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水炸酒彈需要什么,核深水炸彈與核水雷

?如需獲取更多軍事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老鷹航空堅持原創回答問題,不做如何復制粘貼。而現代潛艇對于反潛機其實是沒有什么有效應付手段的,唯一能夠主動發起反擊的潛射對空導彈發展到現在也沒看出什么成果,所以一旦被反潛機發現,就是一句話:撒丫子跑!對于深彈能不能夠得著核潛艇這個問題,我們無需擔心,目前主流核潛艇最大潛深都在600米以上,而深彈的攻擊深度可以達到上千米,意大利的MS500深彈最大攻擊深度甚至達到3000米,別說是潛艇,就算是抹香鯨也給你炸翻。

深水炸彈的雞尾酒如何調制?

深水炸彈怎么調  深水炸彈雞尾酒是一款特別適合男性飲用的酒,因為它的酒精度數特別高,甜味很少,從名字來看就能夠知道它是一款極具的烈性酒,所以被稱為深水炸彈,因為威力很大,具體怎么調制深水炸彈,相信是很多男性比較關注的話題,下面就讓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具體的步驟。深水炸彈只是一種喝酒的方法,可以有許多許多的搭配組合,只要你不排斥怪異的口味一般的深水炸彈就是一杯淡啤8分滿,再一個shoot烈酒,喝的時候把子彈杯扔到啤酒里,像海水中扔的深水炸彈一樣,烈酒在啤酒里散開,提升了酒的度數。

請問現代潛艇如何應對深水炸彈的攻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今天的海軍已經很少使用深水炸彈了。深水炸彈是一種用于攻擊潛艇的武器,可以理解為在水下爆炸的炸彈。它通常裝有定深引信,在投入水中后下沉到一定深度會自動爆炸。它可以殺傷潛艇,即便沒直接擊中潛艇,其爆破的振動亦能損傷附近的船身或艦內的船員。但是深水炸彈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缺乏制導的手段。

在以往低技術條件下,魚雷快艇、驅逐艦、輕巡洋艦和反潛機通過聲吶定位,然后大量投擲深水炸彈,將潛艇擊毀。因為當年潛艇的下潛深度不足,水下速度緩慢,所以深水炸彈還是很有威力的。但是,隨著潛艇技術的增加,潛艇水下航行速度非常快,可以下潛深度猛增,甚至能夠進行機動規避。這種情況下,深水炸彈逐步被淘汰了。美英等國在上世紀70年代以后建造的水面艦艇上就不裝備深彈武器了。

但蘇聯的水面艦艇一直裝備火箭式深彈,射程最遠可達12千米。法國、日本、瑞典、挪威等國也在使用和不斷改進深彈,作為護衛艦和小型水面艦艇的反潛武器。現在的主要反潛武器是反潛導彈和反潛魚雷。反潛導彈和反潛魚雷因為發射距離遠、精確度高等突出優勢,在很多國家取代了深水炸彈的地位。不過,深水炸彈仍然有一定的意義。

它的造價低廉,不受干擾,非常適合在近海使用。同時,目前很多國家也開發了可以短距離制導的深水炸彈,增強了作戰力。比如俄羅斯新一代深水炸彈,可以發現450米內目標,進行自動攻擊。但是,深水炸彈已經不是反潛的主要武器,淪為偏門了。2018年,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投下幾枚深水炸彈,迫使附近潛水的3艘美國潛艇緊急浮出水面。

二戰時期的深水炸彈要觸碰到潛艇才能擊沉嗎?

對于這個問題,老鷹航空來回答吧:第一呢,首先糾正一下,深水炸彈的攻擊原理和普通航空炸彈不同,并不需要與敵潛艇發生直接性接觸,而是在潛艇的附近爆炸,依靠瞬間產生的高壓氣泡,對潛艇的耐壓殼產生力學擠壓作用,從而破壞潛艇艇身的密封性。一旦破裂,就會導致大量海水倒灌進艇身內部,威脅其安全,可能很快就沉沒。第二,二戰期間,承擔護航任務的驅逐艦,通過望遠鏡觀察到海面上的潛望鏡,或者使用聲吶探測到水下的潛艇,就會高速機動執行反潛作戰。

在潛艇的上方或者可能的航線前方投擲深水炸彈,這些深水炸彈提前設置好爆炸深度,從而在水下形成一連串的爆炸壓力波,如果潛艇處在這種環境中,那是相當危險的,一方面艇身結構面臨著破壞,另一方面內部設備,尤其是電力設備、閥門構件等,都會被這種沖擊和震動所破壞,當然內部人員也要被折騰夠嗆。第三,一般而言,二戰期間,這種條件下,潛艇只能采用下潛、下潛、下潛這樣的被動式方法,來避免被攻擊。

當然,也有潛艇采取更為冒險的方式——上浮,躲在驅逐艦的正下方,不過這種可行性很小。有些影視作品還會出現上浮到海面的場景,不過在水面上,潛艇完全不是驅逐艦的對手,很容易被驅逐艦上的大中小口徑火炮擊沉。OK,關于問題就回答到這里吧。?如需獲取更多軍事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老鷹航空堅持原創回答問題,不做如何復制粘貼。

請問現代艦艇是如何反潛的,還在用深水炸彈嗎?

俄羅斯海軍最新型的11356R型導彈護衛艦(可以理解為俄羅斯的054A)在艦橋和3U14S1型多用途垂直導彈發射器之間安裝了一部RBU600型12管反潛火箭發射器,在21世紀的戰艦上醢安裝反潛火箭發射器,說明這種武器并沒有過時。目前在戰艦上安裝反潛火箭發射器的國家除俄羅斯外還有我國海軍和瑞典皇家海軍,這三個國家都是海岸線漫長、近海海域面積很大的國家,而近海海域的水下受大陸架延伸的影響,水下山脈、暗礁...等障礙物眾多,反潛裝備的使用上反潛火箭彈要比輕型反潛魚雷管用的多,因為它屬于“點打擊”武器,聲吶探測到潛艇的具體位置后,十多枚反潛火箭彈發射出去后可以覆蓋至少1萬平方米的水下面積,在這個打擊范圍內,潛艇被擊傷的概率很高...有可能就被迫上浮了。

我軍054A護衛艦發射反潛火箭彈進行反潛科目的訓練。所以,反潛火箭彈在100米水深以上的近海海域作戰是很有效的,由于它裝彈時間較快,第一波發射出去之后若是效果不好還可以發射第二輪打擊,相反輕型反潛魚雷在近海海域受水下環境的影響使用受限,在水下機動的時候弄不好自己就撞上暗礁了。但輕重型反潛魚雷在深海寬闊的海域是反潛裝備的主力!現代潛艇不論是常規潛艇還是核潛艇,水下排水量都比較大已經很少到近海活動了...在深海海域反潛戰不論是艦艇或者反潛機使用的武器主要就是魚雷,因為魚雷重量較大(克服海水的浮力)還具備自航能力和自導能力,在深海區水下限制較少的情況下更能有效的追蹤和打擊潛艇...相反反潛火箭彈本身質量較輕,受海水浮力和水下暗流的影響發射之后散布面積較大,加之反潛火箭彈屬非自導無控彈藥不具備追蹤潛艇的能力,所以它在深海區作戰能力大為降低。

總得來說,反潛火箭發射器和反潛火箭彈目前的裝備量都在逐漸的減少,主要的原因就是潛艇進入到水深100米左右海區次數在降低了,排水量較大的潛艇搞不好自己反而成了“龍入淺灘”!加上潛艇水下發射反艦導彈技術的出現也不需要再冒險進入到淺海區了,在深海區發射導彈就能打擊得到近海區的戰艦...所以反潛火箭彈作用在下降。

但是,目前軍艦現在安裝新型的多用途火箭發射器,不但可以發射反潛火箭彈進行反潛,還可以擊毀來襲的魚雷、發射紅外/金屬箔條干擾彈、使用常規火箭彈攻擊陸上目標,支援登陸作戰...這些都大大的拓展了現代艦用火箭發射器的功能。武器裝備的發展從理論上來說越專業就越好,但是隨著軍事科技的進步,有些當時看來很管用的裝備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能力越來越少了,但是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和作戰思想的需要,它們已經發展成了“一專多能”型的裝備了,老裝備當然也能煥發青春。

當對方以深水炸彈應對從潛艇發射的導彈時該怎么辦?

水面艦艇和潛艇的較量,大家可以關注我以前的回答,今天既然又碰到這個問題了,我就再做個簡略的回答。當潛艇在水下被敵方水面艦艇發現了蹤跡的話,那將面臨相當危險的境地,我們都知道全世界潛艇最大潛深一般在300米左右,通常潛艇為了躲避對方深水炸彈的攻擊,下潛的深度越低就會越安全(但不能超過最大潛深),如果潛艇冒然向水面艦艇發射導彈,就相當于在敵艦面前暴露了自己,處于水下的潛艇在劣勢上將遠遠大于水面艦艇,很容易就會被造成艇毀人亡的結局。

由于潛艇的造價有可能數倍或者數十倍高于水面艦艇造價,用潛艇跟水面艦艇格斗屬于相當不理智的行為,再加上潛艇也并不是不能逃脫水面艦艇的追捕,只要潛艇采取無線電靜默狀態,再快速離開周邊水域隱藏起來,水面艦艇想再在茫茫大洋中搜尋潛艇的位置,那基本上就是屬于大海撈針一樣的困難了。待到水面艦艇離開之際,就是潛艇重見天日之時啦。

如果投擲100枚深水炸彈去攻擊一艘核潛艇,核潛艇會跑掉嗎?

你是說核潛艇會不會跑還是核潛艇能不能跑掉?100枚深水炸彈扔下來,核潛艇肯定不會等死,跑肯定是要跑的,但是成功跑掉的幾率一般就比較小了。而題主說的扔一百枚深水炸彈下去其實并不夸張,因為深彈采用的是定深引信爆炸,很少裝備自導裝置,這導致了其命中率比較低,所以通常采用的就是廣撒網、多捕魚的方式對付核潛艇,雖然這玩意兒基本上快被淘汰了,但是丟一百顆深彈在現實中還是有實現可能性的。

而現代潛艇對于反潛機其實是沒有什么有效應付手段的,唯一能夠主動發起反擊的潛射對空導彈發展到現在也沒看出什么成果,所以一旦被反潛機發現,就是一句話:撒丫子跑!對于深彈能不能夠得著核潛艇這個問題,我們無需擔心,目前主流核潛艇最大潛深都在600米以上,而深彈的攻擊深度可以達到上千米,意大利的MS500深彈最大攻擊深度甚至達到3000米,別說是潛艇,就算是抹香鯨也給你炸翻。

一般的深彈都是采用常規戰斗部,裝藥一般在100公斤以下,以俄羅斯RGB-60火箭式深彈為例,其戰斗部裝有25公斤TNT,在水下爆炸毀傷半徑在50米左右,如果100枚RGB-60深彈均勻扔下去,可以覆蓋半徑5千米左右的海域,我們假設其攻擊的是處在水下200米的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其水下速度大約為30節/小時(55.6千米/小時)。

這么大的深度,從飛機扔深彈到深彈爆炸大約需要花費5分鐘,“洛杉磯”級可以跑出4.4千米的距離,也就是說潛艇如果提前發現反潛機,全速逃跑的話,是可以逃出深彈攻擊范圍的。但是最關鍵的是,潛艇處于水下,其最主要的探測裝置—主動式聲吶,對于空中目標的探知能力幾乎為零,也就是說,這是一場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反潛機只有把深彈扔下去,砸中水面的那一刻,潛艇才可能通過捕捉聲波發現其被攻擊,等接受到聲吶反饋信息再逃跑,就很難再逃脫深彈的圍攻了,如果我們再把深彈換成美國人一萬噸TNT當量的核深彈,一枚深彈攻擊范圍就超過一千米,潛艇更是沒地方跑。

《從海底出擊》里潛艇為什么一直被驅逐艦追著扔深水炸彈,沒有辦法反擊呢?

《從海底出擊》是一部經典的潛艇作戰題材電影,可能是對于潛艇作戰表現過于細致,全片對于普通觀眾可能過于緩慢而晦澀,而對于軍事迷,也有很多不是那么明白的地。而這,正是導演所以達到的目的,他就是想要給觀眾看看真實的潛艇作戰是什么樣的。為了真實地表現潛艇內的真實狀態,導演搭建了一個1:1的潛艇內艙段模型實景。

通過液壓機構的擺動,模型可以實現45度的傾斜和搖擺。《從海底出擊》里的潛艇在真實世界中也有原型——二戰德國海軍裝備的U96號潛艇,該艇隸屬VII型潛艇,1938年5月30日開工建造,1940年9月14日正式服役。U96在1945年3月30日被炸沉之前,一共擊沉28艘盟軍船只(合計19萬噸)。在防空武器方面,U96艇裝備有一門88毫米甲板炮和一門20毫米機關炮。

這兩門火炮在作戰時,既可以對海射擊,也可以對空射擊。但是以當時的火炮技術,兩門炮要打中天上的反潛機,還有相當的難度。因為當時的火炮沒有安裝穩定裝置,在有風浪的海面作戰,炮手很難對空進行精確瞄準。而天上的飛機則有比較大的自由度,可以從潛艇的多個方位進行攻擊。而潛艇火炮也采用人力搬動,很難跟上快速轉向飛行的敵機。

因此二戰中的潛艇,在面對反潛飛機時,多只能依靠下潛,躲藏在水面下,來逃脫敵機的追蹤。不過那個年代的反潛機因為缺乏有效的探測手段,只能通過有限的癥候來獲知潛艇的蹤跡,或者依靠大范圍的投擲深水炸彈來消滅潛艇。而潛艇此時只能以最大潛深緩慢航行,脫離敵機的追蹤。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其實就是到目前,潛艇對于天上的反潛機,也只能采取此法來應對。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