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貴州茅臺國色天香多少錢一箱2瓶的
- 2,誰知道洋河酒業的業務員工資和發展空間如何
- 3,我有一瓶飛天茅臺是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釀制盒上瓶上都有53vol 106
- 4,貴州茅臺22年一品天下酒收藏版價格
- 5,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第一句話寫出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 6,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閱讀答案
- 7,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最后一句是什么
1,貴州茅臺國色天香多少錢一箱2瓶的
5年是40多一瓶!是紅色的! 15年的7080一瓶是金色!
現在應該是不到一千一瓶,現在都降價了。
2,誰知道洋河酒業的業務員工資和發展空間如何
我感覺還是洋河好點。因為我在通化 買過快一年的洋河喝的也很好,我還是覺得洋河可能會好點的
哥們:我也被錄用了!是不是去的都要??!
3,我有一瓶飛天茅臺是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釀制盒上瓶上都有53vol 106
朋友:你一定記錯了!不可能是94年前拿到的!這酒是94年出的!我有2瓶正準備轉讓,包裝全在,清楚寫著94年出廠!〔盒上瓶上都有53%vol 106PROOF 500ML 16.94FL。OZ?!成厦娴?4就是代表94年出的!
您這瓶是89-90年的375ml的飛天茅臺。上有紅皮子,里面裹著鐵蓋。且飛天標的兩位飛仙用驗鈔燈照射能泛出耀眼的分紅或者說是橘黃色??雌废嗳绾危€有跑酒的程度。用強光燈可以透過瓶體看到酒線位置。
4,貴州茅臺22年一品天下酒收藏版價格
不應該叫“貴州茅臺”,應該叫“貴州茅臺鎮”吧,不是茅臺,值不了幾個錢。茅臺相關的酒一般有以下幾種: 1.貴州茅臺酒 就是平時大家所說的茅臺,商標為“貴州茅臺酒”,(注意這“貴州茅臺酒”五個字,差一個都不是純正的茅臺?。。。┥a廠家為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酒精度一般有38°、43°、53°幾種,醬香型,均為瓷瓶包裝,市場價格53°單只裝(飛天或者五星)為600元左右。純茅臺出廠價很高,銷售和代理商利潤也就是10%左右! 2.茅臺系列酒 茅臺系列酒包括“名將酒”、“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等,生產廠家也是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酒精度同樣為53°等幾種,醬香型,市場價格為單只裝100-200左右。 3.茅臺集團酒 茅臺集團酒品種很多,有“茅鄉”(鄉字寫的很像臺字哦!)、“美酒河”、“仙家酒”等等,一般都把商標寫得很小,放在一個角落里,讓人看不到,而在包裝上印上大大的諸如“百年尊貴”、“行運”等字樣,生產廠家為“貴州茅臺集團”、“貴州茅臺酒有限責任公司”、“貴州茅臺酒廠技術開發公司”等,酒精度一般為52°,濃香型,這類酒多為玻璃瓶、禮盒包裝,價格為300到1000左右,此類酒出廠價很低,銷售和代理商利潤可達50-100%! 4.貴州茅臺鎮酒 貴州茅臺鎮酒其實和茅臺一點關系也沒有了,生產廠家一般為貴州茅臺鎮 XXX 酒廠,包裝上也采取集團酒的做法,掩人耳目,價格更混亂,利潤空間更高!
【茅臺 500ml 15年茅臺】名 稱:貴州茅臺15年 類 別: 白酒名品系列價 格:3980.00 年 份: 15年十五年人生,如花似錦,旭日東升十五年茅臺陳釀,沁人心脾,蕩氣回腸十五年茅臺貯存老酒,精心勾制而成,醬香突出,老熟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 。 【茅臺 500ml 30年茅臺】名 稱:貴州茅臺30年 類 別: 白酒名品系列 價 格:9800.00 年 份: 30年產 地: 貴州 規 格: 500毫升*6瓶/箱 包 裝: 紙箱、彩盒、紫砂瓶 三十年茅臺酒一段百事俱興的歲月 一個意氣風發的年齡一杯三十年茅臺 一片美好的憧憬 三十年茅臺貯存老酒,精心勾制而成,醬香突出,老熟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茅臺 500ml 50年茅臺】 名 稱:貴州茅臺500年 類 別: 白酒名品系列 價 格: 15800.00 年 份: 50年五十歲人生,功成富貴天命五十年茅臺陳釀,甘美醇厚天香簡介貯存五十年茅臺老酒,精心勾制,醬香突出,香味幽雅細膩,老熟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
很可惜……
茅臺集團和茅臺酒廠是兩回事。再說了,不管是五星茅臺還是飛天茅臺,都沒出過680毫升的。
5,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第一句話寫出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楊花,子歸鳥。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該句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原文: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擴展資料此詩首句用比興手法,寫景兼點時令,渲染凄涼哀愁的氣氛。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點明愁的由來。“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后兩句抒情,點出詩歌主旨。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西。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這兩句詩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明月象征著純潔、高尚,詩人在許多詩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時照亮詩人和友人。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子歸鳥。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該句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代: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詞句注釋1、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貶官,降職。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職稱為左遷。龍標:古地名,唐朝置縣,屬巫洲,治所在今湖南懷化黔陽縣。2、楊花落盡:一作“揚州花落”。楊花,柳絮。子規:即杜鵑鳥,又稱布谷鳥,相傳其啼聲哀婉凄切,甚至啼血。3、龍標: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五溪:一說是雄溪、滿溪、潕溪、酉溪、辰溪的總稱,在今貴州東部湖南西部。關于五溪所指,尚有爭議。與:給。4、隨風:一作“隨君”。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云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擴展資料創作背景此詩一說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八載(749年),一說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懷化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后寫下了這首詩?!缎绿茣の乃噦鳌份d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問題,而只是由于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奔囱赜悯U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該句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絕。全詩如下: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譯文如下: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擴展資料:創作背景此詩一說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八載(749年),一說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懷化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后寫下了這首詩。《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問題,而只是由于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作品賞析此詩首句用比興手法,寫景兼點時令,渲染凄涼哀愁的氣氛。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點明愁的由來。“聞道”,表示驚惜?!斑^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景物描寫的句子是:楊花落盡子規啼。該句渲染了: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第一句話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三、四兩句寄情于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楊花,子歸鳥。 渲染了悲涼凄清的氛圍。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6,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閱讀答案
這首詩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壹某钚呐c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和安慰,,同時也有對自己前途一片渺茫的情感在里面.
《聞王昌齡①左遷②龍標③遙有此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④落盡子規⑤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⑥。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⑦西。 注釋 ?、?、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 ?、?、左遷:貶謫,降職。古尊右卑左,左遷即貶官。 ?、?、龍標:唐代縣名,在今貴州錦屏縣,現保存有龍標書院,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④、楊花:柳絮。 ?、?、子規:即杜鵑鳥,啼聲哀婉凄切。 ?、?、五溪:唐人所說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當時屬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云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里指貴州的夜郎(在今貴州西部地區)。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⑧、聞:聽說 譯文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 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詩詞賞析 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缎绿茣?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貴州省錦屏縣隆里鄉)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問題,而只是由于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 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龍標在這里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熬弊忠蛔鳌帮L”。這里所謂“夜郎”并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么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了思念家鄉懷念朋友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湯惠休《怨詩行》:“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蹦铣瘶犯蹲右顾臅r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里不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中國古詩的體裁至唐代而大備。作為一代宗匠的李白,無論對于哪種體裁,用起來無不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不過其中尤以歌行和七絕的精湛成就為后人所津津樂道。在李白集中,題材是懷人贈別而體裁又是七絕的多達數十首,但絕無一首構思或表現方法雷同?!耙拱l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用“比”,“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寓情于景,“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哭晁衡卿》)情景交融。不管用哪種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朋友的一片赤誠,使人回味無窮;而本篇則以想象的馳騁和構思的別致在同類詩篇中獨具一格。詩人匠心獨運和技巧之嫻熟,于此也可窺見一斑?! ∷枷敫星椤 ∈拙洹皸罨浔M子規啼 ”,是寫李白“聞王昌齡左遷”時的暮春景象 ?!皸罨浔M”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杜鵑泣血悲鳴,進一步渲染環境氣氛的黯淡,凄楚。次句“聞道龍標過五溪”,龍標 ,今湖南省黔陽縣。五溪指湖南西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龍標縣當時是少數民族雜居之地,溪深澗險,“非人跡所履” ,其生活條件艱苦。王昌齡從江寧啟程,要沿長江逆水而上,過洞庭,入沅江,然后才能抵達偏遠荒涼的龍標。詩中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內心凄楚更兼環境蕭涼,更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 三、四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意思是,我將自己對你的一片情思寄與明月,希望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帶著我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思念隨你直到你遠謫的偏遠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筆下,明月是高雅、純潔的有情物 。這首詩中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不僅表現出李白王昌齡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還在,他們二人的友誼就會象皓月一樣永遠長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況王昌齡知己甚眾!在眾多的知己中,李白這種無私的聲援、堅定的信賴和誠篤的友誼,不僅給王昌齡以溫暖,而且也給了他與邪惡勢力斗爭的勇氣。王昌齡后來在貶所曾寫了《送柴侍御》和《龍標野宴》兩首詩,都一洗“黯然銷魂”的低沉情調,表現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精神。前一首寫道"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后一首寫道“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边@兩首詩中都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為伴而情緒昂揚。大概王昌齡也從明月中看到了李白、常建諸詩友遙寄給他的友好聲援了吧?!另外,從王昌齡這兩首詩中也可以看出,李、王的交情之篤,互相了解之深,志趣愛好之接近,不然,詩中的"明月"怎能起到兩相慰勉的神奇作用呢? 這首詩歌感情深摯,意境高遠,胸襟開闊,給人以奮發昂揚的感覺。古時由于封建階級思想的影響和毒害,一些文人往往為仕途的坎坷而嘆息,更有為“左遷”而“黯然神傷”者。但李白卻一反俗念,視仕進為其次,而將“人生貴相知” 、珍視友誼放在首位。表現出飄逸豪放的情懷。全詩的格調、境界也因詩人思想的高逸而變得高遠深沉。這首詩歷來頗負盛譽。正如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內編卷六中所高度評價的"有揮斥八極,凌屬九霄意"。 ...展開 《聞王昌齡①左遷②龍標③遙有此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④落盡子規⑤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⑥。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⑦西?! ∽⑨尅 、佟⑼醪g: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 ?、?、左遷:貶謫,降職。古尊右卑左,左遷即貶官。 ③、龍標:唐代縣名,在今貴州錦屏縣,現保存有龍標書院,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堋罨ǎ毫酢? ?、?、子規:即杜鵑鳥,啼聲哀婉凄切。 ?、?、五溪:唐人所說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當時屬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云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里指貴州的夜郎(在今貴州西部地區)。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⑧、聞:聽說 譯文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 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詩詞賞析 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缎绿茣?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貴州省錦屏縣隆里鄉)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問題,而只是由于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奔囱赜悯U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 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龍標在這里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熬弊忠蛔鳌帮L”。這里所謂“夜郎”并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么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了思念家鄉懷念朋友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睖菪荨对乖娦小罚骸懊髟抡崭邩?,含君千里光?!蹦铣瘶犯蹲右顾臅r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里不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中國古詩的體裁至唐代而大備。作為一代宗匠的李白,無論對于哪種體裁,用起來無不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不過其中尤以歌行和七絕的精湛成就為后人所津津樂道。在李白集中,題材是懷人贈別而體裁又是七絕的多達數十首,但絕無一首構思或表現方法雷同。“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用“比”,“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寓情于景,“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哭晁衡卿》)情景交融。不管用哪種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朋友的一片赤誠,使人回味無窮;而本篇則以想象的馳騁和構思的別致在同類詩篇中獨具一格。詩人匠心獨運和技巧之嫻熟,于此也可窺見一斑。 思想感情 首句“楊花落盡子規啼 ”,是寫李白“聞王昌齡左遷”時的暮春景象 。“楊花落盡”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杜鵑泣血悲鳴,進一步渲染環境氣氛的黯淡,凄楚。次句“聞道龍標過五溪”,龍標 ,今湖南省黔陽縣。五溪指湖南西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龍標縣當時是少數民族雜居之地,溪深澗險,“非人跡所履” ,其生活條件艱苦。王昌齡從江寧啟程,要沿長江逆水而上,過洞庭,入沅江,然后才能抵達偏遠荒涼的龍標。詩中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內心凄楚更兼環境蕭涼,更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 三、四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意思是,我將自己對你的一片情思寄與明月,希望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帶著我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思念隨你直到你遠謫的偏遠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筆下,明月是高雅、純潔的有情物 。這首詩中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不僅表現出李白王昌齡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還在,他們二人的友誼就會象皓月一樣永遠長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況王昌齡知己甚眾!在眾多的知己中,李白這種無私的聲援、堅定的信賴和誠篤的友誼,不僅給王昌齡以溫暖,而且也給了他與邪惡勢力斗爭的勇氣。王昌齡后來在貶所曾寫了《送柴侍御》和《龍標野宴》兩首詩,都一洗“黯然銷魂”的低沉情調,表現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精神。前一首寫道"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后一首寫道“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边@兩首詩中都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為伴而情緒昂揚。大概王昌齡也從明月中看到了李白、常建諸詩友遙寄給他的友好聲援了吧?!另外,從王昌齡這兩首詩中也可以看出,李、王的交情之篤,互相了解之深,志趣愛好之接近,不然,詩中的"明月"怎能起到兩相慰勉的神奇作用呢? 這首詩歌感情深摯,意境高遠,胸襟開闊,給人以奮發昂揚的感覺。古時由于封建階級思想的影響和毒害,一些文人往往為仕途的坎坷而嘆息,更有為“左遷”而“黯然神傷”者。但李白卻一反俗念,視仕進為其次,而將“人生貴相知” 、珍視友誼放在首位。表現出飄逸豪放的情懷。全詩的格調、境界也因詩人思想的高逸而變得高遠深沉。這首詩歷來頗負盛譽。正如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內編卷六中所高度評價的"有揮斥八極,凌屬九霄意"。 結構分析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奥劦馈保硎倔@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她,是多么地多情??!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收起
7,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最后一句是什么
多少年的古詩,傳到現在難免有點變動兩個版本都有,我初中學的是“風”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 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題解】 上面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燦的群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這從李白集中另兩首詩的標題《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可以推見。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說他“不護細行,貶龍標尉”,可見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龍標即今湖南省芷江縣。王昌齡貶龍標尉的時間不可確考,有人推測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龍標在這里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難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消息?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這里所謂“夜郎”并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么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考》);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睖菪荨对乖娦小罚骸懊髟抡崭邩?,含君千里光?!蹦铣瘶犯蹲右顾臅r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里不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我國古詩的體裁至唐代而大備。作為一代宗匠的李白,無論對于哪種體裁,用起來無不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不過其中尤以歌行和七絕的精湛成就為后人所津津樂道。在李白集中,題材是懷人贈別而體裁又是七絕的多達數十首,但絕無一首構思或表現方法雷同。“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用“比”,“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寓情于景,“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哭晁衡卿》)情景交融。不管用哪種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朋友的一片赤誠,使人回味無窮;而本篇則以想象的馳騁和構思的別致在同類詩篇中獨具一格。詩人匠心獨運和技巧之嫻熟,于此也可窺見一斑。 【賞析】 左遷:眨官降職。古人以右為尊,左為卑,故稱。龍標:唐代縣名。唐武德七年(624)設置,治所在今湖南黔陽縣。王昌齡貶官龍標,故后世習稱王龍標。詩中“聞道龍標”,即以貶官之地龍標代指王昌齡。 這是李白的一首七絕名作。據考證,王昌齡貶為龍標尉約在天寶七載(748)。第二年楊花飄落、子規鳴囀的暮春季節,李白在揚州聽到王昌齡被貶的消息后,寫下這一情真意切的詩篇,寄給貶謫遠方的王昌齡。 王昌齡為何被貶?當時殷璠在《河岳英靈集》評語中說是“不矜細行”,新舊唐書也都說是“不護細行”,可見王昌齡沒有犯大的過錯,充其量只不過是細枝末節的小事,竟然被貶滴到離京城長安三千多里外的“遐荒”,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嘆惜。詩人常建在一首懷念王昌齡的詩中已流露憤慨和不平:“謫居未為嘆,讒枉何由分?”(《鄂諸招王昌齡張債》)李白更是不顧社會上“謗議沸騰”(殷璿語,引自《唐詩紀事》),秉筆直抒胸臆,表達了他對王昌齡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一、二兩句,側重于寫景和敘事。起句用筆奇巧,寫景中暗寓節令。楊花漫天飛舞,飄泊無定;子規(杜鵑鳥)一聲聲“不如歸去”,鳴聲凄厲。景物的描寫,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節令和環境,也象徵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無縫! 次句敘事。“過五溪”,點明王昌齡跋涉窮山惡水,到達龍標。五溪一帶,當時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這里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難,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此句雖是簡單的敘事,但王昌齡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關懷王昌齡安危之情,已力透紙背。 三、四兩句則轉為抒情。第三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拔壹某钚呐c明月”,詩人只好把滿腔悲愁托付給普照寰宇的明月,帶給遠隔數千里的天涯淪落人。 結句奇語迭出,又把另一自然物——風也擬人化了,愿隨迅疾的長風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第二句“過五溪”遙相呼應,語意有異,其實相同,都是指王昌齡的貶謫地龍標。至此,我們看到詩人李白寄給王昌齡不僅僅是一首短詩,而是一片真摯的友情,一顆赤誠的心。 全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正是李白善于吸收樂府民歌豐富滋養的結果。六朝吳聲歌曲《子夜秋歌》已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佳句;初唐詩人齊搟《長門怨》是一首列入“相和歌辭”的樂府詩,詩中“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懷”,也是以擬人手法寫月的絕妙好辭。顯而易見,李白對以上前人的詩句既有所繼承,也有所創新。詩人含英咀華。 自鑄偉詞,使語意一新,意境一新。清人施補華評此詩“深得一‘婉’字訣”(《峴傭說詩》),恰好道出李白此詩深得樂府民歌天真自然的風致。 注釋 [1] 五溪: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其流域在今湖南西、貴州東。 [2]夜郎:唐代縣名。貞觀五年(631)設置,治所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縣。龍標應在夜郎東,詩稱“夜郎西”,恐系押韻的緣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 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題解】 上面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燦的群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這從李白集中另兩首詩的標題《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可以推見。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說他“不護細行,貶龍標尉”,可見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龍標即今湖南省芷江縣。王昌齡貶龍標尉的時間不可確考,有人推測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龍標在這里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難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消息?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熬弊忠蛔鳌帮L”。這里所謂“夜郎”并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么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睖菪荨对乖娦小罚骸懊髟抡崭邩?,含君千里光?!蹦铣瘶犯蹲右顾臅r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里不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我國古詩的體裁至唐代而大備。作為一代宗匠的李白,無論對于哪種體裁,用起來無不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不過其中尤以歌行和七絕的精湛成就為后人所津津樂道。在李白集中,題材是懷人贈別而體裁又是七絕的多達數十首,但絕無一首構思或表現方法雷同?!耙拱l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用“比”,“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寓情于景,“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哭晁衡卿》)情景交融。不管用哪種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朋友的一片赤誠,使人回味無窮;而本篇則以想象的馳騁和構思的別致在同類詩篇中獨具一格。詩人匠心獨運和技巧之嫻熟,于此也可窺見一斑。 【賞析】 左遷:眨官降職。古人以右為尊,左為卑,故稱。龍標:唐代縣名。唐武德七年(624)設置,治所在今湖南黔陽縣。王昌齡貶官龍標,故后世習稱王龍標。詩中“聞道龍標”,即以貶官之地龍標代指王昌齡。 這是李白的一首七絕名作。據考證,王昌齡貶為龍標尉約在天寶七載(748)。第二年楊花飄落、子規鳴囀的暮春季節,李白在揚州聽到王昌齡被貶的消息后,寫下這一情真意切的詩篇,寄給貶謫遠方的王昌齡。 王昌齡為何被貶?當時殷璠在《河岳英靈集》評語中說是“不矜細行”,新舊唐書也都說是“不護細行”,可見王昌齡沒有犯大的過錯,充其量只不過是細枝末節的小事,竟然被貶滴到離京城長安三千多里外的“遐荒”,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嘆惜。詩人常建在一首懷念王昌齡的詩中已流露憤慨和不平:“謫居未為嘆,讒枉何由分?”(《鄂諸招王昌齡張債》)李白更是不顧社會上“謗議沸騰”(殷璿語,引自《唐詩紀事》),秉筆直抒胸臆,表達了他對王昌齡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一、二兩句,側重于寫景和敘事。起句用筆奇巧,寫景中暗寓節令。楊花漫天飛舞,飄泊無定;子規(杜鵑鳥)一聲聲“不如歸去”,鳴聲凄厲。景物的描寫,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節令和環境,也象徵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無縫! 次句敘事?!斑^五溪”,點明王昌齡跋涉窮山惡水,到達龍標。五溪一帶,當時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這里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難,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此句雖是簡單的敘事,但王昌齡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關懷王昌齡安危之情,已力透紙背。 三、四兩句則轉為抒情。第三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拔壹某钚呐c明月”,詩人只好把滿腔悲愁托付給普照寰宇的明月,帶給遠隔數千里的天涯淪落人。 結句奇語迭出,又把另一自然物——風也擬人化了,愿隨迅疾的長風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第二句“過五溪”遙相呼應,語意有異,其實相同,都是指王昌齡的貶謫地龍標。至此,我們看到詩人李白寄給王昌齡不僅僅是一首短詩,而是一片真摯的友情,一顆赤誠的心。 全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正是李白善于吸收樂府民歌豐富滋養的結果。六朝吳聲歌曲《子夜秋歌》已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佳句;初唐詩人齊搟《長門怨》是一首列入“相和歌辭”的樂府詩,詩中“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懷”,也是以擬人手法寫月的絕妙好辭。顯而易見,李白對以上前人的詩句既有所繼承,也有所創新。詩人含英咀華。 自鑄偉詞,使語意一新,意境一新。清人施補華評此詩“深得一‘婉’字訣”(《峴傭說詩》),恰好道出李白此詩深得樂府民歌天真自然的風致。 注釋 [1] 五溪: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其流域在今湖南西、貴州東。 [2]夜郎:唐代縣名。貞觀五年(631)設置,治所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縣。龍標應在夜郎東,詩稱“夜郎西”,恐系押韻的緣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 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初中學的!?。?/div>
【原文】 聞王昌齡②左遷③龍標遙有此寄① 【唐】李白 楊花④落盡子規⑤啼,聞道龍標⑥過五溪⑦?! ∥壹某钚呐c明月,隨風⑧直到夜郎⑨西。 〖注釋〗 1、選自《李太白全集》。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ìF在四川江油)人。唐代詩人。 2、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貶謫,降職。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黔陽縣,唐時這里還是非?;倪h的地方。 3、左遷:古尊右卑左,左遷即貶官。 4、楊花:柳絮。 5、子規:即杜鵑鳥,啼聲哀婉凄切。 6、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7、五溪: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五條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8、隨風:一作“隨君”。 9、夜郎: 漢代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云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湖南沅陵縣(在今新晃侗族自治縣境,與黔陽鄰近)。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 楊花都凋謝了,只有杜鵑在聲聲哀啼, 我得知你被貶龍標去跋涉五溪。 把我的愁心托付給明月, 一同伴隨你奔赴夜郎之西。 〖題解〗 上面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燦的群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這從李白集中另兩首詩的標題《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可以推見。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說他“不護細行,貶龍標尉”,可見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龍標即今湖南省芷江縣。王昌齡貶龍標尉的時間不可確考,有人推測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龍標在這里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難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消息?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熬弊忠蛔鳌帮L”。這里所謂“夜郎”并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么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睖菪荨对乖娦小罚骸懊髟抡崭邩牵Ю锕狻!蹦铣瘶犯蹲右顾臅r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里不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我國古詩的體裁至唐代而大備。作為一代宗匠的李白,無論對于哪種體裁,用起來無不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不過其中尤以歌行和七絕的精湛成就為后人所津津樂道。在李白集中,題材是懷人贈別而體裁又是七絕的多達數十首,但絕無一首構思或表現方法雷同?!耙拱l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用“比”,“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寓情于景,“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哭晁衡卿》)情景交融。不管用哪種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朋友的一片赤誠,使人回味無窮;而本篇則以想象的馳騁和構思的別致在同類詩篇中獨具一格。詩人匠心獨運和技巧之嫻熟,于此也可窺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