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績效考核總人數是340人共分ABC三個等級AB各占比10C占比
C等級,A等級 1---34名B等級 35--68其余為C等級
2,績效考核獎金公式
最后得分是98,也就是說這個員工完成了工作的98%,那么他的績效工資就是合同上所規定的工資的98%。
3,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體系設計方案
公司績效考核: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來做就行了
薪酬體系就比較繁瑣了,薪酬結構包含:月薪、績效獎金、。
一、 月薪:包括 “基本工資、崗位工資、住房津貼、加班津貼、無違紀獎、工齡工資六部分。
二、績效獎金。
績效獎金是薪酬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公司業績和部門業績直接與員工個人業績掛鉤,體現公司以客觀績效為宗旨、實現獎優罰劣的重要表現形式。
4,績效考核案例分析
這本身就是績效體系有問題:1、現在實施的是績效考核,這是績效管理體系的一個環節,而不是真正的績效管理體系,這是主動和被動的關系;2、績效不是人資部的事情,是全公司一把手的工程;3、戰略和方向錯誤,再好的戰術都是04、走出思維、系統誤區,才是做好績效管理的做好前提;
1、考核方案略顯復雜,可以更簡單!2、考核關鍵在于前期考核目標的制定;3、考核中往往會忽略績效面談環節;
上海績效考核-績效管理培訓-名課堂企業培訓
5,kpi考核的三大指標是什么
kpi考核的三大指標包括效益類指標、營運類指標、組織類指標。效益類指標包括資產盈利效率、盈利水平等;營運類指標包括部門管理費用控制、市場份額等;組織類指標包括滿意度水平、服務效率等。使用KPI的最終目標是企業組織結構的集成化,是以提高企業的效率為核心,精簡不必要的機構、不必要的流程以及不必要的系統。KPI確立的是關鍵績效指標,而不是目標,因此,KPI的設定并不是越多越好,而需要抓住績效特征的根本,科學的設定KPI的考核指標。關鍵業績指標指明各項工作內容所應產生的結果或所應達到的標準,以量化最好。最常見的關鍵業績指標有三種:一是效益類指標,如資產盈利效率、盈利水平等;二是營運類指標,如部門管理費用控制、市場份額等;三是組織類指標,如滿意度水平、服務效率等。關鍵指標的選取,不同類型的崗位KPI指標選取的重點有所不同。上山型崗位:上山型崗位一般考核指標較少,且存在主流業績指標,比如業務員的銷售指標、生產工人的生產件數指標,這些主流業績指標允許占權重達到40%以上。上山型崗位KPI指標選取順序為:1、業績生產類指標;2、能力指標;3、職能類指標。平路型崗位:平路型崗位工作內容較多,權重較為平均,所以考核指標也較多,單個指標權重較少超過30%以上。平路型崗位KPI指標選取順序為:1、職責、職能類指標;2、勝任力指標;3、工作業績指標。下山型崗位:下山型崗位指標往往存在大指標和小指標,大指標內有包含若干個小指標,分類較細。如會計報稅指標又可細化為報稅及時性、報稅完整性、報稅差錯率等要求。研發類下山型崗位指標還具備一個特色,即存在流程性指標,工作存在先后順序,每月工作重點不同,指標及目標值變動較大。下山型崗位KPI指標選取順序為:1、勝任力指標;2、業績產出指標;3、職能職責類指標。此類順序更多為針對研發型下山型崗位。
6,酒類業務員績效考核辦法
員工績效考核績效考核評估表 員工姓名 所在崗位 所在部門 評估區間 年 月 ∽ 年 月 評價尺度及分數 優秀(10分) 良好(8分) 一般(6分) 較差(4分) 極差(2分) 評估項目 標準與要求 評分 權重 自我 評分 直屬評分 經理評分 總經理 評分 本欄 平均分 工作業績 1.工作目標達成性(人均產能目標、管理目標) 4 2.生產安全管理效果(人/物/機/環/法的安全狀態) 3.相關技術/品質的控制或改良 4.團隊的穩定性,工作運轉順暢,屬下人員紀律性 5.6S管理、ISO執行情況、制度落實狀況 工作技能 1.業務知識技能、管理決策的能力 2 2.組織與領導的能力 3.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4.開拓與創新的能力 5.執行與貫徹的能力 工作素質 1.任勞任怨,竭盡所能達成任務 2 2.工作努力,份內工作非常完善 3.責任心強,能自動自發地工作,起表率作用 4.職業道德與操守,注重個人舉止,維護公司形象 5.工作的責任感與對公司的奉獻精神 工作態度 1.服從工作安排,勤勉、誠懇, 2.團結協作,團隊意識 3.守時守規,務實、主動、積極 4.不浪費時間,不畏勞苦,無怨言 5.工作精神面貌:是否樂觀、進取 考評人簽名 本人: 直屬: 經理: 總經理: 評估得分 工作業績平均分×4+工作技能平均分×2+工作素質×2+工作態度×2= 分 出勤及獎懲 (由人事提供信息) Ⅰ.出勤:遲到、早退 次×0.5 + 曠工 天×4 +事假 天×0.5 +病假 天×0.2= 分 Ⅱ.處罰:罰款/警告 次×1 +小過 次×3 +大過 次×9 = 分 Ⅲ.獎勵:表揚 次×1 +小功 次×3 +大功 次×9 = 分 總分 評估得分 分 -Ⅰ 分 - Ⅱ 分 + Ⅲ 分 = 分 級別劃分 A級(超過標準或達標/優秀或良好):90~100分; B級(基本達到標準要求/一般):80~89分; C級(接近標準要求或相差不多/合格):70~79分; D級(遠低于要求標準/差、需改進):69分以下
7,績效考核方案
年度績效考核方案,參考一下 各級直線管理者是績效考核的執行者與推動者,人力資源部負責指導、監督和提供 考核者與被考核者之間,原則上要求在相當長時間中有過上下級直屬關系,考核者應是被考核者的直屬上級領導; 如上述表中出現職位空缺,考核權限向上越一級;基層作業人員的考核由其直接上級考評,由上上級審核; 考核期間,因工作轉換、人事調動、原有的考核關系變更,導致不能對被考核者進行充分的考核,或者造成評價困難,可以尋找能夠替代原直接上級的考核者,完成考核工作; 以上情況原則上由現任直接上級實施考核,同時可以征求前任直接上級的意見作為參考; 在其他難以確定考核者的情況下,原部門經理,可以在征得人力資源部經理意見的情況下,指定考核人員。 統計年度考核成績:由各部門按設定的計算公式,匯總員工年度考核成績;部門各級人員的考核評定統一匯總后,報部門經理審批。 本年度計算公式為:年度績效考核總分 = 員工自評分 +直接上級綜合評分* 95% 部門審核:各部門經理要對部門內員工的年度考核得分進行審核,并確定被考核員工的綜合評定等級。部門經理對于本部門所有人員的最后考核得分有上下浮動5分的審核調整權,原則上,部門經理的審核調整應尊重員工直接上級的考核結果;考核結果調整要在與被考核者直接上級充分交流后進行。 年度績效面談:直接上級依據部門最終確定的年度考核成績,對照《員工工作績效年度考核表》、《員工績效評述表》進行年度績效面談,填寫年度考核表中“年度考核結果與績效評價”一欄。 向人力資源部提交表格:年度元月12日以前,各部門將部門上一年度的《績效考核部門匯總表》、《員工工作績效年度考核表》和《員工績效評述表》提交至人力資源部。 九、申訴 員工本人向其上上級領導或質量稽查部或人力資源部遞交“申訴報告”; 接到申訴報告的部門應積極同有關部門溝通,調查事件原委;調查結果反饋給申訴員工的上上級領導,并提交“調查報告”; 申訴員工的上上級領導結合客觀實際情況,裁定最后處理意見;并報人力資源部備案。 十、其他規定 除以下人員外,其他所有員工都必須參加年度考核:試用期員工;轉正不滿三個月的員工;病事假季度累計缺勤30天以上者。 定期考核(季度、年度)分值調整: 員工無故曠工或違反公司其他管理規定,考核得分可以適當下調1-5分,具體分值由部門經理參考相關部門領導的建議給予調整 ; 員工參與公司全員性活動獲得榮譽或獎勵,考核總分可以適當上調1-5分,具體分值由部門經理參考其他部門領導的建議給予調整。 對于基層作業人員,由直接上級對員工的工作業績、工作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定,依照《基層作業人員考核辦法》進行考核。
基本工資+ 績效工資+其它考核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