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大慈閣(保定大慈閣簡介)

1. 保定大慈閣簡介

1. 保定大慈閣簡介

過去就有老話說"保定是北京的南大門",如今有了現代化的交通,北京與保定之間的距離更是近了。坐動車到北京只要一個小時,自己開車走高速到北京也就是一個來小時。

保定離北京很近又號稱古城,有許多的名勝古跡,保定直隸總督署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總督衙署建筑群,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古蓮花池位,始建于元朝初年(1227),原名香雪園,是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園林之一,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慈閣位于北大街南端,又名大悲閣,其始建年代,據《保定府志》載,宋淳右十年(1250年)大慈閣為蒙古河北東西路都元帥張柔所建。近年來保定的建設突飛猛進,保定市在市容建設上又增添了許多的靚麗美景,人們在茶余飯后又多了些鍛煉和休閑的好去處。

2. 保定百年大慈閣多少錢

2. 保定百年大慈閣多少錢

由于疫情的原因暫時不修了。保定城隍廟路屬于蓮池區。

城隍廟路北起市府后街,穿過市府南街,南至西大街,西邊是永北小區和永華園小區,東邊是紫河套小區。

城隍廟街社區居委會始建于1952年,因與城隍廟為鄰而得名,坐落在城隍廟街27號,轄區面積共計2.1萬平方米,東至蓮池南大街,西至城隍廟街,南至西大街,北至市府后街。城隍廟街社區分紫河套小區南北片,居民樓25棟,1052戶,2400余人,設樓院長17人。設社區書記兼主任一名,副書記兼副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勞動保障2名,公益員一名。社區黨支部在冊黨員33名,注冊志愿者200余人。

城隍廟街社區與雙彩街社區、市府前街社區、法院街社區、東元寶胡同社區、金昌東社區、青東巷社區、帥府胡同社區、新華村社區、軍學胡同社區相鄰。

城隍廟街社區附近有保定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紀念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大慈閣等旅游景點,有保定鐵球、保定面醬、窯上花卉、保定名吃白肉罩火燒、槐茂醬菜等特產。

3. 保定大慈閣開放時間

不能買,建筑質量一般,墻壁有脫落情況,個別地方的水泥墻用手使勁一捏就碎的現象,門窗好多變形的,后期維修困難大,費用多。

4. 保定大慈閣簡介穿行樓

保定市的裕華路呈東西走向位于二環以內,西起建華路的保定站東廣場,東至東二環的客運中心。后期將有東延至保定東站的規劃。

裕華路是橫貫保定蓮池區城區中心的一條交通干道,是國內最早的裕華路。明代、清代、民國時期一直是保定市(府)主干道。

1951年省會保定合并拆通拓寬提法司街、炮臺街、光園街等一些迂回、曲折、狹窄的小型街道而成,取其富裕繁華之意,故名裕華路(最早的裕華路)。西起建華大街保定站東廣場,東至東二環保定市客運中心,全長約6公里,為古城保定重要文物聚集地,見證了保定曾經作為河北省會的歷史。

保定老城以明清文化最為著名,而老城中的亮點則是裕華路,她集中了保定市區90%以上的文物古跡,是保定文化的集中體現。

裕華路在保定古城區也是繁華的文化中心和商業中心,華創國際廣場(原河北影劇院)、保定市人民體育場(原省體育場)、商業大廈、總督署購物廣場、保定商場、鐘樓商廈、郵政大樓、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鐘樓、大慈閣、保定天主教堂等這些人們熟知的古跡等都在這條路上。

5. 保定大慈閣老照片

風格特色如下:大慈閣坐落?保定老城區,始建于北宋?間,保存完整,據?當?建廟是為了軍事瞭望,可見當年保定府的軍事地位。后來香火鼎盛逐漸發展當地佛教圣地。古跡存完好,占?大約4000平米左右。斑駁的外墻依稀記載這當?的輝煌。

6. 保定大慈閣簡介資料

保定大慈閣有半天的時間就能參觀完。

大慈閣位于保定市裕華路,西與古蓮花池緊鄰,是歷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古建代表作和古城保定的象征。大慈閣由元代蔡國公張柔創建(始建于公元1227-1232年),原名大悲閣,為保定古八景之一,史稱“市閣凌霄”,它的雄偉壯觀可稱“高可數十丈,數十里外,遙望層閣丹碧若霞”。現存的大慈閣是清乾隆年間遭受火災后,多次重修的建筑。

大慈閣占地3440平方米,文物建筑面積800平方米,現存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大慈閣、方丈院和關帝廟。過天王殿,鐘樓、鼓樓峭然對峙,二樓高度、造型相同,各通高10.9米,其建筑形式為重檐歇山;施十字脊,分上下兩層。北面是聳立在4.6米高石基上的主體建筑。

大慈閣通高25米,重檐三層,歇山式布瓦頂,底層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后均施六抹格扇門。移目閣內,觀音菩薩矗立于蓮瓣須彌座上,神態安然。二、三層皆面闊三間,進深一大間,閣內藻井、檁枋均繪旋子彩繪,四周作圍廊,依欄鳥瞰,市井民宅歷歷在目。登上三層,憑窗極目,西部郎山隱隱諸峰,盡收眼底。前人贊美大慈閣的詩有:“遼海依依見,堯山隱隱橫”、“燕市珠樓樹梢看,祗(去點)園金閣碧云端”等名句。

大慈閣背后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關帝廟,原名“漢壽亭侯廟”,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一大間,為歇山式建筑,前置卷棚。因其座南面北,故稱倒座關帝廟,在全國罕見。

大慈閣內尚存四通石碑,分別記載自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以來多次修繕大慈閣的經過,是研究大慈閣的寶貴資料。

7. 保定大慈閣簡介和歷史

保定古時候叫上谷、保州、靴城、保府。

1、上谷:上谷郡始建于戰國燕昭王姬平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為燕國北長城的起點。

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擁軍都俯視中原,東扼居庸鎖鑰之險。

2、保州: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清苑為宋太祖趙匡胤祖籍,又為北宋軍事重鎮,故于清苑縣治所設保塞軍,因此時地處宋遼交界之地,置保塞軍和保州,故取保衛邊塞之意為名。

3、靴城:由于保定地理位置緊鄰京城,為軍事要地,是京城立都的重要保障,軍防所需,早在明代根據地形條件,將城池就由“土城”改為“磚城”,形成似“靴狀”的平面輪廓,故有靴城之稱。

4、保定府:始建于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李繼宣知保州,筑城關、浚外濠、葺營舍、疏一畝泉河、造船運糧,保州始成都市。

元明時成為拱衛京師的重鎮,清保定府為直隸總督駐地。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是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關,南達九省,畿輔重地,都南屏翰”之稱。

今保定之名意為“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來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

清代,保定為直隸省省會,是直隸總督駐地,自1669年至1968年的近三百年間,長期為河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以及中國的區域性政治中心 ,新中國成立后也兩度為河北省省會 。

保定以前叫什么名字 保定古時候叫什么

保定也是傳說中堯帝的故鄉,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是歷史上燕國、中山國、。

保定市境內文物古跡眾多,如古蓮花池、大慈閣、直隸總督署、清西陵等。

8. 保定大慈閣簡介圖片

最大的古城是大慈閣。

單單聽名字,很多人以為大慈閣只是一座樓閣,其實不然。大慈閣是一座有著近八百年歷史的禪院,并且還是歷史上保定市區中最高大的一座古建筑。

大慈閣的歷史還要從七八多年前的南宋時期說起。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北方重鎮保州還在金朝的統治之下,這一年是金正大四年。

元都總管、保州都元帥張柔主持重建因戰爭兵火被毀的保州城,始建于宋代的古剎真覺禪寺也得到重建。隨著真覺禪寺與保州百姓的再次相見,真覺禪寺中的大慈閣也拔地而起,不過那時的大慈閣主要功能并非供奉佛祖,而主要用于軍事瞭望。“遼海依依見,堯山隱隱橫”便是古人對保州城內這座巍巍高閣最完美詮釋。

9. 河北保定大慈閣全景圖

保定市附近有 慈云禪寺, 清真女寺, 關帝廟, 大慈閣, 真覺禪寺, 岳王廟, 報國禪院, 保定城隍廟, 伽藍財神殿, 龍王廟, 普偈寺, 靈慧寺廟, 龍潭寺, 黑風楊祖, 南溝頭清真寺, 三義宮, 西慈航寺 等。縣市有鳳凰山大佛光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高碑店開善寺,閣院寺位于河北省淶源縣,保定觀音寺位于保定市東北15公里的清苑縣,廣華寺位于淶水縣,高碑店百國極樂寺,大善國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