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邯鄲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位于武安市磁山二街。從博物館陳列可以看出,以陶質平底盂、鳥頭形支腳為特點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鏟、磨盤、磨棒為特點的農耕和脫粒工具,以長方形坑穴為特點的糧食窖穴,以陶、石器組合物為特點的祭祀或原始宗教遺跡等,構成了磁山文化的豐富內涵。磁山文化,是一種以筒形直壁盂和鳥頭形支腳為特征的考古學文化,大體處于新石器時代早期階段,分布于太行山東麓的冀南豫北地區,因最早發現于武安市磁山遺址而得名。
磁山文化遺址,位于武安市磁山村東1公里南洺河北岸的濱河臺地上,北距武安城區17公里,總面積約14萬平方米,1972年興修水利時發現,1976年以來經多次發掘,揭露面積約7000多平方米,發現有房基、灰坑及成批的糧食窖穴等,出土陶器、石器、骨蚌器等文物5000余件,還發現大量走獸、飛禽、魚蚌、家畜、家禽和黍、粟、榛子、小葉樸、碳化胡桃等動植物標本,經測定其年代最早達8000年以上。其中原始農業、飼養業和地下儲糧技術的發明,尤其是農作物黍、粟和家雞遺骸的發現,堪稱遠古時期的震世絕響,在我國乃至世界文明進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初建于1994年,新館由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2007年在磁山遺址旁興建,以“弘揚磁山文化,展示華夏文明”為宗旨,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科學研究等多功能為一體,占地33畝,建筑面積8366平方米。展廳一二層為基本陳展,三層為臨時展廳?;娟愓狗譃椤绑@世發現”“文明之光”“時代新篇”三部分,館藏文物300件(套),運用圖片、實物、模型、音像等形式,全面展示了遠古時期磁山文化的文化內涵、生活奧秘和創新成就,創造了承前啟后的輝煌,開創了農耕文明的新紀元。
2. 邯鄲磁山文化博物館哪天開放
山東煙臺磁山地質博物館不要門票。
該館位于磁山省級地質公園內,是一處以展示磁山地質地貌特色、宣傳地質科普知識為主題的展覽館,占地面積9482平方米,建筑面積2940平方米,其中展陳面積約1200平方米。館內共設7個展陳單元,分別為磁山地質構造、磁山地質遺跡、宇宙與地球、磁山地貌景觀、磁山礦產資源、礦物與寶石、地震災害等單元。
3. 邯鄲磁山文化介紹詞
邯鄲是河北省省轄市,是國務院批準具有地方立法權的18個較大的市,素稱河北省的南大門。
邯鄲位于河北南端,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西依太行山脈,東連華北平原,北連邢臺、南毗安陽。邯鄲有8000多年文明史,3100年建城史,158年建都史。要知道,這里是世界上第一粒粟的故鄉,還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出生地和成長地。邯鄲在文化上的高潮基本上是從戰國到晉,期間成語廣傳,人才輩出,才子和美人都是邯鄲的標簽,所以有“燕趙多豪杰,燕趙多美女”的傳言。
在悠遠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邯鄲孕育出多條文化脈系,是一座歷史繞不開的城?!皣覛v史文化名城”邯鄲,早在73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堪稱文物大市,現有1500處文物點,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7處,市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達300多處。綿綿7000多年的歷史鑄造成了邯鄲八大歷史文化層次————磁山文化、趙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廣府太極文化、夢文化、磁州窯文化、成語典故文化和現代革命文化。
4. 邯鄲磁山文化博物館
1邢臺
邢臺市,古時簡稱“邢”,河北歷史文化名城。
邢臺有3500年建城史,600年建都史,是中國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區之一。早在五萬至十萬年以前,這里就有人類棲息繁衍,是仰韶文化發源地之一。
歷史上,這里經歷了四次建國、五次定都。“邢”素有“襄國故都、邢國故地、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譽,商朝君主祖乙曾遷都于此。悠久的歷史中涌現出明君柴榮、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名相魏征、宋璟,元代科學家郭守敬、劉秉忠等歷史名人。
邢臺市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
2邯鄲
邯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據專家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
邯鄲二字作為地名兩千年沿用不改,是中華地名文化的特例。冀南皮影是邯鄲市第一個晉級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
邯鄲十大文化脈系是指女媧文化、磁山文化、趙文化、鄴城文化(曹魏建安文化)、石窟文化、夢文化、磁州窯文化、廣府太極文化、成語典故文化、紅色革命文化。也有學者提出了邯鄲十三大文化脈系的說法,即在此基礎上增加先商文化、運河文化、大名府文化三條脈系。
3正定
正定,古稱常山、真定,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并稱“北方三雄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也是百歲帝王趙佗、常勝將軍趙云故里。截至2010年正定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
歷史在正定留下了許多遺跡,隋、唐、宋、元、明、清、民國,歷代建筑都有遺存。
著名的古建筑專家梁思成先生來到正定考察后,稱贊它為中國古代建筑的博物館,被譽為“古建藝術寶庫”。
4定州
定州,河北省十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山文化的主要發祥地。
定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深刻影響著景德鎮的制瓷工藝。
定州貢院,是我國北方目前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封建社會選拔秀才和貢生的考場。
定州文廟,是河北省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的文廟建筑。定州塔,原名開元寺塔,是中國現存最高大的一座磚木結構古塔,有“中華第一塔”之稱。
5. 邯鄲磁山文化遺址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AAAA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晉冀魯豫革命紀念館),是按照黨的七大精神,為紀念犧牲在晉冀魯豫邊區的八路軍總部前方…
129師司令部舊址AAAA
129師司令部舊址129師司令部舊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涉縣城西5公里的赤岸村,由129師司令部舊…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AAAA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暨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舊址,位于河北省涉縣赤岸村。抗日戰爭爆發后,-、-率領八路軍…
大名縣直隸省立第七師范紀念碑
大名縣直隸省立第七師范紀念碑位于大名縣大名鎮京府大街(育才路)43號河北大名師范學校院內,建筑占地面…
山底村抗日地道戰遺址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位于太行山南麓鼓山腳下,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義井鎮山底村。山底抗日地道是由該村…
邯鄲市博物館
邯鄲市博物館坐落在市區中心中華大街中段,與“趙武靈王叢臺”相望,氣勢雄偉壯觀。1999年10月被河北…
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
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位于武安市西南的磁山鎮,該館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展出出土文物1100多件,遺址…
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舊址
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位于涉縣遼城鄉石門村蓮花山下
6. 邯鄲磁山文化屬于哪個時代
仰韶文化不是最早栽培粟 。世界上已知最早種植粟的考古學文化是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指分布于中國華北地區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在河北省邯鄲市武安磁山發現而得名。磁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源頭之一,也是夏族的源頭之一。磁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陶盂及陶支架、石磨盤及磨棒。據碳14法測定年代,距今約8000年至7600年前,與1977年在河南省新鄭裴李崗村發現的裴李崗文化的年代大體相當。磁山文化的陶器均為手工制作,用泥條盤筑法和捏塑法成型,絕大部分屬于夾砂紅褐陶,少部分為泥質紅陶,以素面為主,燒成溫度在700~930℃左右。
磁山被譽為是世界上糧食粟、家雞和中原核桃核桃的最早地。粟、家雞和核桃三大發現。磁山文化改寫了世界粟作農業、家雞馴養和核桃產地的歷史??脊耪J為,磁山文化是粟文化的代表之一。
磁山文化代表了北方旱作農業中的谷子文化,在研究中國古代農業起源時,兩者缺一不可。將中華文明上溯到8000年前,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是邯鄲十大文化脈系之首,是東方文明發祥地之一。
7. 邯鄲磁山文化介紹詞200字
南洺河
磁山遺址又稱磁山文化遺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東約1公里處的南洺河北岸臺地上,東北依鼓山,距武安城17公里,是中國最初發現的一種新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距今約10300年,突破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磁山遺址出土的家雞骨骸是已知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家雞骨骸,比原來認為的世界最早飼養家雞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考古學上定名為“磁山文化”,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邯鄲磁山文化圖片
? ? ? ? ?目前,邯鄲共有8家國家級博物館,其中一級館1家、二級館3家、三級館4家。
? ? 邯鄲市博物館
河北省內有3座國家一級博物館,邯鄲市博物館占其一。邯鄲市博物館新館于2020年11月13日正式開館。? ? ? ? ? ? ? ? ? ? ? ? ? ? ? ? ? 邯鄲市博物館館藏文物數萬件,藏有新石器時代早期磁山文化遺址文物、先商文物、先秦兩漢趙國文物、邯鄲境內佛造像和各個時期磁州窯精品文物等。
? ? ? ? ?它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和現代化的陳列手段,描繪出邯鄲文化在中國歷史中的發展過程,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讓普通民眾了解更多的考古知識和歷史事實。
9. 邯鄲磁山文化介紹
邯鄲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邯鄲是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春秋早期見于史籍,戰國時期是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早在7300多年前,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磁山文化。
磁山先民們就在這一帶建立了自己的家園,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磁山文化”。邯鄲興于殷商后期,繁榮于戰國和秦漢時期。先屬衛后歸趙,戰國時為趙國都城,雄踞中原,為戰國七雄之一。
它將中原農業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融為一體,構筑了趙文化豪放粗獷、慷慨悲歌的思想基調。漢代末期,曹操攻下鄴城后,修城擴地,使其成為北方軍事和政治中心。
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六個朝代相繼在此建都。唐朝時期,邯鄲境內的大名府逐漸崛起,成為“河北重鎮”、“畿輔八府之首”,宋代又晉升為京都開封的陪都。
由此成為黃河以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伴隨著京漢鐵路的通車,邯鄲再度復興,使冀南的區域中心又回到了邯鄲城。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邯鄲真正走向復興。
成為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為邯鄲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邯鄲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解放后,黨政府在恢復和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
也十分重視對歷史文化的發掘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為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邯鄲歷史悠久,留下豐富的文化底蘊,主要有以趙王城、武靈叢臺為象征的古趙文化。
以“曹魏三臺”和南北響堂為代表的魏齊文化和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重要代表,磁山文化遺址。邯鄲還是全國著名的成語之鄉,擁有許多歷史典故。
革命戰爭年代,也做出了巨大貢獻,現保存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八路軍129師司令部等革命歷史遺址。2018年6月13日,邯鄲市入選2018年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