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三蘇故里探訪有120年歷史的三蘇酒廠
蘇軾,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家,書法家。蘇軾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后人合稱作“三蘇”。 蘇軾生在四川眉山,死后與其弟蘇轍合葬在河南平頂山。因此,四川眉山有“三蘇祠”,河南平頂山有“三蘇墳”。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以蘇軾的姓氏命名的。有名的 美食 東坡肉,相傳也是由蘇軾研制的。 相關資料顯示,開國元勛朱德曾為“三蘇”題詞:“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4月5日,全國春季糖酒會在成都召開之際,應三蘇酒廠(四川省三蘇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邀請,從成都驅車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帶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了位于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的三蘇酒廠。 在三蘇酒廠總經理劉玲的陪同下,先參觀了三蘇酒廠的老廠房。這里的墻壁已經斑駁陸離,年代感十足。據劉玲介紹,老廠房始建于清代光緒年間(1901年),共有300多口窖池,其中最早的20口老窖池,現在已經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名錄。 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還需窖池老。擁有20口百年老窖池,就注定了三蘇酒廠有好酒。隨后,劉玲又帶領參觀了于1983年擴建的三蘇酒廠新廠房。這里以灌裝、包裝和辦公為主,而且還建有300多口窖池。 衡量一個酒廠的釀酒能力如何,主要看窖池的數量有多少。三蘇酒廠的老廠和新廠的窖池數量加在一起是600多口。三蘇酒廠的釀造能力,在當下全國白酒企業中也可以算得上是很壯觀了。劉玲介紹說,三蘇酒廠東臨岷江,南靠樂山大佛,西望峨眉山,北距成都60公里,位于中國白酒金三角優質酒產區。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三蘇酒廠曾經紅極一時,并且先后斬獲了部優、國優(53優)等殊榮。目前,三蘇酒廠擁有三蘇頭曲、三蘇大曲、三蘇醇、蘇東坡等一系列白酒。劉玲表示,為了保證產品品質,三蘇酒廠目前只做自有品牌和貼牌開發產品,從不對外賣一滴基酒,而且擁有較為可觀的老酒儲備。有“三蘇”做背書,三蘇酒廠文化底蘊足夠深厚。有部優、國優等榮譽做背書,體現了三蘇酒廠具備釀造好酒的能力。三蘇酒廠負責人表示,一定堅持誠信經營,老老實實釀好酒。 通過簡單的探訪發現,這個擁有120年 歷史 的三蘇酒廠,目前正在逐步煥發出新的生機。
2,游國帥龜仙洞品洞藏酒酒廠游勝似桃源之旅
文|歐陽千里 酒水行業研究者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青年女教師顧少強寫下這句火遍全網的辭職信,隨后離職闖蕩世界。彼時,酒業也有達人給酒企們寫信,酒企那么美,我想去看看,也成為業內的熱點。 于大多數人而言,往往被生活所牽絆,唯有忙里偷閑,而非隨時隨地就能出發。進入酒業已然是第十個年頭,創業是第七個年頭,每次出差總是來去匆匆,很難靜下心來去欣賞如畫的風景、品味陳藏的美酒。 說起龜仙洞,2019年與其曾擦肩而過。彼時,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的“全國百家媒體走進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基地核心區”的活動邀請筆者去參加,恰值行程沖突,夫人代我前去參觀、學習。 此一行,他們參觀了茅臺、國臺、金沙、習酒、龜仙洞、董酒等十余家酒廠。等她貴州歸來,說得最多的竟然是龜仙洞酒,說起洞釀洞藏的神奇、天然溶洞的壯觀、酒菌酒蟲的神秘、陳年老酒的醇厚、龜仙洞酒的…… 是什么樣的景象,讓一個常年游走于全國名酒企業的人如此興奮、激動,不由得讓我及同事們對龜仙洞產生強烈好奇甚至向往。檢索資料得知,龜仙洞,位于貴州省習水縣習酒鎮,集喀斯特地貌與丹霞地貌之大成,洞頂鐘乳成林,洞內平坦廣闊。2006年,榮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最大的天然溶洞白酒釀藏基地”。 從濟南飛往茅臺,絕大多數都是深夜的航班。未曾想,此次飛往茅臺,竟然乘坐清晨的航班,有了更充足的時間來欣賞貴州的山水風光。落地茅臺機場,在顯要位置處,看到龜仙洞·丹霞酒的巨幅廣告畫面(榮獲2015布魯塞爾大金獎),更想快一點到達龜仙洞酒莊,探秘“洞釀洞藏”,觀察“神秘酒蟲”,品嘗“醇厚老酒”。 走出茅臺機場,空氣新鮮,天空湛藍,坐車趕往習酒鎮龜仙洞酒莊,在崇山峻嶺中穿梭,抬眼望去皆是云霧繚繞,路旁的高炮盡是美酒的廣告,誠如宣傳語“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 行程約一個小時,車游走于風景畫之中,不知不覺便到了龜仙洞酒莊。抬頭望去,酒莊門口的門匾上寫著“中國第一洞釀”六個大字,題詞者為宋書玉(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 進入酒莊,龜仙洞便映入眼簾。拾階而上,不出三五分鐘,便可到達龜仙洞的洞口。面向龜仙洞,有一石碑,上面雕刻著“龜仙洞記”,石碑右側為“上、中、下三洞”,左側為“靜洞”。 頭戴安全帽,手持手電筒,跟隨工作人員進入右側的山洞。剛進入洞口,頭頂便有蝙蝠飛出。再往里面走,光線漸漸暗了下來,隨處可見“天然形成”的鐘乳石。工作人員介紹,這是青龍,那是白虎,那是朱雀、玄武等,伴隨著講解,的確能夠看出青龍之風、白虎之韻、朱雀之姿、玄武之形。 越往里走,溶洞越狹窄,從并行數十人到單人通過,也不過百米的距離。另外,空氣中的濕度越大,安全帽上偶爾會掉落水滴。走到一處相對寬闊的區域,工作人員指引我們觀看正在生長的酒菌(微生物),白、黃、黑相間,白色為青春期,黃色為成熟期,黑色為衰退期。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燈光照射在酒菌(微生物)之上,能夠看到被打擾的酒蟲正在緩慢的爬走。 從寬闊到狹長,最窄處僅容一人彎腰通行,再到寬闊,可謂“別有洞天”。寬闊之處,有一石臺,名為“點醬(將)臺”,登臺遠眺,一排排酒壇像正在接受檢閱的軍隊,頗為壯觀。據工作人介紹,該溶洞開發之初,點醬臺處的石堆最大,位置最高,而它的下坡處分散著一圈圈的小石碓,像是在拱衛著最大的石碓。順著工作人員的指點,能夠看到一條龍狀鐘乳石盤旋而來,而終點的位置便是點醬臺。 當我們打開手機的指南針時,點醬臺的位置是坐南朝北,十分神奇。據相關專家推測,這里應該是鰼族先民舉行祭祀活動或部落首領居住的地方。如今,這里被開發成為集封壇、品鑒、打卡等功能于一體的“龜仙洞圣地”,頗受酒友的青睞。 在這里,品嘗了洞藏多年的醬香美酒。將小酒杯盡力攥在手里,希望通過體溫來喚醒沉睡多年的酒分子,聞香似幽蘭,抿一口兒似梅花綻放,一杯入口綿柔一線喉。當端著酒杯,看著一壇壇美酒,想著在這里擁有一壇屬于自己的美酒該是多么的幸福。 離開點醬臺,繼續前行,能夠清晰地感知到空氣流通的速度在加快。果不其然,又進入另一處開闊地,窖池鱗次櫛比,約百余個。或許是來的時節不湊巧,或許是周六的緣故,此次并沒有工人在釀酒。蹲下身來,將手靠近窖池,能夠感受到一股兒暖意,這股暖意告訴我,這里的窖池在運轉、糧食在發酵、微生物在工作。 拾階而上,走出洞口,仿佛來到另一個世界。洞外的世界,是多彩的,而洞內的世界,是鮮活的,因為顆顆紅纓子高粱在窖池里萌動,滴滴醬香酒在酒壇里沉睡。 參觀完貫通的“上、中、下”三洞,又去參觀了平時不對外開放的“靜洞”,更是有幸品嘗了酒齡和自己年齡相仿的老酒。開壇飄香,手電照著酒液,酒液的顏色不再是黃色,而是泛著綠色的光芒,訴說著光陰的記憶。 這一杯酒,不舍得喝。在滿洞酒香之中,難以聞到酒杯中美酒的香氣,只好將酒液一飲而盡,去回味帶著歲月的陳香感,這種陳香給人的感覺仿佛是新鮮的松茸,回蕩在唇齒之間。不小心將酒液滴在手背之下,離開靜洞時,手背上的酒味久久不能散去,果然“空杯留香持久”。 參觀結束后,進入“吃 美食 、品美酒、交良友、漲知識”的環節。吃著小而脆的花生,嘗著肥不膩的羊肉,喝著鮮美的蔬菜湯,然后與眾多新老朋友舉杯龜仙洞美酒,感受幸福生活的味道。聽著龜仙洞工作人員講述龜仙洞的傳說、 歷史 、文化,再舉杯龜仙洞酒,味道似乎更加香醇,老酒陳年味更柔。 等到回到家鄉之后,或許是味蕾的回憶,或許是洞穴的震撼,或許是酒蟲的神奇,讓我也成為另一個“夫人”,逢人便講此次“龜仙洞之旅”的所見所聞。 龜仙洞,或是酒業的一處“桃源秘境”,越是自然的,越是世界的,越是生態的,越是長久的。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的感慨,那便是“游習水不至龜仙洞不成游也”。
3,酒旅融合白酒為工業旅游添彩
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為 旅游 提供基石的產業成為 旅游 的新風向。沒有產業的 旅游 就相當于沒有IP的 旅游 ,沒有IP就容易變成四不像,給人拼湊感。所以白酒產業作為有實體,盈利豐厚的行業,近年來成為工業 旅游 的新興領域。藍裕文化酒莊規劃設計院認為白酒工業 旅游 的靈魂還沒有完全找到,企業之間相互抄襲比較嚴重,產品年份化,展館同質化,體驗趨同,并沒有找到自己企業的IP,進而圍繞IP呈現企業的特色。當然,這只是發展初中期,后續肯定有脫穎而出的項目,我們一起期待。 01 以茅臺酒廠工業 旅游 提升為例 強化 情感 體驗,提升白酒生產觀光體驗價值 目前,工業 旅游 發展的方向是打破原有的用地空間限制,向 旅游 業的吃、住、行、游、購、娛等六要素滲透,實現工業 旅游 產業鏈的延伸,使工業與 旅游 全面融合發展。在茅臺酒廠的工業 旅游 提升規劃中,重點加入了 情感 旅游 要素,使“工廠記憶”“國酒文化”成為工業 旅游 觀光和體驗的核心,極大的提升了白酒生產的觀光和體驗價值。 一、茅臺酒廠工業 旅游 發展現狀 茅臺酒廠保留有大量白酒工業釀造遺跡及其他吸引物級的資源,但已開發景點較為分散,缺少游線串聯,資源缺乏整合, 旅游 服務功能不完善,游覽體系尚未成型。 旅游 產品開發較為初級,產品結構較為單一,僅限于酒廠生產設施的觀光,深度體驗性產品欠缺。酒廠生產功能和 旅游 服務功能尚未完全分開,存在互相干擾的現象。酒廠核心區內缺乏公共休閑空間,廠區環境氛圍尚需提升和整治。 二、提升思路 一是產品升級、強化體驗。依托茅臺酒廠保存的豐富工業遺產資源和茅臺獨特的生產工藝,大力開發茅臺工業 旅游 產品,積極修繕茅酒之源及一車間,著力盤活存量資源,增加新景點,對國酒文化城等進行升級,提升 旅游 產品豐度;對國酒文化城和茅酒之源之間風貌不協調的建筑進行拆除,恢復成義燒房、榮和燒房、恒興燒房等三大燒房,展示茅臺酒的釀造設備和工藝,以深度體驗為核心,大力發展酒文化深度體驗 旅游 產品,重點增加游客體驗項目,使游客能夠體驗制酒、窖藏、調酒、包裝等工藝流程;加快工業 旅游 向文化 旅游 轉型的步伐,重點建設茅臺工廠創意文化體驗區、盛世茅臺博物館群等核心項目,培育核心吸引物。 二是資源整合、游線串聯。以講述茅臺酒故事和了解醬香型白酒制作工藝流程為主,構建以“釀、藏、品、祭、購”等五大主題為主的茅臺酒文化觀光體驗精品線路,以串聯區內景點,強化資源整合;同時開發茅臺酒廠高端私人定制 旅游 線路, 旅游 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茅臺酒廠的任意廠房進行參觀游覽,為游客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服務。 三是空間優化、完善功能。積極開放酒廠濱水空間,對廠區內空間進行優化,大力增加公共休閑空間的建設,實現廠鎮濱水空間一體化;以白酒生產和 旅游 接待互不干擾為基本原則,合理規劃布局白酒生產空間和 旅游 空間,重新梳理組織游線,著力實現 旅游 功能與生產功能的分離;合理布局餐飲、休閑、購物等 旅游 接待服務設施,全面完善廠區 旅游 服務功能。 四是環境提升、塑造形象。進一步提升酒廠 旅游 環境,以“建筑景觀化”為核心理念,對酒廠內過于生硬的廠房建筑和風貌較差的其他建筑進行改造(部分文保和 歷史 建筑除外),增加文化元素進行裝飾,強化酒廠建筑的親和力;秉持“景觀系統化”的理念,對景區內綠化景觀進行梳理,進一步增加綠化空間的配置,形成清晰的綠化景觀層次,加強景觀系統化建設,并酒廠內增加反映茅臺故事的文化景觀,構建完整的景觀序列。 三、功能分區和重點項目 根據茅臺酒廠的 歷史 變遷,以時間為軸線,反映茅臺酒廠不同時期的生產生活場景,并在不影響酒廠生產的前提下,植入 旅游 體驗和休閑業態,將茅臺酒廠 旅游 分為三個主題區:尋根茅臺、記憶茅臺、盛世茅臺。 尋根茅臺:依托現狀保留茅酒之源建筑,通過挖掘提煉茅臺酒的起源相關元素和 歷史 故事,結合區內建筑風貌和環境整治,充分利用周邊空地重點恢復成義燒房、榮和燒房、恒興燒房等三大燒房,集中展示茅臺酒制酒、窖藏、調酒等最古老工藝流程,將文化展示與游客體驗相結合,并可開展茅酒私人訂制服務,游客在此可參與白酒釀造和勾兌,亦可直接定制紀念酒等,引導游客了解茅臺緣起以及悠久的制酒 歷史 ,將此區域建設成為茅臺傳統酒的定制中心。同時結合茅酒之源以及三大燒房的恢復,植入部分高端酒文化體驗業態,以滿足高端游客需求。重點項目有國酒文化城、茅酒之源、一車間等。 記憶茅臺:以現有老酒庫、二車間及周邊用地空間等為載體,以展示茅臺酒獨特的儲藏工藝,彰顯酒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傳統工廠生活方式為主題,重點打造老酒庫、二車間和工廠文化創意體驗區三大板塊,通過向游客開放老酒庫參觀、引導游客品鑒茅臺年份酒,展示傳統生產生活場景,讓游客體驗傳統工廠生活方式等,強化 旅游 吸引物的培育,全面提升酒廠 旅游 吸引力。重點項目有老酒庫、二車間、醉園、茅臺工廠文化創意體驗園、茅臺企業文化紀念品大超市、工人大食堂等。 盛世茅臺:主要指茅臺酒廠主生產區,包括包裝車間及其他生產車間等,此片區主要向游客展示工業化背景下茅臺酒由制曲、制酒、貯存、勾兌、檢驗、包裝的完整工藝生產流程,引導游客觀光體驗茅臺現代化的工業生產方式;同時建議對生產區內景觀環境進行整治提升,營造 旅游 氛圍。重點項目有包裝車間、生產車間等。 四、酒廠游覽線路規劃 酒廠游線的設置避免與廠區生產線路交叉,根據不同項目的分布和性質,組織不同主題的游覽路線,主要有茅臺酒廠工業 旅游 線路、私人定制高端 旅游 體驗線。 茅臺酒廠工業 旅游 線路:依托茅酒之源、國酒文化城、茅臺創意文化體驗區、一車間、老酒庫、二車間、包裝車間等景點,重點打造茅臺酒廠工業 旅游 線,以時間為主線,向游客展示茅臺酒廠輝煌的發展歷程,以串聯酒廠內各景點,強化酒廠資源的整合;同時依托工人大食堂、茅臺企業文化紀念品大超市等配置 旅游 要素,完善 旅游 服務功能,將其打造成一條精品觀光體驗游線。 私人定制高端 旅游 體驗線: 旅游 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茅臺酒廠的任意廠房(保密性較高的廠區除外)進行參觀游覽,為私人定制線路游客配備專車連接各個參觀點,游客可深入廠區第一線,由專業人員陪同并講解茅臺酒釀造工藝,游客離開時贈送游客茅臺酒或茅臺酒廠榮譽紀念品。 小結 茅臺酒廠工業 旅游 的發展需要強化資源整合,對單一的觀光型產品進行升級,開發復合型的尋根茅臺、記憶茅臺、盛世茅臺主題工業 旅游 項目,注重 情感 體驗、文化創意性、游客參與。通過以時間為主的酒廠工業 旅游 線路和由專業人員陪同的私人定制高端 旅游 體驗線路的組織,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提升白酒生產觀光體驗價值和酒產品的附加值。 02 以仁懷名酒園區工業 旅游 規劃為例 酒旅融合,打造升級版酒旅綜合體 仁懷名酒工業園區成立于2010年4月,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貴州省一類重點園區、省千億級培育示范園區、省十大樣板示范園區、省清潔生產示范創建園區,在全省白酒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園區在白酒產業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全面實施“酒旅”戰略,拉開白酒工業 旅游 序幕,擦亮仁懷 旅游 名片,著力白酒產業轉型升級,切實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做好“園區+ 旅游 ”的文章。 一、仁懷名酒園區現狀介紹 名酒工業園區位于仁懷市北部五岔河河谷榮昌壩區域,以仁懷名酒工業園為核心,規劃面積約為10.6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內有近30多家酒企,園區內目前僅有兩家初具 旅游 接待能力的酒廠,且產品單一,其他均處于 旅游 空白和正在建設狀態,園區內嚴重缺乏 旅游 項目的開發及 旅游 服務配套設施的配置,整體 旅游 環境尚需提升。 二、發展思路 以國際、生態、融合為發展理念,致力于將園區打造為“中國·仁懷醬酒文化生態 旅游 目的地”,通過對園區內的資源進行整合利用,將園區從過去單一的生產功能轉化為結合景區、廠區、社區三位一體的復合型結構。最終讓仁懷名酒工業園區成為貴州仁懷的 旅游 新名片、文化新窗口、園區新示范、生態新標桿和產業新典范。 1、以酒為媒: 以醬酒生產為核心,工旅一體,構筑“酒旅”融合平臺,助推工業 旅游 實現價值裂變。進一步構建“七力”模型,激活醬酒文化,延續區域文脈,展現園區醬酒“文化力”;打造綜合展銷平臺,以“會展“聚合品牌優勢,展現園區商貿服務”輻射力”; 旅游 搭臺,企業唱戲,突顯現代管理,展現園區醬酒”品牌力“;強化生態修復,環境整治,展示生態釀造過程和釀酒釀造環境,展現園區醬酒釀造“生態力”;促進 旅游 接待,以“酒莊”打造增強園區 旅游 綜合“服務力”; 旅游 促進醬酒產業流程再造,以循環經濟展現園區“產業力”;以酒企客戶群為依托,由“客戶即游客,游客即客戶”的雙向轉化,打造“體驗式營銷”,展現園區“營銷力”。 2、“ 區域運營”,高位推進“園區+景區+社區”一體發展,強化區域統籌,融入赤水 旅游 帶,打造”主客共享”的生態 旅游 空間,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站在區域運營的角度,積極融入仁懷城區建設,融入赤水河 旅游 帶,融入茅臺鎮建設,全面統籌園區、景區和社區一體化建設,以景區手法打造園區,同時統籌產業發展和生態治理,統籌園區設施布局、功能布局,引導居民社區參與,促進均衡可持續發展。 3、 “4A統籌”,以國家4A及 旅游 景區統籌園區品牌建設。 構建豐富的 旅游 產品:以醬酒為核心,打造醬酒文化體系。以五岔河為軸線打造原鄉野趣產品體系。以商務為核心,構建商務 旅游 ,同時豐富 旅游 業態。 完善 旅游 公共服務體系:按照4A景區標準完善景區游客中心、服務站等 旅游 服務體系完善相關廁所、標識系統、休憩設施等服務體系。通過智慧 旅游 建設打造工業園區智慧園區。 提升景區形象:包括工業園區入口形象、節點升級、景觀打造、環境整治、廠區風貌改造、生態水系生態修復等。醬酒文化以及地方民俗文化的景觀化表達。 優化 旅游 線路:對接赤水河 旅游 公路,銜接外部 旅游 線路。優化工業園區線路組織,梳理出貨運通道、生活通道和 旅游 通道,避免人車混雜。 三、重點項目 以園區醬酒資源為基礎,以山水環境為依托,從觀光、體驗、商貿、民俗、游樂五個角度切入,構建名酒工業園區醬酒深度體驗產品體系。 以酒廠為載體,以醬酒產業鏈為核心,構建“醬酒+”體驗模式,通過產品和活動設計,整合廠區醬酒資源,構建醬酒生產區“觀光—休閑—體驗”三個層次的醬酒工業 旅游 體驗譜系。 國際醬酒會展中心:以“天賜醬酒、源于自然”為理念,通過自然山丘的形態表達醬酒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依托區位產業優勢,以打造“仁懷國際會展中心”為載體,聚合白酒產業能量,成為黔北區域最大的一站式酒類展銷中和仁懷醬酒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設計中以會展中心作為項目中心,周邊配套 旅游 集散中心、天天酒博會和醬酒文化酒店,從而將會展博覽、品牌展示、 旅游 集散、商務辦公、白酒交易與酒店住宿六大功能組合在一起,形成功能復合型的建筑群。 醬酒之心:結合自然山體,以榮昌壩出土酒器為核心,呼應 歷史 ,傳承文脈,以“現場考古博物館”為概念意象,以時間為軸線“場景化”完整展現從商周至今的仁懷白酒演進譜系,完整展現傳統醬酒生產的技藝場景,完整展現“祭水—祭酒”酒祭祀文化軸線,融深度醬酒文化展示和生態休閑于一體,打造體現仁懷醬酒文化之文化心。 五大酒莊:園區內部分酒廠 旅游 拓展空間大, 旅游 基礎發展好,同時用地空間充裕,利于后期項目建設,加上企業品牌性強,利于品牌吸引和 旅游 品牌塑造,因此以五大酒莊為示范引領工業 旅游 發展。 國臺 養生 酒莊---以國臺白酒產業為依托,以白酒 養生 文化為主線,借助酒莊集約化經營模式,引入酒療、中醫 養生 等康體項目進入酒莊,構建白酒 養生 產業鏈,打造 養生 主題酒莊群落。 酣客“極客”酒莊---以現有“酣客公社”為基礎,利用酣客公社業已成熟的“互聯網”白酒營銷模式,拓展“FFC”模式,借助社群經濟與粉絲模式,打造互聯網下的新型酒莊形態。 大唐詩畫酒莊---結合大唐酒業本身的企業文化,以大唐文化為核心,以詩酒文化為載體,塑造出具有唐風的精致典雅酒莊。 九暹田園酒莊(李興發酒廠)---結合園區與周圍的山村環境,依托田園詩畫環境,以李興發名人文化為軸線,融合“哥弟”集團創意元素,打造田園 時尚 酒莊。營造出具備田園風情的野趣。 鼎富 時尚 酒莊---以鼎富酒產業為依托,以醬酒 時尚 生活為軸線,把握白酒在現代生活中的 時尚 特征,打造 時尚 創意酒莊。 工業文化創意社區:區域整合,以安置社區為載體,以“園區、景區、社區”三區一體為理念,將“工業創意元素”導入安置區,引導白酒工業設計業態發展,同時利用閑置房屋改造,植入 旅游 服務功能,引導當地居民參與 旅游 發展。 酒谷:巧用溪谷,營造水體,利用醬酒釀酒器皿演化成嬉水設施,開發“溪谷戲水產品“,打造以酒主題戲水為主的嬉水谷和以生態觀光的逍遙谷。同時活化傳統民居,利用現狀山地民居進行升級改造,發展“酒文化主題民宿“,進一步傳承文化,打造文化主題酒莊,增強文化展示和 旅游 服務能力,形成獨具醬酒文化特色的五岔酒村。 小結 名酒工業園區的工業 旅游 發展路徑需跨越傳統酒廠工作的觀光形態以及“博物館 生產車間” 旅游 產品組合形式,著重從體驗 旅游 角度切入,以游客體驗為脈絡,從醬酒縱向產業價值鏈延伸和橫向產業拓展融合兩個維度入手。在縱向產業鏈延伸方面,以構建酒旅生態鏈為發展導向,從“產前”醬酒原材料種植到”產中”醬酒生產過程再到“產后”醬酒消費,在各個環節與 旅游 相融合,構建從“產區認知—原料識別—工藝科普—釀造體驗—酒禮酒俗—消費拓展”縱向的體驗產品譜系。在橫向產業拓展融合方面,以醬酒生產為核心,發揮園區山水生態優勢,根據各酒廠自身特色培育酒莊形態,充分與“ 養生 、研學、度假、會議、影視、工業創意、住宿”等橫向融合,拓展醬酒的廣度,形成“醬酒+”產品體系,并合理利用場地條件營造 旅游 游憩環境,推進“景區+社區+園區”一體發展,實現以觀光為基礎,以體驗為核心,以休閑度假為導向的酒文化 旅游 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