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糖酒會為什么一直在成都,2021成都春季糖酒會

行業傳統:每年的全國糖酒會春季固定在成都舉行,秋季在其他城市流動。糖酒會始于1955年,迄今為止一直在不間斷舉辦。謝謝邀請~~在2010年春季糖酒會閉幕式上,糖酒會的主辦單位中國糖類酒類集團公司宣布,自2011年開始,每年的春季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永久落戶成都,秋季糖酒會則由各個城市輪流申辦。

成都春季糖酒會過后酒咋做?

與其他行業一樣,酒行業也是屬于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之一,這幾年酒行業整體上處于收縮狀態。酒類企業如何順應大勢,順利實現轉型升級,大家都仍處于摸索之中。糖酒會本身就需要轉型升級糖酒會始創于1955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型專業展會,有中國食品行業“晴雨表”之稱,在促進中國酒類食品行業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糖酒會本身就是計劃經濟時代以及市場經濟早期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而推出的一個產銷銜接平臺之一。隨著信息經濟時代的來臨,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普及,糖酒會的作用在弱化。糖酒會對茅臺五糧液等這樣的行業頭部公司以及那些有資本支撐的優勢項目作用巨大,是一個很好的廠商聯誼、新品發布、品牌推廣、項目招商的優質平臺。但對那些地方性的中小企業來說,意義不是很大,頂多也就是刷刷存在感,對企業招商和推廣的作用有限。

小編因工作需要參加了幾屆糖酒會,去了幾次后就感到興趣索然。酒類企業的轉型,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產品方面:大部分酒企的產品線過寬、過亂、過雜,產品缺少個性,沒有特色,很難打動消費者。企業應該對現有產品線進行整合,在產品線的深度、個性、特色、功能上下功夫。價格方面:現在的白酒消費普遍以自飲及親朋聚會為主,政商消費不是很活躍,價格親民很重要。

很多酒企的價格都是掛在空中自“嗨”!渠道方面:渠道已經徹底碎片化,線上線下的融合是大勢所趨。智能手機的普及使消費場景發生了遷移,由此導致各種新型渠道崛起,酒類企業應及時跟進布局各類新型渠道。品牌傳播及推廣方面:除了春秋兩季的糖酒會,地方上也有各種專業性的糖酒展會;此外,酒類企業在傳播及推廣方面應學會嫻熟運用各種自媒體進行傳播及推廣。

為什么春季糖酒會總是在四川舉辦?

展會在哪里舉辦是取決于組展方的,也就是展會的主辦方,糖酒會的主辦單位是中國糖類酒類集團公司,2010年春季糖酒會閉幕式上其對外宣布自2011年開始每年春季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永久落戶成都,但是秋季糖酒會則由全國各個城市輪流主辦。春季糖酒盛會落戶四川,是什么吸引了組展方?個人認為:1.政府及政策扶持,良好的政商環境。

對于任何經濟的發展,政府都是有力主導,糖酒會帶來的城市知名度提升、社會影響力以及經濟帶動力有目共睹,而對于會展業的培育,四川政府給予的是全放方位利于其發展的土壤,這從當地最新政策就可以看出。2021年針對后疫情時代會展振興,四川政府出臺《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關于加快會展博覽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真金白銀扶持和鼓勵成都會展行業的發展,該政策全方位覆蓋會展涉及的各個方面,條文細致清晰,執行力度強,給予了會展發展以經濟支持,具體規定親們可自行查閱官方文件,這里不做贅述。

當地政府十分重視糖酒會,成都政府每年都積極開展此項工作爭取申辦權,并為此做好充分準備,這可以從成都在舉辦過糖酒會的城市中,軟、硬件條件相對于其他城市應該算最好的當中看出,而且連續多年的舉辦,逛糖酒會不僅僅是商家的事情,也不僅僅是一場商業交易活動,而是作為普通老百姓的習慣,成為當地的一項重要政治經濟文化活動。

2.川酒云煙,文化因素影響。川酒地位不可撼動,先有川白“六朵金花”分別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沱牌曲酒、全興大曲、劍南春”,又有舍得酒、水井坊豐谷、小角樓、綿竹大曲等產品遍布全國甚至打入國際市場,四川釀酒歷史也是源遠流長,也為當地糖酒產業發展奠定了歷史文化根基。3.參展商作為展會核心的重要決定作用。

說實話,展會品質和展會繁榮程度甚至可以說成敗的關鍵其實是取決于參展商的,參展商品質決定展會品質,也決定了觀眾和粉絲的品質和數量,這便是市場。也正因此也可以順便回答下為什么是春季糖酒會而不是其他季節,并且為什么同樣是糖酒會,春季比秋季糖酒會更盛大、更有影響力并有更大的交易量,原因則來自于作為參展商的眾企業。

首先,展會是各行業的風向標和“晴雨表”,糖酒會也不例外,引領和指導糖酒行業生產和銷售,很多企業會選擇在這個時點發布新產品和行業內信息,企業的年度生產計劃、銷售計劃都會在春季糖酒會上一一落實,因此基本上每個糖酒企業都會參與,川酒魅力根深蒂固,而四川酒企卻大多都不參加秋季糖酒會,所以春季糖酒會便愛成都。其次,1987年開始糖酒會就在成都舉辦,糖酒會是在成都成功的,成都也是糖酒會歷史上舉辦屆數最多的城市,已經沉淀的知名度和熱度帶來了龐大的客流慣性,展會舉辦期間自帶的流量紅利沒有企業愿意錯過甚至拒絕,這也給企業新品發布和春季銷售創造了“人和”的風口,是市場在倒逼企業不得不參與到這場盛會當中,沒有想發展的商業體愿意違背“上帝們”的意愿,簡單點,誰會跟錢過不去呢?4.天時地利,條件卓越。

上面提到“人和”,這里還不得不提到四川的天時和地利。陽春三月,不止是四川,整個南方都將迎來旅游旺季。作為“天府之國”、“世界美食之都”,同時又坐擁九寨溝、都江堰····等國家級景區,還有川菜和熊貓,春季的四川本身就是客流磁鐵,作為觀眾,沒有人會拒絕旅游途中參一下當地的糖酒盛會,這也是春季糖酒會高客流和消費力的重要一部分,作為參展商,參展與其說是一場出差和任務,不如說是一次福利,領略巴蜀山水和美食的同時賺得盆滿缽滿,于企業主和企業員工而言何樂而不為?以上為個人淺知拙見,如有不當,望予以留言指正哦~。

為什么那么多人參加糖酒會,參會糖酒會的客戶主要是什么群體?

糖酒會被譽為“天下第一大會”,每年的春糖、秋糖都是人山人海的一幅景象。至于為什么那么多人參加糖酒會?本文歸納了規模大、范圍廣、功能多、影響大、行業傳統五個方面。規模大:以上一屆成都糖酒會為例,參展企業有2965家,入場觀眾,約27萬人,總成交額,226.67億元,其中,酒類成交總額為 117.4 億元,食品飲料類成交總額為 85.6 億元,調味品成交總額為 13.5 億元,食品機械包裝類成交總額 10.17 億元。

可見,糖酒會的體量巨大。范圍廣:凡從事各種酒類、食品、飲料、調味品、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食品機械的生產或銷售單位均可報名參展。糖酒會涵蓋食品領域范圍很廣,參展商眾多,隨之對應的與會者也就更多了。功能多:引用官方說法,糖酒會承擔五項功能。產銷對接平臺、營銷體系構建平臺、品牌宣傳與傳播平臺、信息擴散與發布平臺、投資貿易與合作平產銷對接平臺,參展商將糖酒會作為招商的平臺,經銷商將糖酒會作為代理商品的重要渠道。

影響大:一年兩度的糖酒會就是中國“食品和酒類行業”的“具現化”,可以說是白酒行業的風向標。有人說看糖酒會的成交額便可以清楚的了解行業景氣與否。行業傳統:每年的全國糖酒會春季固定在成都舉行,秋季在其他城市流動。糖酒會始于1955年,迄今為止一直在不間斷舉辦。從1984年起,糖酒會由一年一屆變為一年兩屆。

在八九十年代,受當時交易方式和交易環境的影響,行業廠商習慣在秋季糖酒會上發布新品,而春季糖酒會是行業廠商用來補貨。這么多年過去,糖酒會成為酒水行業的必備盛會。雖然近年來,糖酒會的“力量”變弱,但是仍然是年年火爆。首先,每年參與人數最多的是觀眾,去年成都糖酒會參展企業不到三千家,觀眾就有27萬人。可以說相當一部分人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來的。

再者,以往最重要的招商環節,在糖酒會之前就已經差不多搞好了,糖酒會越來越像“吉祥物”。不過除了打醬油的觀眾,參加糖酒會的還有一部分有實力的廠商。這些廠商參加糖酒會最大的目的就是顯示一下自己的力量,同時全國各地的經銷商都會來,再趁此機會開一個經銷商大會。還有一些投機的廠商,靠現場的一些噱頭營銷賺快錢。除了游客,有實力的廠商、沒實力的廠商、經銷商,還有相關領域的專家、超市電商采購人員、上游原料供應商等也會參加糖酒會。

為什么每年春季糖酒會都在成都舉辦,而秋季糖酒會由其他城市輪流舉辦?

謝謝邀請~~在2010年春季糖酒會閉幕式上,糖酒會的主辦單位中國糖類酒類集團公司宣布,自2011年開始,每年的春季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永久落戶成都,秋季糖酒會則由各個城市輪流申辦。一、四川是白酒生產大省,大大小的酒廠有上百家,“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沱牌曲酒、全興大曲、劍南春”被稱為四川白酒的“六朵金花”,在全國范圍內也是知名度甚響,還有舍得酒、水井坊、豐谷、小角樓、綿竹大曲等等口碑都是不錯的,川酒醇香、品質優良、回味悠長,釀酒歷史也是源遠流長的,產品不僅遍布全國,有不少也打入了國際市場。

二、每年的春季糖酒會要比秋季糖酒會規模大很多,成交量也大,一個原因是春季糖酒會是作為生產和銷售企業的風向標,很多新產品和行業內信息都會在這個時點發布,企業的年度生產計劃、銷售計劃都會在春季糖酒會上一一落實,所有的企業基本都會來參會,而四川酒企大多都不參加秋季糖酒會,所以春季糖酒會偏愛和落戶成都,也是由于川酒的魅力。

三、在記憶中,自2008年開始,成都糖酒會就一直在成都舉辦,以前也是由各個城市競爭申辦權,成都市政府每年都是積極開展此項工作,或許是準備的比較充分,或許是當地酒類企業的極大影響,或許是成都人民的熱情,或許是陽春三月,成都舒適的氣候,讓成都取得舉辦權,這也變成了成都3月的固定節日一樣,到處洋溢著熱鬧的景象。

四、成都在舉辦過糖酒會的城市中,軟、硬件條件相對于其他城市應該算最好的,連續多年的舉辦,逛糖酒會不僅僅是商家的事情,也是普通老百姓的一種習慣了。雖然每年舉辦糖酒會、酒店難定、交通擁擠、人員眾多等不便,但是每年糖酒會帶來的,城市知名度提升、社會的影響力變強、經濟的帶動性也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有來逛過成都春季糖酒會嗎?。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