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地瓜怎么釀酒
- 2,醬香濃香清香兼香型白酒到底有什么區別
- 3,衡水老白干驛動6多少錢
- 4,求地缸發酵而且是純糧釀造的正宗汾酒都有什么品牌性價比高一點
- 5,家庭釀制白酒方法
- 6,樹葉落地后能作為肥料為什么
- 7,大米釀酒誰會做呀
1,地瓜怎么釀酒
地瓜酒釀造技術
一、灑水:將干地瓜絲攤在干凈的地面上,用噴壺灑清水,邊灑邊拌,使地瓜絲均勻濕潤。
二、蒸料:攤晾翻動地瓜絲,使它松散后裝入蒸桶內蒸,直到蒸氣上升1小時后,取出蒸熟的地瓜絲攤晾,使溫度降到和室溫接近。
三、拌曲:將白曲磨成細粉,均勻地撒在已攤涼的料坯上,邊撒邊攪拌均勻。。每百斤地瓜絲要加6斤酒曲。
四、發酵:將拌好曲的料坯,放在木桶里,扒平后上面覆蓋一層厚度約1公分的稻殼,再用泥土密封,讓料坯發酵。等料溫油原來的溫度升高3—4℃,然后又自行下降時,證明發酵已結束,具體的時間要根據料溫在發酵過程中的變化情況來決定,一般約4—5天。
五、拌糠:將已發酵的料坯倒在潔凈的地上,每100斤地瓜絲拌稻谷殼15斤。拌勻后,即可蒸。
六、炊蒸:將發酵拌谷殼的料坯,裝入蒸桶內,每百斤地瓜絲,加清水60斤,進行蒸炊。
炊蒸時由蒸餾器冷凝管出的液體就是地瓜酒。炊蒸的時間要進行3小時。乘下的酒糟可作為飲料喂豬。
2,醬香濃香清香兼香型白酒到底有什么區別
釀造工藝不同導致白酒中香味物質含量不同,口感不一樣。工藝方面說的太詳細能夠寫成一部書了。簡單一些說就是:1、窖池不一樣,醬香型使用石頭窖池。濃香型使用泥窖、清香型使用地缸發酵或者瓷磚窖池,兼香型是泥窖,工藝是醬香型工藝。2、釀酒工藝不一樣,醬香型工藝是高溫大曲發酵,中間加一部堆積過程,酒曲使用高溫大曲,濃香型是低溫緩慢發酵,酒曲使用偏高溫大曲,清香型也是低溫發酵,酒曲是中溫曲。兼香型白酒是醬香型工藝。3、發酵周期不一樣。
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兼香型主要區別是工藝不同,導致發酵后生成的香味物質不同,體現在白酒的口感方面不同。醬香型白酒主要體現在堆積工藝,堆積可以產生美拉德反應,就是蛋白質轉化香味的過程。濃香型白酒主要體現在泥窖發酵,己酸乙酯是濃香型白酒主體香。窖泥氣息己酸菌。清香型白酒主要是干凈,特別是凈。地缸發酵是其上選。乙酸乙酯是其主體香。兼香型白酒是濃香型工藝與醬香型工藝的結合體。白酒口感有濃中帶醬,也有醬中帶濃的。
3,衡水老白干驛動6多少錢
278元一瓶。衡水老白干和老白干一般指的都是衡水老白干酒,衡水老白干始于漢代(公元104年),知名于唐代,正式定名于明代。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賽會最高榮譽“甲等金獎”。2018年啟動“喝老白干,不上頭”的品牌戰略,劍指白酒高端市場。衡水老白干采用地缸釀酒工藝,有效阻擋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侵入。衡水老白干還建立一套質量管控體系,嚴格控制雜醇油生成,不斷優化“不上頭”品質。 衡水老白干酒傳統的釀造工藝世代流傳。衡水老白干酒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純小麥曲為糖化發酵劑,采用傳統的老五甑工藝和兩排清工藝,地缸發酵,精心釀制而成。她以其獨特的生產工藝造就了芳香秀雅、醇厚豐柔、甘冽爽凈、回味悠長的典型風格。今天的衡水老白干人在秉承傳統釀造工藝的同時,不斷研究探索與完善,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藝,使產品質量日臻穩定,從而使衡水老白干酒以其典型風格與濃香、醬香、清香型等白酒共立于中華酒林。衡水老白干隸屬于河北衡水老白干釀酒(集團)有限公司。
不是假酒就是你喝多了,要不就是這樣兒
京東150,我是衡水的零售價158/瓶,也有報價340一箱的不過沒敢買
4,求地缸發酵而且是純糧釀造的正宗汾酒都有什么品牌性價比高一點
正好知道一個,昨天跟朋友吃飯時,他帶來的,因為包裝看著很大氣就順便看了眼酒盒。不過目前階段牌子名氣應該不算很大,是格薩爾(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旗下運作的一款清香型白酒,叫獅龍御 福德天祿系列 清香型白酒。 產地山西汾陽屬于汾酒,中檔及中高檔酒,口感還不錯,而且喝了不上頭不燒心,應該是真的糧食酒。口感跟五糧液有一拼了,問了下朋友,價位目前還沒超過600元一瓶的,應該符合你的要求。我們那天喝的是53度的,大概200左右一瓶,是銀行送給大客戶朋友間的禮品拿來的。酒真不錯,應該算性價比比挺高的。我準備年底買幾箱當禮品呢。酒好,包裝也好,挺實在的。網上應該能查到這個牌子的信息。希望能幫到你。。。朋友帶了2瓶過來,那天喝了一瓶,我還帶回來一瓶當樣子呢。把酒盒外的介紹打給你吧。。獅龍御 福德天祿系列汾酒的生產基地位于山西汾陽杏花村地區,精選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堅持純糧釀造,固態地缸發酵,拒絕液態發酵酒精勾兌。獅龍御 福德天祿系列汾酒善用上天之厚賜,成就卓越之品質:清亮透明,氣味芬芳,觸舌即化,甘甜悠長。獅龍御 福德天祿汾酒,從糧食出發,釀就現代清香型白酒典范。善飲福德天祿,得享五福臨門。獅龍御名字挺霸氣的,福德天祿,寓意挺好的。。。
你好!汾酒20年陳釀。打字不易,采納哦!
5,家庭釀制白酒方法
下面主要介紹中國的白酒種類。現代將白酒分為固態法白酒、固液結合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三類。 1、按所用酒曲和主要工藝分類 在固態法白酒中主要的種類為: (1)大曲酒 大曲酒,以大曲為糖化發酵劑,大曲的原料主要是小麥、大麥,加上一定數量的碗豆。大曲又分為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一般是固態發酵,大曲酒所釀的酒質量較好,多數名優酒均以大曲釀成。 (2)小曲酒 小曲是以稻米為原料制成的,多采用半固態發酵,南方的白酒多是小曲酒。 (3)麩曲酒 這是解放后在煙臺操作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分別以純培養的曲霉菌及純培養的酒母作為糖化、發酵劑,發酵時間較短,由于生產成本較低,為多數酒廠為采用,此種類型的酒產量最大。以大眾為消費對象。 (4)混曲法白酒 主要是大曲和小曲混用所釀成的酒。 (5)其它糖化劑法白酒 這是以糖化酶為糖化劑,加釀酒活性干酵母(或生香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白酒。 固液結合法白酒的種類有: (1)半固、半液發酵法白酒 這種酒是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發酵劑,先在固態條件下糖化,再于半固態、半液態下發酵,而后蒸餾制成的白酒,其典型代表是桂林三花酒。 (2)串香白酒 這種白酒采用串香工藝制成,其代表有:四川沱牌酒等。還有一種香精串蒸法白酒,此酒在香醅中加入香精后串蒸而得。 (3)勾兌白酒 這種酒是將固態法白酒(不少于10%)與液態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適當比例進行勾兌而成的白酒。 (4)液態發酵法白酒 又稱“一步法”白酒,生產工藝類似于酒精生產,但在工藝上吸取了白酒的一些傳統工藝,酒質一般較為淡泊;有的工藝采用生香酵母加以彌補。此外還有調香白酒,這是以食用酒精為酒基,用食用香精及特制的調香白酒經調配而成。 2、按酒的香型分 這種方法按酒的主體香氣成分的特征分類,在國家級評酒中,往往按這種方法對酒進行歸類。 (1)醬香型白酒 也稱為醬香型白酒,以茅臺酒為代表。醬香柔潤為其主要特點。發酵工藝最為復雜。所用的大曲多為超高溫酒曲。 (2)濃香型白酒 以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洋河大曲等酒為代表,以濃香甘爽為特點,發酵原料是多種原料,以高梁為主,發酵采用混蒸續渣工藝。發酵采用陳年老窖,也有人工培養的老窖。在名優酒中,濃香型白酒的產量最大。四川,江蘇等地的酒廠所產的酒均是這種類型。 (3)清香型白酒 也稱為清香型白酒,以汾酒為代表,其特點是清香純正,采用清蒸清渣發酵工藝,發酵采用地缸。 (4)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特點是米香純正,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劑。 (5)其它香型白酒 這類酒的主要代表有西鳳酒、董酒、白沙液等,香型各有特征,這些酒的釀造工藝采用濃香型,醬香型,或汾香型白酒的一些工藝,有的酒的蒸餾工藝也采用串香法。 3、按酒質分 (1)國家名酒 國家評定的質量最高的酒,白酒的國家級評比,共進行過5次。茅臺酒、 汾酒、瀘州老窖、五糧液等酒在歷次國家評酒會上都被評為名酒。 (2)國家級優質酒 國家級優質酒的評比與名酒的評比同時進行。 (3)各省,部評比的名優酒 (4)一般白酒 一般白酒占酒產量的大多數,價格低廉,為百姓所接受。有的質量也不錯。這種白酒大多是用液態法生產的。 4、按酒度的高低分 (1)高度白酒 這是我國傳統生產方法所形成的白酒,酒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上,一般不超過65度。 (2)低度白酒 采用了降度工藝,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
涉及食品領域的一種白酒的制作方法,它包括液態法白酒制作工藝和半液態法白酒的制作工藝。現有的液態法白酒工藝制作和半液態法白酒的工藝制作的白酒存在著產品含酸低,含脂低,高級醇含量高,產品風味單一,燥辣,邪雜味大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白酒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把經后發酵的液態發酵物,用加熱滅菌工藝,經加熱滅菌后,置入容器內儲存一定時間后,再將該已儲存的發酵物,經蒸餾工藝制得白酒。該工藝制作的白酒與現有液態法白酒制作和半液態法白酒制作的白酒相比,具有產品中含酸高,含脂高,高級醇含量低,風味,口感獨特的優點。 主權項 1.一種白酒的制作方法,它包括液態法白酒制作方法和半液態法白酒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經后發酵的液態發酵物,用加熱滅菌設施,經加熱滅菌工藝后,置入容器內貯存一定時間后,再將該已貯存的發酵物,用蒸餾設施,經加熱蒸餾工藝,制得白酒原酒,再將該白酒原酒勾兌成所需制作的白酒。
6,樹葉落地后能作為肥料為什么
遼寧桓仁和興苗木專業合作社常年大量供應五角楓、云杉、花楸、白樺、柳樹等鄉土樹種和具有北方特色綠化樹種,也生產花卉育苗基質草炭土。你提到的落葉作為肥料的問題,我可以提供以下回答,僅供參考:1、家庭盆栽花卉落葉,如果只有少量的葉子話,剪成小段后可以直接埋在花盆里做肥料。如果葉子多的話不能直接鋪上使用,必須先發酵腐化好,否則枯葉在自然腐化過程中會聚集大量的熱量,對植物的后果可想而知。2、大量枯枝落葉如何制成有機肥:現在好多地方都在加大園林綠化的面積,改善城市居住環境,我們周圍的綠樹越來越多了,可這同時,枯枝落葉的處理也給有關部門添了不少麻煩,但是把這些廢棄的枝條、樹葉經過處理、加工,可以變成有機肥和土壤營養基質。這種基質,能夠有效的把這個土壤改良好,特別是對有機質的含量,就是說能夠起到提高有機質含量,能夠改變土壤結構啊,讓土壤更疏松啊,還有PH值能夠達到一個5到7的樣子,這樣植物生長會更加良好。 枯枝落葉處理的第一步,就是經過粉碎機來粉碎,粉碎之后,打到一般是它在,粒徑在5公分以下,粉碎的目的呢,主要就是一個是減小它這個枯枝落葉的體積,這個有利于堆肥過程當中,微生物菌種的就是腐熟,為堆肥,下一步堆肥做好準備。 堆肥,其實就是一種高溫發酵的人工腐熟方法,枯枝落葉被粉碎之后,接下來就要對它們進行人工腐熟,這是它們變身為有機肥最關鍵的環節,它和我們農村常見的堆漚有機肥原理差不多,都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分解者,也就是細菌,改變有機物原有的質地和結構,使其變成蓬松的有機質,或者叫有機肥,并將里面原來不容易被植物吸收的營養物質釋放出來。 自然界中所有的有機物,包括枯枝落葉,都可以在自然狀態下腐爛分解,變成腐殖質,腐殖質其實就是很好的有機肥。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葉落歸根的說法。可是自然狀態下,這種發酵過程通常都需要經歷較長時間才能完成。 在發酵過程中可以調配了一些營養物質進去,就是加一些菌種,那么經過發酵之后,這里微生物的種群就提高了,進而縮短發酵時間。由于參與發酵的微生物脾氣秉性各不相同,微生物發酵又分為厭氧發酵和好氧發酵兩種,枯枝落葉的發酵腐熟屬于好氧發酵。通過人工調配,可以給參與發酵的好氧微生物,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這樣它們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把枯枝落葉盡快分解成對我們有用的有機質。那工人們進行的人工調配,又采取了哪些具體的做法呢? 枯枝落葉堆肥前期首先要注意三點,第一點就是要調整它的碳氮比,通過增加氮肥使它的碳氮比處于25到30之間,第二點呢,就是調整它的含水量,使它的含水量處在65%左右,第三點就是添加適宜的菌種。碳氮比不太好理解,舉一個例子,生活中,人需要通過吃飯來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好氧微生物也需要補充養分才能生長得快,這個養分就是有機碳和氮。人吃飯的時候光吃飯不行,光吃菜也不行,只有飯菜搭配的比例適當才能吃得好。同樣道理,當碳氮比在25到30之間的時候,微生物吃的最舒服了,這樣干起活來才能又快又好。 這種堆肥產品,如果說你這樣輕輕一攥,若出水,表示它的含水量剛好處在65%左右,如果說它不出水,這就需要我們再添加水分,使它的含水量處在65%,調節好環境,除了濕度的因素外,還有一個指標要控制好,那就是堆料的溫度,好氧微生物比較喜歡高溫。它在降解有機質的同時,自身也釋放一定的能量。溫度高了,堆料中的病原菌、寄生蟲卵和雜草種子等等有害物質就會因為受不了而被殺滅。這樣在將來使用時,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土壤傳播病害的發生。可是,堆料的溫度并不是說越高越好,一般是處在55度到65度之間,它這個菌種的活性最大,然后就是它腐熟時間就會縮短,凡事總得有個限度,如果堆料的溫度太高了,那些讓落葉變肥料的功臣——好氧細菌也會受不了,而當堆料出現冒煙的情況時,就表明溫度已經超過了70℃,那可得趕緊想辦法。當溫度超過70度,就及時翻堆,通過翻堆來降低它的溫度,一般前期的翻堆時間是在3天左右,后期的翻堆時間,大約一周,7天左右, 營養、溫度、水分這些條件都具備了之后,還要人工添加一些發酵菌種,相當于給分解工作增派了增援部隊,這樣,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大約一個月以后,枯枝落葉就會很快的分解成黑油油的有機肥,但是,剛出來的這些肥料大小不一,所以要想作為商品出售,還得給它包裝一下,就是用篩選機進行篩選,使它們粒徑均勻、合乎標準。 然后,還要根據不同的用途進行配比,作成不同的有機肥產品,比如添加一定比例粉碎過的椰糠、黃泥和添加劑等輔料,在攪拌混合均勻了之后,就變成前面提到的高效營養基質,之所以要添加這些輔料,目的是要吸附腐熟過程中分解出來的氮、鉀等營養元素,因為這些營養元素非常容易流失掉,這可是普通的土壤無法媲美的,正因為如此,所以它們對植物生長可是大有好處呢!一個營養比較好,有一定的氮磷鉀,還有一個呢,它這個物理性狀應該說也是比較好的,它有一定的疏水性,還有呢,微生物,它經過發酵,這些有益的微生物種群呢,施到地里面,或者用它作營養土呢,它對作物的生長有好處,還能夠減少病害的發生,它能夠防病,這個是非常好的。 因為可以有效改善植物的長勢和品質。所以除了城市綠化以外,這種高效營養基質用在農作物種植上,效果也相當的不錯。經過生物轉化之后的枯枝落葉,在有機農產品的種植上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也許,將來您在餐桌上吃到的有機食品,就是用它們種植出來的!現代科學認為,有機物廢棄物實際上都是潛在的,巨大的資源寶庫,只要你積極的去開發,那么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廢棄物就能轉化成對人類非常有用的資源!
入秋,樹葉開始下落。此時開始收集樹葉,把它投入已挖好的坑中(30厘米深,長、寬根據樹葉量多少而定)。以后按照一層樹葉(10厘米厚,樹葉上要灑適量水,始終保持濕潤)一層濕土(5厘米厚)堆積,直到樹葉落完。最上層為落葉,一般堆厚50-60厘米。翌年3-4月份,樹葉已相互黏連成塊,有臭味,內部深褐色。在該樹葉作肥用之前1周,讓上層樹葉晾曬至可以燃燒時點燃。因下部落葉潮濕,大部分樹葉不能充分燃燒,灰呈黑色,只有小部分燃燒充分,灰呈灰白色。等火熄滅后,把下層樹葉翻上來晾曬至可以點燃,重復第1次燃燒步驟。一般需進行2-3次晾曬燃燒,才沒有大的樹葉剩余。處理的最終結果是燒成灰的樹葉與土混成一體,色深淺適中,有燒味,質地松軟適宜。此時即可作有機肥使用。加入適量的化肥,可用作育苗營養土,還可大大減少苗期病害的發生;定植蔬菜苗(如辣椒苗)時作基肥穴施,使植株長得壯實,病蟲害少。
7,大米釀酒誰會做呀
家庭米酒的制作:
米酒不需要任何設備在家中就可以釀制;
1.選糯米5000克、甜酒藥1000克、飲用水若干;
2.制作方法:
先將糯米用冷水沖洗二至三遍, 放在冷水里浸泡一天后,撈出放在蒸籠上蒸熟 (約半 小時),出籠后用冷水澆涼。然后把壓碎的甜酒藥粉倒在糯米中拌均勻,盛入缸里,將 缸蓋嚴,放在30度左右的暖房里,發酵三天即成。如無暖房,可將缸放在稻草窩中,四周圍上棉絮保溫亦可。
3.甜酒藥含有豐富的毛霉、 根霉和酵母, 在一定溫度下, 細菌把淀粉分解成糖, 三天 左右米飯變甜,用筷子攪動,可看到酒滲出,用紗布過濾就可以得到酒,剩下的米飯就是酒釀,同樣香甜可口,富有酒味。
這種傳統的釀酒方法概括起來就是:將大米蒸熟 后拌曲發酵,然后蒸餾得成品酒。具體操作起來就更復雜一些,其工藝如下:浸米—蒸煮—揚冷、拌曲—入缸固態培菌糖化—半固態發酵—蒸餾—成品酒。
其中僅是蒸煮工序就很麻煩,操作要求較為嚴格。例如:將浸好的大米倒入甑內,待園氣后初蒸15~20分鐘,然后潑入熱水,還要上下翻倒幾次,又上蓋, 待園氣后再蒸幾十分鐘,再進行第二次潑水、翻倒、再蒸。同時還要求所蒸煮的大米外硬內軟、無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爛,均勻一致等等。如那一環節掌握不 好,達不到要求都可能影響到出酒率。
v采用生大米釀酒就簡單得多了。生大米不需要淘洗,不需要浸泡,當然更不需要蒸煮。將市售的大米買來后,每公斤大米加入6克生料曲種,加入三公斤冷水攪拌、密封發酵,經蒸餾就得成品酒。所以,有人戲稱生料釀酒技術為“傻瓜釀酒技術”。
v生料釀酒,可以說就談不上什么“工藝流程”,如果硬要編個工藝流程的話,那么這個工藝流程就是:配料(大米+曲+水)—發酵—蒸餾—成品酒。
v采用生料酒曲釀制大米白酒,每斤米得一斤酒,45~50度,口感與傳統釀制的一樣,甚至超過。
由此可見,采用生料釀酒,簡化了工藝、節約了燃料和人工、減輕了勞動強度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出酒率,從而大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還由于生料釀酒操作簡單,管理粗放,完全可采用規模化、機械化大生產。
由于生料釀酒具有上述諸多優點,僅管這個新技術推廣時間不長,宣傳力度不大,但仍然受到許多酒廠的歡迎,尤其是受到那些文化不高、缺乏釀酒技術的小酒 廠和家庭釀酒作坊的普遍歡迎。例如:目前廣西省內即有上千家小酒廠和家庭作坊在采用生料釀酒技術生產大米白酒。江西、湖南、浙江、上海等也有許多廠家在采 用生料釀酒技術生產。
然而,生料釀酒再簡單也是一門科學技術。既是一門科學技術,就有一定的工藝規范和操作規則。遵循這些規則,出酒率就高;違背或不按這些規則操作,就達 不到出酒要求。原因是,由淀粉轉變為酒是生物化學反應的結果,也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假如改變了規定的作用條件,其代謝產物就不是酒,而是另一種代謝產物 ——如醋酸。
一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把科學看成魔術,把生料曲種當成是“仙丹妙藥”,以為在生大米中加點水,丟進去一點生料曲種,它就自然而然地“變”出酒來。一但沒有變出酒來或變出的酒不多,就否定了生料釀酒技術的意義和作用。
現將筆者采訪數十家成功地采用生料釀酒廠家的經驗和個人的心得,總結幾條出來供已采用的廠家和對生料釀酒有興趣的廠家參考。
我們知道,釀酒的希望和目的無非是兩個:
一是能得到較高的出酒率;二是釀出的酒能有一個較完美的口感。但是,是否能達到這兩個目的的關鍵環節,是在發酵這道工序。盡管曲種如何好,糖化力和發 酵力如何高;盡管大米的質量好,含淀粉多;盡管蒸餾設備如何先進、接酒技術如何高明。如果在發酵這一環節掌握不好,成品酒的得酒率也就不高。
如何發酵,如何管理,一般酒廠和釀酒作坊都有一定的經驗。但生料釀酒與傳統的燃料釀酒方法還有不同之處。生料釀酒在發酵期中要特別注意和掌握溫度、厭氧和發酵期這三個環節。
一、 溫度(指室溫℃)。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于40℃者易產酸,甚至酵母死亡;低于20℃者,生料難以發酵。最佳發酵溫度是25℃~30℃。
溫度與發酵期的關系是:溫度高,發酵期短;溫度低,發酵期長。具體說來,溫度在20~25℃時,發酵期一般是15~20天,溫度在25~30℃時,發酵期一般是10~12天左右。溫度在30~40℃時,發酵期一般為8天左右。
生料曲種耐高溫,在35~40℃時酵母仍能繼續生長、繁殖,而且不會產酸。因此,采用生料釀酒。不存在“安全渡夏”問題。
但是,生料釀酒也存在如何安全過冬的問題。實踐證明,在溫度20℃以下時,生料很難發酵,如溫度在10℃以下則停止發酵,這時的酵母處于冬眠狀態,不繁育生長。因此,室溫在20℃以下時,要采取保溫和升溫措施,使室溫升到20℃以上,生料發酵才能正常進行。
室 溫在20℃以下時,除了采取保溫、升溫措施以外,還可以采取熟料發酵。這里所說的熟料發酵與傳統的蒸煮有很大的區別。這里所說的熟料發酵是指將大料隨便蒸 煮而已。具體操作就是將生大米加入三倍冷水,然后用火煮,待煮到大米基本過心即離鍋冷卻到36℃以下時,加生料曲種攪拌、密封發酵。采用這種熟料發酵方 法,五天左右即全部發酵完畢,然后蒸餾即得成品酒。另外,也可將大米蒸煮成米飯,無夾心即可。
二、 厭氧。所謂厭氧,就是將生大米或煮熟的大米加曲加水裝入發酵容器后要密封,使之在沒有或缺乏空氣的條件下進行發酵。尤其是在發酵的中期和后期,更要特別注 意厭氧發酵。因為在酒精發酵過程中,不需要游離氧參加。如果在發酵中有氧氣參加,酵母菌則通過有氧呼吸獲得能量,將糖徹底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產生大 量菌體使酒精的產量大為減少。
其原理是:在有氧條件下發酵,其產品是醋酸,在無氧條件下發酵,其產品是酒精。所以,如果你不想要醋酸的話,就一定要在無氧條件下發酵。
怎樣進行厭氧發酵呢?許多酒廠的實踐經驗是:在發酵初期,采用半密封。所謂發酵初期,是指自生料投入發酵容器,至發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這段時期。進入發酵中期和后期,就絕對采用全密封式發酵。所謂中期和后期,是指自發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起至整個發酵完全結束止。
有 的廠家則與此相反,重視發酵初期的密封,但在發酵中期和后期就不重視了。當原料投入發酵容器以后,他們很重視密封,但從此就無人過。二氧化碳將塑料薄膜沖 破了,捆綁的繩索松脫了,無人檢查、更換,使空氣中的雜菌大量進入發酵容器,醋酸菌大量生長、繁殖、甚至把酒精作為它的養料,這就是有些廠家反映出酒率不 高的原因。
三、 發酵期。發酵期是指,從投料到蒸餾前的這段時間。
上面已講過,發酵期的長短決定于溫度的高低。溫度高,發酵期短;溫度低,發酵期長。我們不能說發酵期越短越好,當然也不能說發酵期越長越好,如何適當地掌握這個發酵期的長短,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的口感和重要環節。
適當的發酵期,首先是看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其次是原料已經完全徹底發酵后,還要延長發酵期一二天,以利于酯化、增香。
原料已經完全,徹底發酵的標志是:生淀粉已完全轉化為糖,糖已完全轉化為酒精。用檢測殘余淀粉的含量和總殘糖的含量方法就能確定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了。當殘余淀粉和殘余總糖的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下時,即說明原料已得到完全、徹底發酵。
一些小型酒廠和釀酒作坊沒有檢測設備,怎能掌握了解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呢?筆者于1996年編著的《生料釀酒工藝及其操作方法》一書中,曾介紹了用眼睛看、耳朵聽、口嘗、手摸等方法。由于篇幅關系就不再詳述。這里只介紹一種眼看、手摸的簡單方法供參考。
手摸,是用母指和食指擠壓正在發酵中的米粒,如無硬心、無粗糙感,一擠就化,就說明原料已基本上完全、徹底發酵了。
用眼看,一是看原料,二是看顏色。
當漂浮于發酵液面上的大米,全部或大部分沉入池底,發酵液由渾濁變青,而且整個發酵液處于靜止狀態,不再冒泡,米粒不再上下竄動時,就說明整個發酵過程已完畢,原料已經完全、徹底發酵了。
看顏色,就是看發酵液的顏色變化。從投料起至發酵開始冒小泡時的這段時期發酵液是清亮、透明的。從發酵開始至發酵結束這段時期,發酵液由清亮、透明變為米湯色。從發酵結束至酯化時期,發酵液由米湯色變清,最后變成暗淡的淡茶色。
實踐證明,適當延長一點發酵時間,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香味的重要措施。
要延長多少時間才能算適當呢?筆者主張,當發酵液由渾濁變清,整個發酵液處于靜止狀態時,再延長一二天即為適當。從顏色上看當發酵液由渾濁變清,由清變為暗淡的淡茶色即可進行蒸餾。
為什么要延長一二天發酵時間呢?因為酒的芳香物質,是原料中的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再經生化反應而成為芳香物質。這個生化反應過程需要時間,這個時間就是酯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