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舒在什么地方詳細點
吉林省舒蘭市吉舒鎮
在吉林省
2,鄉色酒 舒蘭
時間地點均不相同。理由如下:一是再柳樹下,這是江南特有的樹木,說明作者一開始是再江南得某個地方望月,那時還是少年。三十年后很明顯得熱帶樹木(椰子樹),可能是臺灣。圓指的是人得團圓,滿指的是鄉愁得滿,有見過鄉愁圓的么?這就好理解了。
3,鄉色酒 舒蘭
1.前后兩節,前節,是30年前,“你”是家鄉柳樹梢頭一輪又圓又滿的月,“我”正年少,在故鄉,在父母親人的身旁,你圓圓滿滿,我合家團圓,所以,是“你”望“我”。后節,是30年后,“你”依舊是那輪又圓又滿的月,但“我”變老了,離鄉背井,漂泊在外,你仍是圓圓滿滿,我卻是鄉愁滿懷,所以也變成了“我”從島上椰樹林里望“你”,月依舊,人情變,前后兩節的鮮明對比中,歲月滄桑之悲,思鄉之苦,愁情之深,一一盡現。 2.第二節移情于月,把月比為一杯鄉色酒,取其“鄉”意,用其“滿”狀,以酒之滿杯引發鄉愁之滿懷,是深情出妙想,可謂情來、興來、神來之筆。 3.此詩之創新在于對“月”這個傳統意象的新開發。此詩寫于1978年中秋節,詩人從大陸去臺灣整整30年。中秋佳節,月圓之夜,團圓之時,作者抒發鄉愁,定然離不開月,但如何在“老”意象上寫出新意呢?作者抓住中秋月“圓”的特點,“滿”的內涵,將又圓又滿的月比喻為一杯滿滿的鄉色酒,取其“鄉”意,用其“滿”狀,來喻鄉愁之滿懷。比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更凄而不慘;比之“月是故鄉明”更含而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