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復興之路(大國復興之路epub)

1. 大國復興之路

1. 大國復興之路

《大國崛起》是由周艷執導的12集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于2006年11月13日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首播。 該片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國家相繼崛起的過程,并總結了國家崛起的歷史規律。

《復興之路》是《大國崛起》的姐妹篇,它是中國中央電視臺組織制作的一部介紹中國近代史的六集政論片,由譚江海解說。 該片以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為視角,應用生動翔實的歷史資料,向我們展示一幅幅振興圖強的全景畫面,使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體味百年祖國的滄桑巨變,體味民族的奮斗歷程。

2. 大國復興之路epub

2. 大國復興之路epub

《大國崛起》《復興之路》《中國故事》《百年中國》《中國史話》《百家講壇》(有關古代史的)《故宮》

3. 大國復興之路關于軍事

復興之路第二集觀后感

《崢嶸歲月》講述辛亥革命沒能解決中國的問題。中國共產黨誕生,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在大革命失敗后獨立探索救國道路,后來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破壞和平建國主張和政權腐敗,導致了自身的失敗。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曾經的東方大國,被別人用尖船利炮打開了國門,蒙受了百年的屈辱,我們不得不感言:只有擁有強大的國防,才能保衛自己的人民,保衛自己的家園。中華民族歷來熱愛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諧,但作為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必須擁有維護和平的力量,建設強大的國防,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建設一支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人民軍隊,才能鑄就保衛和平的鋼鐵長城

中國的革命道路可謂是曲折而艱難,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同樣遭遇了失敗,究其原因是沒有從太平天國運動汲取失敗的教訓,總結經驗,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轍。但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了勝利。他們積極的從前人那里總結經驗,善于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善于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并能勇敢地從失敗中站起來,繼續奮勇前進!

4. 大國復興之路心得體會

感覺中國應該從秦朝開始正式成為大國。

夏商所統治的領土不過中原即周邊一帶,控制范圍有限。周朝同夏商一樣也是分封制,雖總體領土有所增加,但西周為犬戎所滅,眾諸侯擁舉平王,并東遷洛陽,東周成立。周天子雖為名義上的共主,但是權威已不再,無法調動實力強大的諸侯國。這段時期先后為春秋和戰國,各個諸侯國互相攻伐,國家四分五裂,最終先后形成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直到秦始皇時期,滅掉其他六國,才正式統一中國。這個時候,始皇帝開疆擴土,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帝國,中國也正是成為大國。

5. 大國復興之路讀書筆記3000字

科技復興,文化復興,經濟復興。

6. 大國崛起 復興之路

一、英國的崛起 

 1、原因:  (1)新航路開辟后,英國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積極發展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  (2)英國是較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起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3)英國最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  

2.英國崛起的表現  

(1)18世紀后期,英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建立起 “日不落”帝國,在世界上擁有最廣大的殖民地。  (2)19世紀中期以來,英國在世界工業中居壟斷地位,有“世界工廠”之稱。  二、日本的崛起:  

1.日本的崛起過程  

(1)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  (2)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打敗了中國。  (3)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獨霸中國。  (4) 巴黎和會上,日本成為五個決策國之一  

關鍵提示:

明治維新是日本從弱國變為強國的轉折點。日本對亞洲鄰國的侵略擴張和掠奪,是日本崛起的主要途徑。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日本成為世界大國,日本在巴黎和會上的地位是其標志。  

2.華盛頓會議上美國對日本的抑制  日本在中國和太平洋地區的擴張,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發生嚴重的沖突,同時也威脅到英國。在華盛頓會議上,《九國公約》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日本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勢力受到抑制。  

3.日本法西斯的崛起  

(1)1931年,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  (2)1936年,日本建立了軍事法西斯專政,對外擴張。  (3)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4)1941年12月,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法西斯勢力達到鼎盛。  4.戰后日本的再次崛起  

(1)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2)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日本開始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在當前的聯合國改革中,日本為爭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三、西歐的崛起:  

1、原因:(1)戰后美國的經濟援助。  (2)制定符合本地區的發展政策。 

 (3)重視科技,培養人才。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  

(4)走區域經濟聯合之路。  

(5)良好的經濟、科技基礎。  

2、表現:

(1)1967年成立歐共體。  (2)1993年創立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和世界多極化趨勢中的重要一極。  四、美國的崛起:  

1.美國崛起的過程 

 (1)經過獨立戰爭,美國擺脫了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為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2)通過南北戰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為經濟的起飛掃清了道路。  (3)19世紀中期,美國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力量強大的工業國。  (4)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下,美國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工業強國。  (5)兩次大戰,遠離本土,大發戰爭財。 

 (6)面對1929——1933年經濟危機,實行羅斯福新政,使經濟得到恢復,資本主義統治得到鞏固。 

 (7)第三次工業革命使美國成為世界霸主。  

2.美國世界霸權地位的形成與演變 

 (1)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美國企圖攫取戰后世界的領導權,但在巴黎和會上沒有達到目的。在華盛頓會議上,美國取得與英國并駕齊驅的海軍力量,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達到了抑制日本的目的。  (2)二戰后初期,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確立。  ①條件:戰后初期,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經濟軍事實力空前強大,西歐各國普遍衰落。  

②表現:操縱聯合國;實施馬歇爾計劃;建立北約組織;對蘇聯實行“冷戰”政策。  (3)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霸權地位受到挑戰  主要表現:  ①20世紀50年代后期,形成美蘇爭霸的格局。  

②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歐和日本經濟實力增強,同美國展開競爭,外交上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  

③美國經濟發展落后于西歐和日本,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  ④第三世界興起,在國際舞臺上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 

 (3)兩極格局解體后,美國霸權地位加強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兩極格局結束。美國的戰略地位相對提高,妄圖建立一個由它領導的單極世界。近年來,美國對外政策上的霸權主義傾向又有所增強。  五、中國的和平崛起:  

1.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1)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中國堅定地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頂住了西方的壓力,政治局勢穩定,經濟高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提高,從而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  

(2)在國際舞臺上,中國作為一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致力于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  

(3)由于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民經濟高速、持續、健康發展,成為東亞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的國際貿易不斷拓展。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

7. 《大國復興》

堅持以維護黨中央權威為統領加強黨對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增強戰略自信。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以深化外交布局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關系。

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堅持以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以對外交工作優良傳統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為方向塑造中國外交獨特風范。

8. 大國的復興

《百年中國》,《全球通史》,《復興之路》,《消失的軍團》,《我的抗戰》,《美國內戰TheCivilWar》,《緬甸起義:看不到的真相》,《兩蔣父子 檔案解密》,《融進三千里江山的英魂》《幼童》講洋務運動的《天啟》

二戰《世紀戰爭》二戰《百年中國》《斷刀》抗美援朝《西泠印社》講西泠印社的故事,中間穿插了不少的史事有一部紀錄片就叫《世界歷史》,總共100集,從石器時代的人們介紹到萬隆會議,你可以用迅雷下載的,有全集。世界歷史100集列國國志中華歷史五千年轉載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