉淀槽以去處不需要的酒花剩余物和不溶性的蛋白質。冷卻、發酵:潔凈的麥芽汁從回旋沉淀槽中泵出后,被送入熱交換器冷卻。隨后,麥芽汁中被加入酵母,開始進入發酵的程序。在發酵的過程中,人工培養的酵母將麥芽汁中可發酵的糖份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生產出啤酒。發酵在八個小時內發生并以加快的速度進行,積聚一種被稱作皺沫的高密度泡沫。這種泡沫在第3或第4天達到它的最高階段。從第5天開始,發酵的速度有所減慢,皺沫開始散布在麥芽汁表面,必須將它撇掉。酵母在發酵完麥芽汁中所有可供發酵的物質后,就開始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層稠狀的沉淀物。隨之溫度逐漸降低,在8~10天后發酵就完全結束了。整個過程中,需要對溫度和壓力做嚴格的控制。當然啤酒的不同、生產工藝的不同,導致發酵的時間也不同。通常,貯藏啤酒的發酵過程需要大約6天,淡色啤酒為5天左右。發酵結束以后,絕大部分酵母沉淀于罐底。釀酒師們將這部分酵母回收起來以供下一罐使用。除去酵母后,生成物嫩啤酒被泵入后發酵罐(或者被稱為熟化罐中)。在此,剩余的酵母和不溶性蛋白質進一步沉淀下來,使啤酒的風格逐漸成熟。成熟的時間隨啤酒品種的不同而異,一般在7~21天。經過后發酵而成熟的啤酒在過濾機中將所有剩余的酵母和不溶性蛋白質濾去,就成為待包裝的清酒。在獅王,獨特的雙重過濾工藝,不但對釀造產生的雜質去處更徹底,而且使酒液特別清澈,晶瑩的水光使飲用者在享受啤酒美味的同時,還可以得到視覺的享受。每一批獅王啤酒在包裝前,還會通過嚴格的理化檢驗和品酒師感官評定合格后才能送到包裝流水線。成品啤酒的包裝常有瓶裝、聽裝和桶裝幾種包裝形式。再加上瓶子形狀、容量的不同,標簽、頸套和瓶蓋的不同以及外包裝的多樣化,從而構成了市場中琳瑯滿目的啤酒產品。獅王可以生產當代任何一種包裝形式的產品。瓶裝啤酒是最為大眾化的包裝形式,也具有最典型的包裝工藝流程,即洗瓶、灌酒、封口、殺菌、貼標和裝箱。越是離生產日期近的啤酒,即越是新鮮越是好喝。從釀酒廠生產出來的啤酒,通過運輸到分銷商處,再從分銷商處到零售商處,最后到消費者手中,高效及通暢的分銷渠道是確保消費者飲用到新鮮啤酒的保證。555555希望可以幫你
大哥,你就給10分在這問這么多問題而且也太專業了。原料:水,麥芽,啤酒糖槳,啤酒花

釀造啤酒需要什么材料

3,啤酒是什么做成的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制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 麥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后熟。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篩分成一級、二級、三級。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3日,同時進行洗凈,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發芽:浸水后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于除去根芽,焙燥后的麥芽水分為3~5%。貯存:焙燥后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后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啤酒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后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淀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于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后,維持在適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麥醪。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后,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后,進入回旋沉淀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發酵:冷卻后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并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含量低,不宜飲用。后酵:為了使嫩啤酒后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淀,啤酒逐漸澄清,CO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于飲用。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啤酒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后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準,盡量減少CO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于當地銷售。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堿液2~5%,40~70℃)浸泡,然后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后,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罐裝:罐裝啤酒于1935年起始于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戰后經一系列技術改造,需要量逐步上升。1966年,美國的瓶裝與罐裝之比已為52:46。罐體材料為鋁或銅。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后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后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逐漸減少。增添涂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啤酒生產新技術 主要有7種。濃醪發酵:1967年開始應用于生產。是采用高濃度麥汁進行發酵,然后再稀釋成規定濃度成品啤酒的方法。它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生產設備的條件下提高產量。原麥汁濃度一般為16°P左右。快速發酵:通過控制發酵條件,在保持原有風味的基礎上,縮短發酵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增加產量。快速發酵法工藝控制條件為:在發酵過程某階段提高溫度;增加酵母接種量;進行攪拌。連續發酵:1906年已有啤酒連續發酵的方案,但直到1967年才得到工業化的應用。主要應用國家有新西蘭、英國等。由于菌種易變異和雜菌的污染以及啤酒的風味等問題,使啤酒連續發酵工藝的推廣受到限制。固定化酵母生產啤酒的研究:70年代開始研究,目的在于大幅度縮短發酵周期。實質上是為了克服菌種變異、雜菌污染問題,而且是更為快速的連續發酵工藝。已取得的成果為:前發酵由傳統法的5~10日縮短為1日,可連續穩定運行3個月。圓柱圓錐露天發酵罐:1966年起開始應用于生產。其主要優點為:可縮短發酵周期,節約投資,回收CO和酵母簡便,有利于實現自動控制。目前單罐容積在600Kl的已很普遍,材質一般為不銹鋼。純生啤酒的開發:隨著除菌過濾、無菌包裝技術的成功,自70年代開始開發了不經巴氏殺菌而能長期保存的純生啤酒。由于口味好,很受消費者歡迎。目前有的國家純生啤酒已占整個啤酒產量的50%。低醇、無醇啤酒的開發:為汽車司機、婦女、兒童和老年人飲用的一種清涼飲料。它的特點是酒精含量低。無醇啤酒酒精含量一般在0.5~1%,泡沫豐富,口味淡爽,有較好的酒花香味,保持了啤酒的特色。
啤酒是用麥芽經糖化后加入酒花,由酵母菌發酵釀制成的一種低酒精含量的飲料.
1 制作麥芽漿( Mashing )  干燥的麥芽在磨坊中碾碎后加入溫水浸泡兩個小時。把麥芽過濾出去剩下的漿液稱作甜麥芽漿( Sweet Wort )。這個過程根據釀造技師的要求會有很多變化,甚至環境的因素也會影響這個過程。  2 時間與溫度( Time and Temperature )  釀造啤酒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就是時間和溫度控制。這個因素在制作麥芽漿、發酵和熟化過程中尤為重要。在麥芽漿的制作過程中低溫可以使麥芽產生更多的麥芽糖用于發酵,而溫度偏高的效果正好相反。因此,溫度在這個環節上可以直接影響到啤酒的酒精含量。  3 釀造( Brewing )  在啤酒廠有兩類加熱容器。一種是麥芽桶,用來浸泡麥芽的;另一種則用于把麥芽漿和啤酒花烹煮 1 到 2 個小時。這個烹煮過程使這兩種成分充分結合,殺滅不必要的微生物并凝結蛋白質。這種容器大多用加熱絲均勻加熱,但也有的啤酒廠使用傳統的方法加熱,比如天然氣或汽油火焰。   4 加入啤酒花( Hopping )  在啤酒的烹煮過程里要加入一定的啤酒花,當然與麥芽相比是很少的。啤酒花一般在第一次烹煮時加入,有時進行兩次添加來提高蛇麻草的濃度。如果釀造技師希望該款啤酒的啤酒花氣息非常濃郁的話,他還可以很晚才加入啤酒花。最后,啤酒花的殘渣通過使用離心設備或者使用過濾網除掉。  5 發酵( Fermentation )  在烹煮和加入啤酒花以后,麥芽漿被倒入發酵池(開放的或封閉的都有)。在這個時候,酵母被加入進來,于是發酵過程便開始了。這個過程通常要持續 3 到 4 天,在液體表面呈現出很多泡沫,這些泡沫有時也被過濾掉。  6 熟化( Maturation )  在發酵過程完成后,啤酒被放入儲存容器( Lagering Vessel )準備熟化。在過去,這種儲存容器木質的,但是目前啤酒廠使用的都是不銹鋼制作的。大多數啤酒都要經過幾天、幾周或者幾個月的儲存后才能裝瓶上市。 啤酒以大麥芽、酒花、水為主要原料,經酵母發酵作用釀制而成的飽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現在國際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輔助原料。有的國家規定輔助原料的用量總計不超過麥芽用量的50%。但在德國,除制造出口啤酒外,國內銷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輔助原料。國際上常用的輔助原料為:玉米、大米、大麥、小麥、淀粉、糖漿和糖類物質等。根據所采用的酵母和工藝,國際上啤酒分下面發酵啤酒和上面發酵啤酒兩大類。啤酒具有獨特的苦味和香味,營養成分豐富,含有各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及多量維生素如維生素B,菸酸,泛酸以及礦物質等。 --------------------------------------------------------------------【啤酒原料】 啤酒的原料為大麥、釀造用水、酒花、酵母以及淀粉質輔助原料(玉米、大米、大麥、小麥等)和糖類輔助原料等。 大麥 適於啤酒釀造用的大麥為二棱或六棱大麥。二棱大麥的浸出率高,溶解度較好;六棱大麥的農業單產較高,活力犟,但浸出率較低,麥芽溶解度不太穩定。啤酒用大麥的品質要求為:殼皮成分少,淀粉含量高,蛋白質含量適中(9~12%);淡黃色,有光澤;水分含量低於13%;發芽率在95%以上。 釀造用水 通常,軟水適於釀造淡色啤酒,碳酸鹽含量高的硬水適於釀制濃色啤酒。淡色啤酒用水要求為:無色,無臭,透明,無浮游物,味純正,無生物污染;硬度低;鐵、錳含量低(含量高對啤酒的色、味有害,而且能引起噴涌現象);不含亞硝酸鹽。 酒花 又稱啤酒花。使啤酒具有獨特的苦味和香氣并有防腐和澄清麥芽汁的能力。酒花始用於德國,學名為蛇麻,為大麻科葎草屬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雌雄異株,釀造所用均為雌花。中國人工栽培酒花的歷史已有半個世紀,始於東北,目前在新疆、甘肅、內蒙、黑龍江、遼寧等地都建立了較大的酒花原料基地。成熟的新鮮酒花經乾燥壓榨,以整酒花使用,或粉碎壓制顆粒后密封包裝,也可制成酒花浸膏,然后在低溫倉庫中保存。其有效成分為酒花樹脂和酒花油。每Kl啤酒的酒花用量約為1.4~2.4kg。 酵母 酵母是用以進行啤酒發酵的微生物。啤酒酵母又分上面發酵酵母和下面發酵酵母。啤酒工廠為了確保酵母的純度,進行以單細胞培養法為起點的純粹培養。為了避免野生酵母和細菌的污染,必須嚴格啤酒工廠的清洗滅菌工作。 玉米 玉米淀粉的性質與大麥淀粉大致相同。但玉米胚芽含油質較多,影響啤酒的泡持性和風味。除去胚芽,就能除去大部分的玉米油。脫胚玉米的脂肪含量不應超過 1%。以玉米為輔助原料釀造的啤酒,口味醇厚。玉米為國際上用量最多的輔助原料。 大米 淀粉含量高,浸出率也高,含油質較少。但大米淀粉的糊化溫度比玉米高。以大米為輔助原料釀造的啤酒色澤淺,口味清爽。大米是中國用量最多的輔助原料。 糖類 大都在產糖地區應用,一般使用量為原料的10~20%。添加的種類主要有蔗糖、葡萄糖、轉化糖、糖漿等。 小麥 德國的白啤酒以小麥芽為主原料,比利時的蘭比克啤酒是用大麥芽配以小麥為輔料釀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上面發酵啤酒。小麥品種有硬質小麥和軟質小麥,啤酒工業宜采用軟質小麥。 【啤酒生產】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制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 麥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后熟。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篩分成一級、二級、三級。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3日,同時進行洗凈,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發芽:浸水后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於除去根芽,焙燥后的麥芽水分為3~5%。貯存:焙燥后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后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啤酒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后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於糖化操作的粉碎度。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淀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於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后,維持在適於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麥醪。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后,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后,進入回旋沉淀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發酵:冷卻后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并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含量低,不宜飲用。后酵:為了使嫩啤酒后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淀,啤酒逐漸澄清,CO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於飲用。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啤酒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后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準,盡量減少CO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於當地銷售。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缐的影響,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堿液2~5%,40~70℃)浸泡,然后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后,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罐裝:罐裝啤酒於1935年起始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戰后經一系列技術改造,需要量逐步上升。1966年,美國的瓶裝與罐裝之比已為52:46。罐體材料為鋁或銅。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后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后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逐漸減少。增添涂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啤酒生產新技術 主要有7種。濃醪發酵:1967年開始應用於生產。是采用高濃度麥汁進行發酵,然后再稀釋成規定濃度成品啤酒的方法。它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生產設備的條件下提高產量。原麥汁濃度一般為16°P左右。快速發酵:通過控制發酵條件,在保持原有風味的基礎上,縮短發酵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增加產量。快速發酵法工藝控制條件為:在發酵過程某階段提高溫度;增加酵母接種量;進行攪拌。連續發酵:1906年已有啤酒連續發酵的方案,但直到1967年才得到工業化的應用。主要應用國家有新西蘭、英國等。由於菌種易變異和雜菌的污染以及啤酒的風味等問題,使啤酒連續發酵工藝的推廣受到限制。固定化酵母生產啤酒的研究:70年代開始研究,目的在於大幅度縮短發酵周期。實質上是為了克服菌種變異、雜菌污染問題,而且是更為快速的連續發酵工藝。已取得的成果為:前發酵由傳統法的5~10日縮短為1日,可連續穩定運行3個月。圓柱圓錐露天發酵罐:1966年起開始應用於生產。其主要優點為:可縮短發酵周期,節約投資,回收CO和酵母簡便,有利於實現自動控制。目前單罐容積在600Kl的已很普遍,材質一般為不銹鋼。純生啤酒的開發:隨著除菌過濾、無菌包裝技術的成功,自70年代開始開發了不經巴氏殺菌而能長期保存的純生啤酒。由於口味好,很受消費者歡迎。目前有的國家純生啤酒已占整個啤酒產量的50%。低醇、無醇啤酒的開發:為汽車司機、婦女、兒童和老年人飲用的一種清涼飲料。它的特點是酒精含量低。無醇啤酒酒精含量一般在0.5~1%,泡沫豐富,口味淡爽,有較好的酒花香味,保持了啤酒的特色。 【啤酒類型】 啤酒有多種分類方法。 以發酵方式分 分為上面發酵啤酒和下面發酵啤酒。中國以及大多數國家均采用下面發酵法生產啤酒。 上面發酵啤酒:在較高的溫度下(15~20℃)進行發酵,起發快。發酵后期大部分酵母浮在液面,發酵期4~6天。生產周期短,設備周轉快,啤酒有獨特風味,但保存期較短。著名的上面發酵啤酒有愛爾淡色啤酒、司陶特黑啤酒、波特黑啤酒等。 下面發酵啤酒:主發酵溫度低(不超過13℃),發酵過程緩慢(發酵期 5~10天)。由於使用下面發酵酵母,在主發酵后期,大部分酵母沉降於容器底部。下面發酵的后發酵期較長,酒液澄清良好,泡味細膩,風味好,保存期長。著名的下面發酵啤酒有比爾森淡色啤酒、多特蒙德淡色啤酒、慕尼黑黑啤酒等。 以色澤分 分為3種。淡色啤酒:色澤金黃,口味淡爽,酒花香味突出。濃色啤酒:色澤紅棕,口味醇厚,苦味較輕,麥芽香味濃。黑啤酒:深紅棕乃至黑褐色,原麥汁濃度高、口味醇厚,麥芽香味突出。根據德國酒稅法規定,啤酒品種由原麥汁濃度(發酵前麥汁濃度,啤酒的酒精含量大致與此成比例)來區分(表2 德國原麥汁濃度分類 )。此外,稅率是根據年產量和啤酒品種而采用累進稅率。
1 啤酒的主要成分是大麥芽、啤酒花、酵母、水。這些原料都是純天然物質,如德國的啤酒廠大都還按照1516年皇家頒布的德國純粹法令,只使用這4種原料,其他大部分的國家或地區在啤酒中都有添加輔助原料如玉米、米、蔗糖、小麥、淀粉、水果、蜜糖等。這些輔助原料使啤酒呈現不同的風味,如美國啤酒大多添加玉米,使其味道較淡;臺灣和日本則習慣添加米,使味道稍甜;德國啤酒不加輔助原料,味道香濃醇厚。2 啤酒的度數是指酒精的度數~ 喝啤酒會醉是因為啤酒里面含有酒精~ 啤酒的酒精含量是按重量計算的,通常為2%—5%。啤酒的酒精含量越高,酒質越好。啤酒瓶上的度數標志是指麥芽汁的含糖濃度。10°啤酒是每公斤麥芽汁含糖100克。啤酒根據麥芽汁濃度可分為三類:6°—8°為低濃度啤酒,酒精含量也最低(為2%左右),最適宜在夏季作為清涼飲料飲用;10°—12°為中濃度啤酒,酒精含量為3.5%左右;14°—20°為高濃度啤酒,酒精含量接近5%,國際上公認12°以上的啤酒為高級啤酒,這種啤酒釀造周期長,耐貯存3 啤酒的ph值一般在4.0-5.5左右。

啤酒是什么做成的

推薦閱讀

假啤酒是用什么做的
喝啤酒適合用什么杯子?喝啤酒常見的6種啤酒酒杯。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