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釀造小米白酒,大米小米玉米小麥綠豆釀酒方法

1,大米小米玉米小麥綠豆釀酒方法

把材料煮熟煮爛或者攪碎成粉狀,加入適量的酒曲和水,放進發酵桶里密封20天左右,成為酒醅之后,放到釀酒設備里蒸餾出來即可。

大米小米玉米小麥綠豆釀酒方法

2,同樣度數的白酒小米釀造 高糧釀造哪個對人身體好

這樣的情況下,當然是小米釀造的白酒對人體更好。因為小米相對高粱來說,對身體健康就更好。

同樣度數的白酒小米釀造 高糧釀造哪個對人身體好

3,小米酒制作方法

用小米(注:黃色、圓圓的那種,為與南方人對秈米的稱呼有區別,故注)泡酒。方法是,取礦泉水瓶一只先裝進3/4的小米,不要太滿(如滿一難攪,二易脹),然后加酒。酒的度數越高越好,酒的用量不要太多,感到小米微濕即可。擰上瓶蓋上下甩動幾下,攪均。泡的時間有24小時足矣。   小米泡酒比用普通米泡酒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1、色彩誘魚。金黃色的色彩比普通米的白色更引魚。   2、泡時短。小米顆粒小更易入酒味,泡透。   3、用量少,誘時長。小米顆粒小魚不易吃完,更易沉入泥中,讓魚聞得到吃不到。往往一次打窩不需再補。   4、天然無污染。不象某些藥、某些商品餌能污染水體,不利魚今后的生長

小米酒制作方法

4,怎樣釀小米酒

釀小米酒材料:1、糯米【尖頭】或小米,布農語(1斗米)2、發酵粉(球)→制酒專用,白色球狀(1斗米2顆)3、冷開水→(1斗米10公升水要煮開)工具:1、透空木臼(蒸籠)2、絲瓜網(絲瓜成熟后,取其纖網)3、蓋子4、鍋子5、篩子6、小鐵臼→現代產品7、竹片8、姑婆芋葉9、棉被做法:1、糯米泡水,至少4小時2、燒開水放至冷卻3、用蒸籠將糯米蒸熱,快熟時會看見蒸氣(不要太熟爛),一定要用柴火,因火侯溫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不過為了方便現代制酒,都用瓦斯來蒸煮。4、將熟的糯米飯,放入篩子通風冷卻5、將冷水慢慢倒入糯米中,攪拌均勻,放至幾秒,使糯米吸入水份,稍干后再放入少量的水。6、將發酵球磨碎,均勻撒入糯米飯中攪拌,愈均勻愈好,最后在中間挖個凹洞,把剩下的發酵粉平均撒入。7、將糯米飯裝入容器,放上竹片蓋上姑婆竽葉,再加蓋棉被,密封不透氣,此過程為「溫酒」。必須注意溫度的控制,不可太熱,否則發酵過度,變質失去其美味。8、制造約36小時,即完成可食用。9、酒渣更是美味,可加入冷開水和黑糖,加以冷藏也可與蛋混合攪拌,用火煎煮,具相當高的營養價值。小米酒在傳統部落里是相當重要的飲料,婦女釀酒是為了準備做為祭典使用或慶祝同樂時食用,喝小米酒是不能隨意,只能在規定的時間才可盡情享用
乒乒乓乓泡泡

5,自己家怎么釀制小米酒

米酒味甜醇香,風味獨特,很受男女老幼的喜愛。它的制作非常簡單,很容易掌握。 將篩選干凈的糯米,用水洗凈,放入鍋中用猛火蒸1小時左右,待熟透后取出。然后把蒸好的米,倒入一盆溫開水中,進行搓洗(這樣避免糯米相互粘連)再撈起濾干。待溫度降至40℃左右,把一定量(一般甜酒曲每袋做米酒10斤)的甜酒曲研細,將80%的曲倒入米中,拌勻。裝入盆中或罐中,再將余下的20%的曲均勻地撒在上面。取35℃的溫開水,慢慢倒入盆中加蓋封好放在坑或鍋中,要求溫度保持30℃左右兩天即可。 以上,希望可以幫到你的忙,謝謝。
首先把米洗干凈,再撒點發酵粉,放到比較熱的地方,等上7-8天就好了。。。
將米飯鏟出一些到用來發酵米酒的容器里(我是用有蓋的陶瓷湯盆),平鋪一層; 3、 將捻成粉后的酒曲,均勻地撒一些在那層米飯上 4、再鏟出一些米飯平鋪在剛才的酒曲粉上,再鋪上一層米飯……就這樣,一層米飯、一層酒曲的鋪上,大約4層(隨意,看您的米飯和酒曲的多少); 5、將容器蓋蓋嚴,放在適宜的溫度下(如果房間溫度不夠,可以用厚毛巾等將容器包上保溫); 6、大約發酵36小時,將容器蓋打開(此時已經是酒香四溢啦),加滿涼開水(為的是終止發酵),再蓋上蓋后,放入冰箱(盡快停止發酵,早日吃到口)
將小米用冷水沖洗二至三遍,放在冷水里浸泡一天后,撈出放在蒸籠上蒸熟(約半 小時),出籠后用冷水澆涼。然后把壓碎的甜酒藥粉倒在小米中拌均勻,盛入缸里,將 缸蓋嚴,放在30度左右的暖房里,發酵三天即成。如無暖房,可將缸放在稻草窩中,四 周圍上棉絮保溫亦可。 甜酒藥含有豐富的毛霉、根霉和酵母,在一定溫度下,細菌把淀粉分解成糖。三天 左右米飯變甜,用筷子攪動,可看到酒滲出,用紗布過濾就可以得到酒,剩下的米飯就 是酒釀,同樣香甜可口,富有酒味。

6,小麥玉米高粱大米小米綠豆酒怎么釀

釀制五糧的原料配比為:高粱36% 大米22% 糯米18% 小麥16% 玉米8% 五種糧食按比例準確配料后經充分粉碎拌勻(均勻度)90%),將五種糧食粉碎。粉碎的技術要求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的粉碎度為4、6、8瓣,無整粒混入。玉米的粉碎顆粒相當于前四種,五大于1/4厘的混入。五種混合糧粉能同通過20目篩的細粉不超過20%。糠殼是釀酒中采用的優良填充劑,也是調整酸度、水分和淀粉含量的最佳材料,但康克中含有果膠質(0.4%)和多縮戊糖(16.9%)等,在發酵和蒸煮過程中能生成甲醇和糠醛等物質。蒸糠可去除糠殼中異雜味及生糠味。所以,在釀酒工藝上規定蒸糠的時間不得低于30分鐘,并且提前蒸糠,拌料時必須使用熟(冷)糠。發酵期滿的窖應去掉封泥,取糟蒸酒。糧糟窖的發酵期為70天;回沙(丟糟)窖的發酵期為15天。 取糟時,應嚴格區分開面糟和母糟,將起出的面糟運至堆糟場,堆成圓堆,盡量拍光、拍緊,并撒上一層熟(冷)糠,窖池上搭蓋塑料膜,減少酒份揮發損失。 當起糟至有黃水時,停止起糟,并打黃水坑進行滴窖。滴窖時間24小時,前12小時每2小時以內舀一次黃水,做到滴窖勤舀。黃水可入鍋底串蒸。滴窖完畢后,繼續起糟,整口窖池起完糟后,及時清掃窖池。打黃水坑、舀黃水及起底糟前,應將窖內二氧化碳排出。配料前,必須根據母糟、黃水鑒定情況準確配料。如上層母糟干要打入潤糧水;金黃色母糟是由于糠大水大造成的,就要減糠減水;母糟殘存淀粉過高就要減少投糧;母糟殘糖高就要注意打量水操作等等。上甑前1小時將糧粉倒入母糟(第一甑30分鐘前)進行拌和潤料;拌勻后堆成堆并立即拍光拍緊,撒上一層熟(冷)糠,減少揮發損失。工藝上成為合理潤料,時間60-75分鐘。上甑前5-10分鐘將熟(冷)糠(按糧粉比的23-27%)計量倒于糧糟堆上進行拌和(同糧粉拌合)。 操作要點:三準確、兩均勻 配糧要準確:根據冷熱季投糧標準和母糟含殘淀粉量配糧,冷季:20-22%,熱季18-22%。 配糟要準確:根據甑的大小、起母糟量每甑應基本一致,出入控制在3%以內。 配糠要準確:按工藝標準:糧糠比為23-27%,假如熟(冷)糠,使糧糟疏松不糙。 拌糧要均勻:拌和糧粉時,必須做到無“灰包、疙瘩、白桿”出現,充分拌和均勻。 拌糠要均勻:(同拌糧標準)不能使用生糠、熱糠拌料。紅糟、面糟用糠量視糟醅情況確定,盡量少用。糧粉與糠不能同時倒入。拌和時要快翻快拌,次數不可過多,時間不可過長。 (7)上甑 上甑前先檢查底鍋水是否清潔及底鍋水量是否符合要求;檢查活動甑是否安穩安平。若需要回蒸黃水、酒尾,則先將黃水、酒尾倒入鍋底中。隨即撒薄薄一層糠殼于甑底,再上3-5厘米厚的糟醅,才開啟加熱蒸汽,壓力為0.03-0.05兆帕。繼續探汽上甑,即將滿甑時關小氣閥,滿甑后用木刮將甑內糟醅刮成中底邊高(中間略低于4-5厘米),刮后穿氣蓋盤(上甑至穿氣蓋盤時間大于35分鐘),接上過汽彎管,注滿甑沿和彎管兩接頭處管口的密封水。
水稻 paddy 玉米 maize 小麥wheat 大米rice 高粱 broomcorn蠶豆 broad bean燕麥oat 豌豆pea 小米millet 綠豆mung bean 扁豆hyacinth bean 谷子foxtail millet 紅薯sweet potato

7,誰告訴我小米酒的制作方法復制別人的我不要

酒,味甜可口,營養豐富。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糯米500克,甜酒藥100克(超市有賣)。 將糯米用冷水沖洗二至三遍,放在冷水里浸泡一天后,撈出放在蒸籠上蒸熟(約半 小時),出籠后用冷水澆涼。然后把壓碎的甜酒藥粉倒在糯米中拌均勻,盛入小鍋中,將 鍋蓋蓋嚴,四周圍上棉絮保溫,溫度最好能達到30度.溫度低時也可用熱水袋包著,發酵三天即可. 甜酒藥含有豐富的毛霉、根霉和酵母,在一定溫度下,細菌把淀粉分解成糖。三天 左右米飯變甜,用筷子攪動,可看到酒滲出,用紗布過濾就可以得到酒,剩下的米飯就是酒釀,同樣香甜可口,富有酒味.1.做糯米酒的關鍵是器皿干凈,絕不能有半點油花。最好在做前,將要用的蒸鍋、籠屜、屜布、盆、蓋、拌勺等統統清洗一遍。如沾了油花,肯定做不成功,米會出綠、黑霉,要不得。2.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涼透以后。否則,熱糯米就把灰霉菌殺死了。3.拌酒曲的時候,如果水灑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塊。一煮就散.4.現時天稍涼了,因此,如家里室溫在20度,可用棉衣將盆包焐起來。中間可打開看看,可適量再加點涼白開。糯米酒做好后為防止進一步酒化,需裝瓶放入冰箱存放,隨時可吃.5.作好的米酒可以生吃。但對腸胃有些刺激。最好加水煮來吃...酒,味甜可口,營養豐富。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糯米500克,甜酒藥100克(超市有賣)。 將糯米用冷水沖洗二至三遍,放在冷水里浸泡一天后,撈出放在蒸籠上蒸熟(約半 小時),出籠后用冷水澆涼。然后把壓碎的甜酒藥粉倒在糯米中拌均勻,盛入小鍋中,將 鍋蓋蓋嚴,四周圍上棉絮保溫,溫度最好能達到30度.溫度低時也可用熱水袋包著,發酵三天即可. 甜酒藥含有豐富的毛霉、根霉和酵母,在一定溫度下,細菌把淀粉分解成糖。三天 左右米飯變甜,用筷子攪動,可看到酒滲出,用紗布過濾就可以得到酒,剩下的米飯就是酒釀,同樣香甜可口,富有酒味.1.做糯米酒的關鍵是器皿干凈,絕不能有半點油花。最好在做前,將要用的蒸鍋、籠屜、屜布、盆、蓋、拌勺等統統清洗一遍。如沾了油花,肯定做不成功,米會出綠、黑霉,要不得。2.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涼透以后。否則,熱糯米就把灰霉菌殺死了。3.拌酒曲的時候,如果水灑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塊。一煮就散.4.現時天稍涼了,因此,如家里室溫在20度,可用棉衣將盆包焐起來。中間可打開看看,可適量再加點涼白開。糯米酒做好后為防止進一步酒化,需裝瓶放入冰箱存放,隨時可吃.5.作好的米酒可以生吃。但對腸胃有些刺激。最好加水煮來吃,味道就柔和多了,既不會甜得發膩,酒味也不太濃。煮食也可以加湯圓和別的東西。
它酒色清亮透明,飲來味道純正,具有典型小米酒的濃郁香氣. 我用普通的大米也做過酒釀,效果也不錯。 原料: 1、糯米1000克 2、酒餅一顆 制作 1、煮糯米飯 要求飯硬而不夾生,態軟太爛會影響米酒質量。 將糯米用冷水浸泡8小時左右,用電飯煲煮,水量以米的表面看不見水,側過一點兒就見水為適量,15分鐘即成。 2、攤涼和松散米飯 要求宜冷不宜燙。太燙會燙死酵母菌,越涼越保險。 將米飯攤開散熱,用手觸摸米飯表面已冷即可。加入少量涼開水攪拌,將飯粒松散開。特別注意,不能讓飯粒沾油膩。否則米酒發酸,不能食用。 3、加入酒曲發酵 酒曲碾碎,散入米飯中攪拌均勻,將米飯壓緊,中間挖個小洞,蓋上蓋子或保鮮膜。夏天放在桌上,冬天放在較暖的地方(我放在了我們加第二個洗手間的地板上,那里最暖和)。約24小時左右,小洞中已淌滿米酒汁,嘗一嘗,如味甜不酸,即可食用,如味淡帶酸,再等3、4小時。因為米酒尚會繼續發酵,酒味越來越濃,甜味越來越淡,將變成酒,所以吃不完,要放在冰箱里,抑制其繼續發酵,則米酒會越來越甜,可存放半個月,慢慢吃,其味無窮。
將酒釀中的米瀝掉,放入蒸鍋中蒸餾一下就好了,這樣米酒就好了 米酒的后勁比較大 夏天裝在瓶子里放在冰箱里 喝的時候拿出來 又涼快又好喝 希望可以幫到你

8,白米為主的釀白酒法

這種傳統的釀酒方法概括起來就是:將大米蒸熟 后拌曲發酵,然后蒸餾得成品酒。具體操作起來就更復雜一些,其工藝如下:浸米—蒸煮—揚冷、拌曲—入缸固態培菌糖化—半固態發酵—蒸餾—成品酒。  其中僅是蒸煮工序就很麻煩,操作要求較為嚴格。例如:將浸好的大米倒入甑內,待園氣后初蒸15~20分鐘,然后潑入熱水,還要上下翻倒幾次,又上蓋, 待園氣后再蒸幾十分鐘,再進行第二次潑水、翻倒、再蒸。同時還要求所蒸煮的大米外硬內軟、無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爛,均勻一致等等。如那一環節掌握不 好,達不到要求都可能影響到出酒率。v采用生大米釀酒就簡單得多了。生大米不需要淘洗,不需要浸泡,當然更不需要蒸煮。將市售的大米買來后,每公斤大米加入6克生料曲種,加入三公斤冷水攪拌、密封發酵,經蒸餾就得成品酒。所以,有人戲稱生料釀酒技術為“傻瓜釀酒技術”。v生料釀酒,可以說就談不上什么“工藝流程”,如果硬要編個工藝流程的話,那么這個工藝流程就是:配料(大米+曲+水)—發酵—蒸餾—成品酒。v采用生料酒曲釀制大米白酒,每斤米得一斤酒,45~50度,口感與傳統釀制的一樣,甚至超過。  由此可見,采用生料釀酒,簡化了工藝、節約了燃料和人工、減輕了勞動強度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出酒率,從而大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還由于生料釀酒操作簡單,管理粗放,完全可采用規模化、機械化大生產。  由于生料釀酒具有上述諸多優點,僅管這個新技術推廣時間不長,宣傳力度不大,但仍然受到許多酒廠的歡迎,尤其是受到那些文化不高、缺乏釀酒技術的小酒 廠和家庭釀酒作坊的普遍歡迎。例如:目前廣西省內即有上千家小酒廠和家庭作坊在采用生料釀酒技術生產大米白酒。江西、湖南、浙江、上海等也有許多廠家在采 用生料釀酒技術生產。  然而,生料釀酒再簡單也是一門科學技術。既是一門科學技術,就有一定的工藝規范和操作規則。遵循這些規則,出酒率就高;違背或不按這些規則操作,就達 不到出酒要求。原因是,由淀粉轉變為酒是生物化學反應的結果,也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假如改變了規定的作用條件,其代謝產物就不是酒,而是另一種代謝產物 ——如醋酸。  一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把科學看成魔術,把生料曲種當成是“仙丹妙藥”,以為在生大米中加點水,丟進去一點生料曲種,它就自然而然地“變”出酒來。一但沒有變出酒來或變出的酒不多,就否定了生料釀酒技術的意義和作用。  現將筆者采訪數十家成功地采用生料釀酒廠家的經驗和個人的心得,總結幾條出來供已采用的廠家和對生料釀酒有興趣的廠家參考。  我們知道,釀酒的希望和目的無非是兩個:  一是能得到較高的出酒率;二是釀出的酒能有一個較完美的口感。但是,是否能達到這兩個目的的關鍵環節,是在發酵這道工序。盡管曲種如何好,糖化力和發 酵力如何高;盡管大米的質量好,含淀粉多;盡管蒸餾設備如何先進、接酒技術如何高明。如果在發酵這一環節掌握不好,成品酒的得酒率也就不高。如何發酵,如何管理,一般酒廠和釀酒作坊都有一定的經驗。但生料釀酒與傳統的燃料釀酒方法還有不同之處。生料釀酒在發酵期中要特別注意和掌握溫度、厭氧和發酵期這三個環節。  一、 溫度(指室溫℃)。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于40℃者易產酸,甚至酵母死亡;低于20℃者,生料難以發酵。最佳發酵溫度是25℃~30℃。  溫度與發酵期的關系是:溫度高,發酵期短;溫度低,發酵期長。具體說來,溫度在20~25℃時,發酵期一般是15~20天,溫度在25~30℃時,發酵期一般是10~12天左右。溫度在30~40℃時,發酵期一般為8天左右。  生料曲種耐高溫,在35~40℃時酵母仍能繼續生長、繁殖,而且不會產酸。因此,采用生料釀酒。不存在“安全渡夏”問題。  但是,生料釀酒也存在如何安全過冬的問題。實踐證明,在溫度20℃以下時,生料很難發酵,如溫度在10℃以下則停止發酵,這時的酵母處于冬眠狀態,不繁育生長。因此,室溫在20℃以下時,要采取保溫和升溫措施,使室溫升到20℃以上,生料發酵才能正常進行。  室 溫在20℃以下時,除了采取保溫、升溫措施以外,還可以采取熟料發酵。這里所說的熟料發酵與傳統的蒸煮有很大的區別。這里所說的熟料發酵是指將大料隨便蒸 煮而已。具體操作就是將生大米加入三倍冷水,然后用火煮,待煮到大米基本過心即離鍋冷卻到36℃以下時,加生料曲種攪拌、密封發酵。采用這種熟料發酵方 法,五天左右即全部發酵完畢,然后蒸餾即得成品酒。另外,也可將大米蒸煮成米飯,無夾心即可。  二、 厭氧。所謂厭氧,就是將生大米或煮熟的大米加曲加水裝入發酵容器后要密封,使之在沒有或缺乏空氣的條件下進行發酵。尤其是在發酵的中期和后期,更要特別注 意厭氧發酵。因為在酒精發酵過程中,不需要游離氧參加。如果在發酵中有氧氣參加,酵母菌則通過有氧呼吸獲得能量,將糖徹底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產生大 量菌體使酒精的產量大為減少。  其原理是:在有氧條件下發酵,其產品是醋酸,在無氧條件下發酵,其產品是酒精。所以,如果你不想要醋酸的話,就一定要在無氧條件下發酵。  怎樣進行厭氧發酵呢?許多酒廠的實踐經驗是:在發酵初期,采用半密封。所謂發酵初期,是指自生料投入發酵容器,至發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這段時期。進入發酵中期和后期,就絕對采用全密封式發酵。所謂中期和后期,是指自發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起至整個發酵完全結束止。  有 的廠家則與此相反,重視發酵初期的密封,但在發酵中期和后期就不重視了。當原料投入發酵容器以后,他們很重視密封,但從此就無人過。二氧化碳將塑料薄膜沖 破了,捆綁的繩索松脫了,無人檢查、更換,使空氣中的雜菌大量進入發酵容器,醋酸菌大量生長、繁殖、甚至把酒精作為它的養料,這就是有些廠家反映出酒率不 高的原因。  三、 發酵期。發酵期是指,從投料到蒸餾前的這段時間。  上面已講過,發酵期的長短決定于溫度的高低。溫度高,發酵期短;溫度低,發酵期長。我們不能說發酵期越短越好,當然也不能說發酵期越長越好,如何適當地掌握這個發酵期的長短,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的口感和重要環節。  適當的發酵期,首先是看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其次是原料已經完全徹底發酵后,還要延長發酵期一二天,以利于酯化、增香。  原料已經完全,徹底發酵的標志是:生淀粉已完全轉化為糖,糖已完全轉化為酒精。用檢測殘余淀粉的含量和總殘糖的含量方法就能確定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了。當殘余淀粉和殘余總糖的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下時,即說明原料已得到完全、徹底發酵。  一些小型酒廠和釀酒作坊沒有檢測設備,怎能掌握了解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呢?筆者于1996年編著的《生料釀酒工藝及其操作方法》一書中,曾介紹了用眼睛看、耳朵聽、口嘗、手摸等方法。由于篇幅關系就不再詳述。這里只介紹一種眼看、手摸的簡單方法供參考。  手摸,是用母指和食指擠壓正在發酵中的米粒,如無硬心、無粗糙感,一擠就化,就說明原料已基本上完全、徹底發酵了。  用眼看,一是看原料,二是看顏色。  當漂浮于發酵液面上的大米,全部或大部分沉入池底,發酵液由渾濁變青,而且整個發酵液處于靜止狀態,不再冒泡,米粒不再上下竄動時,就說明整個發酵過程已完畢,原料已經完全、徹底發酵了。  看顏色,就是看發酵液的顏色變化。從投料起至發酵開始冒小泡時的這段時期發酵液是清亮、透明的。從發酵開始至發酵結束這段時期,發酵液由清亮、透明變為米湯色。從發酵結束至酯化時期,發酵液由米湯色變清,最后變成暗淡的淡茶色。  實踐證明,適當延長一點發酵時間,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香味的重要措施。  要延長多少時間才能算適當呢?筆者主張,當發酵液由渾濁變清,整個發酵液處于靜止狀態時,再延長一二天即為適當。從顏色上看當發酵液由渾濁變清,由清變為暗淡的淡茶色即可進行蒸餾。  為什么要延長一二天發酵時間呢?因為酒的芳香物質,是原料中的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再經生化反應而成為芳香物質。這個生化反應過程需要時間,這個時間就是酯化時間。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