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坐標瀘州,酒業2020年、十四五預期發展數據出爐
昨日,酒業目光聚焦瀘州。
10月30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在瀘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博覽會期間,2020國際酒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發布會、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瀘州投資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青酌獎”新品評選等活動相繼舉辦。
當前,酒業發現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產銷對接、信息交流和投資合作再次迎來新的機遇。在此次酒博會上,隨著酒業“十四五”目標浮出水面,我們又可以看到怎樣的未來?
1
瀘州機遇
每年,在世界各主要酒類產區,都會有重磅的專業酒展。例如,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和烈酒展覽會、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葡萄酒和烈酒展覽會,都在為世界美酒提供展示平臺,促進世界美酒交流,加強國際酒業間合作的同時,展示了舉辦地或國家美酒的機遇。
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同樣如此。品牌效應已經顯現,自2014年已連續在瀘州舉辦多屆,在促進國際酒業發展同時,也展示了酒業的“瀘州機遇”。
本屆博覽會上,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牛欄山、張裕、古越龍山等數百家企業參會參展,雖然受疫情影響,往年熙熙攘攘的外賓未能到場,但主賓國智利及其他多國、酒類行業協會仍發來賀電。
世界酒業目光聚集瀘州,不僅是因為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的重要意義和會期豐富的產業活動,另一方面則是瀘州酒業發展取得的重要成績。
作為全國濃香型、醬香型白酒唯一疊合區,瀘州建成了全國首個以白酒制造為主導的集群化全產業鏈園區,擁有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大國家級功能平臺中心。
如今,瀘州正搶抓國家白酒產業政策調整新機遇,全力打造千億白酒產業。數據顯示,今年1-9月,瀘州規模以上酒業實現產值684.6億元,同比增長3.7%;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實現營業收入719億元,同比增長17.5%。
數字之外,瀘州不僅有瀘州老窖、郎酒等一批名優白酒企業,川酒集團、四川發展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等企業的探索,同樣引領行業發展。這些都離不開瀘州市近年來發展純糧固態釀造,建立優質白酒產業集群,以及品種調整、品質提升、品牌培育等“三大戰略”。?
博覽會期間,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酒業協會授予瀘州市“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瀘州”稱號,這也是全國首個“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稱號,瀘州也完成了63個招商引資項目簽約,投資總額306.63億元,“瀘州機遇”成為全行業關注的黃金機遇。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國白酒原酒產業論壇在博覽會期間舉辦,80多名來自產區政府、原酒委員會、原酒生產、銷售及市場服務的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原酒產業未來發展,并發起了“建立中國白酒地理標識”的倡議書。這也意味著,包括瀘州在內,原酒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瀘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林興表示,后疫情時期,行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向龍頭企業集中、向名優品牌集中態勢將更加凸顯,“中國白酒·瀘州產區”將以定力應變局、以恒心開新局,共同推動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2
中國機遇
站在酒業看瀘州,看到的是瀘州機遇,站在瀘州看酒業,看到的是酒業機遇。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朱家德
“今年1—8月,四川省規上白酒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728.6億元,同比增長4.5%;實現利潤304.5億元,同比增長11.3%,工業貢獻率達14.5%,是全省工業門類中貢獻最大的產業”,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朱家德透露。
川酒產業在疫情影響之下逆勢增長,產銷量繼續保持“控股”態勢,表現出的集群優勢和發展勢頭,是酒業產業經濟活力的證明。近日,主要酒類上市公司紛紛發布三季報,快速增長的業績,再次印證了酒業發展的澎湃動力。
站在瀘州看世界,看到的則是中國機遇。本屆博覽會的舉辦,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創之際,以及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后,又一場面向國際的酒業博覽會,再次印證了中國經濟復蘇態勢。
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三季度經濟數據。經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對全球而言是一個提振信心的利好消息。
國際洋酒生產商協會主席、帝亞吉歐中國總經理艾恩華表示,長期看好中國市場,新冠肺炎發生以后,中國在短時內取得重大成就,不僅控制住了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而且促進了經濟復蘇,中國消費市場的優化升級創造了巨大市場機遇。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
本屆博覽會以“舉杯中國,品味世界”為主題,在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看來,舉杯中國,是為中國力量而喝彩,為全民抗疫精神而致敬;是為中國胸懷而喝彩,為世界人民友誼而致敬;更是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吶喊,為世界酒業永續立新標。
“隨著全球經濟文化聯系日益緊密和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增強,未來,我們將攜手更多的有志之士,傾力把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打造成為世界頂級的酒業展會,為促進世界酒業的發展不懈努力”,宋書玉表示。
3
未來機遇
2020年即將結束,這也意味著酒業即將告別“十三五”,迎來“十四五”。
在宋書玉看來,“十三五”期間,是中國酒業經濟在經歷產業深度調整后,步入穩健發展期的關鍵五年,中國酒業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韌性顯著增強。預計2020年,全行業完成釀酒總產量5810萬千升,比“十二五”末下降19.0%;完成產品銷售收入8590億元,下降6.7%;實現利潤1716億元,增長68.1%。
行業強分化格局之下,即將到來的“十四五”發展前景如何為酒業所關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表示,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全球制造、技術、資本、人才、商務、時尚、文體等將紛紛涌入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酒業要樹立自身信念,把傳統底蘊做新做強,適應新的環境和趨勢。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教授白津夫認為,“十四五”時期既是內外環境深刻變化期,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爆發期,酒業雖受到疫情影響,但修復能力強、恢復增長比較快,特別是內循環市場空間比較大,圍繞最終需求布局發展,酒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國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花長春表示,未來5—10年,“高債務、低利率、低通脹、低增長”經濟特征更為明顯,中國經濟加速進入中速增長平臺,經濟結構加速向消費型驅動轉換,消費升級和人口年齡結構變遷共同推動消費理念變化,技術進步從生產、供應鏈、渠道、營銷各個環節影響整個消費品產業鏈。
宋書玉對復雜外部環境下酒業未來五年的發展保持積極信心。據他介紹,預計2025年,中國酒類產業將實現釀酒總產量7010萬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長20.7%,年均遞增3.8%;銷售收入達到12130億元,比“十三五”末增長41.2%,年均遞增7.1%;實現利潤2600億元,比“十三五”末增長51.5%,年均遞增8.7%。
宋書玉同時透露,中國酒業協會將從取消白酒從量定額消費稅、白酒原酒重復計征消費稅、白酒貯存消耗消費稅、國產葡萄酒消費稅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以支持酒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酒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延才
中國酒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延才認為,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社會經濟轉型的趨勢要求,也是酒業永續的必由之路。中國社會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轉變,生態化、數字化、智能化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順勢而為才能有所作為。
酒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在本屆酒博會上也得到了體現。張裕葡萄酒就聯合騰訊、中國酒業協會、鳳凰網發起了“今晚在家和你喝一杯”7天葡萄酒公益行動,旨在通過倡導葡萄酒家庭聚飲,促進家庭生活更美好、更溫馨的同時,打開葡萄酒家庭消費市場增量的空間。
文章來源:云酒頭條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