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光股份必然重組的原因,600379 寶光股份

1,600379 寶光股份

趨勢來說不錯,中期看到15元。12.13有個壓力位,謹慎操作,近期應該會突破的。可持股。
發了 發了!!!
不錯,我也一直在做這只股
持股,等到填權
600101目標價12--13元現價9元,可大膽介入

600379 寶光股份

2,寶光股份的問題

這是機構再拉,但是你要知道的是機構不是萬能的。機構的特點之一就似乎抱團取暖,所以就會出現持續拉升的情況,最近機構游資化情況很多,所以不能說明什么問題。就目前有重組傳聞,但目前的市值都三十幾個億了,就算重組成功又能漲多少? 我想說的是股票中沒有僥幸,正確的評估自己的能力賺錢才是真。就我的經驗來看就是一定不要猶豫,想買的時候就買,想賣的時候就賣。
您好!寶光股份短期股價呈現強勢。該股中期壓力11.97, 短期壓力11.62, 中期支撐7.62, 短期支撐9.60。建議:可以低吸! 祝炒股賺大錢!

寶光股份的問題

3,為何要進行權益結合合并

一.在《企業合并》國際準則中,規定了兩種企業合并方法,購買法及權益結合法。  應用上主要的區別是:一種是能區分并購企業及目標企業的,  另外一種是不能區分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的,對前者適用購買法,對后者適用權益結合法。  購買法與權益法主要有兩個不同點:一是購買法要求購買方按公允價值記錄購入的凈資產,將購買價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商譽或負商譽;權益法要求按并入凈資產的原賬面價值入賬,不確認商譽或負商譽。這兩種方法合并當年所并入的被購買企業會計收益的起始點是不同的,權益法假設合并后企業的狀態是一直存在的,所以被購買企業整個年度的會計收益都予以合并;而購買法以合并購買日為起始點,不包括合并日前的會計收益。  因此,只要被合并企業合并前有收益和留存收益,合并后的收益及留存收益必然會大于購買法下報表中的收益和留存收益數額。在權益結合法下,如果企業合并并不是發生在年初,而是年中或年末,就可能會增加合并當年的利潤,掩蓋實施合并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不善,粉飾其經營業績。  不僅對于合并當年,在以后年度,購買法下合并后的資產總額一般要大于權益結合法下合并后的資產總額,但收益及留存收益的數額卻小于權益法下的收益及留存收益額。由此,權益法下的凈資產收益率會顯著高于購買法下的凈資產收益率。其原因在于:  購買法下是按資產的公允價值將被合并企業的凈資產并入合并企業報表中的,而在通常情況下,資產的公允價值會大于其賬面價值,這就使得購買法下的資產價值高于權益結合法。而另一方面,由于商譽(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的存在,會引起合并后每一會計期間商譽攤銷費用的增加。因此,購買法下所確認的成本、費用高于權益結合法,而所確認的利潤低于權益結合法,進而影響所有者權益回報率的計算。  在權益法下,由于并入的資產是按較低的賬面價值計量的,合并后的企業必然成本、費用較低而利潤偏高,從而造成兩個不良后果:首先是加重了企業的所得稅負擔;其次,在資產公允價值高于賬面價值的情況下,成本補償不足(折舊計提按賬面價值),影響企業簡單再生產的順利進行。  因此,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發展趨勢,企業合并可能會取消權益法,而美國會計準則FASB141《企業合并》已取消了權益法。
要想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一、成本法與權益法的核算特征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有兩種觀點,由此產生確認投資損益的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收到利潤或股利時確認收益。在這種觀點下,長期股權投資以初始成本計量,收到利潤或現金股利時確認為投資收益。這種確認損益的方法稱為“成本法”。在這種會計方法下,股權投資收益只能被動獲取,無法對被投資單位施加主動的影響。另一種觀點是,股權被認為是代表股東應享有或分擔的被投資單位的利益或損失,當被投資單位凈資產增加時,投資企業(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為母公司)按照其在被投資企業(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為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所擁有的份額確認投資收益,同時相應增加投資的賬面價值;如果被投資企業發生凈資產的減少,則要相應同比例減少投資的賬面價值,并確認投資損失計入當期損益,損失的確認以將長期投資減記至零為限。這種確認損益的方法,稱為“權益法”。二、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平時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原因首先,對母公司來說,既然通過股權投資在外形成了子公司,對外提供財務信息時,一定是合并的財務報表而非個別報表。合并財務報表中已體現了對子公司投資計價的權益基礎,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為了簡化核算,個別報表中不再采用權益法計價。這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做法一致。其次,由于子公司受母公司“控制”,平時采用成本法核算對子公司的股權投資,母公司要對子公司的投資增加報表利潤,就必須宣告分配現金股利。可見,改按成本法能提高投資方所確認的投資收益的質量,使投資方的業績更加真實,縮小財務報表操縱的空間,并避免上述“不良行為”。 三、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必須按照權益法進行轉換的原因(一)采用成本法編制合并報表,母公司容易操縱利潤。由于母公司對子公司實施控制,母公司可根據自身的現金或利潤狀況,決定子公司股利分配,從而以自己喜好的收益水平來報告收益。例如,母公司可以要求子公司只在母公司自己的經營發生虧損或蕭條的年份支付股利。(二)采用成本法編制合并報表與采用權益法編制合并報表的一個最大差別在于:無法提供數據的驗證功能。我們知道,通過合并報表中的抵銷,合并凈利潤或期末留存收益應與母公司個別報表中的相關指標金額相等。通過這種數據關系,可自動驗證合并報表編制的正確性。而成本法不具備這一特征。(三)采用成本法編制合并報表,集團的凈利潤均大于母公司個別報表利潤,計算出的集團相關財務指標不真實,投資回報率也易被歪曲。采用權益法編制合并報表,則可克服上述不足。

為何要進行權益結合合并

推薦閱讀