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茅臺為什么能成為我國白酒行業的老大
如果說有一樣東西能讓男人魂牽夢繞,要了還要,欲罷不能。那一定是白酒。而要說能讓人一次就留連忘返的,欲仙欲死的,那只能是茅臺酒了。有人說,茅臺酒就是故事說得好。其實不然。茅臺能做到市值上萬億,不是簡單的說一個故事就能搞定。2011年7曰,貴州省《醬香白酒國家標準》頒布,該標準對于酒類行業來說,是一次白酒文化回歸尋根之旅,同時也彰顯了醬香白酒的高端品質。由此不難得見,醬香型白酒之典范——國酒茅臺之所以能成為中國高端酒品牌的龍頭老大,除了茅臺酒文化的根基深厚。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一直堅持固態法傳統工藝生產,酒的品質得到了根本保障。毫不隱晦的說,醬香型白酒可能是國內白酒未來發展的一個新方向。首先,銀行信息港這里要糾正一下:就在幾年前,五糧液的體量比茅臺大,茅臺真正超越五糧液成為中國酒王,還是2013年的事情。 1998年,五糧液和茅臺第一次雙雙披露財務情況的時候,五糧液的營業收入是貴州茅臺的4倍 2005年的時候,雖然五糧液的營業收入還是貴州茅臺的2倍,但貴州茅臺的凈利潤已經開始超越五糧液。 終于到了2013年,借著白酒行業調整這個“彎道”,貴州茅臺在規模和盈利上開始超越五糧液,一騎絕塵2017年,貴州茅臺的營業收入是五糧液的2倍,凈利潤是其3倍。1.醬香白酒的稀缺性;2.實質上的國酒地位;3.饑餓營銷的運用;4.白酒行業整體回暖推波助瀾。 為什么五糧液被茅臺甩開之后,一點都不著急? 因為,在茅臺埋頭做酒的時候,五糧液正在大舉搞多元化,并且搞得風生水起 也就是說是好的酒業,五糧液是好的集團。
2,茅臺酒廠的員工一個月上幾天班
十幾天天左右。根據茅臺酒公司相關文檔顯示:茅臺酒廠是上五休二,除上五休二外,一個月一輪次,一輪次后集中休息7天左右,這么算的話一個也就上十幾天左右。
3,一個酒廠發展到如今成為A股之王茅臺的奇跡是如何創造的百度
以消費者為上帝和恩人,國酒茅臺創造奇跡的根本原因。新中國成立后,茅臺酒在國家政治外交生活中發揮了特殊作用。計劃經濟對它特別重視。長期以來,茅臺酒廠一直缺乏定價權、產品開發權等決策權。到1997年,它仍然過著計劃加批準的生活。茅臺酒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而挨家挨戶的逐利者就像過河的鯽魚。常年居住在酒莊酒店的人有幾十人,他們專門炒批單為生。茅臺酒從策劃到上市,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而觀念的創新始終是其先行者。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商品經濟的漲潮并沒有觸動茅臺百姓。從1978年開始,這家酒廠已經擺脫了16年的虧損,從1997年到現在已經有20年了,比一年高了一個臺階。然而,在橫向比例、經濟規模和效率等方面卻落后于一些同行。始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徹底把茅臺從計劃經濟的頑固不化中拉了出來。1998年危機的結果是,到當年7月,茅臺酒的銷量只完成了全年總任務的三分之一,酒廠嘈雜的車馬也被冷門所取代。消費者是企業的家長。危機過后,我們明白了,我們必須把消費者當作真正的恩人和上帝,1999年初,袁仁國還解剖了他心中的概念飛躍。理念先行跨越,讓茅臺集團有了多種行動跨越的基礎。1998年底以來,這一不利局面不僅得到扭轉,各項經濟指標也大幅提高。八年來,這一跨越在更高層次上相繼實現。每一年,新思想都給它注入新的活力。計劃經濟的一個主要特點是生產對需求極為漠不關心。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茅臺幾乎只生產53度的茅臺酒,一度500毫升的包裝。如今,一品為本,多品開發,好酒文章;一業為本,多元化經營,走出白酒世界的發展戰略已成為活的現實國酒是人民的酒。如果市場只定位在頂部,道路會越來越窄。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口味、不同層次、不同消費習慣、不同消費能力的消費者需求,茅臺集團的產品結構調整在幾個方面齊頭并進,一是茅臺本身。打破了單一酒精度和包裝的格局,研制出38C、43c、33c三種低度茅臺酒。包裝又分為1680ml、1000ml、500ml、250ml、50ml、兩套、三套和禮盒。同時,引進了15年、30年、50年、80年的陳年茅臺酒,實行普通茅臺酒年制,不同年份的產量、不同的價值是不同的。其次,要發展具有茅臺風味的茅臺王子酒和茅臺迎賓酒,形成高、中、低檔茅臺風味產品的完整品種。三是進軍大眾口味的濃香型白酒市場,努力把西酒公司建設成為茅臺濃香型白酒基地。明星級西酒集團技術開發公司及下屬酒廠開發的茅臺酒、茅香春產品,代表了千牌濃香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