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傳統手工黃酒怎么樣,封藏了15年的紹興黃酒

這里有個大的灶臺,應該就是蒸煮環節所用吧?那么話說回來,女兒紅是紹興傳統名酒,黃酒的一種。紹興是黃酒發源地,著名品牌有會嵇山,塔牌,古越龍山,女兒紅,孔乙己。我是紹興人,我們紹興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鑒湖河水咣咣清,做來老酒甜梗梗!”好水釀好酒,所以我自豪地告訴你:當然是我們紹興黃酒最正宗最好喝!買紹興黃酒,要認準牌子:會稽山牌與古越龍山。

幾天沒正經發頭條了,今天過生日,鄰居助攻,正宗的紹興黃酒。但是紹興人的熱情讓我喜歡上了黃酒,其實紹興黃酒有股特別的味道,初喝有點不習慣,但是喝慣了以后感覺什么沙洲啊楓涇啊嘉善什么的沒黃酒味。

哪種黃酒正宗?

我是紹興人,我們紹興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鑒湖河水咣咣清,做來老酒甜梗梗! ” 好水釀好酒,所以我自豪地告訴你: 當然是我們紹興黃酒最正宗 最好喝! 買紹興黃酒,要認準牌子: 會稽山牌與古越龍山。紹興本地人愛喝會稽山黃酒,喜歡買壇裝或者去超市買散打零售的。

黃酒什么地方的好?

紹興是黃酒發源地,著名品牌有會嵇山,塔牌,古越龍山,女兒紅,孔乙己。上海黃酒也不錯,有石庫門,和牌,都是金楓酒業的。蘇派黃酒以張家港沙洲優黃為主,錫山特黃也可以。嘉興的西塘老酒也不錯。寧波有阿拉老酒。中部還有湖北的房縣黃酒。安徽的南豐黃酒。北派黃酒是黍米做的,即墨老酒為代表。還有陜西的謝村黃酒??傮w最出名的還是紹興。

紹興黃酒都有哪些歷史?

#了不起的城市#一、中國黃酒的歷史竟然有四千年!  走進博物館,首先看到開宗明義的介紹:在黃酒、啤酒和葡萄酒三大古酒中,唯有黃酒出自中國。據傳說和史料,夏朝的第五代國王少康(又稱杜康)是中國酒業的鼻祖。相傳他年少放牧時帶的飯食掛在樹上忘了吃,一段時間后,發現剩飯變了味,產生的汁水竟甘美異常。經過他反復研究思索,終于發現自然發酵的原理,遂有意效仿、不斷改進,終于形成一套完整的釀酒工藝。

殷商時代的青銅器非常繁多,但用途無非是盛酒、盛水、盛食物、兵器、樂器這五類。而光是列舉的盛酒銅器就多達十三種,是這五類中最多的,由此可見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的飲酒文化就已如此繁盛。而那個時候的酒正是我們今天所飲用黃酒的前身。據說在商代由于飲酒成風,中國的酒器也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因此,當時的職業中還出現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兩種專門以制作酒器為生的氏族。

當然,除了青銅器之外,展廳里還有更高大上的金酒杯。二、近代滄桑磨礪、綿延不斷的制酒歷史  博物館里的雕像生動形象地展示了黃酒的制作過程。非常湊巧的是,以黃酒業界女性磨礪成長和傳承民族精神為主線的長篇電視連續劇《女兒紅》選址在黃酒博物館附近的片場開拍。 該劇由李三林執導;知名專業軍旅作家、劇作家劉克中和中央戲劇學院倪駿編劇;王力可、沈泰、王慶祥、劉威、陳逸恒等主演。

走進片場,可以看出紹興黃酒的蒸煮、加曲配料、發酵、壓榨、裝存等制作過程。這里有個大的灶臺,應該就是蒸煮環節所用吧?那么話說回來,女兒紅是紹興傳統名酒,黃酒的一種。那么,為什么會叫女兒紅呢?原來在古代,女兒紅寄托了父親對女兒深深的父愛。在那時,女兒紅是江南富庶人家生女嫁女必備之物。女兒出生時,父親用三畝田的糯谷釀成三壇女兒紅,仔細裝壇封口深埋于后院桂花樹下,把大海般深深的父愛連同這酒一起珍藏起來。

當女兒一天天長大時,父親會在桂花樹下踱步,慢慢將愛透過腳下的力量傳遞到酒里。當女兒十八歲出嫁之時,父親再將酒從樹下挖出,作為陪嫁賀禮,隨婚轎送到男方家中。再從壇中舀出頭三碗酒,分別呈獻給女兒的公公、親生父親以及丈夫,寓意祈盼人壽安康,家運昌盛。聽著如此婉約的江南故事,想著女兒紅所透出一個平凡的父親對女兒18年的濃濃關愛,同行的朋友均一陣唏噓。

紹興黃酒考察第二天,受益匪淺也嚇人不淺!早上吃過早點就喝了一顆頭孢(鼻炎犯了快2個月了),而后就匆匆奔赴市場調研;看到超市有賣散裝黃酒,忍不住便問了下促銷員:可能嘗嘗?(其實并不想喝酒,只是想看看跟湖北楚派黃酒對比有何區別?),得到促銷員的回復是:可以!于是,把5元一斤和10元一斤的分別嘗了一小口(口感暫不做評價),而后拍了些照片就走出超市。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