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時間軸(英國歷史時間軸最全)

1. 英國歷史時間軸最全

1. 英國歷史時間軸最全

羅馬占領

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朱利葉斯·凱撒(Julius Caesar)第一次率軍入侵不列顛

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Claudius)率軍征服不列顛

2、盎格魯撒克遜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與丹麥統治時期:公元449年~1066年

公元5世紀-9世紀:盎格魯撒克遜人移民不列顛 帶來古英語不列顛南部改稱英格蘭 開始七國時代

公元597年:圣·奧古斯丁到達不列顛,使當地人皈依基督教

公元829年:埃格伯特開始威塞克斯王朝(Wessex,西薩克遜)

公元876年:阿爾弗烈德大帝在埃丁頓之戰中擊敗丹麥維京海盜

公元832~860:肯尼斯·麥克阿爾平統一皮克特人和蘇格蘭人

公元1014年:“北海帝國” 丹麥克努特大帝兼任英格蘭國王

3、諾曼底

公元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蘭

公元1086年:發布《末日審判書》

4、金雀花

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繼承王位,金雀花王朝開始

公元1215年:英王約翰被迫簽署由封建貴族提出的《大憲章》

公元13世紀初: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創立

公元1277~1288:英格蘭征服威爾士

公元1337~1453:英法"百年戰爭"

公元1387~1394:喬叟寫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5、蘭卡斯特

公元1413年:蘇格蘭第一所大學圣安德魯斯大學成立

公元1455~1487年:約克家族與蘭卡斯特家族之間的"玫瑰戰爭"

約克王朝1461~1485

公元1477年:威廉·卡克斯頓出版印刷第一本書

6、都鐸王朝

公元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公元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并

公元1529-1536年:英國宗教改革 立新教圣公會為國教

公元1558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即位,統治英國達45年之久 創伊麗莎白時代

公元1564年:莎士比亞誕生

公元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7、斯圖亞特

公元1603年: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為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統一了英格蘭和蘇格蘭

公元1620年:對新教徒的鎮壓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號"抵達美洲

公元1640~1651年:英國內戰爆發

公元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決,克倫威爾宣布共和政體

公元1652-1654年:第一次英荷戰爭,英國取勝

公元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

公元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戰爭,英國戰敗

公元1672年:第三次英荷戰爭,簽和約恢復戰前狀態

公元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臺設立

公元1685年: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公元1688年:光榮革命 英國確立君主立憲政體

公元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

公元1688-1697年:大同盟戰爭

公元1698年:倫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公元1701-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公元1707年:英格蘭、蘇格蘭議會合并,形成"大不列顛王國"

8、漢諾威

公元1720年:南海泡沫破裂

公元1721~1742年:羅伯特·沃爾波成為英國第一任首相

公元1740-1748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公元1754年至1763年:七年戰爭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美國 加拿大 印度的控制權

公元1757年:普拉西戰役,克萊武入侵印度孟加拉

公元176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東印度公司管理法”規定 英國直接統治印度

公元1760~1830年:工業革命

公元1761年:喬治三世從私人手中買下白金漢宮

公元1770年: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并宣布英王喬治三世對其享有主權

公元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

公元1793年到1815年:七次反法同盟 及拿破侖戰爭

公元1795年:英國出兵占領南非福爾斯灣

公元1801年:合并愛爾蘭,"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成立

公元1805年:納爾遜將軍特拉法爾加海戰

公元1812-1815年:英美戰爭

公元1814年:史蒂芬森發明了火車

公元1815年:威靈頓公爵滑鐵盧戰役

公元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

公元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 而修建大本鐘;下加拿大叛亂

公元1837~1901年:維多利亞時代日不落帝國

公元1840年:《威坦哲條約》,新西蘭建立

公元1840-1842年:鴉片戰爭

公元1851年:路透社由德國亞琛遷往英國倫敦

公元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

公元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

公元1863年:第一份正式足球比賽規則在英國創立 標志現代足球的誕生

公元1867年:紅河叛亂

公元1886年:倫敦塔橋修建完成

公元1896年:北巖勛爵創立《每日郵報》

公元1899年-1902年:第二次布爾戰爭

9、溫莎王朝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公元1921年:愛爾蘭獨立戰爭

公元1922年:BBC成立

公元1928年:弗萊明發現青霉素

公元1931年:澳大利亞成為獨立國家,加拿大獲得獨立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公元1947年:印巴分治

公元1948年:倫敦奧運會

公元1952年: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公元1961年:南非獨立

公元1966年:英格蘭舉辦足球世界杯并獲得冠軍

公元1970年-1980年:北海油田開始產油

公元2012年:倫敦奧運會

擴展資料:

英國歷史始于日耳曼人與凱爾特人,亦是后來的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其源頭可追溯到羅馬統治時期。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組成,而整個英國的歷史也就是由這四個區域的歷史交織組成。

1535年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訥海戰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英國挫敗了國外天主教勢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脅,鞏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并,通過七年戰爭英國奠定日不落帝國的基礎,并獲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并。拿破侖戰爭后英國完成了日不落帝國的霸業。18世紀后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

1922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愛爾蘭北部仍留在聯合王國內,即是今天的北愛爾蘭

2. 英國早期歷史時間軸

2. 英國早期歷史時間軸

一、最原始的燈——火把

火把

自從在原始社會人類學會鉆木和燧石取火的方法,把干草松枝點燃來照明,這就是火炬,這大概就是最原始的燈了。后來,人們又把火把不斷地改進。開始時,把油脂涂在火把的外面,后又把油脂涂在繩子外面,這是摸索制造蠟燭的第一步。到了公元900年,改用細繩做芯,把油里加上石蠟制成了蠟燭。

二、真正意義上的燈——煤油燈的出現

煤油燈

人們學會用動物油和植物油以后,把油放在瓦杯或石杯內點燃,就成了最初的油燈。但有人嫌它不夠亮,就把油放在罐子里,上面再加一個玻璃燈罩。到19世紀,人們開采石油后,就出現了煤油燈。這些燈,光線雖然柔和,但燒起來有黑煙,還有點氣味,又容易引起火災。因此,改進照明技術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便成為重要的課題。愛迪生正是在這種形勢下開始發明電燈的試驗的。

三、愛迪生與電燈的發明

電燈的發明

自從發現了電以后,人們知道電也能發光,愛迪生費了他不少的心血,就光是在電燈絲方面,便遇到從鉑絲到鎢絲實驗的許許多多困難。在1879年4月,再用鉑絲的燈泡,得到了25瓦的燈光,但不久又燒斷了。

愛迪生經過反復試驗的結果,總結出玻璃泡里必須保持長期的真空狀態。于是他便將碳化棉絲裝到里面去,當他們接通電流之后,這電燈亮了。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根有效的電燈絲——于是,真正意義上的電燈發明了。

四、現代燈具的發展趨勢

現代燈具

現在科學發達,日新月異。除在生活上用來照明的普通電燈外,還有霓虹燈,弧光燈、無影燈等,更奇妙的半導體燈和原子能燈也已問世。科學家們還正在研究制造“人造小太陽燈”,將來用不著制造燈泡,只要在地面放出電磁射線,把高空里的氮氣和氧氣燒著,就能發出一團非常明亮的光,照亮好幾個大城市和周圍的村莊。

3. 英國歷史時間軸最全圖片

津始于隋朝(公元581-618年)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匯處、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作為軍事重地,于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衛合一,歸并于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衛到公元2020年,天津建城已有616周年。

4. 英國發展史時間軸

光榮革命后的英國開始挑戰歐洲頭號強國路易十四法國的霸權,連續投入兩場遏制路易十四稱霸歐洲的戰爭,即九年戰爭(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3),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之后,英國在保證歐洲大陸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時,主要通過成功的海外擴張穩步壯大力量,當1740年前后歐洲大陸局勢再度出現動蕩之時,英國返回歐洲再次抵制復興的法國稱霸大陸的野心。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和七年戰爭(1756—1763)中,英國與西班牙以及與法國之間的戰事都爆發于歐洲戰事開始之前,由此產生的結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歐洲,擴展到全世界。

英國不僅通過七年戰爭維持了歐洲大陸均勢格局的穩定,還再度摧毀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奪取了法國在北美大陸和印度的幾乎所有殖民地。

工業革命之后讓英國成為經濟強權,1815年徹底打贏第二次百年戰爭后,英國又開始自稱日不落帝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全盛時期,1938年英國及其殖民地人口達4.58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擴展資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大英帝國完成最后一次的大規模海外擴張。英國經國際聯盟的批準對原本屬于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進行委任統治。

而前德國殖民地-坦噶尼喀、喀麥隆部分地區、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納米比亞)和新幾內亞也被劃入英帝國的版圖(其實西南非洲被歸由南非管理,而新幾內亞則由澳大利亞統治)。

不過一戰之后英國在萊因蘭和二戰之后在西德的占領區就不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5. 英國歷史時間軸最全英文

一、史前時期

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南方古猿、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舊石器時代與血緣家族的演變、舊石器時代早期血緣家族的出現、舊石器時代中期、舊石器時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的產生、新石器時代近親結婚的禁止及對偶婚的產生。

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并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二、古代文明

1、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蘇美爾·阿卡德城邦的建立和統一、蘇美爾的政治結構神廟、大經濟阿卡德統治、南部兩河流域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漢謨拉比的統治、亞述帝國亞述國家的產生和演變、亞述帝國的建立、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滅亞述。

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化、楔形文字、吉爾伽美什史詩、古代兩河流域的科技、巴比倫的天文學、巴比倫的數學成就、腓尼基文明、腓尼基的興起、腓尼基發達的經濟、赫梯和古巴勒斯坦赫梯的興亡、古巴勒斯坦的統一猶太教的產生、古代印度文明、早期哈拉巴文化階級的產生和國家的出現。

四大吠陀婆羅門教的創立、列國時代的印度十六國的建立、摩竭陀國稱霸城市的再度興起、沙門新思潮佛教的產生與釋迦牟尼。

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周公制禮作樂、西周的宗廟祭祀、國人暴動與宣王中興。

三星堆文化、紛亂的東周、平王東遷、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清凈無為”的道家、孔子創立儒學、《考工記》問世、波斯帝國的興衰、波斯帝國的建立、大流士一世改革、大流士的對外政策、波斯帝國的經濟、波斯帝國的衰亡。

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國家的產生和早期王朝時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國時期的經濟社會、古王國的經濟、古王國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時期和人民起義、埃及的再度統一、中王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中王國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

中王國的滅亡、新王國的盛衰強盛的第十八王朝、新王國的冶金業和紡織業、發達的商業和海外貿易、埃赫那吞宗教改革、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爭霸、新王國的衰亡、后期埃及塞易斯王朝、后期埃及前期的經濟、波斯征服埃及、波斯對埃及的統治、埃及人民反抗。

波斯的斗爭后期、埃及滅亡、古埃及的文化早期的象形文字、圖騰崇拜到自然崇拜、宏偉的雕塑建筑和精湛的工藝、藝術、發達的天文歷法、非洲的其他文明、撒哈拉農耕社會、努比亞文化、凱爾邁文化、迦太基文明的興起、迦太基的政治制度、迦太基在北非的擴張,迦太基的貿易和探險。

歐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邁錫尼的墓葬、特洛伊戰爭、古希臘城邦、國家的出現、城邦的形成、斯巴達城邦、國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國家形成、梭倫改革、希臘城邦的繁榮、希波戰爭戰后、希臘的城邦經濟、奴隸制度的發展

。城邦民主政治的發展、希臘諸城邦的沒落、雅典的海上霸權、伯羅奔尼撒戰爭、戰后諸城邦的危機、后期希臘城邦的爭霸和衰亡、古典時期及以前的希臘文化、希臘的宗教與神話、發達的戲劇、精美的建筑和雕刻、史學的繁盛,哲學的興起。

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亞洲人的遷入、奧爾梅克文明、特奧蒂爾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2、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歐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馬其頓的興起、馬其頓王國的興盛、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達的社會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國、托勒密王朝的專制統治、托勒密王朝的衰敗、塞琉古王國的專制統治、發達的塞琉古商業。

塞琉古的手工業、塞琉古的衰亡、馬其頓時期的文化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歐幾里得與幾何學天文學和地理學的發展、哲學的進一步發展、日趨成熟的雕塑藝術、伊索寓言、古羅馬的王政時代、伊特魯里亞人、羅馬的氏族制度民主軍事制度、圖里烏改革、王政時代的結束。

早期的羅馬共和國、設立平民保民官、李錫尼一塞克斯圖法平民斗爭和新貴族的產生、征服意大利、羅馬共和國早期的社會經濟、羅馬的對外擴張、第一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侵略西班牙羅馬的行省、統治羅馬

。共和國的沒落、西西里起義、斯巴達克起義、共和時代的文化、羅馬的宗教神話和祭司羅馬的建筑藝術、樸實的歷史和哲學、強權獨裁時代的到來、米特里達梯戰爭、蘇拉獨裁龐培興起、前三頭同盟,愷撒獨裁后三頭同盟。

亞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統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修筑、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跡、” 西漢劉邦建西漢、漢武帝時代、漢匈和戰、司馬遷著《史記》。

孔雀帝國被占領的時代、旃陀羅笈多創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森嚴的種姓制度、孔雀王朝后的印度、帝國時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詩《佛本生經》、孔雀帝國時代的建筑藝術。

三、封建時期

公元元年~400年

歐洲(公元元年~400年)

羅馬帝國的建立、奧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維對內的政治制度、繁榮的“和平時代”、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興盛、從黃金時代到三世紀危機、隸農制的盛行、皇權的進一步加強、羅馬的“黃金時代”、羅馬城市和商業的蕭條。

混亂的政治、統治后期的羅馬帝國、戴電里先統治、君士坦丁大帝獨裁、扶持基督教、繼續衰弱的帝國經濟、帝國的分裂、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基督教的演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馬克西穆斯之亂、四大“蠻族”掌權。

帝國時代的羅馬文化、自然科學的發展、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發達的史學、帝國時代的法學、羅馬的文學、羅馬的建筑和雕塑藝術

亞洲(公元元年~400年)

東漢劉秀建東漢、外戚宦官專權、班固著《漢書》、蔡倫改進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三國鼎立時期的中國、亂世梟雄——曹操、建安文學、蜀國的建立、諸葛亮治蜀、孫權建吳、西晉和東晉的建立、“五胡十六國”興起。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兩晉的書畫藝術、陶淵明與田園詩、貴霜帝國的建立、開明的迦膩色伽、統治早期的薩珊、波斯帝國薩珊波斯的興起、薩珊和羅馬的戰爭、馬資達克起義、古代朝鮮箕氏、朝鮮新羅百濟建國、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古代日本繩文式和彌生式文化,邪馬臺國大和國家的興起。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發展的美洲和非洲、瑪雅文明的興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興起、阿克蘇姆國統治,東非加納王國的繁榮。

四、中世紀

歐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西歐封建關系的萌芽、日耳曼諸王國的建立、倫巴德人入侵意大利、西歐封建制的產生、克洛維創建法蘭克王國、矮子丕平篡權、查理曼帝國形成、帝國的分裂、北歐海盜海盜時代的來臨、北歐海盜的擴張。

“無骨者”伊瓦爾和哈拉爾德、北歐海盜的覆滅、發達的航海造船技術、北歐的口頭文學、 9~11世紀時期的西歐、加洛林王朝時期的法國農業、羅伯特王朝與加洛林王朝的斗爭、加佩王朝的建立與王權的式微、亨利一世統治下的德國。

俗權和教權之爭、盎格魯一薩克遜人征服英格蘭、十字軍東侵、十字軍東征的起因、克勒芒城宗教會議、十字軍第一次東征、十字軍血洗耶路撒冷、薩拉T反擊十字軍、君士坦丁堡之災、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形成、法國王權的加強、路易九世改革、腓力四世控制教權、巴黎市民起義。

路易十一統一法國、11—15世紀時期的英格蘭、諾曼底征服、亨利二世改革、《自由大憲章》的簽訂、獒國國會的出現、既特·泰勒起義、紅白玫瑰戰爭、英法百年戰爭、百年戰爭的爆發、竟雷西戰役、二十年的和平、圣女貞德、酉年戰爭的結束。

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菲特烈一世侵略意大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開始、漢薩同盟的建立、媛尼斯和佛羅倫薩共和國、西班牙基督教王國的興起、暴死病黑死病的泛濫、黑死病的傳播路線、黑死病之后的歐洲經濟、黑死病的長期影響急劇下降的人口。

中世紀的基督教和西歐文化、羅馬教會教階制的演變、英諾森三世加強教權、異端運動的發展、大學的出現、哥特式建筑的興起、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的法典改革、查士丁尼對外擴張、拜占庭帝國的瓦解、拜占庭的史學、中世紀時期的東南歐。

第一保加利亞王國的建立、尼曼亞統治塞爾維亞、阿爾帕德王朝時期的匈牙利、瓦拉幾亞時期的羅馬尼亞、中世紀時期的捷克和波蘭、捷克國家的形成、德國勢力的滲入、蒙古帝國大一統時期、胡司宗教改革、胡司戰爭。

普亞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金帳汗國統治時期、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基輔羅斯公國、伊凡四世改革,立窩尼亞戰爭。

亞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北周立國、北朝開鑿石窟、南朝劉宋的建、立齊梁陳的更替、祖沖之求圓周率、山水詩勃興、劉勰著《文心雕龍》、隋朝一統、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創設科舉、煬帝開修大運河。

李春建趙州橋隋朝的滅亡中前期的唐朝貞觀之治玄奘西游與鑒真東渡武周革命開元盛世造紙術西傳僧一行實測子午線唐朝的衰敗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大起義與唐朝滅亡、原始火藥的發明、詩歌藝術的頂峰、北宋的興衰、陳橋兵變、王安石變法、北宋和遼、西夏的關系。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宋詞的興盛、南宋南宋的建立、南宋抗金、繁榮的南宋商業、朱熹集理學之大成、宗教大融合和禪宗盛行、 元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忽必烈稱帝、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郭守敬與《授時歷》、關漢卿與元曲、中前期的明朝。

明朝的建立、明初設內閣、朱元璋加強吏治、鄭和下西洋、大明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晚明景象、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明朝與后金的戰爭、明末農民起義與明朝的滅亡、明朝的科技、長篇小說的繁榮。

中世紀時的伊朗、科斯洛埃斯改革、薩珊帝國、后期的對外擴、張薩珊帝國的滅、亡薩非王朝的建立、中世紀伊朗的史學和文學、發達的建筑藝術、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的建立、阿拉伯帝國的對外擴張、阿拉伯帝國封建制度的發展。

帝國的分裂和衰敗、大一統的蒙古帝國時期、、拔都西征旭烈兀西征、伊兒汗國的衰敗、帖木兒帝國的曇花一現、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興起、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奧斯曼滅亡、拜占庭帝國、蘇里曼一世的擴張、土耳其的藝術、從笈多帝國到德里。

蘇丹時期笈多、帝國的盛衰、戒日帝國的興起、德里蘇丹時期的印度、印度教的出現、先進的數學、天文學、莫臥兒帝國早期、巴布爾創建莫臥兒帝國、阿克巴改革、西方殖民者入侵、印度錫克教的興起、繪畫和建筑藝術、新羅和高麗時期的朝鮮。

新羅滅百濟高句麗的滅亡、后期新羅的土地制度、新羅的衰亡高麗王朝的建立和擴張實行柴田科制度和公田制高麗滅亡李氏朝鮮前期封建專制集權的加強壬辰衛國戰爭中世紀時期朝鮮的文化教育、繁榮的佛教、李朝世宗創制朝鮮字母。

日本的封建化改革、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奈良時代的社會經濟、平安時代的日本武士的興起、幕府統治和日本的統一、鐮倉幕府的創建、內外貿易的發展、,日本的戰國時期及統一。

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紀時期的印第安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帝國的建立、印加文化、瑪雅貿易,瑪雅人的社會結構。

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時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國家的獨、立反抗十字軍的斗爭、阻止蒙古帝國西進、土耳其統治下的埃及、中世紀時期埃及的文化。

北非和東非馬格里布的獨立、阿爾摩哈德朝的統一、東蘇丹諸國、埃塞俄比亞王國 、“桑給帝國”時期、桑給帝國發達的對外貿易、西非和南非加納王國的興衰、馬里王國的崛起、桑海王國的獨立、桑海王國的衰敗,大津巴布韋。

五、資本主義

1300~1600年

歐洲(1300~1500年)

意大利早期文藝復興、但丁創作《神曲》、第一個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薄伽丘與《十日談》、早期文藝復興的藝術、早期文藝復興的史學、意大利后期文藝復興、全才式人物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喬爾喬涅和提香。

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里、空想社會主義者康帕內拉、西歐各國的文藝復興藝術家、丟勒空想社會主義家、莫爾拉伯雷與《巨人傳》、文壇巨匠莎士比亞、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發展中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

哥白尼和天文學革命、科學巨人伽利略、數學的突破、物理學的重大發展、培根與哲學、宗教改革前的德國、發達的工商業、天主教會統治下的德國、處境不佳的騎士階層、城市的階層關系重重壓迫下的德國農民、德國宗教改革、馬丁一路德的早期宗教改革觀點。

“九十五條論綱”的提出、閔采爾的激進改革宣傳、萊茵騎士暴動、德國農民戰爭、路德派新教的創立、宗教改革的擴大、慈溫利改革、加爾文的宗教改革、瑞典和丹麥的宗教改革、新教的進一步傳播、天主教會的反宗教改革、阿卡德統治南部兩河流域、阿卡德城位于蘇美爾地區北部(今巴格達以南)

6. 英國王朝時間軸

英國中央政府稅包括:收入稅、資本稅、消費稅。英國中央政府的稅收主要由英國財政部下屬的國內稅務署和皇家海關稅收署負責。國內稅務署負責征收所得稅、資本稅和印花稅;皇家海關稅收署征收其他一切消費稅;而汽車稅則由英國運輸部負責征收。英國的進口稅主要有五種:

①海關稅,同歐盟國家一樣,采用原關貿總協定規定的國際通用海關稅目。

②貨物稅。

③反傾銷稅。

④農業稅。

⑤增值稅,為17.5%。

7. 英國歷史時間軸及重大事件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占領東北

1932年,一二八事變,國府對日妥協,并將十九路軍調防

1933年,長城抗戰,日軍突破長城屯兵華北

1936年,西安事變,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開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8. 英國史時間軸圖

《英國史(上下)》是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屈勒味林。

對于一個不了解英國歷史的人來說,本片是很好的教材。本片再現了英國文明的成長歷程,從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時代到輝煌的伊麗莎白時代,穿越17世紀暴亂的國內戰爭到日不落大不列顛帝國。這是一個生動的,有些情景可以說是血腥的故事。它有15個章節組成。從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死病在短時間內使英國一半的人喪生。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