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銅山湖酒業有限公司,銅山湖服務區屬于哪個市

1,銅山湖服務區屬于哪個市

銅山湖服務區屬于河南省駐馬店市。銅山湖服務位區位于新陽高速171公里處,與許廣高速交匯,是一個獨具特色的新型多匝道服務區。坐落于國家AAAA級森林公園—銅山湖旅游區旁。南距滬陜高速公路9公里,北距京港澳高速公路65公里,占地面積130畝,建筑面積6417平方米,隸屬河南交投服務區管理有限公司,是積餐飲、住宿、購物、停車、加油、加水于一體的多功能服務的服務區。銅山湖地理位置及風景名勝:位于泌陽縣城正東方30公里,是二十世紀60年代筑起的人工水庫,景區內風景秀美,幽靜怡人。銅山原名大復山,漢代名將鄧通在此鑄錢而得名。它以“險似華山,秀似黃山”被冠以“小武當”之稱,“南朝金頂,北謁銅峰”的美談流傳至今。銅山風景名勝區分銅山、銅山湖、云霧峰三個部分,總面積74平方公里,海拔681米。景區融匯山巒、湖水、島嶼、潭瀑、洞穴、寺廟、革命遺址、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風景名勝資源。集“雄、險、奇、秀”于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和,以“一山、一水、一寺、一圣地”構成了完整的風景名勝體系。

{0}

2,銅陵市公交車時間班次

  線路 起 止 站  沿 途 停 靠 站  首末班時間  1路  楊村→橫港  新苑小區、瓜果市場、火車站、五松山賓館、銅官山區法院、科發賓館、皖江游園、楊家山、布衣市場、世界花園、金口嶺、金苑小區、第三人民醫院、八一二隊、駕訓隊、林場、白鶴道班、白鶴村、發電廠、造紙廠、星原鍋爐廠、磷銨廠、二基站  楊村  首班:5:45  末班:21:20  2路  二院→機廠  獅礦住宅區、東郊、綠云山莊、螺螄山廣場、商南(商北)村、田家炳小學、銀河飯店、二院門診部、科發賓館、銅陵飯店、江南鞋城、體育館、銅冠商業廣場(電教中心)、銅莊小區、世界花園、絲綢廠、銅材廠、掃把溝派出所  獅礦住宅區  首班: 6:20  末班:18:05  3路  東村→縣城北  人民醫院、中醫院、銅陵飯店、江南鞋城、工  人醫院、第十中學、有色公司、安工學院、井湖路、臨湖廣場、井湖大市場、縣醫院  銅陵縣  首班: 6:00  末班:20:50  4路  長江路→獅子山  中醫院、科發賓館、銅官山區法院、五松山賓館、火車站、交通指揮中心、北京中路、石城醫院、公安醫院、華源公司、謝家垅、精達集團、車管所、獅子山區政府、立新、西湖鎮、雙飛汽配、紅星水暖、小農場、第五中學  長江路  首班: 5:50  末班:21:00  5路  楊村→碎石嶺  新苑小區、瓜果市場、火車站、五松山賓館、銅官山區法院、科發賓館、皖江游園、有色地質隊、職業技術學院、銘浩制衣、銅山村、八一二隊、小倪村、大倪村  楊村  首班: 6:00  末班:17:00  6路  公交總公司→掃把溝  銅陵大市場、看守所、東郊、綠云山莊、螺螄山廣場、4路總站、銅陵飯店、江南鞋城、工人醫院、第十中學、天橋市場、錦湖園小區、銅化新村、金山西路、一冶、金山路小學、金隆、新民村  公交公司  首班:5:40  末班:20:00  7路  楊村→橫港  新苑小區、瓜果市場、火車站、五松山賓館、育才路、工人醫院門診部、工人醫院、第十中學、天橋市場、錦湖園小區、銅化新村、金山西路、俞家村、金鵬染料、鈦白粉廠、奧瑪化工、隆門白肉市場、建華窯廠、英才學校、六國化工、三水廠、磷銨廠、二基站  楊村  首班: 5:40  末班:20:35  8路  長江路→鳳礦  公交車暫時停開  暫時停開  9路  楊村→大通鎮  新苑小區、瓜果市場、火車站、五松山賓館、育才路、工人醫院、體育館、銅莊小區、豐收門、楊家山、有色地質隊、職業技術學院、省汽貿、銘浩制衣、國定駕校、順達汽貿、林場、白鶴道班、白鶴村、儲氣站、古圣村、海螺公司、山水之門、海螺新線、新建小區、新建叉路口、瀾溪山莊、大通新區  楊村  首班 5:40  末班 20:00  10路  車管所→瑤海家俱城  學士路、中南銅都美居、東郊、頤壽山莊、人防辦、銀河飯店、二院門診部、銅官山區法院、育才路、工人醫院、銅都廣場、銅冠商業廣場(電教中心)、銅莊小區、世界花園、金口嶺、金苑小區、肉聯廠  車管所  首班:6:30  末班:18:00  11路  金昌冶煉廠→皖江游園  安工分校、縣城北、觀湖廣場、湖東路口、市行政中心、天橋派出所、第十中學、工人醫院、金牛商場(江南鞋城)、銅陵飯店、中醫院、有色地質隊  金昌冶煉廠  首班: 6:10  末班:18:30  12路  省汽貿→西湖鎮  職業技術學院、有色地質隊、皖江游園、科發賓館、二院門診部、銀河飯店、北京中路、石城醫院、公安醫院、華源公司、謝家垅、精達集團、車管所、獅子山區政府、立新  省汽貿  首班:6:20  末班:18:00  15路  東村→焦化廠  人民醫院、筆架山廣場、中醫院、義安大廈、四醫院、楊家山派出所、淮河路、銅冠商業廣場(電教中心)、銅冠花園、銅鋼公司、首創水務、世界花園、絲綢廠、煤氣儀表廠  東村  首班: 6:22  末班:17:58  17路  銅陵學院→平頂山  歐風城、中級法院、皖森家私、極度酒業、新城花園、玉成集團、新苑小區、瓜果市場、火車站、五松山賓館、育才路、工人醫院、金牛商場(江南鞋城)、銅陵飯店、皖江游園、楊家山、郊區政府、露采市場  平頂山  首班: 6:00  末班:18:30  18路  映湖山莊→公交總公司  安工學院、有色公司、第十中學、工人醫院、育才路、五松山賓館、火車站、瓜果市場、新苑小區、謝家垅、精達集團、車管所、獅子山區政府、立新、西湖、十一中  公交總公司  首班: 6:00  末班:17:45  19路  東村→銅陵學院  人民醫院、螺螄山廣場、商南(商北)村、田家炳小學、人防辦、北京中路、石城醫院、公安醫院、華源公司、謝家垅、萬泰翡翠城、中級法院、皖森家私、極度酒業、華源麻業、銅能公司、市公安局、歐風城  東村  首班: 6:40  末班:18:00

{1}

3,老八縣的簡介

豐縣又名鳳城縣,徐州市下轄縣,位于江蘇省徐州市西北部,東與銅山區、沛縣相連,北與金鄉、魚臺縣接壤,南與碭山、蕭縣毗鄰,西接單縣。處于淮海經濟區中心地帶和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豐縣古稱豐邑、秦臺、鳳城,相傳遠古時代曾有鳳凰落于豐城而得名。豐縣歷史悠久、資源富集,有“先有徐州后有軒,惟有豐縣不記年”一說。是漢高祖劉邦家鄉、又是張道陵家鄉,有“漢高故里,古宋遺風;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天師故里”的美譽。豐縣境內主航道復新河為六級航道,與湖西京杭運河相通,相距40公里。沛縣沛縣,又名沛澤縣,徐州市下轄縣,位于江蘇省徐州市西北部,東靠微山湖,西鄰豐縣,南接銅山區,北接山東省魚臺,處于淮海經濟區的中心部位和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因古有“沛澤”而得名。沛縣水脈縱橫,是濱湖之城、綠色之都,沛城東距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不足5公里,擁有62公里湖岸線、400平方公里湖面。沛縣歷史悠久、資源富集,是劉邦故里、大漢之源,素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美譽。是首批全國文明縣城,是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2014年,沛縣綜合實力居中國百強縣第58位,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躍居第56位,2014年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縣排名第77位。蕭縣蕭縣別名龍城、畫都,古為蕭國都城,位于安徽省東北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之交,東接徐州,南臨淮北,北倚微山湖,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徐州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亦是一座快速崛起的現代化中等商貿旅游城市。蕭縣“城形爭南北諸朝,風氣兼東西兩楚”。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建城史。地處中原文化、東夷文化的交匯區,是漢文化、孝道文化、酒莊文化、陶瓷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故里,誕生了墜子戲、龍城畫派。蕭縣被稱為國畫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截至2015年有書畫家4萬余人,有省級以上美術家協會會員400余人,有劉開渠、朱德群、王肇民、卓然、薜志耘、陳明新、郭公達等書畫名人。蕭縣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葡萄之鄉、中國防腐蝕業第一縣、中國曲藝之鄉、省級文明城市、擁有4A級景區——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有“一孝、一畫、一峪、一碗湯”四個旅游品牌。碭山碭山,宿州市轄縣,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東連本省蕭縣,由南到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毗鄰;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相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接壤。碭山東距徐州市84公里,[1]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碭山雄峙于前,黃河襟帶于后,古為汴京齒唇,徐淮門戶,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沖之稱。今是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徐州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碭山歷史悠久、資源富集,自秦置碭郡,至今已有2227年建城史。是“中國武術之鄉”、“中國嗩吶之鄉”、“中國長壽之鄉”,是后梁開國皇帝朱溫故里,有齊白石、傅友德、申屠、劉墉等歷史名人。碭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譽,被稱為“中國酥梨之鄉”、中國西甜瓜之鄉、“中國武術之鄉”,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綠化工作先進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1],是國務院公布的對外開放縣,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縣”。擁有“碭山嗩吶”和“碭山四平調”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銅山區銅山區,隸屬于江蘇省徐州市,北部與山東省微山縣、棗莊市為鄰,南部與西南部接安徽宿州市、靈璧縣,東部與邳州市、睢寧縣交界,西部與蕭縣、豐縣、沛縣毗鄰。銅山區古稱彭城郡,因境內微山湖中銅山島而得名。據史料記載,徐州東北八十里曾產銅,巖石上都是綠銹,巖頂有大石數丈高,好像是一座被挖掘出來的山,以此取名為銅山。[1]銅山區地處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古有“五省通衢”之譽,今有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五通匯流”之便。[2]銅山區內的徐州高新區為蘇北首個國家級高新區[3],區內有懸水湖、呂梁山風景區、漢王拔劍泉、彭祖故里、楚王山漢墓群、千佛洞等旅游景點,有彭祖、李煜、張昭等歷史名人。銅山區是徐州的科技、通信和對外貿易中心,徐州特大城市重點建設的城區,也是江蘇省創新型試點區。[4]2015年,銅山區綜合實力位居中國市轄區第33位,繼續保持蘇北第一,被譽為“蘇北第一區”。[5-7]邳州邳州隸屬于江蘇省徐州市,古稱邳國、下邳、東徐州,位于蘇魯交界,東接新沂,西連徐州市銅山區、賈汪區,南界睢寧縣,北鄰山東省蘭陵縣。1992年撤縣建市。邳州歷史悠久,境內大墩子文化遺址距今6000年,是江蘇文明最早的起源之一。境內有邳州市艾山風景名勝區、沙溝湖水杉公園、國家銀杏博覽園、小蘿卜頭紀念館等旅游景點。邳州的城市精神是“昂揚向上、堅韌挺拔、心無旁騖、精誠團結”。2014年,邳州在全國百強縣位居第46位[3],競爭力等級為A+級。[4]在中國最具競爭力百強縣位居第38位,在中國縣域成長競爭力位居第19位。邳州發展的目標是東隴海產業帶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新興工貿城市,京杭運河沿岸具有水鄉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的生態宜居城市。睢寧縣睢(suī)寧縣,名字由水系睢水取“睢水安寧”之意而得來。江蘇省徐州市轄縣,位于徐州市東南部,西北部與東部分別與徐州市銅山區和宿遷市宿城區、宿豫區接壤,北部與邳州市毗鄰,南部與西部和安徽省泗縣、靈璧縣相連。睢寧縣處于徐連經濟帶的中心區域,是徐州都市區“一城兩翼”的重要一翼。設有一個省級開發區,五大工業園區:寧江工業園、八里金屬機電產業園、臨空產業園、現代農業示范區、桃嵐化工園。徐州觀音國際機場位于睢寧縣境內,京滬高鐵徐州至上海段輔助通道—徐宿淮鹽城際鐵路在睢寧過境設站,這將使睢寧縣步入高鐵時代,進一步的融入”長三角經濟圈”。睢寧縣有水月禪寺、白塘河濕地公園、云河公園、岠山風景區等旅游景點。宿遷宿遷,江蘇省省轄市,位于江蘇省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也是淮海經濟圈、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宿遷是江蘇省最年輕的地級市,2014年國民生產總值(GDP)達到1930.68億,位列中國地級以上城市百強。宿遷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古稱下相、宿豫、鐘吾,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北倚駱馬湖,南臨洪澤湖。宿遷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黃河、長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于此,贊嘆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宿遷境內有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及乾隆行宮遺產點、項王故里、駱馬湖、洪澤湖濕地等著名旅游景點。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1]、中國金融生態市、聯合國環保節能新型示范城市。宿遷是中國酒都,洋河雙溝兩大名酒出產于此。2012年8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酒業協會授予宿遷“中國白酒之都”的稱號。

{2}

4,江蘇省一共有多少個地級市

江蘇,中國華東地區省份,長江三角洲區域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經濟發達省份,是我國的經濟強省、教育強省和人才強省。江蘇省全省總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全國排名第24名,轄13個地級市。截至2018年末,江蘇省常住人口8050.7萬人,是中國人口密度第1大省。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一核算,2019年江蘇省完成的名義GDP為99631.52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實際增長6.1%——經濟總量繼續僅次于廣東省,在全國排在第二位。江蘇省共轄13個地級市,這十三個地級市分別是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揚州、徐州、泰州、南通、鎮江、淮安、宿遷、連云港和鹽城。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城、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國家物流樞紐,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 。南京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之稱。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 。截至2018年,南京各類高等院校66所,其中111計劃高校9所及學科25個,僅次于北京;211高校8所、雙一流高校12所、兩院院士81人,均穩居中國第三;全球科研城市50強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12、中國第3。蘇州蘇州,簡稱“蘇”,古稱吳、姑蘇、平江府,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游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蘇州是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歷史,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蘇州園林是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9個古典園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大運河蘇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蘇州被世界遺產城市組織授予了全球首個“世界遺產典范城市”稱號。無錫無錫,江蘇省地級市,簡稱“錫”,古稱新吳、梁溪、金匱,被譽為“太湖明珠”。無錫位于江蘇省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平原。北倚長江,南濱太湖,京杭大運河從無錫穿過;境內以平原為主,星散分布著低山、殘丘;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熱量充足。無錫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無錫文化屬吳越文化,無錫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無錫有黿頭渚、靈山大佛、無錫中視影視基地等景點。常州常州,江蘇省轄地級市,地處江蘇省南部,長江下游“金三角”中心;北瀕長江,東臨太湖,西倚茅山,南扼天目山麓;東西南北分別與無錫、蘇州和上海,鎮江和南京,宜興和長興,靖江和江陰緊鄰 。常州是一座有著3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常州市屬長江下游平原,兼有高沙平原和山丘湖圩,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州市有圩墩新石器遺址、春秋淹城天寧寺、瞿秋白紀念館、中華恐龍園、天目湖等景點 。揚州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揚州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商業昌盛,人杰地靈。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是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有著“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也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在中國歷史上,揚州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自漢至清幾乎經歷了通史式的繁榮,并伴隨著文化的興盛。具體而言,揚州在經濟上有曾有過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漢中葉;第二次是在隋唐到趙宋時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時期。總體上,揚州城市的繁榮總是和整個國家的盛世重合。隋唐、明清時期的揚州財富、資本的高度集中,是整個中國乃至東亞地區資本最為集中的地區,規模最大的金融中心,其繁榮程度如同當今世界之倫敦、香港。徐州徐州,簡稱徐,古稱“彭城”,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江蘇省西北部、華北平原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連蕭縣,東臨連云港,南接宿遷,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在徐州交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徐州是華東重要門戶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醫療、會展中心,也是江蘇省重要的經濟、商業和對外貿易中心。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長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連宿州,東臨連云港,南接宿遷,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在徐州交匯,作為中國第二大鐵路樞紐,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徐州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云集中心。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被稱為“帝王之鄉”,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因其擁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跡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被稱作“東方雅典”。徐州素有“淮海之都”之稱,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長江三角洲區域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新西蘭產品中國展銷中心總部駐地 ,國際性新能源基地,有“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和“世界硅都”的美譽。泰州泰州,簡稱“泰”。南唐時(公元937年)為州治,取“國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泰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北翼,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是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吳楚越之韻,匯聚江淮海之風。千百年來,風調雨順,安定祥和,被譽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這里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儒風之盛,素冠淮南”。王艮、劉熙載、施耐庵、鄭板橋、梅蘭芳是泰州文化藝術史上的杰出代表。泰州是承南啟北的水陸要津,為蘇中門戶,自古有“水陸要津,咽喉據郡”之稱。700多年前,馬可·波羅游歷泰州,稱贊“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泰州所轄縣市(區)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百強縣,同時泰州也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南通南通,江蘇省地級市,位于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 ,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瑯、北上海,古稱通州。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東抵黃海,南望長江,與上海、蘇州燈火相邀,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 ”,被譽為“北上海” 。南通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于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因漲沙沖積成洲,南通成陸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自后周顯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辛亥革命后改通州為南通縣,1983年,撤銷南通地區,設立南通市。南通市下轄3區、2縣,代管3個縣級市,面積8544平方千米。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師范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入選“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作為中國老齡化最高的城市,南通人口平均壽命達80.71歲,百歲壽星多達1031位,2014年5月,南通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認證委員會授予全球首個“世界長壽之都”。鎮江鎮江是中國江蘇省所轄地級市,位于江蘇省西南部,中國東部沿海、江蘇南部,古時稱"潤州",民國時期為江蘇省省會。是長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和國家級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重要組成部分;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在此匯就中國"江河立交橋"坐標,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鎮江是全國聞名的江南魚米之鄉,市內有金山寺、西津渡等眾多名勝古跡,也有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鎮江境內京滬鐵路、京滬高鐵、滬寧高鐵、滬蓉高速公路、揚溧高速公路、泰鎮高速、鎮丹高速、312國道、104國道等通達全國各主要城市,長江流域第三大航運中心--鎮江港通江達海。淮安淮安位于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坐落于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境內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與揚州等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淮安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秦時置縣,境內有著名的“青蓮崗文化”遺址。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駐有漕運總督府、江南河道總督府。歷史上與揚州、蘇州、杭州并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淮安地處江蘇省長江以北的核心地區,鄰江近海,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區位優勢獨特。是江蘇省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長江三角洲北部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 淮安人文薈萃。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游記》作者劉鶚等。淮安人杰地靈。是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志的故鄉。宿遷宿遷,江蘇省省轄市,位于江蘇省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也是淮海經濟圈、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宿遷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古稱下相、宿豫、鐘吾,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北倚駱馬湖,南臨洪澤湖。宿遷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黃河、長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于此,贊嘆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宿遷境內有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及乾隆行宮遺產點、項王故里、駱馬湖、洪澤湖濕地等著名旅游景點。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金融生態市、聯合國環保節能新型示范城市。宿遷是中國酒都,洋河、雙溝兩大名酒出產于此。2012年8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酒業協會授予宿遷"中國白酒之都"的稱號。連云港連云港,簡稱“連”,古稱“海州”,江蘇省省轄市。因面向連島、背倚云臺山,又因連云港港,得名連云港。連云港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沿海,長江三角洲北翼,江蘇省東北部,山東丘陵與蘇北平原結合部。東臨黃海,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西與山東省臨沂市和江蘇省徐州市和宿遷市毗鄰,南與江蘇省淮安市和鹽城市相連,北與山東省日照市接壤。連云港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十大幸福城市、江蘇沿海大開發的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城市、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員 、《鏡花緣》《西游記》文化發源地、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首個節點城市 、絲綢之路經濟帶東方橋頭堡、 國際性港口城市、中國十大海港之一。連云港集“海”(連島海濱浴場)、“古”(海州古城、民主路老街、連云老街、六朝一條街)、“神”(花果山)、“幽”(海上云臺山)、“奇”(漁灣)、“泉”(東海溫泉),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擁的城市。素有“東海第一勝境”之稱。 這里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擁有江蘇省大面積濱海濕地、海洋灘涂,境內通榆運河、生態漁業發達,自古以來就享有“魚米之鄉”之稱。鹽城鹽城,隸屬于江蘇省,地處中國東部沿海中部,江蘇省中東部,位于長江三角洲北翼。鹽城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市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1.06萬人;其中市轄區面積4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萬人。鹽城東臨黃海,南與南通接壤,西南與揚州、泰州為鄰,西北與淮安相連,北隔灌河和連云港市相望。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物產富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鹽城是江蘇沿海地區新興的工商業城市,也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鹽城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涂、最廣的海域面積,同時也是丹頂鶴的家園、麋鹿的故鄉,在沿海灘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頂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鹽城大多數人口是歷朝江南移民后裔,因而民俗文化屬于傳統的江南文化范疇。鹽城也是淮劇主要的發源地。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