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館(鄉村記憶館解說詞)

1. 鄉村記憶館

1. 鄉村記憶館

2019年以來,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龍泉街道(以下簡稱“龍泉街道”)依托轄區特色山水資源和產業優勢,全力打造“蓮花田園鄉村振興示范區”,持續引進康養度假、文化旅游、高端農業、民俗文化等產業,塑造現代農業和原鄉情懷相融合的“山水田園”“文化田園”“城市田園”,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休閑旅游帶火淳樸秀麗鄉村

秀麗的鄉村自然風光,淳樸的田園生活,熱情好客的農家主人,不僅是古人心之所向,也成為當下人們消遣假日的優選。周末來到龍泉街道放松休閑,正成為周邊民眾的一大選擇。

“自去年十一來過一次以后,我和家人周末出游基本首選蓮花田園鄉村游。一方面是為了安全起見,不用出遠門。另一方面這個片區很有原鄉特色,不但風景宜人,而且旅游體驗還豐富有趣。”家住青島市市南區的市民陳安剛介紹,每逢周末,自駕開車經過青龍高速,40分鐘左右就到蓮花山片區了,沿著蓮茵河一路向北,你可以在騎士中心體驗露營和騎行,在汪河水南村“蓮花優鮮”體驗店選購本地特色農產品、在鄉間客品農家美食,在鄉村振興展示中心賞景品咖啡,在東西河北村體驗傳統書畫文化、國學等,也可以在臺子美麗鄉村體驗鄉間農耕。

龍泉街道瑞草園文化旅游區正迎來今年的豐收季,清香濃郁的茶葉、飽滿可口的西紅柿、甜美多汁的牛奶西瓜……來到這里挑選一番質美價廉的農家產品正在成為新時尚。4月以來,園區已累計銷售果蔬3000余斤,接待科普研學、會議、團建等各類團體、個人400余人。

“這個五一假期農家宴已經訂出去3天了,基本都是家庭游、團體游。賞景垂釣等娛樂之后,再圍坐一起吃個地道農家宴,很是放松。”蓮花優鮮項目經理高偉介紹,自2020年五一開館以來,服務中心累計接待各類游客近萬人。“今年我們還新增了體驗農場、許愿橋、兒童游樂設施等,將休閑農業與鄉村游產業巧妙的融合,今年五一肯定有一個新的旅游高潮。”

一村一品唱響鄉村振興發展

臺子村榮獲“2020青島十大美麗鄉村打卡地”,汪河水南村獲評“2020年度青島市鄉村旅游特色村”,2020年龍泉街道各鄉村累計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作為山東省旅游強鄉鎮,龍泉街道近年的旅游品質不斷提升,發展成效明顯。

賞風景

蓮花山北麓山腳,坐落著即墨最早的村落遺址臺子村。這里蓮茵河三面環繞、靜靜流淌,河岸高低錯落,形態各異的石臺、石崮間或其中,千年銀杏樹、百年老房屋坐落兩側,并于村東匯成蒲渠湖,景觀優美。今日的臺子村,春有雛菊、夏生鼠尾,花穗搖曳、紫衣生香,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年均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帶動就業100余人。

玩體驗

綠柳吐新,白鵝嬉戲,位于蓮花山南麓的汪河水南村與穿村而過的蓮茵河相映成趣。在這里,農作、騎行、品嘗美食、露營等休閑項目一站式聚齊。值得一提的是,你還可以在這里體驗一把網紅直播。借助“電商+網紅+直播”的發展模式,村莊在促進轄區農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帶動了全片區農產品銷售增長,全年農產品銷售額近1800萬元。

品文化

位于蓮花田園鄉村振興示范區中段的東河北村、西河北村建于明代,村莊歷史悠久,村民們也靠自己辛勤的雙手不斷實現著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黨員帶頭,村民齊心建水渠、興水利、修橋鋪路等紅色故事至今為人津津樂道。2020年,街道在兩村之間打造了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蓮花心語·幸福龍泉”養老服務中心,今年還將打造鄉村記憶館和國學藝術館,做好龍泉歷史文化傳承和發揚。

享采摘

石門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形式,與青島瑞草園茶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建設了200余畝的生態茶園,引進茶葉種植、制作和研究的人才專家,開發了果蔬茶葉采摘、茶葉制作、茶藝表演、茶文化科普等各類旅游項目,讓該村的山林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在實現園區經濟發展的同時,村民也通過就業、分紅、入股等方式實現了增收致富。在采摘季,走進園區,采新鮮茶葉、品香甜瓜果、賞精美茶藝,還可以品嘗茶葉餅干等美食,趣味無窮。

2. 鄉村記憶館解說詞

2. 鄉村記憶館解說詞

鄉村文化

鄉村文化是傳統文化生民的家園,是鄉民在農業生產與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并發展起來的道德情感、社會心理、風俗習慣、是非標準、行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現為民俗民風、物質生活與行動章法等,以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人們,反映了鄉民的處事原則、人生理想以及對社會的認知模式等,是鄉民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民賴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義所在。較之工業的高度發展,農業的緩慢發展常常給人以安全穩定的印象。

相對于城市的狂躁、復雜與多變,鄉村則有著更多詩意與溫情,它承載著鄉音、鄉土、鄉情以及古樸的生活、恒久的價值和傳統。在城市化背景下,農村的大量消失并不意味著鄉村文化的消亡,相反,鄉村更加稀缺而珍貴,鄉村依然是人們心靈的寓所。

在中國古代社會里,鄉村文化是與廟堂文化相對立的一種文化,鄉村文化在鄉村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人們的記憶中,鄉村是安詳穩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故鄉是人們魂牽夢繞的地方。回歸鄉里、落葉歸根是人們的選擇和期望。

3. 鄉村記憶館基本情況

門票免費進入,但是必須持身份證進入,進入的時候愛護里面的設施不亂丟果皮,唉,講究衛生,注意安全,小孩一定在大人的陪護下游玩,特別是注意安全

4. 鄉村記憶館建設方案

巴南石龍,綿延著百里繡球花海;5月是繡球花綻放的最佳時期,它裝點著這里的百里山林; 繡球花色彩多變,剛開始為黃綠色,由于時間和吸收的陽光轉變成磚藍和粉紅色,最后變為藍色或紅色。單看花朵素雅而小巧,注目細看,卻讓人移不開眼,感覺置身于花的海洋里。放眼望去,五彩斑斕的繡球花與蔥蔥郁郁的茶山交相輝映。藍天白云下的鄉村風光,安靜又美好

5. 鄉村記憶館建設標準

人間盛夏六月天,民俗文化展新顏。2020泰順“六月六”文化旅游節在筱村鎮北坑村開幕。本次活動以“民間民俗·多彩浙江”為主題,旨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多方位展示我縣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助推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

四方賓客通過觀看“六月六”禳神節宣傳片,禳神鼓、最美畬歌、提線木偶戲、紅粬工藝展示、六六大順福宴等民俗文化表演,游覽荷花基地、廊橋記憶館等活動內容,深刻了解了泰順民俗的傳統文化魅力。泰順“六月六”禳神節,是一項祈愿村境太平、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五谷豐登的祈福活動。泰順禳神節源于唐末,興盛于明代,主要祭祀地方神祗:每年農歷六月,在泰順筱村、泗溪、三魁、龜湖、大安等地都會舉行廟會盛典,歷時七天左右,在浙南傳統民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來,泰順以民間信仰文化傳承、非遺創新、鄉土文化挖掘等方式,不斷深化打造泰順旅游新IP,成為泰順新型鄉土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禳神節活動的連續舉辦,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了優秀民間民俗文化,充分發揮了民間信仰助推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

6. 鄉村記憶博物館

欒川牛堡文化園不收門票。

我們來到位于叫河村的牛堡文化園,在門外就被院內正中的一座“木牛”建筑震撼到了,這是文化園的核心 建筑牛文化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大門,一幅木版畫解開了記者心中的疑惑:木版畫記錄了叫河在古代聲如牛哞,名為“犟河”,后因良田被毀,百姓遭殃,一戶人家的牛被神仙施法,辟地犁山,安保良田,后人奉牛為“神”——叫河與牛就此有了深厚的情誼。

7. 鄉村記憶館對聯

上聯:廟會如潮萬民齊道政策好

  下聯:盛世似錦百姓共享國澤深

  上聯:羊年廟會王家坪上彰顯龍馬精神

  下聯:良辰盛世女媧殿里飄散吉祥氣息

  上聯:廟會盡展農家富裕畫卷

  下聯:趕集凸顯鄉村改革藍圖

  上聯:喜看人歡禾秀農村一排派氣象

  下聯:盡展舞臺風韻上下一心普樂章

8. 鄉村記憶館簡介

濟南南部山區的免費景點包含了袁洪峪,臥龍池,泥淤泉,玉水畫廊,七彩谷景區,十八盤里的農耕文化記憶館,黃巢水庫,美女瀑布,藥鄉國家森林公園,子房洞,藕池村,外石村,王府池子,白云洞,西老泉等;

十八盤里的農耕文化記憶館

盛夏時節,尋找一個幸福寧靜的鄉村,莫過于高而十八盤村。位于18樓高而辦事處最南端,與泰安交界。這里的夏天,沒有喧鬧,沒有過度的雕琢,沒有炫目的奢華,只有清涼,沁人心脾,只有靜謐,溫婉動人。風景優美,十八盤并不獨特,但有一座農耕文化記憶博物館,但卻是南山唯一的一座。在這個自建能“讓老人撫平濃濃的鄉愁,讓中年人找回童年的回憶,讓年輕人明白生活的不易”的農耕文化記憶館,陳列了100多件農具和農業日常用品,原汁原味展示了山區農民在各個時期的生活方式。

黃巢水庫位于泰山和柳埠南的陰影下。俗稱“三龍潭”水庫。1972年竣工,拱壩高40米,庫容526萬立方米。沿公路環山而行,一路慢慢開去,一路被青山綠水環繞,遠處高聳的山峰在霧氣中,水波茫茫,景色壯觀。

黃巢水庫

9. 鄉村記憶館外部效果圖

東楮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天溫暖,秋季涼爽,是最適合人類居住、休閑度假的地方。風景區主要以濱海休閑類、民族風情類、歷史文化類為主,景區分為海草房觀賞園、鄉村記憶館、趕海釣魚體驗區、浪漫沙灘休閑區、海釣采摘體驗區、海洋牧場體驗館、漁家樂特色餐飲區、海草房住宿體驗等幾大特色體驗項目和人文歷史資源。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