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個歐洲國家和地區中,只有28個國家是歐盟成員國,而19個國家是貨幣聯盟歐元區成員國。打醬油角色的是冰島、盧森堡:在外界看來,能進入北約的國家基本都是軍事實力較強的國家,可偏偏有幾個國家例外,其中就包括冰島和盧森堡。正確答案是50個國家和地區。
歐洲一共有多少個國家?
正確答案是50個國家和地區。但需要說明的是,其中包括幾個主權國家,事實上是獨立的,但沒有得到充分承認,也不是聯合國的成員。比如奧蘭群島,很多人會把它當作丹麥的一部分,但是實際上,它是擁有自己的主權的。在50個歐洲國家和地區中,只有28個國家是歐盟成員國,而19個國家是貨幣聯盟歐元區成員國。因此,不應將歐洲聯盟與歐洲大陸混為一談。
歐洲分為四個主要區域:南歐,北歐,東歐和西歐。南歐南歐是覆蓋歐洲陸地南半部的地區。它包括伊比利亞半島的歐洲國家,意大利半島,希臘和馬耳他。南歐可能被定義為包括傳統上位于東歐的巴爾干國家。南歐可以被定義為政治,經濟或文化區域。它也可以通過其自然特征來定義。在地理上,南歐由21個國家和4個島嶼組成。其中一些國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希臘,葡萄牙,塞爾維亞,克羅地亞,阿爾巴尼亞,黑山,馬耳他,安道爾,圣馬力諾和梵蒂岡。
北歐北歐覆蓋歐洲北部。該地區在地理上被定義為包括北緯52度以上的所有歐洲地區,具有顯著的地理特征,包括北歐平原,波羅的海平原和英國島嶼。該地區由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日德蘭半島組成。除英國和愛爾蘭外,形成北歐的國家以寒冷的氣候而聞名。一些北歐國家包括冰島,英國,瑞典,丹麥,芬蘭,挪威,愛爾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等國家。
西歐西歐由覆蓋歐洲大陸西部的國家組成。包括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瑞士和盧森堡。東歐盡管東歐覆蓋了歐洲的東部地區,但由于該術語具有廣泛的社會經濟和地緣政治內涵,因此對其涵蓋的確切領域沒有達成共識。通常我們所說的東歐國家包括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羅馬尼亞,捷克共和國,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和摩爾多瓦。
中東地區包括哪些洲的國家,為什么叫中東?
中東起初叫近東,是與遠東的東北亞地區相對應而成的概念和稱呼。原因很簡單,這兩個地區都在歐洲人的東方,于他們而言,一個近得多另一個遠得多。中東地區有24個國家,土地面積約16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4億。中東地區,位于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以西亞中部為核心,橫跨歐亞非三大陸,不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是幾大宗教的誕生之地和精神中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中心,涵蓋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古埃及文明。
現代意義上的中東地域政治概念的形成,始于18世紀末。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統治歐亞非大陸的廣大地區500多年,是唯一能與西方基督教世界抗衡的伊斯蘭大帝國。因此這一地區,主要是穆斯林的世界。隨著拿破侖一世的對奧斯曼帝國的第一波入侵,西方列強緊隨其后。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已進入衰落期,許多行省成了歐洲諸國的殖民地。
一戰時,奧斯曼帝國站在同盟國一邊。因此,一戰同盟國戰敗,奧斯曼帝國再次被瓜分。但是,中東地區的伊斯蘭復興運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1948年以色列建國,加上大量石油的發現和開采,更加劇了該地區的復雜性和重要性。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占全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二。其中,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石油儲備最豐。
北約都有哪些國家,各個國家都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北約作為全球最大的軍事結盟集團,擁有成員多達30個,幾乎都是以西方國家為主,已經淪為美國控制歐洲、稱霸世界的工具。作為上世紀美蘇冷戰的產物,北約組織完成了他的時代使命,那就是跟蘇聯領導的華約對抗,成功拖垮了蘇聯。在1991年蘇聯解體以后,北約的時代任務本應結束,但他仍茍延殘喘地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并且還招收了一批新成員,進一步壯大了北約組織。
美國這樣做,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美國的霸權服務,為了美歐西方主導世界的虛榮服務。然而一個組織要想合理地存在,必須要找一個合理的理由,必須要找個事干,那怎么辦呢?美國就把目標轉向了俄羅斯。通過與歐洲盟友一起,大肆渲染俄羅斯威脅論,把歐洲對蘇聯的恐懼轉移到俄羅斯身上,才能達到一箭雙雕之效。因為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大的核武庫,核襲擊能力足以摧毀美國和歐洲,這對美國獨霸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擁有強大的威懾作用。
所以,美國要想對抗俄羅斯,以自己的實力單打獨斗根本不可行,若拉上歐洲盟友就可以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施壓;另一方面,在對“俄羅斯威脅論”渲染到位后,還可以讓歐洲各國更加死心塌地地追隨美國,來獲得安全感。以至于現在歐洲仍有很多國家想加入美國領導的北約戰隊,希望依托美國這個大靠山、依靠北約強大的常備軍隊平臺,來對抗俄羅斯,這其中波蘭、波羅的海三國就是典型的例子,現在烏克蘭也想加入北約,礙于俄羅斯的強硬表態,遲遲不敢邁出第一步。
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成真,北約的邊境直接對俄羅斯西部地區實施半包圍,將會嚴重威脅俄羅斯的戰略安全。那么都是哪些國家加入了北約呢?他們又承擔了什么角色?北美洲:美國、加拿大亞洲:土耳其歐洲:【東歐地區】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南歐地區】意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阿爾巴尼亞、黑山、北馬其頓;【西歐地區】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北歐地區】丹麥、挪威、冰島、匈牙利;【中歐地區】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這30個北約成員國由于軍事實力參差不齊、外交政策不盡相同,所扮演的角色各異。
擔任領導者角色的是美國:由于美國兵力多達150萬人,軍事基地遍布全球,又是西方世界第一大擁核國,其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都在另外29個成員之上,北約的大boss角色非美國莫屬。現任指揮北約30國部隊的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托德·沃爾特斯空軍上將就是由美軍將領擔任的,凸顯美國在北約中的特殊領導地位。比如利比亞戰爭、科索沃戰爭都是由美國領導的北約展開的。
不聽使喚的成員是土耳其:土耳其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就已經加入了北約,但土耳其畢竟是一個亞洲國家,跟歐洲國家不屬于同一個圈子。一方面土耳其的伊斯蘭教與美歐地區的基督教不同;另一方面,美歐國家的傳統習俗和行事規則一致,與土耳其也有差別。使得北約和土耳其始終存在一種隔閡。說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吧,但他基本不會跟隨美國領導的北約參與對外軍事作戰行動;說他不是北約成員吧,土耳其又向北約繳納著會費。
總之,土耳其就是一個不聽使喚的北約成員國,有他無他無關緊要。厭惡北約的是法國、德國:作為歐洲實力最強的兩個大國法國和德國,看清了美國利用北約控制歐洲的伎倆,不想生活在美國的屋檐下,具有一定的獨立自主意識。尤其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抨擊過北約,稱其為“腦死亡”,甚至揚言建立歐洲軍隊來取代北約以履行歐洲集體防衛的職能,這事還得到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贊揚。
法德“拒絕”北約的實質是對美國控制歐洲的不滿,與英國、意大利這種死心塌地地跟隨美國,充當小弟的性質不同。把北約當靠山的是波蘭、波羅的海三國:波蘭是前華約成員國、蘇聯的衛星國,波羅的海三國是蘇聯加盟共和國,鑒于他們在蘇聯解體后與俄羅斯的日益加劇的矛盾,他們加入北約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抗俄羅斯。這幾個小國軍事實力太弱,只能依靠北約集體防衛的優勢充當自己的靠山,才有底氣跟俄羅斯叫板。
就比如波蘭,為了能把美國拉進自己與俄羅斯對決的最前沿,讓美軍永駐波蘭,極力討好特朗普,不僅承諾免費給美軍駐軍提供永久基地,提供駐軍撥款,甚至還把基地名字命名為特朗普堡。打醬油角色的是冰島、盧森堡:在外界看來,能進入北約的國家基本都是軍事實力較強的國家,可偏偏有幾個國家例外,其中就包括冰島和盧森堡。冰島根據憲法不設常備軍隊,是北約唯一沒有軍隊的國家;盧森堡雖然有軍隊,但其總兵力僅有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